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狼和小羊》講的是狼爲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力爭,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要存心幹壞事是很容易找到藉口的。全文篇幅短小,結構凝練,寓意深刻,作者通過對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的着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揭示了深刻哲理。對於本課,我的教學期望是:以關鍵詞“找碴兒”爲線,緊扣“故意”、“氣沖沖”等提示語,感悟、體會狼的兇殘、虛僞,在“狼”、“羊”的對立、對比中,在“讀”、“悟”中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寓言的故事內容,是寓言的外殼,它就是靠這個外殼來蘊藏豐富的思想意義的。因此,對寓言內容理解愈深愈透,領會寓意就愈明愈深,而讀則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學習語言的重要方法,讀能使課文中的藝術形象在兒童的心中活起來。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將“讀” 字貫穿了始終,啓發學生融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了關鍵詞“找碴兒”這條線,設計教學,在引導學生找出狼“找碴兒”說的三次話後,扣住“故意”“氣沖沖”等提示語,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以讀代講,以讀促悟,層層遞進,學生在變換句子表達方式的對比朗讀中,體會到了帶提示語朗讀的好處;在看圖觀察、描繪狼想吃小羊的神情中,讀出了狼迫不及待的心理;在“狼”“羊”的對立、對比朗讀中,體會到了狼兇殘的`本質,一個“讀”字,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形、讀出了味、讀出瞭解,也讀出了對語文的興趣!而後我又順機將練習中伊索的話與文本進行了整合,學生興趣盎然,情緒高漲,對寓言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學習這篇課文內容並不難,但我在教的同時想要讓學生明白做人的原則,做一個懂善惡,明是非,善良、有用的人。儘管課文所教內容有限,但希望通過點滴的教育,能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樂觀向上的生活與學習。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可愛的娃娃》這篇課文是語文北師大版教材第三冊第六單元“誠實”中的一篇主題課文。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注重體現老師的主導性,從而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我進行了如下總結:

1.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了觀察能力和語言能力的訓練。在上課初,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觀察這個可愛娃娃的圖片,學生看圖說出這個娃娃的可愛之處,再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說一說。在教學中,讓學生誇誇這個娃娃等等。

2.教學中進行教材的延伸。如:想象並說說珍珍的媽媽是怎樣幫助她的,珍珍是怎樣向工藝館的伯伯承認錯誤的,工藝館的伯伯又是怎樣說的等等。

3.在朗讀中理解詞語的意思。對於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語,如果直接給學生講意思,學生的記憶並不深刻,也許有些學生根本不能真正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因此,對“連連稱讚”這個詞語的理解,我讓學生先誇這個娃娃,再告訴學生,象這樣,這麼多人連續的誇獎就叫“連連稱讚”,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詞語。還有“心驚肉跳”也是這樣,讓學生想象珍珍的心情,很害怕,那“心驚肉跳”就是心裏很害怕的意思,學生也理解的更透徹了。

4.抓住課文中句式的訓練點進行練習。我抓住課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出現的“……多麼……!……多麼……!”讓學生先觀察原句在仿照例子說一說。

5.通過想象進入情境體會人物心理,進行朗讀指導。對於二年級孩子來說,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是比較困難的,而只有深刻體會了人物的心理才能讀好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進入情境,根據珍珍當時的動作,想象珍珍當時的心理,並把這種心理讀出來。在教學第三自然段中,有學生讀“看看周圍沒人,珍珍拿起娃娃,裝到書包裏,跟在人們的後面,來到大街上。”這句話,讀的很快時,我抓住時機問:“你爲什麼要這樣讀?”學生回答說:“珍珍拿娃娃怕被別人發現了,所以她的動作很快。”從這裏就知道,學生是真正進入了情境了。

6.激發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爲使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教師要充分運用教學基本功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整堂課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狀態,有一種意未盡,興未了的感覺。我以這節課教學板書爲例。當講到珍珍是個活潑快樂的小姑娘時,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張笑臉,學習到第4自然段,珍珍不快樂時,我又在黑板上畫了一張愁眉苦臉的'臉,讀到珍珍“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時,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張哭臉,最後,珍珍承認的錯誤,還回了娃娃,珍珍又恢復了活潑快樂時,我又畫了一張微笑的臉,簡單的幾筆反映出珍珍的情感變化,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心理。

整堂課,雖然學生學得快樂,老師教得輕鬆,但是,也有讓我遺憾的地方。

1.段與段之間的銜接還需要再整理,特別是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之間,我是這樣過渡的:珍珍得到了自己心愛的娃娃是不是更快樂了?你是從哪裏知道的?引入了第4自然段的教學。其實,後來反思,覺得如果這樣問:你得到了自己喜愛的娃娃,心情怎樣?我們一起去看看珍珍得到自己心愛的娃娃後她的心情吧!這樣問,設置懸念,學生應該更有興趣進行下面的學習。

2.教學結束的有些突然,如果能根據板書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總結,對工藝館的布娃娃和珍珍的可愛進行比較昇華後再讓學生回答“學習這篇課文的收穫。”學生應該會收穫更大才對。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回聲》是一篇科學性很強的文章,通過一個簡單的童話故事,形象地告訴了學生,和回聲有關的知識。網上找了很多教案,都是把重點放在了向學生介紹回聲的形成這一塊上。但是我認爲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識字朗讀纔是我們教學的重點。作爲這課的第一課時,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識字和朗讀上。本課的生字是“呱、哩、圈、紋、碰、返”六個子,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而且很有規律,呱(口+瓜)哩(口+裏)圈(口+卷)紋(糹+文)返(辶+反),他們的讀音有類似的地方。而且有三個口字旁的字,識字是很有規律的。我的教案中設計了兩個合作的環節,小組合作識字和小小組合作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主要體現合作的是第一個環節——小組合作識字。在這節課中我花的時間最多的就是這個環節,總結了一下,覺得原因還是有很多:

1、讓學生把方法寫出來比較耗時,可以改成口頭交流,比較省時,效果也應該會不錯。還有個別學生組詞時有錯誤。

2、反饋花了大量的時間,是否可以尋找更好的'方法。

3、學生對這個方法掌握得還是不夠好。

4、任務分配還沒有到位。 我想通過這堂課,在以後的班級小組合作中,我還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找一些更爲省時的方法,學生之間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嘗試琢磨。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在執教本課後自己感覺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一、“以讀爲本、以讀促悟”。

由於這篇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學手腕上,我注意以讀爲本,不斷激勵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引導學生接洽生活實際進行反思,琢磨人物內心世界,豐盛內心的感受。通過初讀、再讀、品讀、選讀、分角色等情勢,讓學生體會感悟出李麗自始至終都非常有禮貌,林園園則很自私。並結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醒,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進行溝通和交換。

語文課在我們小學課堂中該起怎樣的一種作用呢?又該如何是教學呢?語文顧名思義:語言與文學的統一,語言是人類用來溝通交換的。在協調的氣氛中引導學生對文學的欣賞,我想有學習《藍色的樹葉》,學生已經能感受到文字的含義了而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多是教師帶着學生對課文的詞句進行剖析理解,這個與傳統的語言教學相符嗎?怎麼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課。教學的研討永無止境,然而完全背棄傳統的文學詩詞教學是否不妥。我還在思索,願在今後的語文教學路上走得更堅實!

二、以生爲本,使學生真正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

在課堂上,我沒有給學生設下框框,也沒有給學生過多的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自由施展,相互填補,老師只是站在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度,把學習的自動權交給學生。課堂上學生爭奪參與各種讀說的訓練,自動性、積極性很高。“讀、思、議、說”的時間佔了課堂教學時間的四分之三以上,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的原則,使學生真正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

當然本節課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時間安排不夠合理,今後在教學中我一定要充分備好學生。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藍樹葉》教學反思二

《藍樹葉》是一篇講讀課文。講李麗在美術課上,畫樹葉時綠鉛筆找不到了,她向林園園借,但沒接她的綠鉛筆。李麗用藍鉛筆畫了樹葉。林園園看見了畫藍樹葉,臉紅了。

學習課文之前,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揭示課題《藍樹葉》,隨後問:看到這個課題你一定想知道什麼?學生紛紛提出:樹葉怎麼會是藍色的?這是哪兒來的藍樹葉?以此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先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找答案。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大意。讓學生自由回答上面的問題。再感悟課文內容:

學習第一自然段:李麗爲什麼要向林園園借綠鉛筆鉛筆?引導學生從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自讀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李麗爲什麼沒有接凌圓圓的鉛筆。這是課文的重點。我讓學生找出李麗和林園園的三次對話,從她們對話中林園園的語氣,神態中去領會感悟出林園園不願意借給李麗綠鉛筆。抓住重點詞句(吞吞吐吐、我怕你把筆尖弄斷,不要······不要······皺着眉頭等)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進一步體會林園園是在爲捨不得借鉛筆給李麗找藉口。

學習第五自然段,指名讀回答: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爲什麼臉紅了?結合觀察第二幅插圖,從林園園的表情你看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林園園覺得不好意思。她知道自己錯了。你能知道她這時候心裏在想什麼?“她在想,要是我把綠鉛筆借給李麗了,她就不會畫出這麼難看的藍樹葉了”。“我這樣做不對,以後要改正”。

現在你想對林園園說什麼?甲:林園園,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我們要去幫助。乙:林園園你不能太小氣了,要是你以後有困難,別人也不會幫助你的。丙:林園園你知道嗎?同學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學了這一課你明白了什麼?(我明白了我們從小要有愛心,別人有困難,我們要熱心幫助)

說說你們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和像林園園一樣的事例。學生也說了班上很多同學的例子。

想想:林園園以後會怎麼做?(自由回答)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不僅能感情朗讀課文,學會了生字詞,懂得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道理,還與自己進行了對比,知道了對錯,提高了認識。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介紹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識,這些趣事本身就是學生感興趣的。

本節課以讀爲主,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就瞭解了課文內容。圍繞教學重點相機拋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讀到在太空中睡覺這段時,我就設問:“既然說‘站着睡覺 和躺着睡覺一樣舒服’,那宇航員能不能就這麼站着睡?課文爲什麼又說‘宇航員必須把自己綁在睡袋裏’呢?”學生馬上說:“如果宇航員不睡在睡袋裏,就這麼站着睡,他會在飛船裏飄來飄去。”“宇航員飄啊飄,腦袋會撞在飛船上,砸個大包。” ……在讀讀、議議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要想睡上一個安穩覺,宇航員必須把自己綁在睡袋裏”這一太空生活知識要點 ,並懂得了“必須”一詞的用法。

本節課學生對太空比較感興趣,因此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進行說和寫的訓練。學完課文後,我們就進行拓展。假如你是一名宇航員,你能給大家說說你的太空之旅的嗎?(飛上太空前做了哪些準備、碰到什麼新奇的事、看到了哪些奇異的景象等,可以結合搜索的資料來想象說話。)

學生根據要求開始分組討論交流,學生就像開了河的水嘩嘩的流淌,課題立刻活躍起來。學生通過充分的交流後,大家開始動筆把自己的交流成果寫下了,學生的想象真的很神奇。

我們在進行教學時不放過任何一次說寫訓練的機會,相信學生在不斷的訓練中,自己的寫話水平就會提高。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美麗的丹頂鶴》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徒習性。課文即將丹頂鶴寫的栩栩如生,彷彿呼之欲出,又將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滲透于丹頂鶴的描繪介紹之中,有利於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上完這一課,教學效果很好,自己較爲滿意。下面就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一、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促使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和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在執教這一課時,我立足文本,緊扣題眼,圍繞學生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丹頂鶴美在哪兒?”引領學生學習。先讓學生通讀全文,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圈圈畫畫。在學生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分段閱讀感悟。不管是在感受丹頂鶴顏色美的過程中,還是在感悟丹頂鶴形態美、姿態美的過程中,總是讓學生在先思考的基礎上,再組織他們與文本對話交流。

二、品味語言文字的精妙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爲教學服務,出示與文本語言相吻合的圖片,如顯示丹頂鶴羽毛黑白分明的圖片,丹頂鶴體形修長-----丹頂鶴的生活視頻以及文本中重點詞語、句子的突現,引起學生的關注,讓學生在饒有趣味中細讀文本。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在品味語言的精妙時,我還運用了傳統的演一演、做一做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我首先充分用好文本的教學資源----插圖,先讓學生在圖中找一找那些丹頂鶴正在“引吭高歌”,哪些丹頂鶴正在“展翅飛翔”,然後讓學生學着它們的動作做一做,談一談。顯示在高昂的情緒中,不但感悟了文本傳達的意思,而且獨處了詞語包含的意思,把這兩句話讀美了。學生在可感可觸的情況下,靜下心來細讀文本,抓住文本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細細品味,體味到了語言的準確、鮮明、生動及運用之妙,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

三、突破文本,迴歸生活

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立足文本,努力拓展教學的資源。如我以“無憂無慮”爲切入點,圍繞教學目標,巧妙安排教學環節。當學生讀了第四自然段後,我問學生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丹頂鶴的生活怎樣?引出“無憂無慮”,然後讓學生觀賞丹頂鶴的生活視頻,其中每一組畫面旁我都標上名稱,如“悠閒散步”“追逐嬉戲”等。語言來自生活,又高於生活,這些生動的`畫面與語言文字緊密結合,既幫助學生理解詞義,又加深了學生對這些詞語的印象,同時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我們在注重學生對語言的感悟積累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如在觀看視頻後,我組織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丹頂鶴帶着他們的孩子來到這裏,它們有的-----有的----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的詞語,並體現豐富的想象力。

語文課主要不是“學課文”,而應該是通過課文這個例子讓學生“學語文”,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用語文的方式習得語文的知識、語文的能力、語文的習慣。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這篇課文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讀後大家一定覺得心裏很甜很甜。這樣的詩情畫意,在滋潤着我們的心。這熾熱的童心,將激勵着我們把這綠葉和花香的情意,化成無盡的關愛送給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這株紫丁香,不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師久久吟誦的`師生情意的頌歌。在教學《一株紫丁香》時,爲了讓學生體會教師工作的辛苦,讓學生聽一聽《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那優美的歌聲,那純樸的情感,將學生帶到了燈光下老師的窗前。每個學生心頭爲之一動,這時是引導他們體會如何關心老師的最佳時刻。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競相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明天再批吧!”“老師,很晚了,您休息吧!”“老師,喝杯熱茶吧!”……多麼可愛學生,多麼真摯的情感,這樣的教學代替了煩瑣的講解分析,而且教學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開天闢地》講述的是古代的一個神話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來是混沌一團的,後來大神盤古憑藉他的神力把天地分開。盤古死後,他的身軀化生出世間萬物。課文中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爲開天闢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本課時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盤古如何開天闢地,感受盤古的雄偉高大、力大無窮、意志堅定;他如何化生萬物,體會巨人偉大的獻身精神。

教學時,我是根據故事的發展情節逐段講述的。導入課題時我設計這樣的導入語:當我們眼望蔚藍的'天空和廣闊的大地時,心中一定會想“這天地是怎麼來的?人類的祖先是怎麼來的?”,其實古代的人也曾想過這些問題,於是編出了許多美麗的神話故事。關於人的起源,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叫“女媧造人”。傳說在女媧造人之前,這個世界沒有山,沒有水,沒有花草樹木,沒有鳥獸蟲魚,沒有天,沒有地,於是世間又流傳了這樣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開天闢地》。想探究宇宙是怎樣形成的,這對於求知慾特別旺盛,好奇心特別強的小學生來說,必然會充滿新奇。這樣的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着設計一個考一考,用上“混沌一團,開天闢地,化生萬物”這三個詞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檢查學生的預習能力,其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他們語言的概括能力。

逐段學習課文時,我採用“啓發思考—自主閱讀—交流體會—適當點撥—理解想象”的方法教學。教學第二段的時候,設計這樣的問題:盤古是如何用神力和身軀開天闢地的?開天闢地後的情況怎樣?然後讓學生自主閱讀,交流讀後的體會,在此基礎上作適當的點撥。如:“左手持鑿,右手握斧”“猛劈猛鑿”可以感受盤古開天闢地的艱難,“巨石崩裂”可以感受盤古的力大無窮,“盤古就頭頂天,腳踏地,站在天地當中,隨着它們的變化而變化”感受盤古意志堅定,矢志不移。“微笑地倒下”感受盤古面對死亡,坦然無畏,對自己所做的一切無怨無悔、無比樂觀的精神,讓盤古高大巍峨的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

教學第三段時,主要讓學生反覆朗讀,瞭解盤古的身軀化成萬物的經過。引導學生把世間事物美好的特點,跟盤古美好的心靈聯繫在一起,體會盤古把一切都無私地獻給人類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然後設計一個想象說話:發揮想象力,說說盤古還創造了宇宙中哪些事物?

這節課我覺得有幾個不足的地方:1、學生讀,說的機會很多,但我沒能很好利用老師點評、學生點評的方法,激勵手段利用不夠,未能把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很好地調動起來。2、通過一節課的教學,盤古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不夠豐滿,盤古能開天闢地,化生萬物,學生認爲都是因爲他有無與倫比的神力,而忽視他的意志堅定,和無私奉獻的精神。3、最後安排的想象說話沒有指導到位。應先指導想象的方法,讓同學透徹理解書上最後一段的寫法,有相似特點的兩種事物方可變換,在此基礎上在讓學生想,也許效果會好些。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一.關於識字

第一板塊的主題是快樂地玩,包括三篇選文。第一篇就是清代高鼎的詩《村居》。這首詩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上學期的音樂課上他們已經初步感受了古詩的意境,能夠配樂演唱。在此基礎上學習理解這首詩並不是件難事。教學時依然以讀爲主線,貫穿全課,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古詩的經驗,讀書的正確率能達到100%,初讀時“拂堤”讀得不夠準,尤其是“堤”很多同學讀成“提”。我想這是很好的辨析形近字的機會,於是結合動作展開聯想讓學生了解兩個漢字的不同含義,從而正確運用、區分。先讓學生“提”書包,“提”東西,想一想還能“提”什麼,感受“提”是一個動詞,與手的活動有關,所以是提手旁。“堤”字的理解讓學生結合生活中見到的堤壩,結合提土旁想一想,學生說修堤壩的時候要用土,所以是提土旁。這樣兩個漢字就區分開了。接着又拓展識字“題”,瞭解同音字的不同用法。

我想識字時要將漢字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巧妙結合起來,讓他們動動手感知古人造字的智慧,體會漢字的不同用法和不同含義,展開聯想豐富漢字文化的內涵,根據漢字的特點進行有效教學,提高識字質量。

二.關於寫字

指導寫字時我發現很多學生臨帖效果比較差,經過一個不算漫長的暑假,他們的臨帖能力倒退不少,缺乏仔細的觀察,跟着自己的.感覺寫字。第一次落筆寫字耗費時間久,效果不明顯,書寫質量不高。寫字指導,學生經驗越多難度越大,因爲很多學生輸在寫字的慣性裏,習慣基本養成,改變很難,提升更難。他們對漢字的結構、筆畫有了基本的瞭解,度過了看一眼寫一筆的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培養學生的讀帖、臨帖能力要比從前更有難度。我想教師在寫字指導上要跳出來看,“教”的少一點,讓學生自己“悟”得多一些,抽出時間多進行個別輔導,這樣會更有效、更有針對性,書寫質量也會提高不少。

想起與一位小有名氣的教孩子鋼琴琴法的老師的交談,她對我說:“如果這個孩子沒有學過琴法,一個小時100元費用;如果學過琴法的孩子來學習可能費用是沒學過的二倍或三倍。”開始的時候我並不理解她的話,後來才明白,學過琴法的孩子萬一指法不正確,第一印象很可能根深蒂固,老師將耗費更大精力、更多時間幫助他糾正過去的錯誤。這遠遠比輔導一個從零開始的孩子要費力的多。慣性、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它能夠影響一個人的發展走向和發展態勢。不僅僅是寫字教學而已。

三.關於“讀”和“背”

由此我又想到了閱讀教學,想起另一次對話。一位少年宮的老師專門輔導孩子播音主持,有一次拜託她輔導一個孩子參加演講比賽,她說:“千萬不要讓孩子提前把稿子背熟,那就很麻煩了。”我開始不解,後來經她解釋懂得:孩子一旦把稿子背得滾瓜爛熟就很難再去揣摩演講的技巧,語言在腦海裏打下深刻烙印,那一句的後面是哪一句幾乎脫口而出,那時孩子只是複述演講語言的機器,沒有了靈性和語感。學語文應該追求這種“水到渠成”的無痕,淡化“教”的痕跡,注重方法的習得,讓學習變成自主成長、主動發展的過程。古詩不應該是“背”熟的,應該是在反覆咀嚼涵詠的過程中脫口而出的一種生命樣態,不是刻意而爲,完全是一種“自然而然”。其他文體的背誦、理解我想也應該如此。“讀”的設計要有梯度,有目的,有層次,讓學生產生一種“不知不覺”就心領神會的感覺,讀着讀着就背誦下來,“背”不再是一種苦差,而是個體生命享受與文本對話的美妙過程。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在教學過程中,導入環節我採用了激趣法,一上來就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一下集中到課堂上來,爲新課的學習打好基礎。生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當小老師教孩子們生字,學生愛聽,精神集中,效果不錯。 學完生字,直接進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既連貫自然,又使學生明確駱駝和羊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爲重點段落的學習打好基礎。

整堂課,我非常注重訓練學生的朗讀,採用示範讀、引讀、個別讀、齊讀、表演讀等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產生新的.思想。通過朗讀,學生弄清了課文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別人,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是不對的”。而此時,我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又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在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碰到這種情況?這能說明什麼呢?”學生在課堂上都能積極發言,課堂氣氛很好。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有了自己的發現,朗讀的熱情更高。可以這樣說,是發現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所以,給學生一個方向,他會自己走路。

同時,在教學時,我還非常注重圖文結合,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降低了難度,符合了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課文的第2—5自然段是重點部分,要指導學生理解狐狸三次對話及烏鴉說的話及烏鴉三次聽後的表現,懂得烏鴉是如何一步一步放鬆警惕,最後受騙上當的。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採用了扶放結合的手法來處理。這個方法的效果很不錯,但遺憾的是在處理的時候做得不夠到位,放的還不夠多,沒有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自主學習!

學生的朗讀與感悟是相輔相成的,感悟可以提高朗讀,朗讀可以加深感悟。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孩子們在悟中讀,在讀中悟。

悟中讀。在講狐狸和烏鴉的三次對話是,當學到狐狸的三次語言和動作時,我都讓學生學一學,就把自己當作是狐狸來體會感悟,我還通過抓住關鍵詞來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很好地投入情感,把課文朗讀好。在教學烏鴉的三次表現是,我都讓學生試着把自己當作烏鴉,想想自己會有什麼反應,把自己置身於情境中,深刻體會到了愛聽好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邊悟邊讀,學生完全沉浸在角色中,達到“語語悟其神”的境界。

讀中悟。朗讀是感悟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加深感悟的一種方法。孩子在投入的.朗讀中,其實已經進行了一種角色互換,自己顯然已成了故事中的狐狸,故事中的烏鴉。他們在繪聲繪色的演讀中,又一次加深了對文中角色的認識。

在鍛鍊學生語言能力時,我設計了一個短語練習。學生通過訓練,都對“讒得直流口水”這一短語有了較深的認識。但是在指導學生訓練時我指導的不夠到位,不夠清晰,同時練習設計還不夠好,今後在這方面還需多下功夫。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啓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我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案。經過反覆修改之後,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1、教學中,我嘗試着隨文識字,抓住“端詳、評獎、叭、糟”等重點詞語進行識字教學。先從文中發現生字,然後學習生字理解生字,最後把生字放回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樣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年級語文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

2、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應準確分“案”和“畫”的區別,“名字”和“字”的區別,不能爲了自己所認爲的“巧妙”失去語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

最後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說了努力克服的困難,但是沒有體現的“好”事。由於是第一課時,字只停留在認讀上,如果有時間的.話,應做寫字的具體指導, 掩卷深思,是帶來的啓示很多:多看語文教學專家的論着,將理論和實踐恰好地結合,纔會使課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師、向周圍的人學習的機會,不斷豐富自我,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上的自己更加遊刃有餘;繼續深鑽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時刻不忘語文教學的本,不忘記在語文課堂上紮實培養孩子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不僅僅在於教給學生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篇篇凝聚着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本課教學的伊始,我和學生以談話展開,激起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使學生一下子走進了課堂,和老師一起感受秋天的.美麗,感受語文的魅力。這種獨具匠心的欲設,是學生學習本課文的起點。值得思考的是一個有生命力的課堂首先要和學生平等地對話,要讓學生真誠地說話,真誠地表達感情,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體驗,使學生的個性知識,體驗被調動起來,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是一堂高質量的對話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學中和學生閱讀感悟,不失時機地組織交流,讓學生把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驗、語言的領悟釋放出來。在老師的激發,點撥下有所感,在同學的啓發下有所悟,在老師有深度的言語提煉中提升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一堂課中,針對自己的評價語,頗感不滿。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評價語,儘量做到語言優美、精練,情感真切,這要求自己要努力提高思想修養,生活的積累及社會閱歷。以李吉林老師的一句話:語不驚人,誓不罷休。作爲自己的努力方向。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一分鐘》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因爲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了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在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後,我對自己的教學有如下反思:

一、導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導入“一=20”,讓學生看了以後能產生疑問而進入本課,引起學生的興趣,讓閱讀成爲一種需要。

二、識字教學:

我在上這課之前,就要求學生自己回家做生字卡片,學生在做卡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一個識字的過程了。所以上這課時,我檢查、糾正就比較容易了。面有些詞語讓學生聯繫生少實際進行表演。“嘆哈欠”“丁零零哈欠”讀輕聲。

三、閱讀教學:

通過字詞的教學,學生能把字寶寶放入課文中進行正確朗讀。讓學生根據板書“一=20”,說出文章的大概內容,並適時板書。但是這一環節,我在教學中由於沒有處理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先抓住元元發生在上學路上的.兩件事來學習,重點體會元元的心理。教學中,我以“元元一共說了幾句話?”讓學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兩次嘆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要讀好這兩次嘆氣,還要聯繫上下文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爲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和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同時,在朗讀過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詞,體會感悟。如“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導學生對照插圖,想一想,演一演,學生體會到了元元當時的心情,再進行朗讀,自然就能讀出其中滋味。

四、教學不足:

我認爲在以後教學中我應該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評價語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我認爲以於二年級的學生很重要。

2、在備課時應反覆研究教材,抓準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3、在教學中,遇到難點,不能急於求成,要循循善誘,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動腦思考的好習慣。

4、在教學中,還存在不足,如對於課文的朗讀,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朗讀效果較好,但還是有同學參與積極性不高。今後的教學中既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更應該大膽放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還應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通過本次教學,我自己受益匪淺,今後,我將認真備好課,努力上好每一節課,拉高課堂效率。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

一、運用古代小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小學生們都生活在科技社會中,接觸到的都是動漫、電腦等等,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體會詩歌蘊藏的情感更難。因此,創設情景,奠定情感基調顯得尤爲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通過網絡去查閱了有關這首詩的資料,在課前給學生介紹。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知道李白嗎?學生都知道他是唐朝人,寫了《靜夜思》這首古詩。然後我又問孩子們知道汪倫和他是什麼關係嗎?他們都不知道。接下來,我馬上告訴他們,老師從網上查閱了李白和汪倫成爲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們想聽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都認真地聽老師講故事。(師講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遊歷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爲朋友。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託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遊覽嗎?這裏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裏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麼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裏,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並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後的幾天裏,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並帶他遊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

通過資源共享,使學生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併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有人認爲“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於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樑,就能讓多媒體成爲“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飽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怎樣用朗讀的.加以體現?帶着這樣的思考,我播放古樂,創設情境,飽含深情地朗讀了詩句,學生讀出了李白爲意想不到的相送而“驚喜”,從而體驗到了這份“比桃花潭水還深”的友情。

三、課外延伸,拓展學習。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教師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合古詩詞誦讀的活動,穿插表示離情別緒的詩句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提供了古詩學習方法和六首送別詩,學生任選一首自學:《送元二使安西》、《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別董大》。當學生遇到難點時,讓學生質疑,教師適度地加以指導,對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