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詠柳》教學片斷賞析

語文《詠柳》教學片斷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唐代大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一詩,通過描寫在春風吹拂下,柳樹迷人的姿態,讚美了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春天。下面根據新舊教材不同年級中,兩位教師的課堂處理實錄,比較學生在對古詩詩意的理解方面,所存在的差異。

語文《詠柳》教學片斷賞析

  一、教學片段一

1、師:春風吹來,你有什麼感覺?

生1:暖暖的,已經沒有冬天冷了。

生2:很舒服。

2、出示詩句:二月春風似剪刀,讀讀詩句,說說你讀懂了什麼?指名說。

3、二月春風爲什麼像剪刀?自由讀讀古詩,指名說。

4、綠絲絛是什麼意思?

5、誰能把萬條垂下綠絲絛美美地讀一讀?

6、春風還裁出了什麼?齊讀最後兩句。

7、誰見過細細的柳葉?這樣細細的柳葉需要什麼樣的剪刀?需要誰來裁?

8、春風不僅裁出了細葉,還裁出了什麼?(柳樹)指名看圖讀第一句話。

9、碧玉是什麼?爲什麼不用綠而用碧?

10、誰來讀讀第一句話?自由讀全詩,配樂齊誦。

11、想象:春風還會裁出什麼?(綠草、花朵、竹子、梨花)

小結出示:萬紫千紅總是春。

教師從詩句二月春風似剪刀入手,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二月春風爲什麼像剪刀?在層層推進的線索中,注意通過指導學生用美美的朗讀來體會萬條垂下綠絲絛的形象之美。隨後,以詩眼裁字爲突破口,引發學生想象還裁出了什麼,使學生體會到春天那萬物甦醒,到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二、教學片段二

1、自由讀讀古詩,覺得美的地方用筆圈圈、劃劃。

2、指名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生1:妝的意思是打扮。

生2:垂是垂下,向下掛下來的意思。

3、再讀讀第一、二句話,說說美在哪裏?

生1:美在柳枝像綠絲帶一樣隨風飄動。

生2:綠的顏色讓人看了覺得清涼舒服。

生3:柳枝細長柔嫩,樣子很漂亮。

生4:像絲帶一樣很有光澤。

4、能不能讀得更美?爲什麼把一樹高讀得那麼美?

5、小結:一、二兩句寫出了柳條的美,美在:色如碧玉,形如絲絛

6、各自在書上寫一段感受到的美的句子。(出示四幅畫面,展開想象寫出畫的美。)

生1:柳葉像碧玉一樣裝點了柳枝,千萬條柳枝垂下來,像千萬條綠色的絲帶。

生2:

7、同學們寫得真美,詩人用14個字寫出了柳樹形狀、顏色的美,你還體會到什麼美?讀讀餘下的兩句詩。

8、這裏的裁爲什麼不用剪?試讀。

9、這是怎樣的一裁?

生1:隨便地一裁。

生2:巧妙地一裁。

10、這一裁,裁出了什麼?

生1:裁來了燕子。

生2:裁來了青的草,紅的花,一個五顏六色的春天。

11、在裁前面加兩個字?(神奇、巧妙──)

加四個字?(生機勃勃、巧奪天工)

12、擴展閱讀:誰把柔絲染嫩黃?大文章!齊誦。

13、看錄像片段體會。

教師在處理古詩時,以美字爲着眼點,不斷引導學生在詩中透過字裏行間尋找美、體會美,通過對諸如綠絲絛、一樹高等詞的反覆咀嚼,發揮想象,使學生在理解詩中詞意的基礎上,真正領會詩中用詞的精準與精妙。同樣,在三、四兩句的.教學中,教師也以詩眼裁字入手,將該字與剪字相比較,幫助學生體會到那忽如一夜春風來的瀟灑、大氣的內在意蘊。

縱觀兩位教師處理古詩的方法,都能發現在新課標指引下,教師引領學生走進文本,進行自主探究的可貴實踐。整個教學流程中,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師本對話及生本對話等方面,均能體現出新課標帶給師生的可喜變化。新教材第六冊中,教師更加註重學生對古詩的整體把握,對詩人所抒發的對春天、對大自然的充滿讚美的感情的體會,而原教材第八冊的教師,更側重於通過落實字詞的理解,來引導學生體會詩中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因此,體現在學生對詩意的理解上,後一位教師的學生更能把詞句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清楚,而前一位教師的學生,對詩人所要抒發的感情,領會得更加到位。也許,這就是廣大教師在追求完美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