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一年級語文《兩隻鳥蛋》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兩隻鳥蛋》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兩隻鳥蛋》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語文《兩隻鳥蛋》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兩隻鳥蛋》教學反思1

課的開始,我播放了一些鳥兒的圖片,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喜歡上鳥兒,感受鳥兒爲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生機與活力,產生愛鳥的情感。

識字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願望,教給學生一定的識字方法。感覺這一教學環節還應改進:一是增加趣味性,更能激發學生積極性;二是直接出現詞語(而不是單個漢字)使學生在詞中識字,這樣認字的難度會相應降低。

第三部分是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此環節我下的力氣,並且試講時得到校領導及張z老師的幫助、指導,使自己從中受益匪淺,具體如下:

1、創設情景,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體驗。

例如運用實物,使學生感受鳥蛋的好玩,讓學生看事物說一說、摸一摸,同時進行語言訓練;再比如引導學生體會鳥媽媽丟失鳥蛋時的心情,聯繫學生自身:如果媽媽找不到你了,會怎樣?從而爲學生創設了一種生活化的場景,使學生置身其中,學生的.感受會更真切。

2、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了觀察、想象、語言等多種能力的訓練。

比如第一小節教學中對實物(鳥蛋)的觀察及相應的'語言訓練;寫字教學中讓學生先自己認真觀察字形,再進行指導,增強了獨立寫字能力;在最後一小節的教學中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你好像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使學生真正走進了詩歌所描寫的情境中,理解了愛鳥、護鳥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一主題。

聽了專家點評,自己又對這節課作了進一步的反思,感覺還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一課堂提問過多,生怕學生不明白,存在串講串問現象;其二整個教學中,學生按老師精心設計的環節,一步步前進,慢慢靠近文本主題,並無多大波瀾,這可能就是學生積極性不是很高的主要原因吧。如果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問,學生的積極性是否會更高呢?是否同樣能達到既定目標呢?教無止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就這一問題進一步探索、嘗試,不斷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

小學一年級語文《兩隻鳥蛋》教學反思2

《兩隻鳥蛋》,這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教學本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

1.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開課時出示一個魔術盒,請一個同學上來摸一摸,把裏面東西的大小和形狀描述給大家,讓大家來猜一猜。學生猜出是“蛋”。老師板書“蛋”字,指名讀字音並組詞。出示課題《兩隻鳥蛋》進入到新課的學習,學生對於這樣的開課特別有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鼓勵學生讀通、讀準課文,總結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對於由問題的字詞、句進行全班的反饋及引導,突出了學生主體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及合作能力。

3.深入學習,朗讀理解。

通過拿兩個鳥蛋讓學生玩一玩,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體驗文中小朋友對鳥蛋的喜愛之情;創設情境理解“焦急不安” “捧”在反覆朗讀中能激發學生的情感。

4.拓展延伸。

在學完課文,理解課文後,讓學生拿出自己蒐集的.關於鳥的資料讀了讀,有創設情境讓學生續編故事,在故事中傳遞自己對鳥兒的愛。

小學一年級語文《兩隻鳥蛋》教學反思3

核心提示:《兩隻鳥蛋》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啓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學語言比較零...

《兩隻鳥蛋》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啓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語言比較零碎,語言缺少感染力。我覺得正是自己對學生的預設不足,課前沒有備足學生,才導致課堂生硬缺乏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學習第四節時,我可以先承接上一節引導學生想象,現在兩隻鳥蛋正舒舒服服地躺在鳥窩裏,你猜,在鳥媽媽的孵化下,過幾天這兩隻鳥蛋會怎樣?雖然它們現在還是蛋,但我們可以想到,(放鳥叫聲)聽!——說說你彷彿聽到了什麼嗎?(擊出示鳥兒在藍天中飛翔圖)看!——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嗎?然後邊讀邊想象,把自己當作小男孩讀詩歌第四節,再播放幻燈展示鳥兒自由生活的畫面、人與鳥和諧相處的照片進一步激發孩子熱愛鳥類、熱愛自然的情感,從而引導有感情地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