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一年級語文《大海睡了》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大海睡了》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教材簡析】

一年級語文《大海睡了》教學設計

《大海睡了》是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上冊中的一首兒童詩。《大海睡了》用親切自然、極富兒童氣息和想象力的語言,描繪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象,表現了大海的溫柔和可愛。詩文雖短小,字裏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美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薰陶的好教材。

學生對課文的內容較易理解,但由於大海離孩子的實際生活還是有距離的,因此對感受大海夜晚的靜謐之美具有一定的困難。

【目標預設】

1、知識目標: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學習本課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只識不寫。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練讀、討論、評價、欣賞、背誦表演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美,體會詩句描寫的大海夜景,展開聯想、想象,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時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興趣。

【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句描寫的大海夜景,展開聯想、想象,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1、主體性教學理論。教育的本質就是喚起學生主體內在的需要、動力,創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情境,激勵和發現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幫助學生不斷的創造新的自我。

2、活動內化理論。人的素質和能力的發展形成,總是在積極參與的實踐活動中內化和建構的。特別是語言的發展,必須在感悟、積累的基礎上,在語言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地運用、規範、提高,最終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3、新課程標準的思想。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爲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它注重興趣的`培養、情感的激發、語言的感悟積累、學習方法的習得、學習習慣及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

【設計思路】

在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教師起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利用多種手段刺激學生多種感官以調動學生已有經驗,讓多媒體成爲學生馳騁想象的載體和聯繫生活的紐帶;讓導語成爲學生入境入情的橋樑,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形成生活體驗與文字符號的鏈接,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欣賞語言文字,積累好詞好句。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猜謎導入 [出示詞語:大海] 讀好詞語

2、激發興趣

[播放課件]你都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出示詞語:睡了] 讀好詞語

第二環節:讀通課文,感知文字。

1、自由讀課文

2、檢查難讀的詞

(1)風兒 浪兒 指導讀好兒化音

(2)深夜裏 不鬧了 不笑了

讀好詞語,聯繫生活說說自己深夜裏在幹什麼。

找出課文中誰不鬧了?誰不笑了?

(3)抱着 揹着

讀好動作詞,學會多音字。聯繫生活體驗抱着的感覺,學習生字“抱”。

(4)潮聲 鼾聲

讀詞說自己的發現。放錄音理解“潮聲”。拆分法理解“鼾聲”。讀好帶有這兩個詞的句子。

3、讀通句子:同桌互讀互評,把詩歌讀正確、流利。

4、分句展示,組織評議。

5、理清思路:大海睡了時是怎樣一番景象?

第三環節:精讀課文,培養語感。

1、細讀第一句

(1) 自己先讀讀,說說你都知道了什麼?

給“鬧”換個詞。那爲什麼用“鬧”字呢?想象風兒的頑皮。

給“笑”換個詞。你感受到浪兒是個怎樣的孩子?

(3)指導朗讀:[播放多媒體]看,頑皮的風兒和浪兒白天玩得太累了,現在不鬧了,不笑了,大海媽 媽看到自己的兒女睡了,她也終於安靜地睡覺了。這就叫“風平浪靜”。誰能讀好此時的情景?指名讀。女生讀。

2、細讀第二句

(1)[多媒體示圖]你都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學生看圖想象說話。

(2)指名讀第二句 明月和星星都在天上,大海怎麼能抱着明月,揹着星星呢?

誰願意把這畫面用朗讀展示給大家?

(3) 我們再讀讀這兩行體會一下!指名讀句子,齊讀。

(4)讓我們一邊美美地讀一邊來欣賞這深夜裏美妙的畫面吧!

第四環節:讀背積累,品味欣賞。

1、 讀背積累:你能來描述一下大海睡了時寧靜而又美麗的景象嗎?自己先試試!

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2、上臺展示:指名配上音樂,加動作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