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有初三語文課文《心聲》的教案範例嗎?

有初三語文課文《心聲》的教案範例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4K 次

學習目標:

有初三語文課文《心聲》的教案範例嗎?

1、熟讀課文,能複述故事情節,理清思路,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衝突。

2、學習本文運用心理描寫,通過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3、理解作者以“心聲”爲標題的深刻含義,培養愛心和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質。

學習重難點:

1、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2、標題的深刻含義和主題的理解。

學法指導:

首先要認真地、反覆地閱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嘗試着用簡潔的話語複述故事情節,理清思路;再結合助讀材料《萬卡》,想一想李京京堅持要朗讀《萬卡》的原因;然後結合具體語句,思考一下文章主要是如何刻畫李京京的,作者想通過李京京的遭遇告訴我們什麼。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並注意它們的書寫,弄懂意思。

沙啞( ) 發窘( ) 抽噎( ) 恍惚( )( )

窸窸窣窣( )( ) 妒忌( ) 簪子( ) 撒嬌( )

2、閱讀課本第259-263頁“附錄”《談談小說》,瞭解小說的有關知識,完成下列填空。

①小說是以________爲中心,通過________的敘述和________的描寫來反映________的文學體裁。

②小說有三個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主要要素是________。

③小說按篇幅長短可分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④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但人物描寫必須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寫有________描寫、________描寫、________描寫、________描寫、________描寫。

⑤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通常分爲四個階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認真閱讀課本,梳理結構,感知情節,完成下表。

開端程老師佈置公開教學任務,李京京想朗讀課文,老師沒有答應。

發展

高潮結局順序

綜觀情節發展的全過程,你能說說小說的主要矛盾衝突是什麼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認真讀助讀材料《萬卡》,聯繫課文想一想李京京爲何那麼想朗讀《萬卡》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小說是如何來刻畫他的呢?

5、從我們出生的那天起,我們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來自父母的無微不至地呵護與關愛,可是隨着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們也漸漸發現:在享受這份關愛的同時,我們也經歷了各種考驗和困惑。成長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說給爸爸媽媽聽?請用簡潔的語言把你最想說的心裏話寫在下面。

二、學習·研討

(一)暢談心裏話,導入。

(二)感知情節,梳理結構,把握矛盾衝突。

1、用簡潔的語言完整地複述主要故事情節。

2、用最精練的語言(比如說兩個字)概括情節的的幾個階段。

(三)精讀課文,自主探究。

1、李京京是個怎樣的孩子?請結合具體語句來談一談。

2、程老師是個好老師嗎?請依據課文簡述理由。

3、作者以“心聲”爲標題,究竟要表達什麼深刻含義呢?(對主題的理解與把握)

(四)品味語言,進一步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主題。

★選擇最感動你的一些語段,有感情地讀一讀。

(五)發揮想像,閱讀延伸。

請結合課文,發揮想像,從下面兩個問題中任選一題,用一句精練的話回答:

1、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對程老師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2、假如你是程老師,你會如何對待李京京這樣的同學?

三、鞏固·延伸

閱讀《彎彎的月亮》一文,回答文後習題。

星子的老師是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年輕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學們的喜歡。

一天,老師在課堂上向同學們提問:“同學們,你們想一想,彎彎的月亮像什麼?”

學生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像——小——船兒——”

年輕的老師聽了同學們的回答後,高興地說:“好,同學們的回答很正確。”

這時,坐在前排的星子舉起了手,可是老師沒有發現,星子就仍舉着手,還喊了一句:“老師!”

老師聽見後,說:“星子同學,有什麼問題請講。”

星子站起來,眨動着那雙亮晶晶的大眼睛,說:“老師,我看彎彎的月亮像豆角。”

老師聽完星子的話,一臉的不高興,她對星子說:“你的回答是錯誤的。全班同學都說彎彎的月亮像小船兒,你爲什麼偏偏要說像豆角呢?難道就你特別有見解嗎?”

班上的同學一陣鬨笑,星子的眼窩裏滿是淚水。

回到家後,星子把這件事告訴了曾做過小學老師的奶奶,奶奶說:“星子,老師的批評是正確的,彎彎的月亮是像小船,我從前教過的一批又一批學生,他們也都是這樣回答的。”

星子聽完奶奶的話,眼窩裏又一次含滿了淚水。

這件事情以後,星子開始變得少言寡語,她很不喜歡這位年輕、漂亮的老師,在課堂上再也不敢向老師提出“特別”的問題……

很快,幾年過去,星子考入一所師範學校;又很快地,星子從這所學校畢業,她回到故鄉的小鎮做了教師。

走上講臺的第一課,星子老師穿着樸素、整潔的衣服,笑眯眯地說:“同學們,在講課之前,我首先提一個問題——你們想一想,彎彎的月亮像什麼?”

靜默一會兒後,學生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像——小——船兒——”

星子老師沒有說同學們的回答是否正確,她那雙美麗的大眼睛,充滿期待地注視着大家,接着,她又問:“同學們,有沒有和這個答案不一樣的?”

一個叫田菲的學生舉起手,說:“老師,我的答案和他們不一樣,我說彎彎的月亮像鐮刀。”

星子老師聽後很高興,說:“田菲同學的回答正確,當然,其他同學的回答也正確,我只是想啓發同學們在回答每一個問題時,應該大膽發揮你們的想像力,多想出幾個答案。比如彎彎的月亮除了像小船兒、像鐮刀之外,還像不像弓?像不像豆角?”

學生們報以一陣熱烈的掌聲。

星子老師的臉頰上,浮現出一種從心窩裏涌出來的笑容。

……

幾十年過後,已退休閒居在家的星子,接到女作家田菲寄來的她自己創作、剛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彎彎的月亮》。

星子急忙翻開書,見書的扉頁上這樣寫道:

送給我最敬愛的啓蒙老師:

感謝您給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您的學生:田菲

星子看後,臉上浮現出當年那種很愉快的笑容……

(選自《中學語文》2000年第6期 作者袁炳發 有改動)

1、第5段畫線語句中“仍”和“喊”這兩個詞,表現了星子當時怎樣的心情?

2、星子當老師後,又提出“彎彎的月亮像什麼”的問題,是想讓學生________。

3、隔了若干年後,同學們對“彎彎的月亮像什麼”的回答爲什麼驚人的一致?

4、面對學生與衆不同的回答,星子的老師與星子老師的態度有哪些不同?

5、文章最後說:“星子看後,臉上又浮現出當年那種很愉快的笑容……”星子爲什麼會笑?她有什麼想法?請你發揮聯想或想像,寫一段話,表現出星子此時此刻的內心想法。(100字以內)

2資料鏈接

黃蓓佳,1955年生於江蘇省如皋縣。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1982年畢業後被分配在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5年調江蘇省作家協會任專業作家。她1972年開始文學創作,並發表處女作《補考》。以後陸續在《鐘山》、《文匯月刊》、《上海文學》、《安徽文學》、《收穫》等刊物上發表中、短篇小說和兒童文學作品。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蘆花飄飛的時候》、《請和我同行》、《遙遠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歡》等。

作品發表在1982年《兒童時代》,有很強的針對性。小說藝術地揭示了現實社會生活,特別是義務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問題:重視優秀學生,忽視普通學生,歧視“問題”學生;課堂教學弄虛作假,擺花架子做樣子。今天,我們提倡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要儘可能地充分關注更多的學生,重視學生個體,發展學生個性。這樣看來,作品可以給我們很多借鑑和啓迪。

【目標與分析】

1.知識與技能:

⑴簡要複述小說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評價小說人物形象,理解“心聲”的含義。

『分析』此目標就是讓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並會複述故事情節,不斷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說是藉助人物形象刻畫來體現主題。

⒉過程與方法: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文,整體感知:課上速讀課文,掌握故事情節;課中精讀課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畫;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理解文章主題和細膩的心理描寫;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明白小說所反映的問題。

『分析』根據本文篇幅長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讀”的能力。

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⑴展示學生個性,引導學生從文中攝取有益的東西,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⑵讓學生從京京的身上體悟親情,懂得在今後的生活中應怎樣去珍惜親情、友情。

『分析』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

【教學策略】

由於本課具有篇幅長、情節清楚、線索分明、人物心理刻畫細膩等特點,教學時採用:

⒈課前認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能概述小說內容

⒉課上細讀課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畫

⒊課中精讀課文,體會心理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⒋課末合作交流,全面理解程老師的做法和所反映出的問題

『說明』以上設計主要是根據本課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對文章主題的把握,對

細膩心理描寫的品析。

教學設計思路】

⒈課前預習——瞭解梗概——培養概括能力

⒉課前演講——複述概況——鍛鍊口語表達

⒊課上細讀——分析形象——體會人物塑造對錶現小說主題的作用

⒋課中討論——“心聲”含義——概括主題

⒌課後拓展——實踐活動——在延伸中體悟小說的主題

『說明』①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②課前演講是對課前預習的檢查,又是一個鍛鍊學生、培養語感的體現;③課上細讀是讓學生學會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特徵;④課中討論是讓學生領悟到:小說主題的歸納應建立在對人物分析的基礎上。

【重點解決與難點突破】

本文重點是弄清“心聲”含義,在熟識小說情節的基礎上,分析小說人物形象進行歸納。小說在塑造人物時主要運用心理描寫,這是本課的難點;初次接觸小說,側重引導他們體會心理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時數安排】

兩個課時

【教學步驟進程】

〔點擊鼠標,演示課件流程,推進教學進程。〕

一、展示課件封面:優美畫面配以名樂名曲,讓學生在課前休息時間得以放鬆身心。

二、“學生複述故事”爲話題引入:

請兩位學生複述本文的故事梗概,師生共同指出其不足,「點擊出示:主要情節內容」然後,引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

〔字幕〕公開課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讀課文,可程老師怕影響公開課的效果,執意不讓他讀。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樹林裏讀起課文,並深情回憶起鄉下的爺爺和妮兒。

第二天放學後,李京京聽被指定的趙小楨讀課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卻反遭嘲笑。

公開課上,在被指定的同學不舉手的情況下,李京京勇敢地舉手並深情地朗讀課文,以至打動了程老師和同學們。

板書:情節結構:公開課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學→ 公開課上

(想讀課文) (偷讀課文) (聽讀課文) (終讀課文)

三、師生互動,小組討論,深入探究,讓學生明白本文通過人物形象的刻畫所體現的主題。

⒈同學們讀了課文以後,想想文中出現了哪些人物?(李京京、程老師、趙小楨、林蓉等)

⒉主要描寫了哪幾人?(李京京、程老師)

⒊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結合小說內容,簡述你的看法、理由。(學生可能大多回答:李京京。)

引導學生所應把握的基本點:①程老師:認真、好強,又有點自信,對工作認真負責;也存在不足②李京京:樸實真誠、善良而寬容、自信而勇敢、執著追求不輕言放棄、銘記親情友情並渴望表達。

⒋本文在塑造李京京這個人物形象時,作者運用了多種人物描寫方法,請大家舉例說說。(語言、動作、神態、心理,舉例略)

教師點撥:這些描寫刻畫細膩、真實,讓人感到親切自然。特別是文中的心理描寫,更讓人覺得真切,請同學們找出認真體悟,分析它的作用。(學生討論後發表意見)「點擊出示幾組句子」

〔字幕〕⑴京京垂下頭。他多麼喜歡這個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幾行字的那麼一小段呢!他準能念好

⑵他真想站起來。可是,如果舉了手,程老師會喊他嗎?課後趙小楨會不會嘲笑他?

⑶他想跟程老師道個歉,請老師原諒,可是心理難受得要命,什麼話也說不出來。這個小小的可憐的“凡卡”,不知不覺中把他的魂兒都抓走了。老天爺,寫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⑷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動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師,彷彿想說什麼。

⑸京京站起來,結結巴巴地說:“老師,我能┈念一段嗎?”

⑹他咬緊了嘴脣,鄭重地舉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師。

教師點撥: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寫,如上面1-3句及“樹林裏對爺爺,對妮兒的思念”;有間接的心理描寫,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讀機會。這些描寫,細膩而真切地寫出了李京京的心理歷程,使人物形象刻畫得真實、豐滿。

⒌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願望是什麼?(想朗讀課文)

⒍爲什麼特別渴望在公開課上讀一讀課文?提示:爲什麼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動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讀時涌出了淚水。

(凡卡的命運和李京京非常相似,使他產生情感共鳴,才萌生出了朗讀課文的強烈願望。)

⒎由李京京讀課文這件事,你認爲朗讀課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提示:模仿趙小楨的讀法、學學李京京的朗讀〈課文第56自然段〉,比較異同。

(進入角色,應與課文中的人物統一情感。)

⒏學完《心聲》,同學們在敬佩李京京在課堂上表現出的勇氣的同時,對程老師公開課的做法有什麼看法?

小組討論並歸納:(程老師“認真、好強,又有點自信”,區教育局公開課交給她完成,說明他水平不低,特別是爲了上好這節課,她絞盡腦汁。她不讓李京京朗讀課文,是因爲李京京的嗓子沙啞,怕影響了學校榮譽。這種對工作負責的精神應當肯定。但程老師爲求得領導好評,採取急功近利的辦法,把公開課上成表演課,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虛作假的做法應當摒棄。)

⒐綜合上述分析,請大家討論下“心聲”的含義有哪幾層?(提示:本課以“心聲”做標題,作者描述了什麼人的心聲?怎樣的心聲呢?)

〔字幕〕“心聲”的含義: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親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願望

③作者藉此呼籲教育者要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期望

四、學習小結

(1) 內容總結

(2) 方法歸納:在刻畫人物形象時,要善於運用肖像、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各種描寫方法。

五、延伸拓展

⒈寫一段你生氣或害怕時的心理。

⒉以李京京的身份結他鄉下的爺爺寫一封長長的、像凡卡寫的那樣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