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一、利用多媒體豐富學生的感官,很好的理解課文的內容。

由於學生沒有起大城市的機會,對東方明珠沒有什麼感性的認識如何讓那個學生在腦海裏構建起一個立體的東方明珠,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於是我運用了東方明珠塔的多媒體,小朋友就能很快的把握東方明珠塔的整體形狀,對文章的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對“五光十色”這個詞語的`理解,藉助了多媒體,學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顏六色區別開來。

二、利用多種朗讀方式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

由於藉助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對於課文內容,學生有了感性的認識,之後在每次讀書,我都精心設置了一個導入過程,讀書方式多樣化,學生自由大聲朗讀,男女聲分讀,開火車讀,小組賽讀,指名讀,願意的學生站起來讀......這樣學生興趣盎然。在課中讀的次數多了,背誦也就水到渠成。這樣學生積累了語言材料,增長了見識,加強了對書面語言的感受程度。

三、發揮學生想象,進行說話訓練。

教學中,我抓住“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像一個巨人。”引導學生髮揮想象,這就是東方明珠,面對麼雄偉的建築,你想對它說什麼?學生不由得發出了讚歎,從心裏感受到東方明珠的高大、雄偉。接着觀察感受夜晚的東方明珠,想象“五光十色”這個詞語,讓學生感受東方明珠的美,並聯系生活,讓學生說說還有什麼事五光十色的?提高學生的說話和表達能力。

四、注重識字、寫字。

教學中,要求學生用已有的拼音能力自讀課文,處理好了識與讀的關係。以讀爲本,隨讀書活動的展開使生字的音、形、義逐步深化。課上分兩次學完九個生字,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記住生字,學生觀察生字,記憶字形,我相機進行字理分心,達到較好的效果。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樹和喜鵲是一篇簡短易懂的課文,講述了樹和喜鵲從孤單到快樂的過程。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樹和喜鵲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學生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遊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本課課文教學按照重點詞句的'線索來設置。“孤單-快樂”,“樹和喜鵲爲什麼會感到孤單?樹和喜鵲爲什麼會又感到快樂呢?藉助於充分的朗讀,“一個、只有”來理解樹和喜鵲孤單的原因,沒有朋友的陪伴只能隻身一人在樹林裏邊。從而理解孤單的意思。

之後,我設置問題:你們有沒有感覺孤單的時候?這時候學生自己說出來,就說明他理解了孤單的意思。“好多好多”的樹被種植了,森林裏就充滿了快樂。小夥伴快快樂樂的生活在一起。在理解故事深意的基礎上再來聽課文朗讀,學生們就更喜歡快樂的樹和喜鵲。而且利用好多好多來說一句話,學生也理解了好多好多。課堂中讓學生們從故事走進生活,“生活中你和朋友們快樂的故事有哪些呢?”,通過分享故事能夠讓孩子們明白跟朋友們在一起能夠獲得更多快樂。最後,理解會說嘰嘰喳喳和安安靜靜這類AABB式的詞語時,我讓班裏的孩子們都化身爲小喜鵲,早上起牀嘰嘰喳喳的打招呼,晚上回去安安靜靜的睡覺。讓孩子們親身實踐的演繹出來,他們更容易理解。隨後我讓孩子們說了說這類的詞語,孩子們也說的很好。

在理解課文時我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沒有夥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獨的。理解了“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是,在課堂中,我的語言不夠講練,顯得比較磨嘰,所以到後來孩子們的積極性越來越差,有些不耐煩。

此時我又沒有及時地調整,而是按照既定的教案講課,所以後面的課堂秩序比較亂,以後再要在講課時增強對課堂的掌控力,要能靈活地把握課堂。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1、爲了從一開始就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我一開始就播放了一段和課文有關的動畫短片,同學們看了動畫中驚慌的小兔子,都笑了,我忙問:“你都看到了什麼?“看了動畫你想知道些什麼呢?孩子們都活躍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看來,他們真的非常想學習這篇課文呢,興趣被調動起來。

2、文本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希望着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這堂課也體現出許多問題和不足,希望能對以後的教學起到借鑑作用。注重課堂朗讀,但形式不夠豐富,在課堂上分角色、分層次的朗讀比較多,但是相對缺乏集體朗讀,不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在進行深入的課文分析之時,因爲新課之前的導入讓學生們感覺很新鮮有趣,而進入課文分析之後,要讓學生從剛纔的熱烈中投入另外一個冷靜思考的氛圍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課堂不能永遠熱鬧喧天,安靜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現有價值的思考結果,而作爲教師不僅僅要給學生積極引導,還要有等待的耐性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咕咚》教學反思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咕咚》教學反思。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真正實現有趣、高效的課堂。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兔子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獅子問“咕咚是什麼,而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原來“咕咚是木瓜掉到湖裏發出的聲音。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本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爲主,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在導入新課時,我先播放事先錄製的各種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麼聲音。接着再故做神祕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猜這是什麼聲音,從而引入課文學習。這課的導入方式是爲了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一種將閱讀期待。

(2)課文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課文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着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課文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咕咚》是第二冊一篇圖文並茂的童話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內容淺易易懂,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那麼,如何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學訓練課,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指導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設疑引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心理特點,形象有趣,富有懸念性的東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於是,我採用了實物作了一個實驗,用木瓜在高空仍進水桶裏,發出咕咚的聲音,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什麼聲音,你想知道嗎?接着板書:咕咚,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二、圖文結合,感知課文內容

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我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幫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聽錄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3 幅圖,把3 幅圖連起來問: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圖文對照,學生自學討論:哪些自然段寫了1 、2 、3 幅圖。這樣圖文對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討論自學,很快地理解了課文的意思以及它們的聯繫,並能看着圖,用自己的話把課文的意思說出來。

三、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

本文的重點是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加深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讓學生在看懂圖意,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當聽到咕咚聲音時,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樣做?誰做的對?爲什麼?接着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抓住重點,因勢利導,指導朗讀,如:小猴兒,大夥兒說的活要讀出驚慌緊張的語氣;野牛說的話應不慌不忙,表現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別人跑,弄清事實真相。這樣,通過多次反覆朗讀品味課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學的能力。

四、角色演評,滲透德育

童話故事的教學運用“角色演評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對童話隱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內化和昇華。教學《咕咚》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展開想象,進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強調對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演後,可讓學生進行角色獨白,並對角色進行評點,使學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評點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學生要學習野牛做事弄清事實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導方法的結合運用,我的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也發展了思維,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情操也得到陶冶。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端午棕》是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糉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有感情朗讀課文時,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端午糉對於孩子們並不陌生,但是端午節孩子們就不是很熟悉,課前我從我國的傳統節日導入,採用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沒想到效果真是好極了。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詞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如“總,念”兩個字,因爲它們有共同的偏旁“心字底”,可以放在一起記憶,“肉”,可以採用猜謎語的方式,“糉、端、據”可以採用“加一加”或者是換偏旁的方式,總之,只要我們樂於動腦,就一定能把漢字記準確,記牢固。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只是一個引領者,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在通讀課文時帶着問題去讀書,採用圈一圈劃一劃的方法,讓學生動嘴動手,掌握學習方法,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接着讓孩子們在朗讀長句子,我先讀,起一個示範帶頭的作用,然後讓學生讀,鍛鍊他們的聽力和反應能力,孩子都很積極的配合,耳朵聽,眼睛看,注意力集中,另外,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很能體現作者對端午糉的喜愛之情,因此,在朗讀時,注意引導學生仔細體會,然後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這樣就巧妙的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即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也讓學生知道了學習語文的方法。

但一節課下來,我總覺得學生還是不能深入文本,朗讀時感情還不夠充分,這與孩子們的預習不夠有關,因此,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有效的課前預習也是很有必要的。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一、辯論活動創設了民主寬鬆的教學環境,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一般是解題、介紹文章背景、解釋生字新詞、劃分段落、分析主要內容、歸納中心思想、總結寫作特點等,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興趣索然。而辯論活動符合以學生爲主體的現代教學思想,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辯論活動中,學生圍繞一個話題展開辯論,這樣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辯論活動充分體現了集體的智慧,是羣策羣力的比賽,它講究整體的配合,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舉行了一次“好習慣,伴我行”的主題辯論活動。這次主題辯論活動在高年級中燃起學生對研究辯論、參與辯論的興趣火花。五六年級每個班都選撥精英組建成辯論隊參加比賽。爲了幫助本班的辯手在比賽中出色發揮,全班學生都合作起來,與辯手們一起蒐集資料,陪他們模擬演練;一些學生在模擬演練中展現了出色的辯才,被輔導老師選拔爲正式隊員。正式比賽時,正反雙方班級各執一詞,脣槍舌劍,好不熱鬧。每場比賽後,輔導教師都組織學生代表進行點評,現場觀衆發表看法……這樣的辯論活動,使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由課內推向課外,由被動學習變爲主動參與,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辯論活動能給學生以施展才能的機會,對學生辯手來說,受益匪淺;對學生聽衆來說,這種新穎的課型使他們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引起共鳴與思考。此次辯論活動結束後,高年級語文教研組對學生進行了“關於番禺區各中小學校開展辯論活動情況”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生動有趣的辯論活動大受學生歡迎。大多數學生表示願意接受這種新穎的課型教學,很多學生“摩拳擦掌”,表示要鍛鍊口才和提高寫作水平,下次也要參加辯論賽。

二、辯論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首先,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賽前指導方面。辯論賽是一種科學性、藝術性很強的競賽形式。要組織好一場辯論賽,需要教師先從審題、立論、選材、組織等方面指導辯論隊員建立起整體理論體系,還要從辯論技巧、辯手的風度及氣質等各方面給予悉心指導。在每一次主題辯論活動中,凡是能充分發揮選手辯論水平和展現風采的隊伍都離不開輔導老師的精心指導。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在組織學生參加辯論活動中得到提高。

其次,輔導教師在賽前的模擬演練中要對每個辯手的表現以及辯論技巧等方面作出合理的評價,並提出有效的建議;賽後還要根據辯手在賽場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給予針對性的具體指導。一場精彩的辯論賽從頭至尾無不體現出指導教師的匠心獨運,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辯論活動綜合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學生參加辯論賽,要緊扣辯題去廣泛閱讀,做好資料的蒐集,寫出辯論發言稿。一辯要準備三分鐘的開篇陳詞和一分半鐘的攻辯小結,二辯、三辯要準備一分半鐘的.對辯問題,四辯要準備三分鐘的結辯陳詞,這是很能考驗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的。蒐集與辯題相關的資料之後,學生還要彙總材料,進行推敲篩選,研究論辯策略,考慮好怎樣立論、駁論,這其實是集體寫作、共同評改作文的過程。辯手在比賽之前,必須進行多次的模擬演練。這是一種聽力訓練過程,要求專心傾聽對方的發言,以便及時辯駁。這就要求學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聽”的訓練效果大大優於傳統的課堂教學。

比如,在準備“小學生應該注重個人儀表”這個辯題時,辯手們緊扣住“小學生”、“注重”和“儀表”這三個關鍵詞去搜集資料,查找到“注重”的意思是“重視”,“儀表”的意思是“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態、風度等)。針對這些概念,輔導老師和辯手們一起確定了“小學生應該重視自己的容貌、姿態、風度、文明、禮儀等方方面面,這是《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和《中小學生守則》對每個小學生的要求,只有注重個人儀表的人才能彰顯個人素養……”這個核心觀點。四個辯手就圍繞核心觀點去寫作,一起模擬演練,修改稿件,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又如,在“好習慣,伴我行”主題辯論活動結束後,高年級語文教研組藉此契機舉行了“我與辯論”的主題徵文活動,徵文要求學生“可以寫觀看辯論賽的感想、參加辯論賽的心得體會等,形式不限,可以是觀後感、日記、詩歌等”。各班學生踊躍參加,交來一大批文質兼美的徵文。教師們認真地批閱,評選出一、二、三等獎,並把一等獎作品在校園網上,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寫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辯論活動把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結合在一起,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普通的語言訓練沒有和思維訓練同步進行,而辯論活動中聽、說、讀、寫訓練是和思維訓練結合在一起的。辯論活動要求學生既要注意聽清對方的發言論證是否嚴密,又要顧及本隊的總觀點,堅守住自己的分論點,還要有機地組織自己的材料,不失時機地給予對方有力的反擊。高度緊張、激烈的論辯訓練了辯手思維的敏捷性、嚴密性以及論述的邏輯性。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到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鼓勵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第30課《棉花姑娘》講的是棉花姑娘生病求助的故事。文章妙趣橫生,學生能瞭解到益蟲的性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讓學生提取課文信息和分角色朗讀來學習課文和體會與人相處時應注意的禮貌問題。

從語文教學的兩大板塊,文章內容和語言運用來說,本次教學只注重於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教授,忽略了對於語言點的運用,這是此次教學最大的硬傷和失誤。以後再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兩點應該是文章內容和語言運用即語言點的訓練。對此,我做出相應的調整是:在指導學生朗讀完幾個小動物的對話之後,創設出一個情境,讓學生練習剛學會的“請”和“幫”來說話。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從微觀角度,也就是細節考慮,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一、教師語速太快,教學進程太趕,沒有給與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

在教學的過程中,由於教學內容安排得比較滿,所以太過於關注自己的教學安排是否完成,而忽略了學生對於知識是否接受,作何反應,由此錯失了很多教育時機的捕捉以及課堂的生成。

二、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時候,安排了一個蚜蟲資料的介紹,這時已經引起了學生足夠的興趣,激發了他們朗讀的慾望。這時我卻壓制住學生,自己去示範讀了第一自然段。其實我應該充分抓住教育時機,挑學生來示範讀,這樣課堂生成就會自然而然地生成了。

三、在指導學生學習2~5自然段幾個動物的對話時,雖然安排學生朗讀的時間夠多,但是感情始終出不來。思前想後,還是前面的鋪墊做得不夠。可以試着提出幾個問題,例如:棉花姑娘求救別人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別人爲什麼拒絕棉花姑娘?要怎麼樣讀出那種禮貌的語氣?引導學生體會完這些問題之後,相信這時候再來朗讀,一切都會是水到渠成,不會再出不來感情了。另外,在分角色朗讀之前,最好把角色分配到個人,這樣在他們討論的時候纔不會出現爭執,浪費時間。在小組展示的時候,臺上四人一人一個角色,老師可以來讀難度比較大的旁白,而臺下的同學可以來讀棉花姑娘作爲參與,這樣可以讓他們覺得很有興趣,又不會影響他們觀看臺上的表演。

四、在老師寫字指導環節,作爲示範的教師應該把字寫得超過頭頂,這樣才能讓學生看得更清楚,才能起到示範作用。在展示學生作品時,應該挑一個好的和一個不好的,讓學生自己討論,說說哪個字寫得好,爲什麼好;哪個字不好,哪裏不好。這樣纔會有理有據,讓學生心服口服,既能起到示範作用,又能起到警示作用。

五、幻燈片製作方面,應該做到簡潔、簡單、清晰、明瞭,字要儘量少,要儘量大。這樣學生看得清楚、明白,不費勁。如果事先有要求的,最好讓學生齊讀要求,這樣他們對要求才會做到心中有數,執行起來也更高效。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好好修煉自己,每次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不但要從宏觀上考慮到文章內容和語言運用兩個方面,還要從細節上修煉自己,減慢語速,關注學生,給與充足的時間。提前進行充分的預設,在課堂上做出及時的應對,把握教育時機。感謝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把我當做自己家人一樣給與建設性的意見。我會慢慢進步的,謝謝大家!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給孩子更多的合作機會,在探究中自主發現。

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思考,很多教師都把合作、探究學習定爲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突破口,致力於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品質和探究發現的習慣。

教師們按照分層互補的原則,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或是讓學生自由組合,使小組內的`合作討論與小組間的競爭有效地結合起來;並建構學習小組評價機制,通過小組自評和他評、師評,引導小組合作學習的正確習慣,如語文科幾乎每堂課上都要求各學習小組就所學內容提出幾個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進行朗讀練習、課文角色扮演時,鼓勵各小組勇於創新,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彙報:孩子們各施各法,有齊讀的、有輪讀的,或是幾人表演,幾人誦讀,一些孩子乾脆把原文拋開,將內容編成小故事表演。

開放活躍的課堂,培養了個性習飛揚又善於合作的學生。在教學《比尾巴》一課時,教師問學生在這兩節詩裏有什麼發現,比如這首詩和以前學過的詩歌有什麼不同,在詩裏他們發現了什麼有趣的或特別的地方,並將自己的發現在四人小組裏說說。這下學生們感到新奇極了,他們的思維不受一點約束,在小組合作中集思廣益,交流互補,爭先恐後地告訴老師自己的發現。“我發現這首詩裏第一節都是問題,第二節都是回答問題的!”我發現第二節詩動物的名字都放在前面,它們尾巴的特點都放在後面!”“我發現這首詩第一節裏前面的字都是一樣的!”“我發現這首詩題目是《比尾巴》,詩裏也有很多尾巴這個詞!”事實證明,孩子通過合作交流,完全能自主發現,而敢於發現,也就敢於創新。美術課上,教師帶孩子們走出戶外,讓他們自行組合,用身體和球、圈擺出不同造型……合作探究式地學習,極大地豐富了課堂內容,營造出較好的團結協作的環境,更放飛了孩子創新的潛能。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拼音是小學教學的第一道難關,也是小學教學中最枯燥,乏味的內容之一,現在拼音教學已經結束,學生們從掌握簡單的“a、o、e”逐漸到難度較大的“z、c、s;zh、ch、sh、r”,一路這麼“風塵僕僕”地走過來,作爲老師還真有一種成就感。反思自己的拼音教學,一句話:苦中有樂.

一、別有生味的固定模式。

已經不是第一次上漢語拼音了,每次教學一年級,總有同一種感覺,那就是拼音教學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看情景圖訓練說話——利用情境圖感知讀音——認識新的字母、拼讀教學——複習總結。在這四個環節中,每個環節都訓練了孩子某種習慣和素養。看圖是爲了引出新的知識,也是爲了讓孩子學會細心的觀察,有序的觀察。看完圖之後試着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鍛鍊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對今後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一個語文老師,就是要是時刻刻爲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讓學生有學習的意識,教學反思《拼音教學反思》。利用情境感知讀音是對現在知識的一個總的概括,讓學生學會傾聽,在聽的過程中去感受每個拼音字母的讀音,從而利用這樣的情境記住它的音和形……每部分都有它的作用和意義。雖然這種別有生味的的固定模式是在培養學生的習慣和素養,增長了孩子的知識;但是,從漢語拼音第一課到第十三課一直這樣學習過來,的確有許多的重複,也有點單調,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也缺少了吸引力。所以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說,大部分孩子在幼兒園都已經學習過了拼音,雖然不夠系統,但大都有一定的印象,對於單調的固定模式,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能否吸引住孩子似乎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二、讓單調的教學內容變得豐富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字詞,句子練習很少,更沒有故事情節,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每堂課學生學習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合,而且這些符號既難讀又難記,學生學起來易感到枯燥乏味。應該將字母的形和發音與插圖結合起來,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趣。同時,還應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剛入學的兒童注意力短暫,要使他們掌握拼音知識,就必須採取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教的方法要科學,形式要多種多樣。一年級的學生記得快、忘得快,如何將暫時記憶有效化,變成長期記憶。根據學生的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可以將枯燥無味的複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摘花、摘蘋果,送信、爬山比賽等遊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解放自己,更多地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其次如果遠程教育資源媒體中的兒歌朗讀不是想中高段那樣是單一的音頻範讀,而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我相信一定可以彌補好多教育的缺陷。如:學生注意力集中、注意疲勞、學習興趣等,真期待這樣的媒體資源趕快出現,更多地增加兒歌的趣味性、減少教學內容枯燥性。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能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

情感目標: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

激發學生熱愛大草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看圖理解詞語,啓發想象,感受草原的美麗和牧民的勤勞。

教學用具:

光盤、錄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悠悠的歌聲把我們帶到了哪裏?(板書:草原)(放錄音歌曲)

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一起去美麗的大草原,看看那裏的早晨是什麼樣的。(補充課題:的早晨)

齊讀課題。

二、看圖感知

看!(播放光盤)

你喜歡草原嗎?你喜歡草原的早晨嗎?

三、初讀課文

1、那就翻開書,自己來讀讀這篇課文吧!

2、能把課文再讀給你的好朋友聽聽嗎?

要求:請拼音小博士幫好你的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好朋友仔細聽好,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然後兩人再交換進行,開始!

3、練讀了幾遍課文,那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用手勢來表示。

四、細讀訓練

1、誰來先讀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

評價,指導:你讀得很流利。

好象鞭聲還不夠響亮,誰再試試。

黎明時,草原還沒有甦醒,是很靜很靜的。讀好:寧靜。

眼前,你看到了怎樣的草原?讀好:鋪滿新綠。

誰願意當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將草原喚醒。

草原還沒徹底醒來,再來一遍。

齊讀

2、此時,草原開始熱鬧起來,歡樂起來!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學生評價: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讀得還不夠?從朗讀中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誰來讀好它。誰能超過他。

喜歡羊兒出圈,喜歡跨馬追趕的同學一起來讀吧!

3、讓我們眺望遠處。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遠處十分迷人。誰來讀。爲什麼這樣讀?

悠悠的感覺讀得真棒!學他的樣子一起來讀。

4、草原真是太美了,這樣美的地方,這樣美的課文,老師也忍不住想和你們一起讀了。

(齊讀)你覺得草原怎麼樣,草原的早晨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交流)

五、寫字教學

小朋友把課文讀得這麼棒,相信課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學得很棒。

1、認讀生字卡片

小火車開起來(帶拼音,去拼音)

2、這堂課我們學習兩個生字“動、牧“

自學筆順表,掌握筆順。學生書空筆順。

自己分析字型結構,左右等寬。結合學習新偏旁。

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注意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出示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二、背誦指導

1、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着()。

2、結合口頭填空,理清文章結構。

3、讀了課文,我們又懂得了什麼?

4、練習背誦。

三、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無打處民原新

2、指名認讀。

3、仔細看光盤上生字書寫筆順,比較每個生字的結構安排。

指導:“無、民”都是獨體字。“無”最後一筆是豎彎鉤,沿豎中線往下寫,“民”的最後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

“處、原”是半包圍結構。“處”第三筆是平撇,“原”裏面是“白、小”。

四、作業

1、練習描紅。

2、各自練習書寫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爲止。

3、背誦課文。

教學反思:

《草原的早晨》這篇課文是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着羊羣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在教這課時,我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方面,從看圖入手,先引導學生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畫面內容,然後再指導朗讀。通過熟讀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因爲對大多數學生來說,草原是陌生的,我就從學生實際出發,運用掛圖來展現大草原的美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在課文閱讀分析中,我緊扣了一個“情”字:

一、在導入課文時,激發動機——入情

我說:孩子們,我們生活在現代化的大都市裏,到處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購物娛樂都很方便,但還有一個比大都市更美麗的地方。下面請孩子們聽這首歌描繪的是什麼地方:“遼闊的草原,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羣,奔騰的馬兒……就是我的家”。合着優美的歌聲,我不時用手勢、表情進行表演。孩子們被優美的歌聲和我恰當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察覺他們嚮往這個美麗的地方,然後讓他們帶着嚮往之情去讀課文。

二、在感受課文的描寫中——動情

如何讓孩子們“動情”呢?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去感受課文的描寫。所以我主張“強化語感,淡化分析”。

先讓孩子們自由誦讀,然後聽老師範讀,讓孩子們正確把握語氣,把握感情。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總是飽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用圖畫、音樂、表演的`藝術形式,讓他們通過讀去品味。例如:我在處理課文歡樂踊躍這一場景時,想方設法用音樂和圖畫相結合的方法,讓孩子們體會“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趕的…”這一歡樂的`場景。此時此刻的課堂,師生都沉浸在一個無形的充滿情感交流的草原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讀中——抒情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發了,他們會情不自禁的進行抒發。

我採用分小組進行賽讀、點名誦讀、小組選代表表情誦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盡情的誦讀,抒發他們內心的真切感受。這節課,師生的情感隨課文的情感起伏而推進、延續,使課堂變成了草原,孩子們成了羊兒、馬兒……

學完這一課後,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繪製一幅圖畫。《美麗的草原》,遠處,藍天下的一羣羣羊兒像朵朵白雲飄蕩……這是一幅多美的圖畫。在作業畫展中展示出了學生那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通過學生親手繪畫,即培養了他們愛美的情趣,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記憶,真正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對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他們的入門課,也是基礎課,所以必須讓學生開始就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等情況着手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學習。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基本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方面,首先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在教學中,我感受到“情境式”的教學模式不僅適用於拼音教學,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中也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在課堂上給學生在遊戲中學習一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根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複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開火車、比一比、猜一猜、變魔術比賽等遊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拼音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學得紮實。這樣的話,課堂生動多了,有更多學生願意展示自己。給學生創設生動的互動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學生就能在課堂上“學習着並快樂着”。

要在評價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因爲“興趣是的老師”,只有學生想學愛學主動學了,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不足和需要反思的地方:

1、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活動時間過多,有時候一節課的內容沒有完成。

2、對困難生的關注不夠,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猴、小鴨和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內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啓發和教育。我深有反思:

語文教學中,“讀”非常重要。由於課前預習的時間短,學生沒有畫出段落,劃段落只能安排在課堂上,所以學生自由讀課文顯得有些安靜,因此我積極彌補,在指導朗讀時我分別和學生朗讀了旁白,猴媽媽的話。等學生們明白了角色所需要的情感與語氣後,我沒有完全退出,依然和學生合作分角色朗讀鴨媽媽和鷹媽媽的話,同桌互讀,分小組互讀形式讓學生讀透課文。隨着多種形式的讀,學生的'心也隨之走進課文。讓他們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漸進地提高了朗讀水平,懂得了學本領要自己學,從小培養獨立生活能力,不依賴父母生活。

語文教學中,“說”也非常重要。因爲是一年級的孩子,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和詞語,採取一個問題,多叫幾個孩子回答,培養他們的口語表達力,說完整的話,喜歡語文。

但是,由於教學時間有限,我忙着結束這一課,所以整節課顯得有些倉促,在指#一年級# 導語氣方面強調的少,激勵的語言也少。不到之處,請大家多題寶貴意見。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比大小》一課主要是在初步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簡單分數(分母不大於10的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大小比較,教學反思:《比大小》。分數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比較抽象,我充分地運用畫圖的方法,藉助面積模型讓學生經歷比較的探索過程,掌握比較的方法。

一、在操作中理解

教學中,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讓學生動手操作上。在比較1/4和3/4誰大誰小時,先讓學生進行猜測,而後請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畫圖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在驗證環節,有的用正方形,有的用長方形,有的用圓形等各種形狀來表示心中的1/4和3/4,由於經歷了實際操作的過程,學生對於分數大小的實際意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不斷的形成表象,因此對於這兩個分數大小的比較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比大小》》。

二、在交流中學習

在學生得出比較結果之後,還注重讓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不僅動手而且動腦,將自己比較的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交流中,學生不僅理清了知識的結構,而且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通過交流、碰撞,激活思維,思路開闊,互相啓發,互相激勵,共同完善。從而自己得出結論:可以藉助分數單位來比較,進而歸納總結同分母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三、在質疑中提升

當學生探究出同分母比較大小的方法後,有一學生冒出了一個問題:同分子的分數怎麼比較?這個問題問得正是時候,我正要引導學生探究這一問題。於是我直接把問題轉拋給學生,學生在經歷猜測之後,同樣用自己喜歡的畫圖的方法來解釋說明自己的比較方法。由於是學生自主想探索的問題,所以探索的積極性明顯地提高了,在相互補充,相互完善中,輕鬆的得到比較的方法。

上完這一課,讓我比較滿意的是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問題意識逐漸的冒出來了。可不足的是這樣的學生還不多,還有一部分的孩子只停留在聽的層面,在總結髮現規律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設計理念:

1、突出重點,學好生字。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本課時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力求在生動的情境中認識12個生字,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學習中落實生字學習目標。從猜謎語引出小動物的名字,到揭題學“比尾巴”,再到建構兒歌隨機學習生字,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的復現、說話、遊戲、運用中鞏固。

2、親歷讀書,獲得情趣。讀是學習語文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養語感,獲得情趣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以讀爲主,兒歌的學習更是如此。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從中感受兒歌的語言美,音律美,建築美,獲得美好情感的薰陶。

3、培養習慣,提高素養。在寫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分析能力,增強學生自我改正錯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成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提高文化素養。

預設目標:

1、能正確地朗讀兒歌,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2、認識問號,初步感受問句。

3、能在語境中認識12個生字,認識筆畫“ㄥ”,會寫“雲、公”。

信息資源:

1、猴子、兔子、公雞等各種動物圖片及詞語卡片。

2、認讀課文、生字的相關課件。

3、有關介紹小動物尾巴功能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入,揭示課題

1、猜謎語,認識小動物。

2、認讀課題中的生字詞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

2、師範讀課文,學生跟讀。

3、聽同桌讀,評價:字音有沒有讀準。4、齊讀課文。

三、你問我答,綜合學習

1、認識問號。

2、師問生答,生問生答。(詞卡保管員)

3、口語交際:松鼠的尾巴好像()。孔雀的尾巴看,好像()。

4、遊戲:找名字。(出示插圖,生貼詞卡,認讀詞語。)

5、遊戲:找尾巴。(貼詞卡,連詞成句。

6、男女對讀。(課中操)

四、認識生字,發現規律

1、字寶寶回家

2、比較:把——巴公——鬆

五、觀察比較,學會寫字

1、認識筆畫“ㄥ”。

2、觀察比較:雲——公

3、師範寫,生書空。

4、生寫字。

5、反饋

六、閱讀資料,拓展知識

1、閱讀資料。

2、集體交流。

3、請小朋友課後再去找一找,看一看,讀一讀。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一、基本情況:

本人本期擔任年級語文課教學任,班級的學生總共40人.本學期以來,本人認真備課,上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做到了每次測試試卷有分析與講評,學生的成績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但學會知識,更學會做人,爲學生升入初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順利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現將本人在本期教學工作中的經驗與體會反思如下:

二、經驗與體會:

第一,要提高成績,關鍵是要上好每一節課。

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要想提高教學成績,一定要向課堂的40分鐘要質量.而如何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呢?關鍵是備課。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確如此,語文知識面廣,要求考生理解能力強,時代性更強,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要認真備課。閱讀大量的資料,以充實教材內容,而學生時間緊迫,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並讓學生理解掌握,就要精選材料,而不能把自己查到的資料全部倒給學生。否則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習效果會適得其反。其次是要精講。因此教師絕不能侷限於書本的知識,既要抓書本,抓重點,更要聯繫生活,聯繫時事,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繫,讓學生形成知識體系,能靈活運用知識去分析材料,以提高解題的能力。第二、要提高成績,應注重精練。

複習時,一般課有小題練習,單元有測試。通過加強訓練,一方面是爲了鞏固知識,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做題的速度,適應考試。但是,試卷內容五花八門,訓練方式多樣,讓人眼花繚亂。這就需要教師精選材料和試題,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有針對性地練習,而不能讓學生被題海淹沒。

第三、要搞好複習,還得以人爲本,關心學生。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對於六年級學生,同樣如此。他們學習非常緊張,難免心理上,身體方面會出現一些問題。情緒緊張,缺乏信心,疲勞等。這就需要教師經常深入學生,瞭解其疾苦,心其生活。進行心靈溝通。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既使教學有針對性,又讓教師在學生中有親和力,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

第四、要提高成績,集體備課很重要。

六年級是一個整體,六年級複習需要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資料。尤其是同一學科的教師應經常在一起研究教學,提高整體成績。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年的語文教學,我雖然收穫不少,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自己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思路,在專題複習方面還鑽得不夠深。理論總結有欠缺。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本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學生平均年齡比較小,遇到困難就會產生厭學情緒。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拼音的教學,因爲拼音教學一直是重點,也是難點。以往學習的枯燥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影響以後的學習。爲此,我遵循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素質教育的精神,在拼音教學課堂上,我合理地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爲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拼音王國裏快樂地遨遊,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面對這些問題我常常反思。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爲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爲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漂亮從頭開始”,在導入新課上,我力求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習語文。因此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

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進入課文……,總之要讓學生產生對課文的興趣,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穎的課文導入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