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淺談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表達技巧教育論文

淺談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表達技巧教育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學生賴以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橋樑,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爲語文教師,應是語言運用的典範。其課堂教學語言,不但要力求規範清晰、準確嚴密,而且還應該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變得爲學生所樂於、易於接受,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和興趣,從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淺談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表達技巧教育論文

一、教學語言要充滿激情,富於感染力

從審美的角度看,語文課就是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豐富感情的課。現行語文教材所選取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典範之作。但是,由於其中相當一部分篇目的內容同當今的現實生活有較大的距離,加上學生本身的生活閱歷十分有限,其認知水平、審美情趣又受現實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因此,要想使這些作品的內容與學生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給學生以美的感染和薰陶,就必須藉助教師良好的語言表達功力。重視感情是人的通性。許多典範之作之所以典範,恰恰也是能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像諸葛亮的《出師表》、朱自清的《背影》、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些作品無不滲透着作者真摯深厚的感情。教師在講解這些作品時,首先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對所教內容融匯貫通,然後以滿含激情的語言渲染出教材或悲壯、或凝重、或熱烈、或悽清的真實情境,不僅可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且這種特定的教學氛圍,還會不斷地誘發教師的靈感,以至妙語連誅,意趣橫生,對教學內容的講解分析更加生動、透徹而充滿情趣。這樣,就會有效消除學生和作品之間時代、地域、感情等方面的隔膜,使學生受到感染,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樂於接受教學內容。

二、教學語言要形象直觀、幽默風趣

中學生的思維和心理還未成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較易被直觀形象的事物所感染。而語言畢竟不同於繪畫、雕塑等,它必須通過聯想和想象,才能在人的大腦中形成形象。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表達水平,能時時以一種極具立體感的語言,從視、聽、嗅、觸等多方面調動學生的感官,可通過一些生動的事例或形象的比喻把表述對象直觀化,變爲讓學生看得見、聽得到、聞得出、摸得着的東西,使學生易於、樂於接受。例如,修改病句有一條原則,即不能改變句子的原意。學生在修改病句時卻往往習慣於運用“肢解”的辦法———把有毛病的詞句硬是剜出或砍去。這樣,句子是通順了,可其表達的意思卻比原句縮減了不少,有時甚至會出現內容迥異的情況。

針對這種現象,我向學生講:病句就如同病人,如果一個人上肢或下肢患了一點小小的傷病,大夫給他治病時卻砍下了他的一條胳膊或一根大腿,這究竟算不算治病呢?這樣一比喻,學生便恍然大悟,修改病句的質量顯著提高。其收效比起一味闡述道理、強調概念來要快得多,而且省時省力。 喜歡幽默風趣同樣也是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教師富有幽默感的語言,自然會使學生喜聞樂道。但是,風趣幽默的語言必須以豐厚的學識和機敏的應變能力爲前提,應通過一些隨機的“點化語”或“插入語”化平淡爲神奇,才能產生魅力,使學生在欣賞美中獲得知識,受到教育。如魏書生老師在教學《統籌方法》一文時,讓學生口頭列舉現實生活中運用統籌方法的實例,不少學生都列舉的是做飯、燒水之類的事,對此,既不能簡單否定,但課堂又不能停滯不前,當時魏老師便風趣地說:“咱們能不能把自己從狹小的廚房裏解放出來啊,把眼光投向更廣闊的天地呢?”學生會心一笑,課堂便被引向了深入。可見,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努力磨礪自己的教學語言,才能成爲學生真正信服的“幽默大師”。

三、教學語言要富於變化,利於激趣

單調、重複是造成一個人疲勞、大腦皮層抑制的重要原因。在教學中,如果教師長期只是用自己習慣了的那種單一的表達方式去講解提問,肯定容易導致學生厭倦,難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其實,教材中不同的文體本身就呈現出不同的語言特點,即使是同一類文體也由於作者的藝術風格不同而異彩紛呈。教師要善於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接受心理,不斷變換自己的表達方式,把每一篇文章的語言特色盡力體現出來。僅就一節課而言,教師亦可不斷變換自己的.語調和語氣,時緩、時急、時高、時低,時而活潑、時而嚴肅……便可激起學生的興趣。講解是如此,提問也是如此,不要總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居高臨下地發問,適當變換一下角度,效果會大不一樣。我在教杜甫的名作《春夜喜雨》時,針對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曾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說:“這首詩主要表達的是作者對於春雨悄然而降的喜悅心情,對於這一點,全詩別的句子我都能理解,唯獨不明白頸聯‘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與‘喜’字究竟有什麼聯繫,誰能幫我解答這一疑問?”由於教師站到了學生的立場上說話,首先會使他們感到親切、新穎;同時,問題有一定難度,誘發了學生積極探求的慾望,人人力爭幫助老師解決眼前的疑難,從而表現出一種異乎尋常的積極狀態。

由此可見,語言表達形式的新穎多變,無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有力因素。當然,提高教師課堂語言表達技巧的最終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生領會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爲此,必須給學生留有充分的學習、掌握語言的餘地。這就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必須體現一個“精”字,不但講解要精,言簡意賅,而且還應該極具啓發性,舉一反三,這樣才能把教師的語言表達技巧轉化爲學生掌握、運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