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二十四孝圖內容

二十四孝圖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介紹,我們來看看。

二十四孝圖內容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1

《二十四孝圖》是現代著名作家魯迅所寫,出自魯迅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爲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圖》,乃陳少梅先生41歲時盛年之傑作,其題材不多見,筆墨工雅,設色清麗,非同尋常,故堪稱國之重寶。

另有,魯迅認爲二十四孝圖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他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他本人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2

《二十四孝圖說》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古代以“忠孝”爲核心的倫理道德和社會規範的集中體現。古話說“三歲定一生”,能讓小朋友在他們記憶的黃金時期閱讀這些經典,隨着年齡的增長,經典之精髓就會慢慢地在他們身上發酵。爲什麼要“孝”?“孝”就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一種回報,叫做“慈烏反哺”:父母給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讓小朋友懷着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並非要件件照辦,而是想通過這些故事,讓他們知道人世間還有“孝”字!

孔聖儒學是國學的根本,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目前少年兒童的國學啓蒙教育活動正蓬勃興起,而誦讀《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孝經》等,這些堪稱“蒙學之冠”的讀物,長期的耳濡目染,傳統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髓,將會在少年兒童的心靈深處根植下來,成爲他們健康成長的“養分”。爲方便孩子們自主閱讀,本書特別加註精準的漢語拼音,並將傳統蒙學中不符合現代觀念的部分做出特別提示,使孩子們接受正確的教育。另外還有超值贈送的描紅本和誦讀本,使學習更加深入。關注教育的家長們,快快讓您的孩子加入到讀經的行列中吧,讓孩子們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中向真、向善,讓我們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3

在暑假,閱讀魯迅的《朝花夕拾》之前,我和要好的朋友去參觀北京的孔廟,在許多展品中,我不知道爲什麼一眼就看到很小的角落裏,甚至字都看不清的二十四孝圖,其中一個“郭巨埋兒”。

正如魯迅所說,畫面確實很清晰,但我還是不想承認我明白其中的意思。

照片上還有一張紙條,上面的字很小,我又看清楚了,而且又我只能看到一欄字,“子可再有,母不復得”,但我不知道他爲什麼要埋葬兒子。

直到八月,看到《朝花夕拾》,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是因爲他們家窮,真的養不起那麼多人,只好把老人養活,把兒子活埋了。

這張二十四孝圖太恐怖了,對於一個“孝”字,竟然想要那麼多的講究,甚至完全拋棄自己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有時還是爲了孝順並未養育過自己的後母!難怪過去的人見父母都跪下來說“不孝之子見父母,求父母……

這二十四孝的人物,就這二十四孝圖,我與小時侯的魯迅先生真是有同感,自己不要做孝子,並且希望父母也不要做孝子!

照片中的孩子仍然微笑着,在媽媽的懷裏玩耍,而她的爸爸想要把孩子抱過來。孩子的母親似乎有些不放棄,有些我不記得了,如果,婆媳之間的關係將來不好,那麼孩子就是一個孝順的兒子,一點也不反對他的父母!

舊社會真的很邪惡,人們是對的。我想知道郭巨的媽媽是不是故意這麼做的?她沒想到郭巨會把孩子埋了。因爲郭巨一定一直很孝順。

後來,我和朋友去首都博物館玩,看到了二十四孝圖,這張圖很大,我給他講了這個故事,她也很害怕。看來魯迅先生認爲的不錯,小孩子們都是可愛的,且心意相通的。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4

孝是什麼?往大了說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爲、老有所樂;往小了說就是你吃什麼就讓父母吃什麼,你住哪裏就讓父母住哪裏;更通俗一點說就是父母當初怎麼對待你,你就怎麼對待父母。就是這麼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道理,到了道學家那裏就變味了,弄了一個什麼《二十四孝圖》,把本來很平常很溫馨的孝順變得毛骨悚然了,以至於給少年魯迅的心理留下的揮之不去的陰影,這種虛假的、拔高的、沒有人性的說教可以休矣!

“郭巨埋兒”,爲了孝順母親就要把兒子殺死,這不要說法律不允許,就是道德人倫也不允許啊!所以作者給故事設計了一個出乎意料之外也不在情理之中的很荒唐的結局——挖坑的時候挖出一罐子黃金,然後皆大歡喜了。問題是誰都能挖出黃金嗎?如果挖不出咋辦?

“臥冰求鯉”的故事也很荒唐:人體能有多少熱量呢,靠體溫把堅冰融化,這不符合物理學原理呀。稍微有點兒物理學知識的人都知道,如果人臥在冰上不但不能把冰融化,而且還會凍死。與其臥冰求鯉,不如鑿冰求鯉。臥冰求鯉不是孝,而是蠢。

孝也好,愛也好,敬業也好,都應該是日常的、平淡的、波瀾不驚的,如果把個別的、暫時的、極端事例的當做常態化的標準要求每個人去做,那麼既是沒有人性的,也是不可持續的,希望在傳播正能量的時候把握好一個度,過猶不及。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5

魯迅的《二十四孝圖》是收錄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敘述了自己對於《二十四孝圖》中對於“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這種封建制度下變形了的孝道。

百善孝爲先,古人講“孝道”擺在所有道德的最前面。一個人品德怎麼樣,首先看這個人孝不孝順,如果不孝順,連官都做不了。自古以來流傳的孝道故事有很多,給人很好的教育意義。但是《二十四孝圖》中存在的一些扭曲人們孝道的觀念,魯迅先生給與了強烈的抨擊。“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是一種封建社會畸形的孝道,爲了孝道就能枉顧子女性命嗎?這種低級趣味的肉麻就是孝道嗎?這些都屬於愚孝,這些故事遺留下來的封建孝道觀念毒害了一代代的人。我們爲人子女的,孝道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要科學,而不是迷信,要觀念要與時俱進,而非封建愚昧,更不能因爲孝道而傷害到其他人。破除封建孝道的觀念的虛僞和殘忍,就是要我們有意識,而不是盲目尊崇。就像魯迅認爲的那樣,只要自己孝順父母做到心中無愧就行了。

作者對於封建孝道給與了無情的批判,同時,《二十四孝圖》也能讓人對孝道與更深的領悟。千萬不要再出現“嘗糞憂心”、 “郭巨埋兒”這樣的愚孝了。其實,我覺得讓父母開心自在就是最大的孝順了。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6

封建孝道的“祭品”

魯迅先生是我十分仰慕的文人,他筆下的文章諷刺意義極深,給我的感觸也頗深。就好比《朝花夕拾》中的那篇文章——《二十四孝圖》。

這篇文章主要是講了兩個有關“孝”的小故事,《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老萊娛親》中,魯迅嚴厲批評了老萊子可笑的,侮辱孩子的行爲——一手拿着“搖咕咚”,身穿綵衣在地上玩鬧。《郭巨埋兒》中的小孩子實在令魯迅同情,這麼小就要被所謂的“孝道”埋進了土裏,好在最終“掘出黃金一釜”,並沒有埋下去。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心中對封建迷信的憎恨一下子噴涌了出來,怎麼會存在這種愚昧而殘酷的“孝道”?不過,我對魯迅所講的《老萊娛親》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說,這老萊子將肉麻當作有趣一般,以不情爲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可我不這樣認爲。老萊子的可笑行爲其實是在逗自己年邁的老母親和父親所笑,在老萊子的心中,他們這樣就是自己的盡“孝”之處,應該是值得稱讚的,這樣的認知實在是可笑至極,最可怕的錯,是你不知道自己犯錯。

《郭巨埋兒》中的郭巨實在太殘忍了,我想不明白,他是怎樣冒出這個空洞的“想法”的?如果將孩子埋下,那就連最基本的人性都沒有了,何談“孝道”?這種愚蠢至極的做法令人唏噓不已,也淡化了“孝”在現實中存在的真正意義。這個孩子,就是迷信的受害者,封建社會的祭品,而他的父親便是虛僞“孝道”的“典範”。

相比之下,現代的“孝”無疑是珍貴的,可敬的。外婆的肺部要開刀,爸媽都很着急,做完手術後陪在外婆身邊給她做這做那,我偶爾過去,眼前外婆的臉上除了病氣,還掛滿了幸福的微笑和欣慰。父母的言傳身教,讓我切實感受到真正的“孝”。

“孝”一個字卻涵蓋了種種樣式的盡孝方式。有的令人豎起大拇指連連稱歎,也有的,令人背後發毛,令人髮指。我希望大家記住“百善孝爲先”,也希望大家對於“孝”有正確的認知。敬孝雖好,但有些“孝”,不敬也罷,有些方式,我不敢苟同!

《二十四孝圖》,是我腦海中常常浮現出的文章,它寫盡了封建迷信的可恥,也寫盡了對封建時期孝道的控訴和對“祭品”無聲哀悼。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7

魯迅所有的文章裏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而其中記得最深刻的便是有關“郭巨埋兒”的一段。

“郭巨埋兒”的故事是說一個孝子郭巨,家裏貧窮,生了兒子之後怕養不起老母,就要把親生兒子埋掉。我想,那些把這個故事改編潤色、一代代傳下去奉爲典範的人們,本來是要讚揚郭巨的孝順吧。可年幼的魯迅讀了後,竟然“從此總怕聽到我的父母愁窮,怕看見我白髮的祖母,總覺得她是和我不兩立的”,竟然對這些孝子們產生了牴觸心理,“不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並且怕父親去做孝子了”。這是何等的悲哀!

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麼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於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隨着自己愈長大,看着父母親臉龐從年輕變憔悴,頭髮從烏絲變白髮,動作從迅捷變緩慢,多心疼!父母親總是將最好、最寶貴的留給我們,像蠟燭不停的燃燒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呢?有沒有騰出一個空間給我的父母,或者只是在當我需要停泊岸時,纔會想起他們。

自從讀完《二十四孝圖》後,心情激動,感慨萬千,古代孝敬長輩的人留傳千古,而今不孝敬父母的人,處處可見!“孝”的觀念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已經非常淡薄了。我們應該向這本書中的二十四位主人翁學習,尤其要向丁巧菊大義勸父、河南大孝子背母打工、湖北老學生求學救母、北國好男兒割肝救父……等當代人物好好學習,有句話說得好,“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神州大地,最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我們都應該清醒了,我們應該像他們那樣,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

“一母八兒都養大,八兒一母沒人養”的情況誰之過?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今天好嗎?”隨意買的宵夜,煮一頓再普通不過的晚餐,睡前幫他們蓋蓋被子,天冷幫他們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讓他們高興溫馨很久。我相信,人是環環相扣的;現在,你如何對待你的父母;以後,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朋友,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願我們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我想只有孝敬父母的人,纔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

最後,我願中華美德——“孝”道世代傳承!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8

不經意一看《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覺得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嘗糞憂心”則讓人噁心。

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目是悲哀的,衛道是可恨的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中國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主要目的是弘揚封建孝道。而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髮指。

讓我們先談談郭巨埋兒吧。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成兩份,他給了兩個弟弟。他獨自撫養母親,對她非常孝順。

後來家庭逐漸貧窮,他的妻子生了一個男孩,郭居擔心撫養孩子將影響供養母親,就和他的妻子討論:“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

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然有孝道,但殺子的行爲,卻違背了人性,不符合儒家“天人合一,人爲貴”的這一思想。看似大孝,實則殘忍。

在古代,有一些人求神治癒他們的父母,並放棄了他們的生命。還有一些人爲了滿足父母吃肉的慾望而割肉。爲了節省食物,他想殺死自己的兒子。

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爲愚孝百善孝爲先,“孝道”是中國大地上最古老的中華美德,我們應該知道如何理解長輩的心,知道如何感恩,知道如何尊敬長輩。只有懂得孝順父母,纔是一個負責任、高尚的人。

最後,我祝願中華民族的美德——“孝”代代相傳!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9

最近剛剛看完《二十四孝圖》,心中頗有感觸。雖說是簡短的24個小故事,24幅圖畫,但是,仍然讓人產生不少感想,既有感動,又有個人思考。其中的心得體會想與大家分享一下。

“孝”在我們中華民族5000 年文明長河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從古至今,不知流傳着多少以孝爲主題的傳說。當然,不用說,《二十四孝圖》中就收錄了24個孝子的故事。簡單的介紹下,時間上,從上古的堯舜時期,直到宋代,內容上有《孝感動天》,《親嘗湯藥》,《齧指痛心》,《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綵娛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行佣供母》,《懷橘遺親》,《埋兒奉母》,《扇枕溫衾》,《拾葚異器》,《涌泉躍鯉》,《聞雷泣墓》,《乳姑不怠》,《臥冰求鯉》,《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嘗糞憂心》,《棄官尋母》,《滌親溺器》24個故事,時間跨度4000年。可以說,這24張圖,展示了中華民族從其產生到繁榮的這段時期內,孝道發展的全景圖。其中人物豐富,形象豐滿,個性十足,地位差異懸殊,上至天子帝王,下至黎民百姓,可謂展示了古代社會各階層的孝道姿態。語言上,雖然文章是由文言文翻譯而來,但是便於理解閱讀,確實是教育世人 的良好教材,更不用說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籍。

下面我來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感受:

首先,孝道作爲一種特殊的思想,在中國流傳了5000年,這在世界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可以說它是有中國 特色的一種文化,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環。既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自然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先談談正面的作用。

看看“孝”這個字,“子”揹着“老”,典型的象形字。古人真是偉大,簡簡單單,便道出了孝的真諦。何謂孝,就是晚輩對長輩的尊敬與愛。晚輩爲了長輩,揹着他們,關心與敬愛飽含其中。正是孝,拉近了家庭成員心與心的距離,於是便有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場景。

再者,孝不僅是維護家庭和睦的支柱,還是鞏固社會穩定的基石之一。在古代,常常會有帝王“以孝治天下”,大力弘揚“孝”文化,名篇《陳情表》便是例證。此外《孝經》有云:“

昔者天子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

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天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爲孝乎。”可見,孝對於社會有着極其的重要的作用。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從《二十四孝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24個故事有不少明顯的誇張之處,甚至有個別故事爲了宣揚孝,竟有殘酷自虐之傾向。舉個例子。

王祥臥冰求鯉。因家中老母生病,王祥爲了給老母煲湯,不惜在嚴寒冬日,赤.裸身體,以自己的體熱化開冰冷堅硬的河面。這個故事,表面上兒子爲了老母親捨棄自己,讓人感動,實則誇張過度,不切實際。只爲求一尾鯉魚,何必自虐?只要找來工具,挖開冰面,釣上一尾並不是什麼難事。明明簡單的道理,偏偏要用這種荒唐的方法來解決,真是愚蠢至極。更有甚者,埋兒奉母。荒年,在古代是時常是出現的,但是竟然有人要埋掉自己的親生骨肉節省下糧食來供養老母。如此做法,着實讓人不解。人真的能這麼狠心?那位老母親真的能嚥下用小孫兒的命換來的糧食?畢竟血濃與水啊。這些愚孝 不僅在與家庭內部肆虐,更是影響了整個社會。“天下無不是父母”,“三綱五常”,也是此等愚孝衍生出來的糟粕,搞的社會烏煙瘴氣。於是乎,終生大事由父母做主是孝;談到父母的名諱,必要放聲大哭,是孝;將地方官,大臣,天子視作生身父母是孝;父母去世,要放下一切,守墓三載,這也是孝。愚昧啊,何等的愚昧。

時代畢竟在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終究也會隨着外部世界的改變而改變。當封建社會的大廈坍塌,愚孝也如東逝之水,終究將化成歷史的'煙塵。

不過,令人惋惜的是,或許是國家沒有大力宣揚新世紀孝的重要性,人們似乎將孝淡忘了。爲了個人生活的方便,他們忍心父母安置在敬老院,他們忍心將老人呼來喝去,他們忍心辱罵父母只爲紅顏一悅,等等的類似事件已是數不勝數。這是社會的倒退嗎?我不相信,我們更不希望是,我們渴望孝的迴歸。

終於,我們看到了,還有他們,一個個感動中國,平凡而偉大的人們。你們可以爲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奉獻一生,你們可以堅持年年月月,你們可以忍住心酸,微笑着流淚。他們不曾被我們熟知,也不曾被社會標榜,不過,他們仍然默默的繼續着,用行動感化世人。他們是平凡的英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理解你的父母,當他們在早晨叫你起牀的時候,無意中打擾了你的好夢,可能你真的是學習太晚十分瞌睡,請壓住你的火氣,乖乖起牀;當你因爲成績的下滑而被父母責備的時候,請不要在心裏埋怨他們,他們是真心關心你;當你事業有成的時候,請將成功與你的父母分享,你的今天有他們的功勞。

請抓緊時間,現在做,還不晚。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10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作品着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爲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髮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爲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爲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爲求神爲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爲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爲父母去殺人的。爲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爲"愚孝。" 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 ; "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 ; "嘗糞憂心"則讓人噁心。

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11

今天,我觀看了二十四孝故事,這些故事深深感動了我。

說說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位皇帝,他很有孝心。有一次,他的母親病了,他便開始照顧母親,怕宮女們照料不好,他每次上完朝就會帶着太醫去看母親。皇帝又要管理國家大事,使人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又要好好照顧母親。結果母親這一病就病了三年,而在這三年中,皇帝也沒有睡過一次好覺。

看到這個故事,我不禁慚愧地低下了頭。以前,媽媽在家裏突然胃痛,只好躺在牀上呻吟着,我見了,心裏雖感到着急,但每次都只會問一句:“媽媽,您怎麼了?”當媽媽還在回答我的問題時,我一定會飛快地而且淡淡地回答一句:“哦!”然後沒有任何其他的迴應,便轉身走開了。今天看了這位皇帝的孝心故事後,我覺得自己羞愧萬分,大家同時身爲父母的子女,他能這麼衣不解帶地服侍自己的母親,而我連耐心關心母親都沒有做到,何況照顧她呢?皇帝是一國之君,而我是平民,皇帝每天國事繁重,都還那麼有孝心,有時間去照顧自己的母親?爲什麼我就做不到呢?中國有一句老話:百善孝爲先,孝的一般表現爲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爲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孝其實很簡單,就算你只倒了一杯水給長輩,這也是一種孝順的表現;今天你離開家門時和父母主動打了招呼,這就是孝順;吃飯前,你輕輕地爲父母盛了碗飯,這就是孝順;父母不舒服時,你的一句關切之語,這就是孝順;今天你的作業不需要父母操心,這就是孝順;考試中,你的成績有了丁點進步,這就是孝順。

就算你做的事是那麼的微小,但這也是孝心的一種體現。只要你肯去做,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12

魯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二十四孝圖》,讀了以後心情不能平靜,把我的所思所想寫下來。

《二十四孝圖》講的是古代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中國和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但孝敬父母,還要愛護孩子。“郭巨埋兒”卻置兒子的生命於不顧,讓人感到殘忍;“嘗糞憂心”讓人覺得噁心;“老萊娛親”又讓人覺得做作不可思議;“臥冰求鯉”更是拿生命開玩笑。做這樣的孝子讓人止步。作品還對那些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對封建孝道不顧兒童性命一味的愚孝表示反封建的決心。

總之,此一時,彼一時,我們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要讓那些封建流毒污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子予養而親不待”。孝順要趁早,否則,弄一個“刻木事親”又有何用呢?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13

《二十四孝圖》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爲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

《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讚歌吧,讚美那些挺立於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14

寒假通過老師的推薦,我看了《孝經·二十四孝》這一本書,並從中學到了許多道理。孝,自古以來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它一代又一代得傳承着,迄今爲止,依舊被人們所重視。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個都沒有孝心的人,是沒有道德的。孝,是一切品質中最爲基本的一個,但是卻又是最爲重要,很多人也並沒有做好的。孝,是一個人一生的作業,無論你是萬人之上的富豪,還是流浪街頭的乞丐,你都要孝敬父母,感謝父母。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從出生到長大成人,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將我們養育長大、教育我們,所以,孝敬父母是我們天經地義的。一個孝順的皇帝,對百姓也能施仁政;一個不孝順的皇帝,再興旺的國家也會滅亡。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最基本的就是從是否孝敬父母看出。

現在的年輕人變得越來越“繁忙”,經常早出晚歸、遊蕩他鄉,哪怕好不容易有時間陪父母,也總是厭煩地辭掉,寧願去陪朋友一起發呆,也不寧願回家看看愈發憔悴的父母。

近日有一檔十分火熱的綜藝節目《旋風孝子》幾位明星和他們的父親或者母親一起度過六天五夜,用自己的行動彌補失去的孝行,其中所有的家長都表示:自己的孩子太忙,並沒有時間。這也引發了各大網絡的關注:孝,是否被我們說得太過於轟轟烈烈,而忘記了自己的本質?父母並不在乎你的官銜職位,而是想要讓你多陪陪她,就像你小時候他們陪你一樣。盡孝並不是一兩天就可以了,而是要每天都堅持,爲父母做好每件點滴小事,讓他們感受你那顆最誠摯的心就足以。

從現在開始盡孝吧!我想我們都不希望有後悔的那一天。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15

孝,即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特別強調的一種,弟子規中,對待長輩的態度無疑寫的清清楚楚,“孝”這一概念,早應該在中華民族的傳統中成爲不可磨滅的一條了,從“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婦孺皆知的故事中體現出來了。

文中說,當作者看過二十四孝後,看到做個孝子如此之難,原先做個孝子的計劃便徹底放棄了,其實我覺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將事例硬安到自己頭上,那樣多生硬來着,只要打心眼裏替母親着想,替父親着想,不讓他們爲自己操心,在家務上替他們分擔一些,也是一種孝,雖不如事例上那麼感天動地,但至少也是一種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頭上安,是行不通的,畢竟時代在變,你說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鯉魚,你說:“好,我要做一個孝子,臥冰求鯉去!”行的通嗎?現在冬天沒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結一層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還沒來得及臥下呢,冰就碎了,當時別說父母吃不到鯉魚,恐怕也會嚇的趕緊跑到湖邊來救人,再說,現在市場上明明有鯉魚賣,幹嗎要那麼費勁去求鯉魚呢?

其實,這些事例所要表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種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溫馨,向一縷淡淡的香氣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個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麼驚天動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更加的溫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