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有關教學設計範文

有關教學設計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教學設計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教學設計範文

有關教學設計範文1

教學目標

1:理解什麼是密鋪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學會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

3:經歷密鋪認識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受密鋪圖案的美感,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密鋪的含義及知道哪些平面圖形能單獨密鋪。

教學過程

一、情節設計:

出示俄羅斯方塊的動態圖,引出密鋪。

觀察圖片,感知密鋪

1、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奇妙而美麗的圖案,它們都是由一種或幾種平面圖

形拼成的。請大家欣賞。(課件出示五幅圖案)

2、你能按照一定的標準把它們分分類嗎?先獨立思考想好的同學同桌之間議一議。

3、你認爲什麼是密鋪?

二、自主探究、發現交流

1、質疑牽引、激起興趣。

師:老師還帶來了一組圖形大家熟悉的圖形。(課件出示圓形、正三角形、長方形、梯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如果只用一種圖形,你們猜猜看下面的`哪些圖形可以進行密鋪呢?

2、鼓勵猜測、大膽想象。

師:誰願意發揮你的想象力,大膽的猜測一下?“

學生大膽的發表各種猜測。

3、動手操作、實踐驗證。

師:剛纔大家各抒己見,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那麼這些猜測都對嗎?就讓我們一起來動手來操作驗證吧。

學生以小組分工合作,操作課件中的各種圖形分別進行拼鋪,並把結果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驗證好的同學,可以把你的觀點合同組的同學一起交流。

4、彙報結果、展示交流。

師:哪個小組願意展示你們驗證的結果。展示學生有代表性的平鋪作品,並讓學生彙報交流。

生1:我們發現正三角形、長方形、梯形、正六邊形可以進行密鋪。

生2:圓形和正五邊形不能進行密鋪。

對於他的驗證結果,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嗎?贊成他的觀點嗎?

5、小結歸納、得出結論。

師:老師也很贊成你們的觀點。從大家拼擺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在這組圖形中,正三角形、長方形、梯形、正六邊形可以進行密鋪。圓形和正五邊形不能進行密鋪。

三、綜合運用、創作設計。

1、談話牽引、激起激趣。

師:剛纔我們欣賞了密鋪,探索了密鋪,接下來就讓我們動手創作美麗的圖案吧?

2、動手實踐、自由創作。

“咱們比一比看誰的設計更美觀、更新穎、更富有想象力。”

學生動手設計,同組互相欣賞,說說自己的創作感受。

3、展示欣賞、交流感受。

師:誰願意向大家展示你的作品、說一說創作的感受。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如下:說說你的作品吧。

四、擴展提高、課外延伸。

有關教學設計範文2

一、 教學設計說明

1、本單元所選的課文,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提醒人類已漸漸與自然疏離,地球上出現了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本課《旅鼠之謎》就深刻反映了人類的無限制繁衍所帶來的問題。課文雖是自讀課,但帶給人們的反思卻是深刻的。課文內容淺顯,極易理解,但本着新課標的要求和理念,閱讀教學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

2、整體思路

(1)輕鬆的話題導入。

(2)在分角色朗讀課文後,解決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3)通過追問,分析課文其次部分。

(4)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課文帶給人們的啓示。

(5)分析課文與其它說明文的'區別。

(6)講述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奇異的現象。激發學生探究科學奧祕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習慾望。

二、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課文是一篇極有趣味的說明文,但又不同於普通的說明文。課文敘述“我”與丹尼斯的交談,“我”時而懷疑,時而“驚訝”,時而“迷惘”,時而猜測,進而疑惑,最後還有一出滑稽戲,結句卻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亦莊亦諧。採用這種方式講旅鼠之謎,具有藝術效果,既扣人心絃,引人入勝,又解人疑惑,發人深思。課文的重點,不是在給人們講述故事,而是在於引發人們對一些問題的深入的思考。

2、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對此文十分感興趣,這是個極好的切入點,並且課文也十分淺顯,因此,對於教材的理解問題應該不大。但學生的見識短淺,思路狹窄,因此,還是應該簡單的查找資料,開闊視野。另外,課文對人類的啓示是個難點,學生想的也許不夠全面和深刻,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了。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比較課文與一般說明文寫法上的不同。

(2)整體感知旅鼠的三大奧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課文給人類帶來的啓示。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探究科學奧祕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習慾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旅鼠的三大奧祕。

教學難點:多角度理解對人類的啓示。

1、重點擬定原因及怎樣落實。

(1)全文圍繞旅鼠的三大奧祕展開,後“我”進行追問,使人們對旅鼠有了全面的認識。課文內容生動、有趣。學習課文,應全面瞭解旅鼠的三大奧祕。在讀書中落實這一問題。全文共二十八個段落,集中交待旅鼠奧祕的應從第七段到第十七段。精讀這一部分,對抓住全文主要內容很有幫助。課文以對話的方式呈現出來,因此分角色朗讀會更適合課文,學生也會更感興趣。朗讀後,圈點勾畫把握內容要點。

有關教學設計範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進行簡單的化學反應中的有關計算;掌握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和解題策略。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有關化學化學反應計算的練習,掌握解題格式和解題方法,形成解題能力,並從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中,認識定量研究對於工農業生產及化學科學發展的重大作用。

二、教學分析:

1、內容分析:本課題在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基礎上,學習利用化學方程式所反映的質量關係進行簡單的計算

重點: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和格式

難點: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以及相關計算

2、學情分析:本課題的學習中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書寫方程式,尤其是中等偏差學生由於方程式沒有掌握好,沒有將化學方程式配平,把幾個分子相對分子質量之和計算錯誤,還有的數學功底較差,結果出錯。

三、教學過程:

(創設問題情景)氫氣是未來汽車的理想燃料,氫氣可以通過水分解得到。已知1kg氫氣能供一輛功率爲50kw的汽車大約跑100km.。觀看課本136頁圖,你有什麼想法?讓學生聽講、看圖、思考。

(引發問題)請同學們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後進行歸納。小組間猜想、討論、交流。(1)要想知道18kg水可供汽車跑多遠,就必須知道18kg水分解能產生多少氫氣。(2)想知道18kg水分解產生多少氫氣,就需要知道參加反應的水的.質量與生成氫氣的質量關係。(3)要想知道參加反應的水的質量與生成氫氣的質量關係,就需要知道水分解的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關係。

(知識回顧)請寫出水分解的化學方程式,並說出化學方程式的涵義。思考:水分子和氫分子的質量比爲多少?爲什麼?讓學生寫出該化學方程式後回答其含義。水分子和氫分子的質量比等於其相對分子質量之比。

(引導探究)在水分解的反應體系中,各物質之間的質量存在怎樣的關係?你可得出什麼結論?讓學生討論並嘗試計算後交流:用不同的水分子數目代入計算。依據質量守恆定律得出,水分子、氫分子、氧分子間的質量比恆等於9:1:8。

(師生交流)從以上的分析可看出,在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關係與什麼有關?然後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並總結歸納。讓學生交流(1)這種質量關係與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有關;(2)與物質的化學計量數有關;(3)與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物質的化學計量數密不可分。

(設計方案)我們已知道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關係,那麼你能否根據這個質量關係計算一下:18kg水分解能產生多少氫氣?學生討論、交流計算方案,並利用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計算。

(展示評價)展示學生有代表性的解答方案,組織學生進行評價,總結解題步驟和解答過程中易出現差錯的地方。讓學生交流解題方案,總結解題步驟。並按步驟進行解題。然後同學之間討論、交流,相互補充,得出答案。

(回顧與反思)通過以上的探索,請你將化學反應中有關計算的解題思路和一般步驟總結出來。通過學生交流,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然後學生練習課本138頁的習題,鞏固所學新知識。

有關教學設計範文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用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小牧童在美麗牧場快樂放牧的情景,從而激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並能用歌聲表現歌曲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節奏。

2、通過簡單的樂器演奏更好的學習歌曲。

教材分析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暢,節奏輕快,加上簡單和諧的二聲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麗牧場快樂放牧的情景展現在人們眼前。歌曲分爲四個樂句,切分節奏使音樂顯得活潑、跳躍。一、二、四樂句節奏完全相同,演唱起來十分輕鬆。第三樂句連續運用切分節奏使音樂富有動感、充滿活力。全曲旋律不斷上行,形成歌曲熱烈歡快的氛圍。

通過學唱歌曲,感受體驗歌曲意境,並用自己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歌曲活潑的情緒。通過演唱歌曲,訓練學生二聲部的演唱能力。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1、1 2 3 2 1音名演唱

2、1 2 3 4 5 4 3 2 1音名演唱

3、5 4 3 2 1元音演唱

4、1 3 5 3 1跳音演唱

二、導入新課

教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八隻小鵝》。

介紹斯洛伐克,觀看圖片欣賞斯洛伐克。

三、歌曲學習

1、欣賞《牧童》動畫,說說歌曲是什麼情緒的?2、仔細聆聽歌曲,(《牧童》音頻)同學們聽到歌中唱了什麼?是用什麼形式來演唱的?

學生回答:聽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採用合唱形式……

3、學習大切分: X X X ▏X X ▏

4、全曲學習演唱

5、運用雙響筒、三角鐵打旋律

雙響筒:X X ▏X X ▏

三角鐵:X? ▏X? ▏

6、兩人雙響筒,兩人三角鐵擊打旋律,全班同學演唱歌曲。

四、課堂小結

草地上的牧童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了歡樂的牧童,希望你們能夠利用課餘的時間多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有關教學設計範文5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部分詞語。

3、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教學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教學準備:圖片,幻燈片,頭飾,課文錄音等

教學過程:

一、用指偶導入,巧揭課題

1、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大家來猜一猜!

(師帶上指偶——小白兔,以小白兔的身份來學課文。)

大家來聽一聽,小白兔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好嗎?

我正是《蘑菇該獎給誰》的主人公!(出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將和大家一起來研究這個故事。大家願不願意啊?

2、 小朋友,我來考考大家,通過學習你知道了課文寫的是一件關於我的什麼事?指名答

二、以朗讀貫穿,教學故事

1、 故事的起因

過渡:那你們知道我媽媽給我和我哥哥小黑兔佈置了什麼作業嗎?

(出示第一節)指名讀

問:佈置了什麼作業呀?指名說。

問:你從這句話中,看出了我媽媽對我們怎麼樣?指導讀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和期待。齊讀這一節。

2、 故事的發展:第一次對話

1) 過渡:我媽媽非常關心我們倆,平時問寒問暖的,也常常教給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處事的方法。我們很愛媽媽,很聽媽媽的話。當然這次也不例外,到了晚上,媽媽回來了……(出示第二節)

指名讀第二節

媽媽對我們說了什麼呢?誰來讀一讀?

指名、齊讀媽媽的`話(用親切地語氣讀)

2) 過渡:當時我聽見媽媽要獎給我們最大的蘑菇,我心裏非常高興。於是,我和哥哥都說了我們練習跑步的情況。(出示第三、四節)

男女生分節朗讀

(出示練習題:1、小黑兔跑步得了第一名,心裏。2、小白兔跑步落在後面,心裏。)

指名填空

3) 帶頭飾,分角色朗讀二、三、四節,可以加上一些動作。

3、 故事的結局:結果

1) 過渡:小朋友,你們學到這兒,你覺得我媽媽會把大蘑菇獎給誰呀?(學生猜)那,結果如何呢?(出示第八節)齊讀

問:我媽媽把獎品給誰啦?(出示圖,貼在黑板上)觀察媽媽當時的心情如何。

讀第八節

2) 過渡:當時我哥哥聽了這句話之後,是怎麼想的呢?

(出示練習題:小黑兔聽說要把大蘑菇獎給小白兔,心裏很。)

指名說一說

那誰讀好這一節呢?(出示第九節)指名讀,男生讀。

哪個小朋友來猜一猜,我當時是怎麼想的?

4、 故事的發展:第二次對話

過渡:是呀,我也懷疑媽媽是不是搞錯了,我們看媽媽當時還問了一個問題。

(出示第五、六、七節)請小朋友分成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這三節,可以加上動作、表情。指名錶演

5、 故事的結局:理由

過渡:小朋友明白了嗎?爲什麼媽媽要把大蘑菇獎給我呢?指名說

(出示第十節)齊讀

三、帶頭飾表演,拓展延伸

1、 小朋友們,這以後,你們說小黑兔會怎麼樣呢?大家大膽想象,我來當評委,看你們有沒有猜對!指名說

2、 課文學完了,請小朋友通過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演一演這篇童話故事,好嗎?可以演到小黑兔知錯改正,行嗎?帶上頭飾,表演課本劇

有關教學設計範文6

教學模式:

質疑-探究,解疑

教學目標:

1本課要求會認8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鑽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遞給、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鮮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4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閱讀興趣

教師敘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生過一次大旱災。接連幾個月沒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陽炙烤着大地。這些就是旱災造成的(看幻燈),你們看到了什麼?(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乾涸了,草木、叢林、莊稼也都乾枯了,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時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呢?(生:水)此時的水意味着什麼?

(使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萬物才能繼續生存下去,沒有水,等待人和萬物的只有死亡。)

師: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某一天夜裏,一個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會怎樣用掉這罐水呢?(啓發學生展開各種想象。如,她會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潤一下乾裂的嘴脣和冒火的喉嚨,然後再給自己的親人喝;她會跑回家去,趕緊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弟弟妹妹)(師評價:是的,你已經很渴了;你是個孝順的孩子;你還不忘他人,爲他人着想。)

師:是啊,多麼珍貴的一罐水啊!今天我們要學的這個童話故事《七顆鑽石》(板書課題)就是圍繞這一罐水講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拿出放在課桌裏的x,放聲地讀,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

三、交流自學成果

1、檢查朗讀情況

師: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我們就來檢查一下大家的自學情況,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4個)

我們就請四位同學來讀一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是你讀得好還是他們讀得好。

(師評價:這麼短的'時間你就能讀得這麼流利,真能幹;知道自己讀錯了,能及時糾正,你真棒;你讀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聲音很響亮,讀得真好聽。

四、研讀課文,體會感悟

1、(師:看來大家已經能讀通課文了。那麼請你再仔細地放聲讀讀課文,你讀了課文之後有什麼問題想問?可以把問題寫在旁邊的空白處。)

自由提問:

預設學生提出的問題:

(1)爲什麼水罐裏裝滿了水?(是啊,好奇怪啊!)

(2)爲什麼水沒有灑?(真是奇蹟啊!)

(3)爲什麼水罐變成了銀的?(老師也想知道啊!)

(4)爲什麼水罐又變成了金的?(難道它會變魔術嗎?)

(5)爲什麼從水罐裏會跳出七顆鑽石,還會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鑽石還會變成星星,越升越高?(主要問題)(真是太神奇了!)(你很會思考;

你的眼光很敏銳;你的問題很有價值;)

(6)爲什麼水罐會發生神奇的變化?

2、師:是啊,爲什麼會產生這些神奇的變化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爲什麼水罐裏會裝滿清澈新鮮的水?

師:請同學們認真讀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

(從第一自然段中我們知道這是一場特大旱災,到處都沒有水,而現在罐子裏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個人在深夜裏勇敢地出來爲生病的母親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

(1)、師:天上的神仙看到了什麼?

(生;小溪邊,大河旁,山泉下,她會翻山越林,到處去找水,手會被樹枝割破,衣服會被樹枝劃破,跌倒了又爬起來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兒都沒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師:神仙看到後,他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呢?

(生:神仙會想,小姑娘爲了她的母親,不知辛勞到處去找水,她翻山越林,跋山涉水,臉被樹枝劃破了,衣服也被構破了,手指也已經流血了,她卻不喊一聲累啊,這是多麼孝順的孩子啊,多麼善良的心靈啊,神仙被感動了。有一位神仙從天上飛下來,給了她一罐水;終於她的孝心感動了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拿着神水從天而降,用柳枝輕輕一揮,她的手中就有了一罐清澈新鮮的水。小姑娘連連向觀音菩薩磕頭謝恩)

(3、)師:好的,那麼現在這個問題你能解決了嗎,到底是什麼力量使水罐發生了神奇的變化,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呢?

(生:是小姑娘對母親的愛,是孝心使水罐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師:是的,是孝心感動了上天,使她擁有了這一罐清澈新鮮的水。那麼這個問題我們解決了嗎?好的,那我們就把這個?擦去了。(板書:孝心感天)

(4、)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部分,邊讀邊體會小姑娘對母親的那份愛。

(課件出示)一天夜裏,一個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門,爲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當小姑娘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

一看,罐子裏竟(jìng)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3、師:那是多麼清澈,多麼新鮮的一罐水啊,可是這罐水怎麼會掉在地上,而且一點兒都沒有灑呢?請大家再次仔細地放聲讀第二自然段,按照剛纔的方法在文中尋找答案。

(小姑娘得到這罐水時,她自己渴極了也累極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潤一下乾裂的嘴脣和冒火的喉嚨啊,可她一心想着媽媽,忍住了乾渴,在往回跑時被小狗絆倒。)

(1)a、學生說感悟,師引: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呢?你能從課文中找出來讀給大家聽嗎?(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不但說得好,讀得更好。誰還想用你的朗讀來表達自己的體會?老師也從你的朗讀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的高興勁兒,也體會到了小姑娘是多麼地關心自己的媽媽。

b、學生讀文中內容,師引:老師從你的朗讀中感覺到你也是喜出望外的,你能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個喜出望外的呢?(喜是因爲有了水;也是因爲母親有救了)

過渡:第二個問題,誰還有補充嗎?

(2)師:小姑娘,你這樣匆匆忙忙的是幹什麼呀?(讓學生進行角色的轉變)

(生:我心繫着母親,急着爲母親去送水。母親正急需水啊)

師:你是擔心母親啊,多孝順的孩子!(真有孝心,多體貼自己的媽媽啊!)

(3)、師:同學們,使水罐又一次顯示它的神奇力量的原因是什麼呀?

(生:正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給了她一個奇蹟。小姑娘對母親的愛,使水罐再次顯示出它的神奇。)

師:是的,又是小姑娘的孝心啊,,這個問題我們也解決了。(擦去?)(板指:孝心感天)

(4)師: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發生了兩次神奇的變化,真讓我們感動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姑娘對母親那份孝心!(齊讀)

(5)、師:明明是木頭做的水罐又怎麼會變成銀的呢?真是太神奇了,誰能解開這個疑惑呢?

(學生說,師引:你從哪感悟到的呢?)小狗變得焊錫起來。

(1)師:課文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寫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嗎?(課件出示小狗卻只是哀哀地尖叫;小狗變得歡喜起來。)

(2)師:它在向小姑娘哭訴什麼,哀叫什麼呢?

(生:也許它在向人們哀求,給它點水喝;

它會說:我好渴啊,求求你,給我點水吧,我快要死了。)

(3)師:而當小狗舔淨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後,它變得歡喜起來。它會歡喜地和小姑娘說些什麼呢?請你寫下來。(寫)(交流)(生:因爲它得到了生命之水,它獲得了新生;

因爲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謝小姑娘真摯的愛心。)

(師評:你很會想象;你的語言真美;你說得非常真誠)

(4)師:你能像剛纔那樣概括水罐發生變化的真正原因嗎?

生:小姑娘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用真摯的愛心對待小動物,她的愛心是廣博無私的!(板書:愛心如銀)

(5)師: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讚美小姑娘廣博無私的愛。(齊讀)

五、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自己提問,通過學習,已經解決了三個問題,那麼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生:課文內容上的)

在學習方法上你有什麼收穫呢?(生:先讀課文,提出問題,再找關鍵詞句體會、感悟,最後提煉或總結原因)剩下的幾個問題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解決,我們下節課再一起學習。

有關教學設計範文7

設計思路: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習〈〈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四單元的基礎上設計的,旨在將學生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繁華、條理化。掌握等量關係,形成思維模式和優化和解題模式。

在本冊四單元中,根據數量關係而得到的兩積之和(其中一個因數相同),從而引出ab+ac=(a+b)c的形式,這一類習題均與學生熟知的相遇問題有聯繫。

正基於此,期望通過熟練掌握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利用遷移規律,力求能運用這一思路解決與之特徵相似的問題。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他們更喜歡“動態”的課程,他們更易於接受與生活緊密聯繫、觸手可及的問題,同時,一旦知識深深烙入他們的腦海,只要適時點撥與梳理,更易於掌握與之相近、相臨的問題。因此,本課設計,通過學生愛動、愛玩、愛表現的特點,通過一系列走、演、操作與交流等到形式,力求“走近”、“走進”生活,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數學,積極主動吸收知識,實現知識的理解、掌握與昇華。達成輕鬆學習、快樂學習、靈活高效的目的。

教學內容:

相遇問題及運用相遇問題解題思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建立並理解相遇問題的基本數量關係,並能結合實際問題描述數量關係。

2、運用遷移規律,將相遇問題解題思路運用於與之相似的問題之中,能將具有相遇問題特徵的一系列問題轉化成相遇問題去分析、去思考、去高效解決。

3、隨着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使他們熱愛數學,享受問題解決時的成就感。

教學重、難點:

運用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解決具有其特徵的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相遇問題演示器、玩具車、實物卡片

學生準備:玩具車、實物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提問: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應該臬表示,你能用語言描述嗎?(爲相遇問題的兩種基本選題關係的概括奠定基礎)

2、請最後一排的一名同學走向講臺,同時老師沿直線迎上去,當與該生相遇時提問:

我倆現在已經怎樣——(相遇)(用生活中的場景理解、感知什麼是相遇)

請思考後回答:我倆在剛纔這一過程中,什麼相同,什麼不同,能建立一個怎樣的等量關係。(建立“甲行路程+乙行路程=兩人行的總路程”)

二、建立模型:

1、建立相遇問題等量關係

(1)如果剛纔我走了5秒,每秒行0、6米,後排的同學每秒行0、8米,出發時我們相距多少米?(感興趣的問題更利於學生思考,他們會積極主動去解決問題

根擾剛纔建立的等量關係,結合這裏的條件,你能把它變得具體一點?

(2)通過引導得出:

老師速度明間+學生速度=距離

(老師速度+學生速度)時間=距離

速度和時間=距離

(3)同桌交流:這樣列的依據是什麼,怎樣描述這些等量關係。(將生活語言轉化成數學語言)

(4)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2、類題強化

請兩名學生表演(其他學生用玩具車演示)

小明和小東從相距560米的兩地出發,相對而行,經過6分鐘相遇,如果小明每分鐘行75米,小東每分鐘行多少米?

(1)臺上臺下學一演示後,請學生建立等量關係並提問:

你能建立幾種。建立後引導學生間交流(學生觀察表演,自已動手操作,能更深刻掌握知識)

(2)嘗試解決問題,老師引導提問:你有什麼發現:剛纔是路程不知道,現在是速度不知道,怎麼辦呢?(可以設小東每分鐘米)

(3)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3、建立模型

讓我們來總結一下行走中產生的這一類問題吧。

甲行速度時間+乙行速度時間=距離

(甲行速度+乙行速度)明間=距離

速度和時間=距離

4、描述模型

同桌相互描述理解這幾個等量關係

有關教學設計範文8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學會本課出現的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

⑵理解重點句

①“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②“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

③“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2、能力訓練點:

⑴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瞭解窮人的美好心靈,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教學。

4、美育滲透點:

體會窮人夫婦的`心靈之美。

【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感情朗讀,激發學生情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討論交流,感情朗讀課文。展開想象,以昇華情感。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難點:

⑴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是x重點。

⑵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是難點。

2、疑點:

體現桑娜內心矛盾的重點語句。

3、解決辦法:

採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重難點;啓發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活動設計:

啓發,談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教師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讀課文。

2、學生活動設計:

⑴自讀自悟,勾畫重點詞句,質疑問難。

⑵小組討論重點問題。

⑶感情朗讀課文,表現主人公心靈美好。

⑷續編《窮人》這個故事。

【教具準備】

自制Flash課件、Internet網絡、提供學生上網帳號。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理清x,感知形象

1、介紹課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學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誰?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呢?用一、二句話說一說。

預設: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桑娜和她的丈夫雖然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但仍然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這樣一件事。

二、深入課文,讀中悟情

師:請自由朗讀課文的1~7自然段,看看從課文的字裏行間我們都會有哪些感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寫感受、找問題。

2、師巡視,並於個別學生交流。

預設:感受:貧窮、勤勞、辛苦(危險)。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朗讀有關環境描寫的句子和桑娜爲丈夫擔驚受怕的句子。

師小結。

三、讀悟結合,感受美德

雖然他們的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但還是毅然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難道他們沒有想到今後的生活嗎?

1、師:你從哪裏體會到的,快速默讀課文,用曲線畫下來。

2、生討論、交流。

3、指名讀課文,師相機作朗讀點撥。

4、誰來說說你認爲桑娜和漁夫是一個怎樣的人?

5、學生交流。

四、總結昇華

1、小結全文。

2、總結昇華。

有關教學設計範文9

課題:

《都市精靈》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一課時教具:多媒體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揭示主題的寫法。

2、關注生存環境,保護人類的朋友。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先放騰格爾的《天堂》然後導入)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還有那潔白的羊羣,這纔是我們人類的天堂。在那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是否也有這人間天堂?今天我們就隨着現代作家舒乙走進《都市精靈》,去感受人和自然的關係。

二、展示目標:

三、整體感知:速讀課文,完成以下問題:

1、圈點出疑難字詞。

2、圈點疑難問題。

3、⑴、現代文學館的“一景”、“一寶”、“一幸事”分別是什麼?作者對此流露出怎樣的感情? ⑵、作者認爲每座城市都應有每座城市鍾愛的小動物,北京有沒有?作者對此有什麼感情?作者是怎樣描繪在一些大都市裏人與鳥、魚、獸友好相處的畫面的?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深入探究:

(一)、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揭示__深刻的主題。在作者描繪的'人與鳥、魚、獸相處的衆多畫面中,你最喜歡哪一幅?爲什麼?

(二)、關注生存環境,保護人類的朋友。 作者說:“由於人類的霸道和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魚、鳥、獸漸漸退避三舍或漸漸滅絕。”你認爲人類有哪些霸道行爲?應該怎樣克服自己的“霸道行爲”,保護好“生態環境”,與魚、鳥、獸友好相處?

五、梳理總結: 作者面對某些大都市成爲“孤城寡人”的現狀,希望人類能有“與狼共舞”的遠見和魄力,渴望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