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熱門】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熱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熱門】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春筍》這篇課文雖然簡短,但是讓學生完全進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筍的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頑強的生命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以讀悟情,教學設計做了如下嘗試。

一、利用圖片突破難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春筍穿着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在課堂上我通過圖片,讓學生觀察春筍那尖尖的腦袋,胖胖的.身體,淺褐色的外皮……孩子們直觀地感知春筍的鮮嫩、細膩,春筍很像裏三層外三層包裹着的新生的娃娃。

二、口語訓練發揮想象

課文開頭寫道:“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在讓學生模擬了春雷的聲音以後,我說:“那,雷公公是怎樣喚醒春筍的呢?誰來做雷公公叫一叫?”孩子們一聽,興趣來了,紛紛要求做雷公公。孩子的語言貼近生活而富有童趣。接着,我讓孩子們都做雷公公來喚醒春筍,願意怎麼喚就怎麼喚。

三、動靜結合、激發情趣

在雷公公的呼喚下,春筍破土而出了,文中這樣寫道:“它們衝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裏冒出來。”這個地方,我試着讓學生來演一演。我隨手拿起一張廢紙和一支鉛筆,對學生說:“小朋友,這張紙代表地面,這支鉛筆代表春筍。誰能來表演‘衝破’的意思?”一個學生走上來,手拿鉛筆放在紙的下方,慢慢地把紙給頂破了。應該說,他的演示是正確的,他們理解了“衝破泥土”的意思。

不足之處:1、本次教學以讀爲主,只照顧了中間的學生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中除了佈置作業照顧差異外,在備課時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過程也應該將差異考慮進去。2、指導書寫,寫字時間不夠充分。由於在時間上安排不夠合理,所以今後在教學中嚴格把握好每個教學環節所用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生字書寫得到充分的訓練。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新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語文識字課要多認少寫,認寫分開,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極大調動了學生的識字樂趣,爲學生營造寬鬆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不搞孤立枯燥的識字環節,採取識字與讀文整合的方法,堅持“生字從文中來、再回到文中去”的識字順序。創設情境,巧妙引導學生主動識字,從內心感受識字的快樂並在語言環境中掌握數量詞的用法。採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看圖識物,學詞讀文,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體驗幸福的生活。

注重以讀爲本,自主識字。數量詞的運用並非死記硬背,歸根到底是生活經驗所積累,是在運用中熟悉的。以多形式的朗讀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印象,從而熟悉數量詞的運用,還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及合作意識。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更多的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進行課堂的隨機評價,本節課中師生之間的評價語運用得當,不但注重用激勵性語言恰到好處地敲擊在學生的心坎上,促使他們努力地思考,大膽地表現,更注重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平等關係。

本課採用“詞串”的形式識字。課文講述的是夏天的鄉村夜晚,和識字5有一定的關係,因此,趁熱打鐵,通過觀察圖,使學生初步獲得鄉村夜晚充滿溫馨的感受,再引導學生具體觀察圖上的`事物,體會夏天夜晚的特點。在朗讀上,學生通過模仿,一邊讀一邊打着節拍讀,基本能讀出抑揚頓挫的感覺,把這篇識字文當作韻文來誦讀。在這篇課文中還蘊藏了一個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愛聽故事是孩子們的天性,在學習“牽牛”和“織女”這兩個詞語的時候,我通過講故事來引導孩子記憶詞語,孩子們興趣盎然,連平時課堂不注意聽講的孩子都牢牢掌握了這兩個詞語。看來,今後的教學用恰當的故事來吸引孩子是很有效果的。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語文教學經過多年的改革,已經出現了可喜的局面,但是,以整體而言,語文教學效率偏低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面對學生不懂文體,不會謀篇,詞不達意,表達不清,錯別字連篇等諸多語文能力的缺漏,人們在思考,語文教學怎樣才能走出頹靡的困境?怎樣才能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以適應四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與需要?

 首先,應擺脫操作上的簡單化。

國家教育部門爲方便教師查找備課資料,編寫了教學參考書,其目的主要是讓教師在備課時,參考使用一些資料,因此在表達形式上並不那麼深入淺出和有條理性、邏輯性。而有些教師則不加思考的地將教參上的內容照搬到課堂上,不結合本地區,本班的學生情況,這樣的傳授知識,學生如何能接受?於是就形成了“千節一面”的情況,甚至包括有些優質課、觀摩課也是如出一轍,缺少新意。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就只能成爲一種良好的願望。

 其次,升學考試導致了語文教學中的短期行爲,誘使教學中的簡單化。

多年來,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學生家長及至教師本人已經習慣和認同了成績就是效果,考分就是質量。於是教師爲考而考,學生爲考而學,領導以考視人。把繁紛複雜的、豐富厚實的語文世界收縮於考試說明之中,排斥了除考試說明之外的其它內容。教師將豐富多彩、優秀生動的課文,分解成支離破碎的骷髏,難怪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本來貼近學生生活,感情豐富,吸引學生的文章,學生會覺得學起來枯燥乏味。我們看到不少教師,爲了應付考試,把語文課上成了應考訓練課,題型分析,應考技巧,大量的時間被消耗了,這無疑大大限制了教師教學的創造性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積極性,如果不擺脫爲應試而採取的簡單的短期行爲,那麼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路子會越走越窄。

 第三,要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還應遵循語文學科自身的教學規律。

語文教學中的簡單化,還表現爲排斥與不重視語文學習中的直覺,領悟等非理性現象的存在。近年來,不少地方把語文教學量化了,甚至把理科教學中的某些做法引進了語文教學領域。語文學習不像數、理、化那樣容易操作。認識若干生字、背誦一篇課文可以在一定時間完成,而要理解、體味一段或一篇文章則不一定能在一定時間完成或取得滿意效果。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因此自覺與感知對於他們學習語文來說是十分可貴的'潛能。所以我們的前人十分重視學生讀的功能,把入學學習稱之爲“讀書”。“讀”是我們教學中的優秀傳統。可我們現在大多數教師卻忽略了學生的讀,而特別重視學生的寫與對文章的分析。漢語言較之其他語言而言,更有許多不確定性,如果把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譯成白話,就會索然寡味。葉聖陶先生說:“課文無非幾個例子”如果不加強對語文教學規律的研究,不能把學習“例子”轉換成技能,則學生只能得到死的知識,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問題則無從談起。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在上課伊始,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以蔬菜寶寶的來信,帶領學生去蔬菜寶寶家做客這一大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興趣,同時在“門牌”的創設中,學生輕鬆地認識了“蔬菜”。接下來,我說“迫不及待了,讓我們一起進到裏面去看看吧!”板書“裏”,很自然的,學生理解了“裏”的意思。再出示菜園圖,根據學生的回答點擊蔬菜名稱,而後以“小朋友們,這些蔬菜娃娃見你們來了,可高興拉,瞧,它們都帶來了自己的名片,看,有照片還有名字,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他們吧。”,出示蔬菜寶寶“名片”,導入識字教學。

在最後的識字鞏固環節,我以“喜歡這些蔬菜寶寶嗎?蔬菜寶寶也喜歡你們,它們要變成一道道美味送給大家,不過,它們要先考考大家是不是都已經和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帶領學生有興趣得進行識字複習,讓學生“報菜名”進行字詞的拓展學習,這環節在學生中掀起了一個小高潮。我以一個又一個的情境創設,把學生一下子就帶進輕鬆、愉悅的語文樂園天地,讓課堂與快樂不再分離。

二、朗讀形式多樣,調動學生情趣

識字離不開朗讀,朗讀能幫助學生識字,讀多了,學生與字見面次數也多了,自然字也就記住了。一年級學生如果以爲地讓他們用單一的一種方法一味地讀,學生很快就會厭倦下來,沒有了興趣,自然對識字也就提不起精神了。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先出示有圖片加音節的生字,再去掉圖片,讀讀帶音節的生字,最後去掉音節讀讀生字,體現生字教學的層次性,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多次與生字詞見面後,很自然地記住了,教學效果也就好了。在認讀生字過程中,我採用自由讀、指讀、賽讀、輪讀、搶讀、男女分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變換各種口味,學生讀的興趣也就能始終保持高昂。在課文的朗讀中,我也用問讀、接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多樣的.形式纔會始終吸引着學生。

三、運用趣味遊戲,活躍學生樂趣

一年級學生非常喜歡做遊戲,既然遊戲可以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那麼課堂上,我就引入了兩個遊戲。“貼商標”遊戲,讓學生找出對應的蔬菜名稱,不僅考學生的識字情況,也考驗了學生的反映速度,他需要和圖片對應起來,同時在學生的“對對對……”拍手聲和齊讀聲中,生字再一次深刻地和學生見了一次面。在“猜猜看”的遊戲中,通過猜動作,猜口型,猜謎語,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幫助學生提高了識字的能力,學生在遊戲中興趣盎然識字,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課堂也證明了學生確實是喜歡這樣有意思的識字的。

這節課的教學中雖然做到了以上幾點,但還存在着些不足的地方。

1、課堂的及時生成

在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什麼園時,有些學生說了和“園”字同音的“圓圈,元旦”,我隨即在黑板上把這兩個字寫上了,之後就沒再去理會了。我想要是我把整個詞語寫上,在複習鞏固環節,再讓學生讀讀,這樣不僅讓學生區別了同音字,又增加了識字量。這是一個很好的課堂生成點。

2、評價的多樣化

老師的評價對學生是非常重要的,一句好話足以讓學生增強信心,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特別是一年級學生,我的評價語還欠生動豐富。

識字教學如何讓學生既有興趣又學得紮實?教學永遠是不斷改進的藝術,我將不斷反思,不斷進取!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確定了以下幾點:

2、文本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希望着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這堂課也體現出許多問題和不足,希望能對以後的教學起到借鑑作用,注重課堂朗讀,但形式不夠豐富,並且教師的示範性還不夠到位。在課堂上分角色、分層次的朗讀比較多,但是相對缺乏集體朗讀,不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可以整合全班進行分角色朗讀。而且作爲低年級學生,教師的.朗讀示範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課堂上引導有餘、示範不足。沒有什麼比教師親身示範更能讓學生直觀地體驗。

整體感知課文的時候,不能讓學生帶着問題、有目的性地朗讀。這讓學生失去了一個隨文思考的機會。而在朗讀之後再提出疑問,既花時間又會影響課堂效果。

在課堂上,我缺乏“靜待花開”的耐心。這點體現在進行深入的課文分析之時,因爲新課之前的導入讓學生們感覺很新鮮有趣,而進入課文分析之後,要讓學生從剛纔的熱烈中投入另外一個冷靜思考的氛圍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課堂不能永遠熱鬧喧天,安靜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現有價值的思考結果,而作爲教師不僅僅要給學生積極引導,還要有等待的耐性。

課堂永遠是一個充滿意外,而又總是留有遺憾的地方。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每次的認真總結分析都可以幫助我在教學上更進一步。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一年級新課程的內容多、知識面廣,但又是打基礎和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候,而學生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大量枯燥的練習不感興趣,容易產生厭倦心理,教學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顯得很零碎,不紮實。所以我總是想方設法帶領學生輕鬆學習,讓學生感覺學習是一種快樂,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抓實生字的認寫,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本學期要求學生認識550個字,會寫250個字。在教學中我把生字教學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生字教學是每堂課的教學重點,同時我又遵循認寫分步,多認少寫的原則。對於要求會認的生字,我引導學生找到識字方法,以便能快速地識記。現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許多好的識字方法。有熟字加偏旁法,熟字換偏旁法,熟字加熟字法,猜謎語法等等。學生根據不同的生字選用不同的識字方法。學生識記生字後,我會採用不同的形式,讓生字復現在學生眼前。如從課文中摘抄含有生字的句子讓學生誦讀,或把本課生字貫串起來成爲一句話讓學生認讀。如《棉鞋裏的陽光》一文中要求認讀的生字是:媽、奶、棉、照、曬、蓋、午、收、脫、躺、合、眼、睛、擺,我就把它們串連起來是:“早晨,陽光照到丁丁家陽臺上,媽媽給奶奶曬棉被。中午,媽媽要睡午覺,奶奶脫下棉鞋擺好,躺進被窩,奶奶舒服地合上了眼睛。”這樣連串後便於學生識記了,或者隔斷時間以生字卡片形式讓學生認讀??。總之,想盡一切辦法讓生字重複出現,讓學生對生字能牢牢記住。

同時在教學中重點還要抓實250個會寫的字,要求學生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並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靈活運用。每學完一課的生字,我使要求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識記並正確書寫。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

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願。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也可以體現其文化素養。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爲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我充分利用教

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描紅,臨寫.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對後進生的輔導,不能只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的.輔導,提高他們的技能。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還要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使他們對學習充滿樂趣。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五、認真批改作業

每次佈置作業都非常用心,做到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注重分析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積極與家長配合,加強家中的作業監督與管理。提高作業質量。

這學期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在教學中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如:教學方法不夠新穎,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這還需要我不斷地努力,掌握更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實踐,多向其他老師學習。多上公開課,在鍛鍊中讓自己成長起來。其次對不同學生還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縮小學生間的差異。最後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還不夠到位,一年級學生語言要有條理性、完整性。但我在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方面還不夠重視,下學期一定注意。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思路意圖:

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具體做法:

一、識字方面

1、看圖識字 低年級學生具體形象思維比較活躍,特別是一年級學生,如果通過生動而有趣的圖片,並結合生活實際聯繫身邊的人和事物引導學生認識事物將有利於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2、比較聯繫識字 在生字中有許多形近的,在學習時,不讓學生單獨去認字,而把形近的字一併出現,在比較中識字在聯繫中區別。

3、遊戲識字 學生學過的字很快會忘記,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利用遊戲設計豐富多彩情境使學生樂學,喜歡學,有主動學習的意願,能夠主動識字,快樂識字。

4、結合生活識字 漢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讓學生養成留意周圍的事物,學習生字的習慣,我讓學生在校內,在家裏,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鼓勵學生自己去識記,不認識的字主動回家問家長,達到識字目的。

5、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字義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還根據漢字字義方面的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指導學生聯繫實際生活,用具體事例加註明,我用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字義,把抽象的知識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着,聽得到的東西等,幫助學生在理解字義方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寫字教學

一年級起步階段,教師要詳細指導寫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要求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都要儘量要求。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教師都要筆筆指導到位。教師的範寫很重要。示範是寫字教學的先導。在指導學生整體認知之後,教師要在黑板上畫好的田字格中示範,向學生展示寫字的全過程。教師要邊演示邊講述:這個字是什麼結構,第一筆在田字格的哪個部位落筆,每一筆畫的名稱、運筆方法以及筆順等,使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但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僅僅範寫還遠遠不夠,由於受到觀察能力的限制,學生的臨摹並不能一步到位。此時,運用比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有些難的生字要個別示範,在當衆示範以後,有些 學生還是掌握不好正確的'書寫要領,教師就得個別輔導,由於是面對面,學生對老師的示範,往往觀察的比較清楚,能較快地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當然對於一些孩子還得手把手示範,這種方法是針對初步寫字的小學生,通過手把手,教師直接牽動學生手指,使其能較快地形成正確的書寫動作。儘管教師在課堂上採用了多種不同的示範方法,但學生們在作業中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批改時,在原字的旁邊給以示範或修改,並要及時地總結,使學生裝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三)閱讀教學

進入一年級,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讀書,這個問題表現在:朗讀時拖腔,唱數而不是讀書,句子讀得不連貫語氣沒有抑揚頓挫之感,

找不到人物的對話,不能從文本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以上種種讀書現象,使得在語文教學中完不成教學任務,達不到某些教學效果。課外之餘我也常常思考這些問題,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呢?通過觀察發現,學生朗讀不流暢原因一:沒有牢記掌握課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識字量根本不夠。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每課的生字數量增多,難記,特別是這學期,識字任務更大,字行復雜,有些很難找到好的識記方法,沒有識字經驗,只能死記,所以處理這個問題,除了多給學生提供識字方法外,再就是讓學生多讀,讓家長給孩子讀童話故事,提高孩子的閱讀慾望,讀完後家長簽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學生不理解文章感受情,讀起句子來會斷句,不會停頓,不會換語氣,我想這和學生的理解有關,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讀通、讀懂每一句話,特別要指導學生讀通長句子。學生一遇到長句子往往不知道從哪個地方斷句,有時候還出現把一個詞分開讀的情況。這時候老師要注意領讀或範讀,還要講明這樣讀的理由。在讀通順的基礎上要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句子,知道句子的幾種構成形式,最後要讓學生理解句子講的是什麼意思。

案例分析:

如教到“舟、竹、燕、川”等字時,以多媒體顯示一副有舟、竹、燕、川的美麗山水圖讓學生認識到教學法的生字,並在圖下依次寫上舟、竹、燕、川的演變過程,這樣藉助圖畫,學生加深對學生字的印象和理解。學習燕,

階段成果: 通過以上教學,下半年學生識字,寫字,閱讀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識字量大了,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鉛筆字書寫規範了。

存在問題:

學生的持續性不夠,堅持了以階段,又有鬆懈的現象,偷懶,書寫不端正,時有發生,這要求教師時刻提醒學生,激勵學生。

一年級是一個人的學習的起點,我們一年級的老師責任重大,我們既要讓學生喜歡學習,還要給學生一個歡樂的童年。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對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他們的入門課,也是基礎課,所以必須讓學生開始就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等情況着手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學習。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基本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方面,首先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在教學中,我感受到“情境式”的教學模式不僅適用於拼音教學,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中也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在課堂上給學生在遊戲中學習一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根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複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開火車、比一比、猜一猜、變魔術比賽等遊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拼音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學得紮實。這樣的話,課堂生動多了,有更多學生願意展示自己。給學生創設生動的互動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學生就能在課堂上“學習着並快樂着”。

要在評價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因爲“興趣是的老師”,只有學生想學愛學主動學了,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不足和需要反思的地方:

1、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活動時間過多,有時候一節課的內容沒有完成。

2、對困難生的關注不夠,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出發,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其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啓發和教育作用。課文內容很好理解,關鍵是引導學生透過文本感悟課文內涵。

首先,掃清字詞障礙,爲學文做鋪墊。指導學生識字、寫字仍是本課重點。學生先初讀課文,在讀文過程中圈出本課生字、生詞,先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然後交流識字方法,在交流中加深印象。

其次,通過語言文字品味文本內涵。

在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朗讀課文之後,我引導學生交流:“平平搭了幾間房?”“四間。”“這四間房都給誰住?”“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平平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還有一間給誰住呢?”“給沒有房子的人住。”“哪些人沒有房子住?”“孤寡老人”、“流浪漢”、“沒有父母的孩子”、“災區的人”……“從這裏你覺得平平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有愛心的孩子。”“是呀,平平不僅愛家人,還愛其他人,如果平平現在又搭了許多房子,你說他會讓哪些人來住呢?”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啓迪學生思維,激發他們的情感。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由於當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同學在入學前後,對於《靜夜思》這樣淺顯易懂、婦孺皆知的經典篇章,早已爛熟於心。假如課堂上教師仍然按着常規,從頭講到尾,大局部同學肯定會興趣索然,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

因此針對這一實際,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採取了“分層教學”法,即對於學有餘力的同學提出“高層次”的要求,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對於低層次的同學,主要採取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漸進的提出要求,最終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創新。下面是教學的感悟和反思。

一、釋題,瞭解學情。

同學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根據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同學的個體差別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沛激發同學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所以,在導入詩題後,我首先了解學情:小朋友們,聽過這首古詩嗎?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瞭解呢?(同學有的知道作者、有的會讀、有的已經會背)正是在這種瞭解同學“所知”的基礎上,我嘗試了分層教學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爲了尊重同學的個體差別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

(1)已經會讀會背的同學找學習夥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

(2)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夥伴(包括老師)一起藉助拼音合作學習。

其次,教師巡視,瞭解不同層次同學的學習效果。

最後,同學交流時也分層次進行,先讓低層次的同學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同學與夥伴開展競賽,同學自身評議。這期間,教師一定要兼顧不同同學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同學都能感受到勝利的樂趣,並能鍥而不捨,使其成爲同學頭腦中的一種精神積澱。

另外,對於詩意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也不要牽強,不能用教師的分析代替同學的實踐感悟,應該讓同學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考慮,受到情感薰陶。在《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朗讀教學上,我注重聯繫同學對生活的切實體驗:“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說說當時的感受。那麼大詩人李白和你們一樣也是在這種心情下寫了這首古詩。”可以說,情感的共鳴,獨特的感受,會使同學在濃濃的思鄉情中再次誦讀這首古詩。

三、指導書寫,鞏固識字。

課標中要求寫字寫筆畫簡單的字,不求多,貴在精。教師應指導同學寫好基本筆畫和筆順規則。本課共四個字,都是以前學過的。教師先讓同學認讀,再選擇自身最喜歡的字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但不要做過多的字形分析。然後由教師指導書寫。範寫在一年級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筆順規則,但不要求同學死記硬背。最後讓同學練寫,練寫上可體現彈性,給同學自主選擇的空間,沒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寫2個)。寫完後還可以讓同學把自身認爲寫得最滿意的字向學習夥伴和老師展示,使同學進一步體驗到識字和寫字的樂趣。

四、鞏固練習,強化積累。

爲了鞏固這節課的內容,我又設計了以下練習:

1、同學領讀生字,擴詞。

2、遊戲:小刺蝟摘蘋果。

3、拓展積累: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

4、教師拓展資料,把蒐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發給同學,要求同學會讀,有能力的可以嘗試背誦。

五、總結全文,安排實踐作業。

在作業佈置上,我安排同學觀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說給同學聽,同時又讓學有餘力的同學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詩並摘記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

這樣既關注了同學的個體發展,又培養了同學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了閱讀面,真正做到了爲同學而教!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堂小學一年級語文課,講完課以後,我深深地做了反思,並及時找到幫扶我的骨幹教師曹老師,讓她幫我進行評課。曹老師不愧是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幾句話就點出了我課堂設計中的很多漏洞。

首先,在我把圖片和對應的甲骨文貼在黑板上時,直接出示小黑板,檢查學生掌握現代簡化字的情況,而沒有一個過渡。曹老師也給我指出來了,她建議我在出示小黑板之前,先讓同學們自主學習,發現甲骨文和簡化字的異同,並指出這些字是象形字。這纔是本課的重點,而我恰恰把這一重點給忽略了,這在以後的講課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重點。

其次,在出示卡片檢查學生掌握生字情況的時候,一味地開火車,讓學生起來讀,曹老師建議我在這個環節中,適當地點出幾個重點生字,讓學生組詞或說一個句子,加深學生的印象。

最後,在教授學生生字筆順時,沒有強調重點,一味地讓學生寫,這也是不應該的'。畢竟我面對的是一羣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是一羣纔剛剛學會走的孩子,要一步一步來,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眼高手低。

從教學設計到評課,曹老師都給予了我很大的鼓勵和支持,並對我進行悉心指導,給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在我以後的工作中,受益匪淺。在此,對曹老師以衷心地感謝!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這個學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一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於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後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

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爲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3、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標準》中明確地指出:提倡跨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融合。這是因爲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僅靠語文教材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夠。而需要各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相互滲透,再通過有創新地教學才能達到培養目標。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第一單元

1 a o e教學反思 2 i u ǖ教學反思 3 b p m f教學反思 4 d t n l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5 g k h教學反思 6 j q x教學反思 7 z c s教學反思 8 zh ch sh r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

9 ai ei ui教學反思 10 ao ou iu教學反思 11 ie ǖe er教學反思

第四單元

12 an en in un ǖn教學反思 13 ang eng ing ong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1 aoe》教學反思

《aoe》是一年級孩子的第一堂拼音課,經過精心的設計,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孩子學得輕鬆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反思這堂課,得益於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伊始,我就面帶微笑地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從現在開始,老師就要帶你們去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國。(黑板上畫一座城堡)拼音王國裏住着許許多多的拼音娃娃,我們今天要先去認識最最可愛的三個孩子。你瞧,

他們來啦!(出示aoe的卡通形象)誰來和他們打打招呼?”老師用親切的語言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將拼音字母擬人化,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與枯燥無味的拼音字母的距離,把孩子自然而然地領進了拼音王國,激發了孩子和拼音娃娃交朋友的熱情,激發了孩子主動參與的興趣,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紛紛很有禮貌地和aoe打招呼,課堂上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二、自主發現,享受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課堂上,我說:“三位朋友特別想和小朋友們玩捉迷藏,就偷偷地躲到畫中去了。小朋友們,快點仔細找找,你發現誰啦?”一石激起千尺浪,學生馬上主動地去觀察書上的插圖。不一會兒,小手如林,個個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發現告訴班裏的同學呢!這一環節的設計,就順應了孩子的需求,誘發了孩子的學習動機,孩子通過自己去發現就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成就感,再加上老師的激勵表揚,從而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三、互動探究,激發思維

學習不是一種簡單的“告訴”。課堂教學不在於老師講解的精彩程度,而重在適時激起孩子的思維,用知識本身的力量喚起求知慾望,給孩子施展才能的機會,給他們最大的自由

空間。課中,“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嗎?想想?”出乎意料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地很快編出了順口溜:“眼珠圓圓,ooo”“雞蛋圓圓,ooo”“阿姨阿姨,aaa”??由此,孩子的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到了無限張揚,創造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天空,相信他們一定回放飛可愛的童心,給你一份驚喜的。

四、遊戲活動,愉悅課堂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難以長時間地保持,我們要盡一切所能讓孩子感覺到他們不是在上課,而是在玩,在享受課堂。本課中,我設計了一些遊戲活動,讓孩子在玩中鞏固,在鞏固中玩,使孩子學得興趣盎然,樂此不疲。整個課堂瀰漫着一種輕鬆快樂的氛圍。

五、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

這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我儘量把目光撒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採用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讀,小組讀,小老師教讀等多種形式,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

這節課是我對新課標精神的初步實踐,以後要更進一步努力!

《漢語拼音2 i u ü y w》教學反思

學生第一次接觸拼音,就是認讀6個單韻母。如何教好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喜歡上拼音。我覺得關鍵是要激發起學生學

習拼音的興趣。教學時,我從學生的生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把遊戲引進課堂。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拼音教學如果形式單一,勢必會讓學生厭學。我設計了“摘蘋果”、“摸一摸”、“比比誰的耳朵靈”、“郵遞員送信”等活潑生動的遊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學的興趣盎然。

2、識記字母,運用兒歌。兒歌朗朗上口,適合低年級學生記憶。對於字母的發音方法,我不是枯燥講解,而是運用兒歌引導學生髮音。如發 o 時,我請學生想想公雞是怎麼叫的?然後請同桌小朋友互相學一學。接着教學兒歌:o o o 公雞喔喔叫。這樣學生一聽就會發音了,效果挺好。

3、不斷激勵學生。聰明的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孩子愛聽老師的表揚,這是事實。作爲啓蒙老師,我始終把欣賞的目光送給每個孩子。看見學生聽講認真,我向他豎起大拇指;聽見學生髮音正確了,我把掌聲送給他??所有這些,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由此學習的勁頭就足了?? 《漢語拼音3 b p m f》課堂實錄

1、從學生掌握情況來看,這一課安排的內容有點緊,學生在讀的時候不能馬上拼出這些音節。

2、這樣的內容安排不利於 b、p、m、f 與帶聲調的 a、o、i、u 相拼,可能有點脫節的感覺。

這節課總體安排還比較合適,時間上把握的也比較好。就是

沒有輕鬆一點的遊戲,上課時氣氛不是很好,有點沉悶。在講故事的時候引導的也還不夠,只是讓學生自己講,而沒有加以引導。

學生剛開始學習拼讀音節,定調有困難,可採用以下三程教法:一是音節數調法,先用聲母和基本調(第一聲)韻母相拼,再一聲一聲數到這個音節爲止。剛開始學拼讀,可以用這個方法。一是音節定調法。用聲韻相拼,眼裏看着聲調符號、讀出的是帶調音節如 b-a-ba。三是韻母定調法。如: b-a-ba。這三種方法由易到難,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時教授。第三種方法直截了當,兒童拼讀較熟練了,便可採用。 在音節教學中,老師們還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分依靠教師領讀,而要致力於學生獨立認讀能力的培養。也不要始終按音節表的順序拼讀,而應及時地讓他們利用卡片,打亂順序認讀,進而練讀拼音詞、拼音句,以訓練學生見形知音的能力。 課堂教學中我們還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強的練習進行訓練,如《猜猜要發什麼音》,《讀兒歌、記字母》、《小猴讀拼音》等活潑多樣的遊戲性的練習,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漢語拼音教學中仍有許多問題,比如如何進行綜合化、實踐化、整體化的漢語拼音複習,如何快速有效地讓學生掌握拼讀的方法等,都有待於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索。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一、 遊戲引路

一年級小朋友,特別喜歡玩。很多事情,如果你強制性告訴他們要怎麼做,小朋友不一定買老師的賬,如果換一種方式,以遊戲的方式出現,他們也便歡喜不已。

這個月,我們以學習拼音爲主。拼音符號的枯燥,教過的人都會知道,這對學生而言是有困難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儘量化靜爲動,化枯燥爲生動。

拼音教學的四聲,對小朋友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我便根據四聲的樣子,編成體操的形式,讓小朋友課堂上能動一動,像是在做遊戲。每次讀到四聲,讓小朋友起來做一做,他們都很開心。

像讀字母時,我會帶領小朋友做猜一猜的遊戲,或拍手歌的遊戲,或者帶拼音字母回家的遊戲。

在拼讀教學時,我會讓小朋友玩一玩找朋友的遊戲。

總之,課堂力求動靜結合,讓小朋友在遊戲中學習拼音,在遊戲中鞏固所學知識。

二、 表揚帶動

一年級小朋友,估計對他們兇的效果不如對他們讚的來得有效。課堂上還是會一表揚爲主,以表揚個別帶動全班小朋友去學習。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準備做好的,我會當衆表揚學生,讓他們知道做好課前準本是很重要的。

課堂上,積極發言的會得到表揚,認真傾聽的',也會得到表揚。如何以表揚個別帶動全班呢?比如:

Bu拼讀這個音節時,我出示卡片,問:它是誰,誰能把它帶回家?小朋友舉手示意,表示幾聲。他們回答時:我是bu,我能把它帶回家。當學生舉手表示幾聲,並讀得標準時,我會說:“謝謝你,很熱心,很能幹,我把bu獎給你。其他小朋友聽得很認真,告訴我剛纔他把誰領回家?”

“愛心幫助在繼續,它是誰,誰能帶它回家?我要把機會給剛纔聽得特別認真的小朋友。”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將學生各種好的習慣在表揚聲中,不斷地鞏固和復現,讓小朋友知道怎麼做就能得到老師表揚。

三、 獎勵規範

課堂常規的落實,是需要常抓不懈的。剛起步,小朋友的習慣尤爲重要,因此,需要我們老師,一點點,一天天去規範,去引領。一年級組,除了班級爭章之外,我的課堂特意設置了三種卡片,以小卡片去規範小朋友的行爲。課前同桌互相幫助,做好課前準備,做得好的小朋友獎勵合作卡。課堂中,發言積極的獎勵發言卡,認真傾聽的,獎勵傾聽卡。

以獎勵來規範小朋友的行爲,讓他們在得卡的過程中,知道課堂應該如何傾聽和發言的。

目前,我的語文課堂上,運用上述三種辦法,努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讓他們在課堂學習中有所進步,能慢慢沉潛下來,認真傾聽,積極動腦,熱愛學習。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興趣,乃喜好之情緒也。它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能源”,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先決條件和首要問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獲得成功的關鍵。及時發現和培養,正確誘導,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適應教改的需要。

初中學生正處在一個新的迅速發展時期,心理特徵和生理特點都發生了變化,但還學有完全脫離小學生的特點 喜怒哀樂易於表現,並支配他們的行動。意志活動很大程度上依靠外部的影響才能完成,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及時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創造一個良好的培養興趣環境,選擇適合的方式,通過各種途徑完成他們的學習。其過程爲新奇 → 有趣 → 學與專 → 掌握知識。我在從事初一語文教學時,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希望能通過興趣教學發展學生智力,循序漸進增強吸收知識的能力。

(一)興趣來源之一:課前三分鐘演講

葉聖陶先生曾指出:學習語文要聽、說、讀、寫四者並生,培養學生學習說話能力就成爲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與環節,初一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口關鍛鍊機會少,然而求知慾強烈,又喜歡在衆人面前表現自己,希望引起別人注意。因此,爲鍛鍊學生的說話能力,滿足學生心理要求,培養獨立性,適應勇和培養的需要,我在教學中試着開展了課前三分鐘演講。試講一個學期以來效果顯著,達到了預期目的,學生們出表現及濃厚的興趣。

我曾在一個學期中,由淺入深地進行兩個階段的訓練,第一階段內容簡單,只要求把話說清楚,能使別人聽懂就可以,以培養其膽量。爲了讓學生有內容可講,通常前一天佈置第二天的演講內容,如我的家庭成員,包括我的爸爸、我的媽媽、自我介紹,我的童年等,不僅使學生得到鍛鍊,而且加深入了同學間的相互瞭解和友誼。第一階段的成功給第二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有了第一次經驗,鼓足了信心,自學地嚴格要求自己。第二階段的內賓是講故事,這次提高了要求,不僅要把故事講清楚、明白,而且要充滿感情,要有表情,學生們選出自己最拿手的故事,做好充分階段的準備講給同學聽。內容有童話故事、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科幻故事、好人好事等,第二次演講時學生們就顯得比較老練,鎮定,有聲有色、層次較爲清晰,以各自的特色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至此,課前三分鐘演講成了語文課必不可少的內容。

三分鐘演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能力訓練,深得學生們歡迎,現在已經成爲學生盼望上語文課的一個重要因素,事實證明,這種融趣味性、知識性、思想性、科學性於一爐的做法,舉例學生興趣特點,適應能力培養的要求,形式活潑的練口活動,能務有效提高學生說話能力,同時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

(二)興趣來源之二:美的欣賞

愛美之習人皆有之,“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初一學生雖然不會全面地、有深度、有廣度地鑑賞美,卻會用自己樸素的感受,獨自的.方式欣賞美,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期基所說:“孩子們憑形狀、色彩、聲音和一般感覺而思考事物”。從中可以看出,我們可以從直觀的具體形象入手,引導學生欣賞美,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愉悅。

洪氏教材中,有 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這些自然景物的描寫都融進了作者的感情,表達了他們的美學理想,通過形狀、色彩、聲音等方面對自然景物進行分析,對於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提高學習興趣有着重要意義。例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關於百草園夏秋景色的描寫,從總體描寫“不必說……也不必說……”到具體分述:“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無論是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還是擺弄果實,都是學生們所熟悉所喜愛的,再加之作者妙筆生筆生花,安排得聲情並茂,色彩鮮豔,動靜相宜,高低參差,錯落有致,因此這美好的景物,無限趣味正符合學生們的年齡特點。我便在教學中投期所好,在趣味中教學,給予美的享受,不僅得到聽課老師的好評,也使學生記深刻。又如朱自清的《春》,清新秀麗,如詩如畫。“春天的腳步近了”以春的恬情調動了學生的聽覺感受,轉入視覺中把學生引一個夢一般的境界:暢遊在繁花嫩草,柔柔的輕風,綿綿的細雨之中,使人感到親切,作者對新的美好生活的渴望深深地印在學生們的心中。通過美的欣賞,情感的交流,牢固地掌握知識,永久難忘。新材中類似的文章還有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中冬天濟南的不同美景;陸定一的《老山界》中半夜被凍醒進的感受和周圍景色描寫;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美麗街市的描繪等都以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美感染學生。都德的《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愛國主義形象,冰心的《小橘燈》中小姑娘純潔、鎮定、勇敢、樂觀的美好心靈等。

(三)興趣來源之三,朗讀

初一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創造能力比較差,但形象思維和模仿能力卻很強。他們對課文內容、寫作技巧的學習興趣不大,卻很熱衷於朗讀。他們模仿磁帶的語調,模仿老師的表情,也極力模仿播音員的標準播音。洪氏教材所選課文均易上口,易朗讀。因此,我在朗讀教學中也極力推崇這種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能力。

在朗讀教學中,爲加強不同朗讀方法的學習和適應學生心理要求,也進行了兩階段的訓練:一學習鍛鍊,二表演錄音。學齡前習鍛鍊階段着眼於不同文體朗讀知識的傳授和技巧的學習,通過範讀→講解→練習→掌握的過程,聲情並茂的節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很好地再現了作品的神韻美、聲音美,用範讀的魅力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情、點燃學生的趣,促進學生的練,藉助於不同形式,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賽讀等,在普遍提高的基礎上進行個別指導,以好帶差。兩個月後較入學時朗讀均有明顯提高。表演錄音階段是對前一階段的考查、鞏固,也是爲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他們總想聽聽自己讀的聲音是什麼樣,朗讀水平如何,於是利用下午自心課時間進行朗讀錄音,每個學生準備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經過充分的準備(課下反覆朗讀)站在錄音機前錄下自己的聲音,然後再播放。對於這種新的嘗試,學生們表現出空前的熱情。放音時,老家裏異常安靜,每個人都屏住呼吸,辨別着同學的聲音。聽出是誰的聲音是一陣歡呼,強烈地要求再聽第二遍。朗讀興趣培養爲教材內容的掌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興趣的不源還有以唱代講情感交流,辦班報、想象聯想及各種競賽等。

一個學年的興趣的培養,確實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們在學習中綻於了笑臉。“語文課真好玩!我愛上語文課”,道出了孩子們的心聲。效果也是顯著的,開學初按成績分班,期中、期末兩次考試中,所教授的一年級四班四次在同軌班中名列第一,證明了興趣培養的初步成功,體現了教材紮實、活潑、有序的要求。在今後的教學中將進一步研究、探討,以便更好地適應洪氏教材對激發學習興趣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