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書友閱讀理解

書友閱讀理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書友

書友閱讀理解

聶鑫森

無論是見面交談,還是打電話問候,他們都稱對方爲“書友”。兩人都喜歡讀書、藏書,還著書立說。

叫舒予的五十有一,是潭城社科院古典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中等個子,稍胖,面白無鬚,走路不急不慢,性子好得出奇。

叫殳役的和他同年,是湘江大學中文系的“博導”,教的是古典文獻的校勘。也是中等個,精幹單瘦,下巴蓄着短鬚,卻粗喉嚨大嗓子,很容易激動。

同居一城,又有相同的喜好,所以數年來交誼彌重。就藏書而言,他們都有相當的規模,當然是新版書多。但也各有不少鎮庫之寶——古版線裝書,都輕易不肯示人。

他們原本和善的關係,忽然緊張起來。中秋節之夜,市裏發請柬,請一些學術界的大腕,在雨湖公園的湖心島小酌賞月。舒予和殳役特意互邀,坐在同一張桌子邊。桌上擺着月餅及幾個佐酒的冷盤,白酒是茅臺,紅酒是山東青島的葡萄乾紅。

皓月當空,湖光耀金,秋風送爽,水氣氳氤。他們喝着酒,談着書的話題,酒力漸漸在全身流轉開來。

殳役問:“書友,你此生訪書可有憾事?”

舒予說:“有啊。家傳《經進周曇詠史詩》,爲唐代周曇所著,是進奉給皇上的,共有七言絕句二百零三首,每首題下注出大意,詩下引史事,而間雜已意加以論評,謂之‘講話’,此爲當時一種體式。有宋刻三卷本傳世,我家只一卷和二卷,缺第三卷。我父親生前搜尋未果,我又找了多年,仍然無法補齊。”

殳役酒興正酣,說:“我家卻有第三卷,紙張精美,是福建刻印的,應爲宋之佳本……”說了一半,他忙剎住話,猛猛地喝了一口酒。

舒予的嘴驚得半晌也合不攏,然後低聲問:“書友,可否割愛?價由你定。”

“不!絕不!先父爲購置它,跌傷過一隻手。”殳役回答得斬釘截鐵。

子夜時分,賞月會結束。他們默默地揮揮手,各自乘安排好的小車回家去。這一夜,他們在各自的書房裏,一直坐到天亮。

在以後的日子裏,他們互相再不打電話,也避免任何可以碰面的`機會。殳役爲自己的酒後失言而懺悔不已,若不說出家有此書的第三卷,就不會導致舒予的急於購置,一切便會怡然如昔。可他有難言的苦衷。1948年冬,父親聞長沙一個書商手上有此書的第三卷,便乘火車去購買。下火車時,因站臺結冰不慎跌倒,左手骨折,硬是忍痛把書購回。到殳役長大後,父親專門說到此事,囑他若能找到一卷和二卷,則爲殳家之幸,也是此書之幸。殳役如將其散出,便是有違父命,則爲不孝。若是別的書,殳役絕不會這樣。他聽城中一家經營古舊書店的老闆偶爾談到,舒予曾打聽過可有宋刻湯漢注陶淵明詩的古本,便推斷舒予家應有宋刻《陶淵明集》,而缺少與之稱爲雙璧的湯漢注陶詩宋刻本。此書他家卻有,但舒予並沒有向他提起過,當然他就不能慨然出讓了。

舒予也很後悔那晚貿然開口索購,這不是要奪人所愛嗎?他在沒事時,總會從書櫃中搬出一個楠木書匣,戴上白而薄的手套,從裏面拿出兩卷《經進周曇詠史詩》,小心地翻看。楠木匣是父親得到這兩卷本後,特意請人做的,裏面的空間可放下三卷本。一套書未齊備,如一家人之離散各處,不能團圓是一大憾事。舒予想:我們二人愛書、藏書,是爲了讀書、研書,而不是以佔有爲樂。若都不肯忍痛割愛,則此書永遠不得團圓。他決定連匣帶書,慷慨贈予殳役!

星期天的上午,舒予攜書去了殳家。

當舒予說明來意,殳役先是發愣,繼而是又驚又喜,最後淚流滿面。他尋出第三卷,小心地放進書匣裏,再把書匣擺在父親的遺像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哽咽着說:“爹啊,書友助我完成了您的心願,您可以再無牽掛了。”又轉過身向舒予鞠躬致謝,然後說:“古人云,有來無往非禮也。書友家中可藏有宋刻本《陶淵明詩》?”

“是。”

“一直想尋訪宋刻湯漢注陶詩的古本?”[]

“想了多少年了。”

“這就好,我家有!且贈書友以藏。”

舒予驀地站起來,說:“我先去淨手,我們再一起去把它‘請’出來。”

半年後,他們彷彿心有靈犀,雖未相約,做法卻驚人的相似。舒予將家藏的古本書,全數捐贈給殳役供職的湘江大學圖書館。殳役也把家藏的古本書,全部捐贈給舒予供職的潭城社科院圖書館。

(選自《天池小小說》)

  16.文中兩位“書友”有哪些共同點? 請簡要概括。(4分)

答案:①兩人都喜歡藏書、讀書,還都著書立說;②兩人都很善良,都能爲對方着想;③兩人都很有孝心,非常敬重自己愛書的父親;④兩人都有比較高的思想境界,最後兩人都將自己家的藏書全數捐給了圖書館。

  17.文中畫線的句子表現了人物什麼樣的心理?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中有什麼作用?(5分)

答案:①表現了人物複雜的心理。文中兩個愛書的人一個失言透露自己有宋刻本《經進周曇詠史詩》第三卷,一個貿然索購,造成尷尬的局面,於是自己在各自的書房裏心情極其複雜:殳役對酒後失言懺悔,舒予對貿然索購後悔;(2分)另外兩人都有對父親的懷念。(1分)②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承上啓下的作用,引出下文對二人複雜心情的具體描寫,併爲小說結局做了鋪墊。(2分)

  18.小說的結尾寫兩位書友將家藏的古本書全都捐贈給圖書館,請結合文本對二人做出這一行爲的原因加以探究。(6分)

答案:①兩個人藏書、愛書是一個大前提,正是因爲愛書纔會有給書找到好歸宿的想法;②在書友想購書時殳役拒絕是因爲有難言的苦衷,並不是真正的絕情;③兩人互換自己珍藏的古書可以看作是後來捐書的伏筆;④兩同爲地方的學術“大腕”,他們參與地方的學術活動,對當地有感情,這也是他們捐書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