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優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優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朗朗上口的詩歌,反映了鄉下孩子童年生活的詩歌。鄉下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在農村廣闊天地裏,自由地嘻戲,快樂地勞動,健康地成長。學生在想象農村生活時,有的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說自己的農村生活,與詩歌中的鄉下孩子進行比較。有的`學生鄉下生活缺少,我展示課文中的圖畫再增加一些小貓小狗小雞等可愛的小動物,學生看得明白,對農村生活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描寫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生活時,我重點讓學生抓住幾個動詞“捉”“含”“挖”“逮”,結合課後的連一連,學生能正確地使用動詞。藉助這幾個動詞,我讓學生展開想象,還可以搭配什麼詞語,需要符合鄉下孩子生活,學生能盡情地發揮,如:捉蟈蟈,捉蜻蜓,含柳葉,挖土豆,挖紅薯……學生對鄉下孩子的那份快樂與無憂無慮,在朗讀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明白了 。對於優秀的學生,我讓他們模仿課文說說城裏孩子,學生從動詞入手,展開說,寫得很精彩,如:滑一次旱冰,驚呆了路邊的老奶奶。彈一曲鋼琴,吸引了玩耍的小弟弟。多麼生動的生活畫面,在孩子的筆下生動地展示了。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讓孩子做個有心人,相信他們筆下的生活會更精彩。讓每個孩子在說的基礎上多動筆,會正確地運用語言。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比本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北師大版)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9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合作,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樹立與別人合作的意識,並在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培養與人合作的能力。本課通過童話故事的形式,寫金絲猴與梅花鹿相互合作,摘到樹上的果子的故事,告訴學生在生活中要學會與別人合作。

一、學習生字詞

1.第一課時主要用來學習生字詞。本課生字較多,但對學生來說並不難認識,因此我採用多種方法分批獨立識字。

2.“象、垂、喪”練習查難檢字筆畫索引。“猴、倆、伯、棵、急、摘、呀”讓學生合作練習分析字形。閱讀理解時繼續學習“考、垂、喪、急”。

3.寫字有三個難點:一是“象”的筆畫筆順;而是“考”字容易錯誤多加一個橫,下面寫作“與”;三是“都、考”不易寫好看。在書寫時,要注意學生這幾個難點。

4.學生已經學會部首查字法,因此生字讓學生在課下自己查字典組詞,課堂上讓學生畫出重點詞語積累。

二、學習課文

語文課標中指出: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的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感情朗讀是以理解課文爲基礎進行的,因此,在學習課文時,我抓每一段的特點來展開教學,如

第一自然段通過找出梅花鹿和金絲猴的想法來引導學生讀句子,從而體會梅花鹿和金絲猴對自己充滿信心。第二段重點理解“得意洋洋、垂頭喪氣、急得團團轉”等詞語,朗讀時要從語氣中表現出梅花鹿由喜到憂的心情的'變化以及金絲猴着急的心情。結尾重點抓課文的理解、想像。這樣循序漸進使課堂有活力,學生學習主動,思維活躍,

朗讀熱情比較高,學習氛圍也比較好。第三、四自然段通過讓學生合作互讀,找出梅花鹿和金絲猴是怎麼摘到果子的,體會它們的心情讀課文,也引出“合作”。

上這節課,我始終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爲目的,極力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中,抓住重點詞句,創設主要問題,激發了學習興趣,課堂充滿活力。爲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多種形式朗讀,如個人讀、小組讀、男女分開讀、分角色朗讀來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朗讀能力。根據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梅花鹿和金絲猴比本領爲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生動曲折的小故事。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被水彩筆弄髒了,傷心的玲玲在爸爸的啓發下,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最後整幅畫變得更加漂亮了。

識字部分,我通過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等多種識字方式,讓學生記憶生字。同時利用小組比賽的方式,鞏固識字。學生整體掌握還不錯。

在本文中,玲玲的情感變化是線索,而爸爸富有哲理的話點明瞭整篇課文的'主題,“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讓學生能夠聯繫實際生活,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這也是本文的難點。很多學生能夠理解故事內容但是不能聯繫實際,不能舉出相似的實際的生活例子。於是,我設計通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成語小故事來幫助孩子理解,讓他們明白壞事有時候也可能是好事,引導學生要樂觀面對一些問題。讓小組進行討論探究,說一說自己周圍發生的類似的事情,加深他們對爸爸最後兩句話的理解,明白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會變成好事的道理。

這篇課文講述的道理,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不僅是爲了加深理解,同時也是引導學生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學習亦是如此,不僅要學會,更要會用。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從重點詞語入手。

在把握教材時我將“無邊無際”、“大話”、“笑”三個詞作爲文章理解的關鍵。首先,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設計了圖片,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什麼是無邊無際?通過讓學生欣賞(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原等等,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一定的情境,從而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

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次對話中,我主要抓“大話”,這個關鍵詞語。指出說大話是指:說誇張,不切實際的話。但是在具體教學時,我舉了兩個實例讓學生來感受什麼是說大話。這兩個例子,一個是:我能一口氣吞下一頭牛,我能用手推動火車。學生從老師的`語氣和自己的經歷中瞭解,這些就是誇張,不切實際的,就是說大話。我發現學生在學的時候,興趣很濃。

第三個關鍵詞“笑”,在文章的第三次對話。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現兩次,青蛙爲什麼笑,小鳥爲什麼笑?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爲是。另一個笑折射出了小鳥的真誠,善良的規勸。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爲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這在爲學生最終了解文章寓言作鋪墊。

(二)關於寓意達成的反思

語文教學的作用不僅僅在於簡單的知識傳授,還在於他的教學育人作用。所以在課文教學的最後環節,需要適當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意識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於接受新事物,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讓學生自願選擇作在外面飛翔的小鳥。通過小鳥帶着青蛙去外面的世界旅行的過程,它們飛過廣闊的海洋,飛過無邊的沙漠,飛過茂密的森林,讓青蛙看到精彩的外界,也讓學生感受到外面天空的廣闊,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繽紛多彩,這樣潛移默化讓學生在學中有所收穫。我的教學重點是從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中,實現本文寓意的理解。主要抓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後的學習生活。

2、角色體驗,動手操作讓學生能身臨其境,體會到身處環境的不同,所得出的結論就不同。動手讓孩子們體驗青蛙,理解小青蛙,青蛙其實也是無辜的,我們應該理解它。

3、分角色朗讀課文,同桌互讀扮演小青蛙;師生共讀研讀課文,男生演青蛙,女生演小鳥,老師讀旁白。帶動作表演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通過朗讀課文抓住三次對話,理解文意。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感情朗讀,以致達到表演讀的程度。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朗讀,不光學生潛在的朗讀才能得到開發,還能使學生讀中更透徹的理解文章的寓意。多種方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關於課堂不足的反思

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地配合和思考,教學目標得以實現,但是課堂的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要注意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在課堂的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讓學生髮揮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去想象,讓孩子自己回答的時間太少,應該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所以在以後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語文課堂上學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讓語文教學成爲一個欣賞情,傳授情,感悟情的過程。

在課堂實際操作時,對學生的引導方式上有待改進,對於引導學生感悟寓意環節過於繁瑣,應該適當的簡潔些,系統些,對於孩子們會的內容不宜重複過多。教師的引導在課堂上顯得尤爲重要,今後課堂引導要講求技巧,儘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把學到的詞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讓語文發揮其工具性。

對於板書應適當的在黑板上點名寓意更有利於突破難點,我定會再接再厲做好語文教學工作。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本課是一篇童話,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過冬的事。課文不僅生動地介紹了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而且表現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在學習本課時,我注重從以下幾點做起。

首先、複習詞語,體會關係。通過複習課題中所說的三個小動物是誰,進而出示對這三個小動物的不同稱呼,讓小朋友從中感受到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知道他們是好朋友。從而,爲下文的學習埋下基調。

其次、句式訓練,體會關係。仿照“它們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過得很快樂。”進行句式訓練:它們常常在一起( ),日子過得( )。想象說話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評價語言讓學生體會到和朋友一起玩的快樂和美好。從而,爲下文的學習埋下基調,也爲下文的分別創設情境。

第三、品味朗讀,突破重點。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體會句子的意思。如,關於小燕子的那段自述,我抓住兩個“快”和一個“啦”,讓學生體會冬天即將到來時小燕子的那份着急的心情。

第四、角色體驗,解決難點。通過師生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在多樣化的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明瞭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第五、總結板書,語言訓練。在總結板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說說:

第二年春暖花開時,三個好朋友又聚到一起,他們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這樣在讓學生記住所學知識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就是我在進行教學設計以及在進行本節課教學之前的所思所想。當然,根據以上想法反思我今天的課堂教學,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還需進一步提高:

1.還需更好地凸顯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中教師處於一個主導的角色,而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精煉自己的語言而把更多的課堂教學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朗讀、語言表達或者課堂交際中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在其中只需多一些指導即可。

2.還需要再投入一些、語言再豐富一些。雖然課件做得很生動、很精美。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再運用一些入情入境的語言、表情和姿態,那就更能把學生帶進課堂的教學情境中,讓孩子與課堂情境交流,教學效果應該會更好。

3.還需要再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在傾聽、應答和理答的環節,由於教學時間的關係,我沒有等孩子表達完整就打斷了孩子的回答,或者是沒有注意讓孩子表達完整。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應該給孩子留下更多的思考以及表達的時間,讓孩子表達清楚、表達完整。

4.還更好地把握教學時間,由於我的時間把握的不好,最後語言訓練比較倉促。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稱讚》選自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一篇趣味性較強的童話故事,以小刺蝟和小獾的相互稱讚展開,讓學生初步瞭解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稱讚他人,並由此體會到稱讚他人所帶來的作用。本堂課在執教以及聽取了多位老師的意見後有如下幾點反思:

一、字詞教學方面

作爲低段的語文課,識字教學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第一課時中。本堂課,我通過看情景動畫來引出本課的主人公:小刺蝟和小獾,並看圖識字“刺”、“蝟”,總結了反犬旁字的歸類,從字音再到字形循序漸進。但是在字形上指導過多。課下王老師在評課中也提到了這一點,低段的.學生應該要注重字音的準確,字形在識記上不過多強調,過於細化。如形聲字等專有分類只能作爲一種認字方法帶過,無需深入。現在的字詞教學,更多的傾向於隨文識字,因此在後面的環節中出現單個的用“加一加”方法來識記的字過於單調,可以結合具體的語境來識記。

二、朗讀教學方面

低段的年段目標中,朗讀是重點,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從正確朗讀到流利朗讀再到情感朗讀,本課文中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較多,可以結合生詞較多的語段來反覆訓練,但是我在教學設計中只講了它們之間互相稱讚的對話,朗讀指導的範圍也不夠廣,朗讀想要紮實就必須要反覆的讀。這樣通過反覆朗讀,也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比如在清晨小獾做木工這一場景中,第二段生詞較爲集中,但是我在教學內容設計中沒有把這一語段作爲重點,這也是一大疏忽。如何減少學生朗讀過程中加字漏字的現象,就該給足學生自讀時間。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自讀做出了至少課文讀三遍的要求,但是時間上不足,王老師指出可以在自讀時要求學生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直至讀通順準確即可。

三、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上

本課我主要圍繞着小刺蝟和小獾相互稱讚的對話來展開,把教學重點放在了指導朗讀稱讚的話,難點爲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稱讚他人。但是在內容的設計上,由於對話單獨出示訓練,缺少了一個情境的鋪墊,似乎顯得較爲孤立。這也給我在今後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中一啓示:要注意文本內容上的銜接,體現連貫性。只有把具體的情境加進去,學生才能更好地體會情感從而使情感朗讀水到渠成。

每一次的公開課,對我們年輕教師而言,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從初次的試教到成型,都凝聚了很多老師的意見和指導,這些都將引領着我在教師之路上走得更順暢。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動物過冬》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個關於動物過冬的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通過寫小螞蟻找朋友的經過,告訴我們喜鵲、燕子、杜鵑、黃鸝和青蛙、小螞蟻過冬的方法,從而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過冬方式,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奧祕。課後,我對這堂課進行了反思。

一、激趣引入

出示課題後,我讓學生自己質疑,“冬天到了,人們怎麼過冬?那可愛的小動物又如何過冬呢?”從兒童有興趣的話題導入,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非常積極地投入課堂。”接下去,我引導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邊讀邊找答案,使學生做到有目的地去讀書。

二、以讀代講

在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爲本,以讀代講,讓學生用各種方式朗讀,通過充分地默讀、小聲朗讀自主獲得情感體驗。這樣學生有了自由朗讀的空間,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學生通過讀第二自然段小螞蟻和喜鵲的對話瞭解到燕子、杜鵑、黃鸝到南方過冬,到第二年春天再飛回來;喜鵲在當地搭窩過冬。通過指導學生讀好第三自然段的語句,學生體會到了青蛙冬眠過冬的方式。

三、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多媒體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學生不理解冬眠是怎麼回事,我就把青蛙睡在洞裏不吃也不動,睡得很舒服的樣子做成課件,學生看了一目瞭然,無需在用過多的語言進行講解和描述。此外,像燕子、杜鵑、黃鸝這些鳥類學生也比較陌生,我也從網上找出相關的圖片讓學生觀看,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四、重視學生自主蒐集資料

在學習的先一天,我佈置了一項作業,蒐集動物過冬的有關資料,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蒐集了許多動物過冬的.資料,上課前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展示,通過資料的蒐集一方面提高了學生主動求知的慾望,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

當然,這堂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我的鼓勵、激勵性的語言使用太少等。所有的不足還有待於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去改進。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1、認讀帶有木字旁的字,引導學生髮現,許多字都有相同的偏旁,可以聯繫起來記。

2、創設情景,樹立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觀念,能細心地觀察,主動認字。

3、朗誦古詩,達到鞏固積累語言文字的目的。學情分析;

重點難點

讓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你們看,這是誰?喜羊羊!大家和他打個招呼吧!我們這節課就和喜羊羊一起學習語文園地四。喜羊羊喜歡我們一(9)班小朋友,給大家帶來了三份禮物。第一份禮物是什麼呢?

二、採摘蘋果

1、喜羊羊的村子裏有許多棵蘋果樹,蘋果都成熟了。邀請我們一(9)班小朋友去品嚐呢!看,這麼多的蘋果啊!聞一聞,好香呀!小朋友們想摘蘋果吧!(畫面上出現一棵蘋果樹,樹上掛着八個大蘋果。)

2、老師點一下,請一個學生讀出這個蘋果的名稱。

3、開火車來讀。全班齊讀。

4、在這8個字裏藏着一個小祕密,哪個小朋友眼睛最尖,已經發現了?

這些生字寶寶都是“木”氏家族的兄弟姐妹。你們知道他們都與“木”家有什麼關係嗎?(指名回答:都有一個“木”;點擊:“木”變紅色)

5、那爲什麼這些字都有個“木”呢?

6、指一生來回答。

杏、桃、鬆——都是樹的一種。

休:一個人靠在樹上休息。

森:三木成森,指樹木多的地方

林:二木成林,森林裏有很多樹木。

機:原來的意思是織布機,後來沿用爲機器。

橋:最早的橋是用木頭做的。

“木”字可有禮貌了,如果右邊還有別的部件,它就會把伸得長長的腿收一下,這不,捺就成了點。

7、過渡:全班同學互相幫助,回答得真好,摘到了這些蘋果。

小朋友真聰明,發現了這麼多的祕密。誰知道“木”氏家族還有哪些兄弟姐妹?(梅、李、梨、桌……)

遊戲園裏還有另外一棵蘋果樹等着大家呢。(點擊出現另一棵蘋果樹)

早星香春陽晚晨

8、你們發現了什麼?(點擊“日”變紅色)

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字吧!小火車誰來開?

9、在我們學過的字裏,你能說出草字頭的字嗎?

草字頭蘿菜藏黃花草苗藍

過渡:剛纔小朋友不僅發現了祕密,而且說出了很多相同偏旁的字。說明大家平時都在認真學習。喜羊羊送的這份禮物喜歡嗎?他送的第二份禮物是什麼?

三、識字大禮包

1、讓我們一起隨着喜羊羊去識字吧!

2、這個小女孩在讀什麼?(出示兒童電影院)你會讀嗎?你是怎麼會讀的?

標牌大都掛在大門邊或大門上。你們注意過嗎?

3、小朋友在生活中學過不少字了,下面標牌誰會讀?

出示“第五食品加工廠”字牌

“食品”二個字你怎麼認識的?

(買東西也不忘記識字,真能幹!)

4、出示“六一幼兒園”誰會讀?大聲讀出來!小朋友剛從幼兒園畢業,邁進了小學的大門。

5、出示“十人民醫院”

你怎麼發現這是醫院的?(“十字”表示那是醫院。)

藉助小標誌可以認識字,真會學!

老師把剛纔這些標牌藏在迷宮裏,老師點一下,你們快速讀出來。

6、我們在生活中再去看看熟悉的字!讓我們一起走進校園,瞧!出示圖片——箬橫鎮中心小學。

讀得那麼自豪、驕傲,這可是咱們的學校啊!

這又讀什麼呢?——一年級辦公室(這是誰的辦公室?)

我們再去看看學校其它標牌。

男廁所、女廁所。你怎麼認識的?廁所上面也有一個小標誌,男的圖標,女的'圖標。請男同學站起來,讀——男廁所。女同學站起來,讀——女廁所。

我們學校對面有一個幼兒園,我們班很多小朋友都在那讀過。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大門上的標牌呢?——箬橫鎮中心幼兒園。請在那讀過的小朋友站起來,重溫一下在箬橫鎮中心幼兒園的美好時光。請沒在那讀過的小朋友也站起來,認識一下。

7、走出校園,讓我們一起去逛街吧!走在大街上,你會看到很多的標牌。

“肯德基”小朋友很愛去的一個地方。

“蘇寧電器”

出示“工商銀行”、

誰會讀?

“三和連鎖”很多小朋友經常去三和連鎖吧!

原來,在商店的廣告牌上,路標上,高樓大廈的身上,我們都可以認識很多很多的字。

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麼辦呢?

(問身邊的人)

師:小朋友們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在任何地方都沒忘了學習生字!

8、小朋友在平時也積累了很多生字,拿出來展示一下吧!

四、背誦大挑戰

過渡:小朋友積累的生字越來越多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喜羊羊送的第三份禮物是什麼?

1、同學們平時都很愛背古詩,現在就請把自己愛背的古詩展示給同學們。

2、這節課我們要學一首新的古詩——《憫農》。

(1)配樂,範讀,老師把這首古詩讀一遍,好嗎?

(2)學生自由選擇一種方法把古詩讀正確。(自己讀,與同桌互讀。)

(3)指名讀。

3、感悟詩意。

請小朋友看這一幅圖,這位農民伯伯在幹什麼?

正在爲禾苗鋤草的農民伯伯怎麼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

一位上了歲數的老人,手拿工具,正在田間鋤草。中午的太陽掛在空中,天氣十分炎熱,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裏的禾苗上,農民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誰來讀一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4、出示圖,你們知道我們碗裏的白米飯是怎麼來的嗎?

(每粒都是農民用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我們全班一起來讀一讀。

6、比一比,誰背誦得最快。

7、看了圖畫,讀了詩,你有什麼想說的嗎?(農民伯伯真辛苦呀!糧食來得真不容易啊!我們要愛惜糧食……)

8、李紳寫的另外一首《憫農二》也是寫農民伯伯的。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本節課上的是《看雪》的第一課時,以認字讀準文爲主要目標。

導入部分。導入的環節直接簡單,以謎語的方式導入揭題,學生興趣較濃,很快就能進入正文學習。

自由讀文,學習生字詞。這個環節我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試着讀第二段和第九段,在教學過程中指名讀的學生基本能夠讀準,我覺得這個環節可以放在讀詞的後面,可以先通過檢查預習課文的要求來先學習生字詞,鞏固好生字以後再來讀重點段落,可能會更好。還有在學生評議的`時候,老師應更注意指導學生的一分爲二的觀點, 從兩個方面來加以引導。一定要做到及時的鼓勵學生,給他們自信。

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 。剛開始的時候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找到不明白的地方,由於二年級學生的思維不夠全面,雖然有幾個同學能夠提出一些比較好的問題來,但是大部分學生提的問題五花八門。所以在這個環節用了比較多的時間,使得後面的閱讀時間就相對少了一些。我覺得應該給學生明確一點的問題,還是要以讀好課文爲主,給學生的質疑不要太多,適當就好,就是想各種形多讓學生去讀,想讀,喜歡讀。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一、在想象中尋求知識的創新。

法國思想家狹鎮羅普說過:想象,就是一種特質,沒有了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爲詩人,也不能成爲哲學家,也就不能成其爲人。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想象力作爲一種創造性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強大的創造力量。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對課文的情景就能深入理解,浮想聯翩,並思維活躍,創造力強,學習生動活潑。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堅持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把新舊信息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想象力,使學生有所發現,有所發展。在教材中,有些課文刻意留下 “空白“,讓讀者去揣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用這些“空白”,巧妙地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才智來填補這些“空白”,以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如《假如》一文,讓學生續接課文,我讓學生先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蘊含,然後再交流,學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說:“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災區的小朋友畫許多書本和學校,讓他們能夠再回到學校學到很多的知識。”有的說:“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醫院的病人畫許多神醫和先進的醫療設備,讓他們早日康復……”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經驗表象,進入個體豐富的想象空間,越過語言的表層,與作者的心靈一同震顫,知識層出不窮,得到創新。

二、爲學生提供寬裕的探究空間,尋求知識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探究的中國和中心點。圍繞這個中心點,教師必須提供寬裕的空間,進一步引導他們深入探究。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要改變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爲此,教師可在教學的關鍵之處,重點之處設計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的環節。這樣,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啓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探究問題,理解課文內容;又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培養他們團結合作、互相競爭的精神。

《假如》一文的教學,我讓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有的用表演形式,有的用分角色朗讀,有的邊讀邊演,形式豐富多彩。各小組都在積極地排演,密切的合作。通過交流反饋,同學的評價,他們發現本組的缺點,也學習了別組的優點,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爲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深入課文,挖掘豐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導爲情感薰陶。

竇桂梅老師曾經說過:“語文課文的朗讀,應是讀人家的書,把人家的情感變爲自己的。”也就是說,朗讀重在讀出感情,讀出味道。

如在教學《假如》一課時,課文中四次出現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一句,應重點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但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聯繫課文的內容,啓發學生想象小樹和小鳥以及西西會想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從而使學生感受神筆的重要,這樣,學生在朗讀時,語速時而舒緩,時而急促,聲音時高時低,時重時輕,讀出了不同的效果,每個學生根據不同的理解,也讀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四、與學生同朗讀,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點。

教師生動的語言,對學生是一種強烈的感染。

在教學《假如》一課時,爲了讓學生感受到殘疾兒童的不幸,我爲學生講述了一些關於殘疾兒童的感人故事,在聽了我的講述後,很多孩子掉下了眼淚。這時,他們再讀第三小節時,就能把那種對於不幸的'人的關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而且,在讓學生續編課文時,他們考慮得也都是給那些需要關愛的人送去溫暖,來表達他們的愛。

五、主線推進,橫向聯動,加強整合。

就一篇課文或一節課的閱讀教學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個“主線推進”的問題。傳統語文教學是將“理解課文內容”作爲主線推進的,這是一種典型的“理解式閱讀”,且是單線獨進,不及其餘的直線式教學,其結果只能是少慢差費。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語文課標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實驗教材的獨特優勢,構建了一種以“朗讀課文”作爲主線推進的閱讀教學新模式,這樣就保證了學生充分的閱讀實踐,又強化了朗讀感悟,同時也十分有利於學生的閱讀積累。

我們以朗讀課文作爲主線推進,但不是單線獨進,不是讓學生死讀傻讀,而是着眼於三維目標和語文教學的諸多任務,實行“橫向聯動”,在朗讀課文的進程中左顧右盼,整體觀照,將識字、詞句體悟、內容理解、寫作技法、認識能力、創新思維、情感態度等等都一一滲透落實。橫向聯動的關鍵是“整合”,即將一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活動、教學手段都融於“讀”中,以讀促思,以讀促解,以讀促記,以讀促說,以讀促寫。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讓學生讀中識、讀中悟、讀中說、讀中問、讀中議、讀中寫、讀中練、讀中用。

南油小學劉慶元老師教學《假如》一課,文中“讓小鳥呆在家裏,苦苦等待,餓得哭泣。”一句中的“苦苦”這個詞語學生不懂,教師沒有抽象地下定義,而是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旬反覆誦讀,仔細體味,結果學生豁然明白:“苦苦”在這裏不是說嘴裏有苦味兒,是說等得“很辛苦”“很艱難”“很悲傷”。通過細細品讀,學生對“苦”字疊用也有所感悟,因此用了那麼多“很……”同時,在對“苦苦”一詞反覆品讀的過程中,學生的同情憐憫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態度方面的教育感化,這就是成功的“整合”。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村居》是高鼎寫的一首詩,這首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爲一體,有着特殊的審美功能。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

由於這首詩比較淺顯易懂,所以學生記憶背誦很快.學生識字時方法很多樣,這是我沒有想到的.讓學生用字卡做找字遊戲時,學生興趣非常濃.生字記憶很紮實.

但是.整節課下來,還有許多遺憾和不足之處,在這裏我想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在課堂上雖然也有同學談自己的看法、互相評價,但是所佔比例太小。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精神,學生必須積極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並且要有一定的參與面。我想這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落實到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精神、學習意識、學習思維的培養和訓練,並且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一分鐘》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因爲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了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在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後,我對自己的教學有如下反思:

一、導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導入“一=20”,讓學生看了以後能產生疑問而進入本課,引起學生的興趣,讓閱讀成爲一種需要。

二、識字教學:

我在上這課之前,就要求學生自己回家做生字卡片,學生在做卡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一個識字的過程了。所以上這課時,我檢查、糾正就比較容易了。面有些詞語讓學生聯繫生少實際進行表演。“嘆哈欠”“丁零零哈欠”讀輕聲。

三、閱讀教學:

通過字詞的教學,學生能把字寶寶放入課文中進行正確朗讀。讓學生根據板書“一=20”,說出文章的大概內容,並適時板書。但是這一環節,我在教學中由於沒有處理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先抓住元元發生在上學路上的兩件事來學習,重點體會元元的心理。教學中,我以“元元一共說了幾句話?”讓學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兩次嘆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要讀好這兩次嘆氣,還要聯繫上下文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爲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和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同時,在朗讀過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詞,體會感悟。如“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導學生對照插圖,想一想,演一演,學生體會到了元元當時的心情,再進行朗讀,自然就能讀出其中滋味。

四、教學不足:

我認爲在以後教學中我應該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評價語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我認爲以於二年級的學生很重要。

2、在備課時應反覆研究教材,抓準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3、在教學中,遇到難點,不能急於求成,要循循善誘,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動腦思考的好習慣。

4、在教學中,還存在不足,如對於課文的朗讀,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朗讀效果較好,但還是有同學參與積極性不高。今後的教學中既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更應該大膽放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還應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通過本次教學,我自己受益匪淺,今後,我將認真備好課,努力上好每一節課,拉高課堂效率。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設計理念:

《秋天的圖畫》是一組以“秋天”爲主題的新選編課文,圖文並茂,語句短小凝練,寥寥數筆就爲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而文章不僅僅是爲了表現秋天豐收之美,更爲主要的是在讚美創造這一美景的勞動人民。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貼畫爲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讀這樣一種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朗讀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後,我以“使秋天這麼美麗的神奇畫家是誰嗎?”這麼一個問句,使孩子的感情從欣賞秋天的美景轉爲尋找創造這一美景的人們。並且以“梨樹、蘋果樹、高粱、稻海會對他們說些什麼?”爲句式,加深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感情。

教學要求:

1、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秋天豐收的景象和人們豐收後的喜悅,體會對勤勞的人們的讚美之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喜歡秋天,願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教學難點: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是重點句,如何巧妙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比喻句的形式,並從優美的語言文字中,體會秋天詩歌豐收的季節,是本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貼畫 音樂磁帶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 揭示課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是嗎!秋天來了,大自然有了哪些變化?

有一位小朋友畫了一幅秋天的圖畫,畫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賞?

在音樂聲中貼上圖畫。

畫上有什麼?(用句式)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有個小朋友特別喜歡這幅圖畫,還把這幅美麗的圖畫寫成一段美美的話,打開課本讀給大家聽。

2、生自由讀

要想讀好這段話,首先要把每個字讀對,每個句子讀通順,不會念或難唸的字,圈出來。

3、交流學習情況

(1)讀生字卡

(2)看看這段話共有幾句?你覺得哪一句最難。

(3)誰來說說你喜歡哪一句,自己用朗讀來展示。

三、研讀課文

1、秋天的圖畫怎麼樣?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圖,再讀讀課文,邊讀邊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

2、交流討論,朗讀中感悟小朋友對秋天的喜歡。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1)屏幕出示。梨樹——燈籠

A、你看到了什麼?梨樹上長滿了許多金黃色的梨,遠遠看去好像許多小燈籠掛在枝頭。

B、誰把這美麗的景色讀給大家聽?指名讀,爲什麼要把“金黃”一詞讀得特別好?

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興地招呼大家一起來欣賞?在前面加上兩句“秋天來啦”在讀一讀,感覺怎麼樣?

怎樣讀更能表達高興、興奮的心情?

(金黃的梨頭像一盞盞燈籠,多麼美呀!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2)屏幕顯示:蘋果——臉頰

A一個個蘋果像什麼?多像小朋友的臉蛋呀!

摸摸自己的臉頰,圓圓的'、紅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愛了!

B讓我們一起帶着微笑,捧起紅紅的臉頰,讀讀這句話。

(同桌的小朋友面對面一起讀。)

(3)屏幕顯示:稻海——波浪

A 展現在你眼前的這片稻田怎麼樣?自由想像。

B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告訴大家嗎?

自由讀,齊讀,邊讀邊用雙手做波浪的動作。

(4)屏幕顯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麼?

B 只有人才會舉火把,爲什麼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C 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桿,展示自己的豐收。

3、用朗讀讚美秋天

秋天是金黃的,秋天是火紅的,秋天的圖畫多美呀!能看着圖,不看着句子讚美嗎?自由練習,可以一邊讚美,一邊配上優美的動作。

指名背,集體背。

四、秋天這麼美麗,難怪小朋友們這麼喜歡,你們知道使秋天這麼美麗的神氣畫家是誰嗎?

讀讀書,找一找。

思考:勤勞的人們指的是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時,梨樹、蘋果樹、稻海、高粱會對他們說些什麼呢?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蘇教版語文第三冊《識字8》是形聲字歸類識字。教材由插圖、四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兒歌三部分組成。插圖中的卡片“包”、“火”、“艹”、“飠”、“氵”通過組合拼圖具體地告訴學生,“包”字可以分別與四個偏旁組成新字。接着是一組“包”爲聲旁的形聲字及其組成的詞語:書包、花苞、飽滿、火炮、水泡,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區別字形,防止混淆,提高識字效率。兒歌中的一些生字就是從該組形聲字中選取的。這就爲學生識字、理解字義提供了語言環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識字效果。

儘管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但這一課只有四個生字:包、飽、泡、吐,學習任務很輕,所以學生學起來毫不費力。爲了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進一步理解形聲字的含義,我還補充了一連串帶“包”的生字詞語:胞(雙胞胎)、雹(冰雹)、刨(刨子)、袍(白袍)、咆(咆哮)。雖然增加了學習內容,但學生學起來倒也是興趣盎然,並沒有加重學生的任何負擔。下課後,有些會查字典的同學還意猶未盡,捧着字典欣喜地告訴我:“老師,還有鮑魚的鮑。”“還有孢、皰……”這一課真是收穫不淺,我不由得喜滋滋的。

本課的一首兒歌淺顯易懂,所描繪的的情景是:池塘中兩枝荷花亭亭玉立,正咧着嘴笑,小金魚在水下吐着泡泡。兒歌配有一幅情景圖,充滿詩情畫意。課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看圖想象,學生說得充滿情趣。過了兩天,我安排學生就這幅圖畫寫了一篇短文。因爲課上講得十分清楚,而且時間間隔也不長,於是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寫,沒作什麼輔導。在巡迴檢查過程中,我奇怪地發現:很多學生在寫到“荷花苞”的“苞”時,大都用拼音替代。雖然,這個“苞”字不是田字格中要求書寫的生字,只是要求認讀的二類字,但課堂上卻是分析得很詳細的:“包”加上草字頭,因爲花苞是植物的花骨朵兒,與植物有關……居然有這麼多學生不會寫,是課堂效率問題,還是學生大都遺忘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不由得直皺眉頭。快要下課的時候,我做了一個調查:“花苞的苞你會寫嗎?會寫的就舉手。”教室裏的小手齊刷刷地舉了起來,咦,沒幾個不會寫呀!“那你們寫話的時候爲什麼寫拼音呀?”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這是二類字,田字格中不要求寫。”我恍然大悟,好一個“田字格中不要求寫!”我不由得想起班中有這麼一個同學:音樂老師向我反映,他接受能力特強,譜子唱過幾遍就記住了,學起電子琴來比別人快多了。象棋老師誇他,這孩子反映特快,是塊學棋的好料子。當然語文課上,我也發現,他想象非常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就是這麼一個孩子,課外的識字量並不多,寫話本上除了田字格中要求書寫默寫的字以外,其他沒幾個字會寫的,一律用拼音替代。這大概就是受到“田字格中不要求寫!”這一思想的束縛吧。

新課標第一次提出了“快速識字,提前閱讀”的理念,要求小學一、二年級的識字量要從原來的1250個提高到1800個,小學二年級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5萬字。其中四會字800---1000,二類字雖然只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能結合詞句大致瞭解意思,不要求書寫和運用。但並不是說不許書寫和運用,如果是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同時鼓勵學生自主書寫,又有何不可呢?學習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例如蘇教版第三冊21課《水鄉歌》中才學習“清”字,因爲經常接觸,在這之前,每個學生早已會寫會用了,難道老師要強制學生:這個字還沒學到,以後再寫,現在不許寫嗎?再如:《識字4》就學了“偏”,只要教學生用“減一減”的方法就認識了“扁”。有時作業中寫到“小鴨子的扁嘴巴”,提醒學生別寫拼音,寫漢字,幾次以後,學生對“扁” 字自然能達到“四會”的要求了。二年級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已經學習了一些識字的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甚至掌握了一些漢字間架結構的書寫規律,對於那些有能力會寫會用的學生而言,應該以鼓勵爲主。

提前閱讀對兒童的智力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要想閱讀,一個首要的前提是必須先學會識字。魯迅先生說:“識字,是一切探求之起步。識字是一種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以至其他一切知識的學習,都必須以識字爲前提和基礎。”

其實,班裏那些不愛看書的同學,就是因爲識字量少,看起拼音書籍來特別吃力。而識字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意注意、有意記憶的潛力沒有得以充分發揮。相反,那些識字量多的學生,特別愛看書,甚至對沒有拼音的書籍都愛不釋手,因爲他們的識字量多,分析字形的能力很強,接觸過幾次以後的生字在頭腦中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日積月累,他們的識字量就越來越大了。這些學生,他們的書寫能力大大超出前者,老師還沒教到的生字早就會靈活運用了。

於是,在以後的作業中,我讓學生明確:“簡單容易的、會寫的儘量用漢字;筆畫較多、確實不會寫的,就用拼音。”試行一階段下來,效果十分明顯,學生讀書時能有意識地記憶字形,自能識字、寫字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酸的和甜的》一課中有四個小動物,他們身上都有着各自的優點,有着他們的可愛之處,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重點朗讀,那麼,教學時,我便以學生的興趣爲基點,以他們喜歡的小動物爲切入口,變序進行朗讀指導。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自編課本劇的表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設計本課時我先在黑板上畫了葡萄架,並準備了小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圖片。首先讓學生觀察葡萄架上的葡萄,說出自己的體會;然後播放童話故事的朗讀課件,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找出故事中的小動物;在學生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是誰先發現那大大的、紫紅紫紅的葡萄的?先教學小狐狸部分;以學生的興趣爲主線教學其他部分;最後,在對課文內容熟悉的基礎上,讓學生表演。

興趣是成功的祕訣。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精心準備了教具、課件,並畫了簡筆畫,在課堂上確實激發了學生聽課的興趣。但由於自己對課堂的整體把握不足,課件、教具的運用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以後在這方面要加以改進。

朗讀是低年級的訓練重點。本節課是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在學生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他們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讀出不同的情感體驗。我將重點句子做成課件投放到屏幕上,讓學生重點朗讀,但是卻忽視了課本的運用。低年級要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朗讀要以課本爲依託,而我在教學時只注重了學生的視覺感知,忽視了課本的重要性。

備課時,總覺得什麼都考慮到,所以總是很自信地走進教室。但是講完課之後,總會發現許多失誤之處。教學來不得半點馬虎,課前準備的再多也不過分。今後的教學中還有許多需要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