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一年級語文下冊兩隻鳥蛋的反思

一年級語文下冊兩隻鳥蛋的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一年級語文下冊兩隻鳥蛋的反思1

小學語文人教版《兩隻鳥蛋》,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從樹杈上取下兩隻鳥蛋後通過媽媽的教育把鳥蛋送還的故事。在進行教學時,我先用課件放出圖片:一個鳥窩裏躺着兩隻鳥蛋。同學們看到這個都很興奮,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到學習第一節時讀到“小小的鳥蛋涼涼的”還以實物讓學生們感受自己拿着鳥蛋是否感覺到了鳥蛋涼涼的。通過實物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後面的教學中同學們回答問題都很積極,有些同學基本每個問題都舉手了,而且基本領悟到了課文的意思,對課文的朗讀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並且我還通過板書的形式讓同學們再次感悟課文,同學們也能根據板書能回憶起課文內容。對課文中的重點字詞如“彷彿”的理解很難,但是我用替代的辦法,讓學生們把它換成“好像”後,學生們基本都能理解了。這節的教學目標識字和感受課文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一年級語文下冊兩隻鳥蛋的反思

在課文學習中,同學們的回答讓我看到了我們班很多同學課外知識積累的還不錯,比如課文中“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並不是通過老師的講解讓他們明白的,而是讓學生自己說的。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都認識到了要愛護小動物:“我們要愛護每一隻小鳥,珍愛每一個可貴的生命。”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低年級教學中,更應讓學生多讀課文,在讀中去感悟,在讀中去理解。以後在教學中,我會多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感情體驗。

一年級語文下冊兩隻鳥蛋的反思2

核心提示:《兩隻鳥蛋》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啓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學語言比較零...

《兩隻鳥蛋》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啓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語言比較零碎,語言缺少感染力。我覺得正是自己對學生的預設不足,課前沒有備足學生,才導致課堂生硬缺乏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學習第四節時,我可以先承接上一節引導學生想象,現在兩隻鳥蛋正舒舒服服地躺在鳥窩裏,你猜,在鳥媽媽的孵化下,過幾天這兩隻鳥蛋會怎樣?雖然它們現在還是蛋,但我們可以想到,(放鳥叫聲)聽!——說說你彷彿聽到了什麼嗎?(擊出示鳥兒在藍天中飛翔圖)看!——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嗎?然後邊讀邊想象,把自己當作小男孩讀詩歌第四節,再播放幻燈展示鳥兒自由生活的畫面、人與鳥和諧相處的照片進一步激發孩子熱愛鳥類、熱愛自然的情感,從而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一年級語文下冊兩隻鳥蛋的反思3

《兩隻鳥蛋》,這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教學本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

1.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開課時出示一個魔術盒,請一個同學上來摸一摸,把裏面東西的大小和形狀描述給大家,讓大家來猜一猜。學生猜出是“蛋”。老師板書“蛋”字,指名讀字音並組詞。出示課題《兩隻鳥蛋》進入到新課的學習,學生對於這樣的開課特別有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鼓勵學生讀通、讀準課文,總結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對於由問題的字詞、句進行全班的反饋及引導,突出了學生主體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及合作能力。

3.深入學習,朗讀理解。

通過拿兩個鳥蛋讓學生玩一玩,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體驗文中小朋友對鳥蛋的喜愛之情;創設情境理解“焦急不安” “捧”在反覆朗讀中能激發學生的情感。

4.拓展延伸。

在學完課文,理解課文後,讓學生拿出自己蒐集的關於鳥的資料讀了讀,有創設情境讓學生續編故事,在故事中傳遞自己對鳥兒的愛。

一年級語文下冊兩隻鳥蛋的反思4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這其中的道理顯而易見。新課改以來,我們早已屏棄了原來重在分析說教的閱讀教學,而逐漸把閱讀教學的重點放在朗讀感悟上。然而,當我們面對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時,我們本已明確的教學目標卻很難實現。

原因何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差,要想讓他們始終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的反覆朗讀上當然很困難,但如果老師能利用好孩子好奇心強,容易被感染,善於模仿這些特點,實現以讀代學的教學目標就容易得多了。因此,我總結出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兩大方法:快樂閱讀、以情導讀。

在教學《兩隻鳥蛋》這節課的第二課時時,我將自己的想法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除去對識字的檢查複習和“唱、聽”兩個字的寫字教學。整整30分鐘我和孩子們跟隨作者的情感時而歡呼雀躍,時而焦急萬分……我們都成爲了課文中那個淘氣的小男孩,都爲鳥媽媽擔心着急,都願意讓小鳥迴歸自然,享受百鳥爭鳴的景象……這就是快樂閱讀,以情導讀的結果。

快樂閱讀:只有最大限度的激發孩子們閱讀的興趣,才能讓他們樂讀、愛讀,進而想讀、會讀。

本節課的教學從組織教學到識字檢覆、詞組的積累與課文的導入,每一個環節都注重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評選小明星,創設情景進入文本,讓孩子的快樂貫穿始終,不斷變換的形式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大聲讀是情感的宣泄,輕聲讀是感情的內省,帶着動作表演讀更適應孩子的表達方式。每一次的讀有每一次的要求,每一次的讀都有不同的收穫。

以情導讀:用教師的情感帶動孩子的情感,爲孩子們創設一個情感氛圍,孩子們才能在感染、模仿中讀出情,品出味。

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尤爲突出,第一小節,抓住了“小小的、涼涼的、真好玩”三個詞讓孩子充分體會小男孩看到鳥蛋時的驚喜、興奮和快樂。並通過觀察圖畫、動作演示爲孩子創設情景,激發情感。第二小節,小鳥出生的課件對學生體會“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再加上老師的感情渲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諦,這纔有了感情充沛的朗讀,也爲後面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這兩點實現了,那麼,悟出效,習得法,激活思的閱讀教學要求自然也能比較容易的`落實。

就拿我在本節課開始設計的詞語積累這一環節,看起來只是對課後“我會讀”的詞語積累環節的落實。其實是有着特殊意義的。

(1)激發興趣,巧妙導入

美麗的大自然能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在大自然中引出課文既自然又符合單元主題。

(2)悟出效,激活思

在大自然的背景下,讓學生說出看到的景物,如天空、樹木、鳥蛋、鮮花等。然後老師引出“小小的鳥蛋 鳥蛋小小的”的詞組進行朗讀練習並要求學生模仿說話。既讓孩子體味到了重點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又體會了不同的表達方式。激活了孩子的思維。

(3)朗讀指導,自然遷移。

在這一環節先指導孩子練習相關詞組的朗讀,孩子會讀“小小的鳥蛋”“涼涼的鳥蛋”“彎彎的小路”……自然會將朗讀情感帶入課文,運用其中。這不就是習得法?

另外,在習得法,悟出效,激活思方面,其他環節的教學也都有所體現。如第三小節,帶着動作表演讀——一個“捧”字與“拿”字的對比,一個“連忙”的表現,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體味了重點詞句的意義。在第四小節的拓展中,歌詞的填寫及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有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所以,纔會有學生充滿感情的個性化表達。在體驗了“讀”的整個過程之後,孩子們自然也學到了“讀’的方法。

任何一節課,不管設計得多麼巧妙,做了怎樣精心的安排,如果預設不能符合孩子的實際,不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適合他們的特點,那麼所有的安排、設計都形同虛設。所以,快樂閱讀、以情導讀還要踏踏實實的從全面瞭解孩子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