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熱】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熱】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這是我實習以來的第二節課,較之前那一次自我感覺是有一些進步的。對於教案的設計有了一定的思路,在課堂上也沒有第一次那麼緊張了,基本能夠控制課堂,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第一,對於教案的把握還是不夠熟練,落下了一個環節;第二,每個環節之間的`過渡語太少,不夠銜接;第三,對於學生的評價還是有些不到位,應該引導學生去自我評價,可以是師生評價,更多的是生生評價,而且在評價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先去評價同學的優點再說缺點,不應該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第四,板書不到位,對於課文中的重點和生字需要注意的地方沒有及時的板書,導致有些學生沒有牢固掌握知識。總之,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多加註意,及時改正。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識字5 寒流 大雪 北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內容。本課將有關冬天的特徵的詞語用“詞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組成韻語,結合課文插圖幫助學生識字和認識事物。12個詞語都配有相應的插圖,學生圖詞結合,容易萌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教學中我首先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創設帶同學們去北方旅遊的情境引入新課,創設和生字朋友拿車票的情境,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生字詞的積極性。其次,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了解了冬天的物、候特徵,感受冬天雖冷,但仍充滿着勃勃生機和生活的情趣。例如讓學生聆聽北風的聲音,觀看大雪,蠟梅、蒼松、翠竹、刺蝟、蟒蛇、螞蟻等圖,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身處南方的孩子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北方的冬天。再次,重視對課文的拓展。如給學生積累有關描寫北風和大雪的.成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最後,注重學生遷移運用的訓練。我們都知道,學語文,光有積累還不行,會把積累成功運用纔是最高境界。課堂上我設計了練習:冬天來了,()呼呼地吹,帶來了遠方的(),()紛紛揚揚地從天空中飄下來了!()卻在這時盛開了,金燦燦的,格外引人注目。()、()也挺直了它們的身子迎接風雪,給大地帶來一片生機。把積累與運用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學以致用。

不足之處首先是各教學環節的時間掌握不夠合理,如生字認讀環節時間過長,從而影響了寫字教學的時間,其次是拓展的內容過多,使得課的容量過大,教學時間較匆忙,使學生掌握困難,再次是設計的練習過於分散,既耗時又影響效果。最後是韻文的整體朗讀太少,影響了學生對韻文的整體感知。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我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基本達成了教案預定的教學目標及要求。尤其在生字的讀音及書寫方面着力較多。

但是作爲一名年輕教師,在很多方面還有欠缺和不足:

首先,教師在課堂中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一堂課40分鐘,教師的講解過多,大概佔掉了25分鐘以上。過多的講解,一方面,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主動學”轉變爲“被動聽”。知識點較細小、瑣碎,學生很難有興趣聽進去,更何況記住、記牢;另一方面,不利於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道:“教的最終目的是達到不需教”,只有培養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才能給老師“減負”,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滿堂灌的現象。

其次,對識字教學投入了較多時間、精力,忽視了學生說與寫的練習環節。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重心,但並不意味着全部。考慮到小學三年級的作文和學生未來的發展,需要教師培養學生說話、寫話的能力,由於我在第一課時鐘佔用過多時間講解字詞,,再加上經過蘇老師的指導,在第二課時我重點設計了說的練習,將學生分爲若干小組,交流、討論課文中每一幅圖話的內容,並給出充足時間,讓學生編成小故事講出來。學生的反響很強烈,主動參與意識也很高,於是我順水推舟,指導學生寫作,讓學生在接下來的課堂中寫話,鍛鍊了學生的說與寫的能力。

第三,教學過程中環節設置不緊湊,銜接不緊密。缺乏過渡語,語言藝術還有待錘鍊、提高。教學環節之間,缺乏過渡,這在備課中容易被老師忽視,在課堂生成性教學中,問題便明顯凸顯出來。例如,當我讓學生齊讀完一遍課文後,學生的`注意力開始分散,此時我說道:“請同學們看黑板”,打算講生字發音。這樣的過渡語對好動的低年級學生顯得十分單調、乏味。學生出現了做小動作、回頭說話的現象。這時,我要麼只能講課堂紀律的重要,維持課堂紀律,要麼就採用非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顯然,後者效果要優於前者,我鼓勵了部分表現較好的學生,課堂秩序纔開始恢復正常。因此,我意識到好的過渡語設計的重要性。對於兒童,應多采用兒童式的語言吸引其注意力,例如,“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等諸如此類生動鮮活的語句,才能充分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達到樂學、好學的境界。

今後我將從以上幾個方面,加強自我訓練,努力提高自我修養和教學水平。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過程中,我有不少收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第一次理解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課改就像一把鑰匙,開啓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課改需要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探討。課改,當前來說,缺少成功的經驗、樣板。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應對共同的處境,教師們應當羣策羣力,加強課改經驗的交流。例如: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此刻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怎樣去上好一堂課,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有效教學的一點反思。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怎樣使我們的教學更具有有效性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就應讓學生覺得極富。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透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用心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誰的本領大》這篇課文時,我畫了張太陽和風的圖片貼到黑板上,讓孩子們站起來,跟我一齊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又把圖片拿到同學們中間,讓孩子們繼續跟着我做。反覆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齊說,一齊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歡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那裏。“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1、讓孩子去“展示自我”。

“教學不僅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向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我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爲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並且務必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爲口渴了個性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必須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就應是超多的實踐,僅有在實踐中,學生的潛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青松》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春雨》等幾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並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透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向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我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述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透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我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我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我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我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我,感悟自我,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我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歡樂的時光!能夠在課堂上那短短几十分鐘之內,傳給孩子更多知識!以到達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我在選課時被《媽媽的愛》這篇課文感動,文章選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母子之間的生活片段,卻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今天的孩子太需要感恩教育了,所以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一課。我講了第二課時,重點進行寫字指導和寫話練習。以往聽課,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只會指導寫一、兩個字,其實在實際教學中我感到,寫字指導一定放在課堂上,教師在抱怨學生字寫的不好,又只會告訴學生去學書法,這是語文老師在推卸自己的責任。我在課堂上不僅捨得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寫字,而且教師還做了細緻地指導,同時時時處處都注重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糾正握筆姿勢,調整坐姿等。我願意去做這樣的嘗試,在語文課堂上紮紮實實地進行寫字教學,今後我也要在我的課堂上領着學生認認真真地寫字,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力爭使學生在小學都能人人寫一手好字。

本節課的另一個學習任務是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那些是能體現媽媽的愛,並試着用自己的話,並仿照書上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這樣既鍛鍊了寫作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在本節課中充分發揮了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同時這也進行感恩教育,如媽媽老了,你會怎麼做等。

反思這節課,中間也出現了幾處小插曲。原本準備的兩個小故事,學生們卻說在心理課上聽過,讓我沒想到,看來課前還是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呀。最後我出示了《媽媽的愛》原文的最後一個小節,讓學生說說他們的感受,學生說的確實要保護環境和亂扔紙,我搖着頭忙問學生媽媽最想讓我們愛的`是誰?學生齊答是祖國。回班後,我問學生爲什麼這麼說,學生說愛祖國就要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一想也對,孩子們的思維就是這樣跳躍,回想這個環節的處理有些草率,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感受,讓他們說說怎麼想的,不要盲目否定。雖然這節課上的不十分完美,記得竇桂梅說過“寧要真實的遺憾,也不要虛假的完美”。我實話現在不太喜歡上公開課,因爲會在意課堂的完整性,會考慮很多方面,如果這是一節普通的語文課,我一定拿出一節課的時間領着學生進行仿寫練習,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練筆,多寫兩個小節。

和學生一起聲情並茂地背誦,和學生一起認認真真地寫字,和學生一起寫作,和學生一起感悟一起受到情感薰陶,師生在屬於自己的課堂上共同學習和成長,我想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吧。這也是我所追求的語文課堂。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優點之處:

1。以描述帶入情境的,因爲面對着是二年級的學生,我就以一個生動的引入課文,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在引入了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利用了課題,很好地讓學生注意了“號”這個多音詞。

2。學生去自學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我當時要求學生進行兩次閱讀課文,第一次是解決生字詞,在這裏我順便聯想了新舊詞語,讓小學生注意字的寫法。還有實現了我的目的,整體感知,同學基本瞭解了文章大意,都談了自己的感受,他們都說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

不足之處:

沒有很好的整合評價

1。評價不同的學生,有點趕。我要學生找出描寫季節轉變的句子,目的是讓他們弄清時間的順序是這篇課文的寫作順序,然後很自然地讓學生分段,理清文章的脈絡。並且注意到了這篇文章的對比特點。不過,這裏後來我覺得可以合併爲一次閱讀好了,這樣第一次閱讀,就達到了整體感知,清掃字詞,理清脈絡。顯得簡潔點。

整改措施:在第二次閱讀過程中,我注意到了對比閱讀,通過喜鵲和寒號鳥的對比,明白了勤勞的重要性,不能學習寒號鳥得過且過的行爲。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學棋》描述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所學結果截然不同的生動故事,啓示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由果找因、抓關鍵詞的方法來教學,清晰地展現了文章的主旨,讓學生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的道理。

1、利用文中插圖導入新授內容。

根據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爲主的特點,我充分利用好文中插圖,先讓學生給圖中人物命名,然後問爲什麼他們要跟秋學棋,這樣很自然的導入文中的第一段。在學習第一段時,我抓住了“遠近聞名”和“能手”兩個詞讓學生感受秋的棋藝高超,讓學生心生讚歎,有感情朗讀,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由果找因。

教學中我打破了常規的順序教學,將課文第三自然段提放到第二自然段前學習。這樣將結果擺在前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爲什麼兩個學生同時向秋學習一個學生能成爲出色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卻沒有多大的長進呢?在得知結果後,探求原因是這一課的'重難點。課文中的插圖和第二自然段的內容相對應,形象地展示了兩個學生學習時的不同表現,對比鮮明。所以教學時,我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再讀讀課文,找找課文中哪些句子寫了圖畫上的情景。按照學生的觀察順序分別出示文中的句子,再採用對比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看,自己讀,自己去總結。

簡潔的敘述,學生一讀就懂,這時就讓學生進行討論,都是秋的學生,都是秋在教,爲什麼會出現不同的結果?讓學生用上“因爲……所以……”說一說,由此學生們自悟出了學習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的道理,我告訴學生這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培養,將來受益無窮。

3、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讀中去。

例如:通過理解“能手”、“遠近聞名”,然後提問“秋的棋藝這麼高超,你能讀出他的名氣嗎?”又如:理解“專心致志”一詞時,沒有單獨解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而是聯繫課文,讓學生先通過朗讀感悟,再從文中找出體現“專心致志”的三個動詞 “聽”、“看”、“問”,進而拓展“他上課還會做些什麼呢?”學生由此想到了“記”、“練”、“說”、“想”這些詞,最後點撥:像這樣邊學邊想,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就叫專心致志。學生不僅掌握了“專心致志”的意思,更瞭解瞭如何才能專心致志。這樣的朗讀既有層次,又有坡度,學生很容易就把意思讀出來

總而言之,語文課堂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自己首先做回學生,做文章的第一讀者,用心研讀,吃透教材,與文本對話,體會作者的本意,然後細心地設想學生在各環節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而不是第一步就去翻閱教參、花心思設計縝密的教學過程、尋找豐富的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語文課上出特色來,激發起孩子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現行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模式,一種是“思維訓練型”的教學模式。前者教師致力於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一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練習”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後者教師致力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閱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語文課程的發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兩種模式儘管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不同的教學活動結構,但它們也有兩大共同點,一、是前者教師“一講到底”,後者教師“一問到底”。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爲主體,而不以學生爲主體。二、是教學活動都以理解爲重點,前者是理解課文的知識內容,後者是通過理解課文發展學生智力。兩者都是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係;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我認爲閱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並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閱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覆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爲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這一課時,嘗試採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小組四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着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1、“野”在課文中指什麼意思?2、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這種“野”的?3、是怎樣寫出這種“野”的?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一讀,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踊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並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後,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彙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彙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的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於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裏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閱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瞭解自己感興趣內容,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後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彙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我還讓學生組織一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閱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一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祕。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這是一個生動的民間神話故事,深受學生喜歡,曾被拍攝成動畫片《寶蓮燈》。所以對於故事情節來說,孩子並不陌生。所以課的開始學生特別容易興奮激動,在這種情況下我就以《寶蓮燈》中學生非常熟悉的《我的全部》這首歌爲導入,讓學生傾聽這首感人的曲子,並抓住歌詞中的“我是孃的全部。娘是我的全部,娘痛苦我就不幸福”讓學生說一說對這句歌詞的理解,立刻學生被帶入到被沉香和母親之間深深的母子之情之中,併爲下文的學習鋪下了一個情感的基墊,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都引到語言文字上來。這是決定這篇課文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不然,教學結束,很有可能學生仍然沉緬於生動的故事情節,停留於動畫片中膚淺的對話形式。

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爲了讓學生深切地體會沉香不畏艱難險阻,救母心切的頑強意志,我緊扣“不在乎”作爲文眼,請學生細細地品讀,沉香爲了救出媽媽,他“一點都不在乎”什麼?以這個爲切入口,引領學生走入文本,重點抓住“不知……也不知……,充飢、捧、磨出一個個血泡、劃下一道道血痕”這些字詞加大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力度,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細細品味,再通過交流進一步全面提升對文本的'感悟。“沉香不在乎路途遙遠,跋山涉水。”“沉香不在乎一路上忍飢挨餓,餐風飲露。”“沉香不在乎腳上那麼多的血泡,身上那麼多的血痕。”“他也不在乎路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危險。”……學生以心靈詮釋着文本,再造着文本,並且從文本中獲得了充分的情感體驗,此時讓積蓄情感得以昇華,提煉深刻的內涵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於是,我把學生的這些情感凝聚成一個噴涌點:“小朋友,沉香當時還只不過15歲,面對這麼多的困難,這麼多的危險,老師想都不敢想,可是沉香不但克服了,而且還“一點都不在乎”,從這裏,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生的回答又一次掀起了課堂的高潮,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深。”

在教學最後,設計了一個延續,問:“沉香和媽媽見面了,他會說些什麼?心情如何?”學生回答:“沉香心情很激動,他說:‘媽媽,我終於見到您了。’”學生又從文本中脫離出來了。於是這時,我把自己設計成“媽媽”,拉着學生的手說:“我的孩子,媽媽可見到你了!”學生十分激動,望着我的眼睛動情地說道:“媽媽,我日夜都在想您,您受了那麼多苦,今後,我們再也不分開了!”可見,在設計時不但要把自己溶入角色,也要把學生設計入角色,以情感情情更濃,課堂上學生纔會說出動情的話語,纔會出現感人的場面。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抓好朗讀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閱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讀出感情。由於課文是寓言故事,教學中重在引導學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瑣的分析或抽象地講道理,所以我反覆創設情境,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自讀自悟。本教學設計注重了引導學生從詞語表達的準確、鮮明去體會、感悟寓意。如:通過對“遙遙領先”、“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天長日久”等詞語及其所在句子的反覆品讀,學生在腦海裏形成了蝸牛得獎後所作所爲的表象,讓學生感受、體味到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點詞語理解

在本課中重點詞語有“遙遙領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課堂上我通過各種形式、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意思,從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遙遙領先”一詞時,通過讓學生看比賽錄像,自己理解並總結詞語的意思,從而明白蝸牛是多麼的厲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時,我通過近義詞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和“生怕”兩個詞的細微差別,老師最後進行總結,使學生體會蝸牛非常得意的心態。

三、抓好語言文字訓練

語文教學的核心就是語言文字訓練。在教學中,我注重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將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巧妙的結合進行了融合,我重點抓了2處來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注重情境的創設,比如:“你現在就是小蝸牛,我來採訪一下你,你把獎盃放哪去了?爲什麼一直揹着他?”等等,讓學生進入到角色,更好地體會蝸牛當時的心態,進而體會到課文的寓意,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高效的言語活動,高質量的提高學生的語言。

四、抓好文章的中心

開課之出,我就引導學生質疑:蝸牛的殼是怎麼來的?翅膀去哪了?然後帶着疑問讀課文,理解課文,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最終明白,蝸牛的硬殼是由自己的驕傲,自滿造成的。然後再板書中充分體現。

反思:

1、對於課堂中隨機生成的'問題,沒有很好的順勢引導,因此有些被動。當學生沒有照預設教案那樣回答的時候,顯得有些環亂,這還需要今後繼續在平日教學中多加積累。

2、學生朗讀的形式可以更豐富一些,多加自由練習讀,同位互讀,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感情體驗之後再來進行全班齊讀,效果會更好。

3、在理解“唯恐”、“生怕”的時候,理解過於粗淺,可以藉助近義詞的互換,讓學生體會不能互換的原因是什麼,並將兩句話分開指導朗讀,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4、學生學習完課文後,缺少了主題的昇華,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談談體會與感受,真正感受到,面對驕傲不能自滿,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我喜歡它》是我們二年級的一篇看圖學文,講的是一場精彩的動物雜技表演。重點描述了猴子、小熊、孔雀、小狗、海獅、大象的精彩表演。全文圍繞“精彩”進行了描述動物表演時的神態、動作。這篇課文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積累、發展學生語言的好教材。本節課主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學會仿寫,於是我是這樣操作的:

一、播放動物雜技表演,激趣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播放動物雜技表演渲染了氣氛,把學生的情感帶入了動物雜技表演的環境中,激發了學習興趣,開拓了學生思維,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介紹了猴子拋桃子這個精彩節目。

三、依照寫法,模仿說說。

在學生明白了寫法之後,並沒有急着讓學生寫,而是安排了仿說這個環節。

四、加深感知,進行仿寫。

讓學生再次觀看動物雜技表演,提供詞語,開始仿寫。之後進行交流,學生評評議議,老師適當點撥指導。

上完課,發覺學生對這樣的上法感興趣,從學生的習作看,寫得也不錯,但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改進之處:

1、動物雜技表演的課件不夠精彩。所有的表演一晃而過,對學生來說印象不深。如果從課件中能感受到動物表演的神態,播放的速度再放慢些。這樣,學生看得細緻入微,寫出來肯定更精彩。

2、雖然注重學法的遷移,但對學法的指導不夠透徹、到位。

3、讓學生自由仿寫時,如果就選其中一個最精彩的'節目,反覆播放,並傳出觀衆的掌聲和喝彩聲,這樣指導學生仿寫更有針對性,效果肯定也會更好些,畢竟還是二年級的小朋友,這樣的處理我想學生更易接受些。

4、在指導、評價學生的習作時,不夠到位。應先引導學生說說“寫的好的地方”,再提出建議,就能使講評更有針對性,更有層次感。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我是什麼》是一篇主要用擬人手法寫作而成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類的利弊關係。

一、成功之處

1. 謎語導課激發興趣。採用了有關天氣的`謎語進行導課,迅速引出對新知的學習。

2.字詞教學自主紮實。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在完成初讀課文圈畫生字,帶拼音拼讀,去拼音指名讀的基礎上,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上,只在重點處點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字形特點。

3.整體感知方法得當。採用關鍵詞填空的方法引導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使他們跳一跳就能夠着桃子,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4.細讀文本靈活多樣。第一、二自然段時,我選取三個表現水的形態變化的重點語句,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辨析形近字。這些做法能夠巧妙地化解本節課教學難點。

5.創設情境組織教學。本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貼近兒童的語言,不斷的創設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6.板書設計獨特新穎。我的板書設計圖文並茂,不但用貼圖展示了水的六種變化後形態,還用四個字卡展示出它們之間的關係,起到畫龍點睛之用。

二、不足之處

1.識字教學沒注意到與形近字區別教學,對於說話訓練還不夠到位。

2.朗讀指導時,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需再凝練。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場景歌》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場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詞的用法,激發學生了解、觀察大自然,並嘗試用量詞表達熟悉的事物。

在識記生字這一環節上,大部分學生只是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生字,方式單一,學生興趣不是太高。

而我在教學中也沒有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認字的積極性,同時對視識字教學的'生活化和情景化。平時多注重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

做“小詩人”這一環節,提出問題後馬上讓學生合作學習,有點流於形式。分析對合作學習理解不夠深透,忽視了部分學生沒能進行充分的個體學習與自我感悟。

對策合作學習要落到實處,在合作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後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筋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上完二年級語文園地一的“口語交際”和“展示臺”兩局部後,對我的震動非同一般。“口語交際”一局部,讓同學明確了“口語交際”的內容後,讓同學說說到哪兒秋遊,同學在組織語言時說的很完整,很通順。“我建議大家到……因爲……”“我想讓大家到……因爲……”。不光同學的語言組織的非常到位,而且理由非常充沛。在進行作業展示時,由於星期天給同學安排了做樹葉貼畫的作業,同學的作品真是五彩紛呈,有用樹葉粘貼成小兔子的,有用樹葉粘貼成海底世界的,有用樹葉粘貼成各種各樣植物的.樣子……我問同學是自身做的,還是和家長一起完成的。有的說是自身做的,有的說是和家長一起完成的。總之,這一堂課同學學得自由,教師教得輕鬆。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40分鐘學習下來,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反思這節課覺得對古詩教學有這樣設想:

一、打破常現,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着同學,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保守做法。課堂上,從同學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後,佈置自學時間,使同學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沛自學的基礎上,讓同學彙報“讀懂了什麼”,師生一起討論,互相補充。對於同學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佈置了質疑環節,啓發同學一起研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同學自由發表意見的研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同學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同學,使同學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學好懂。於是我把第一首詩作爲教學重點,又抓住第一首詩中的後兩句爲重難點來突破。因此,增大了這節課的教學容量,節省了教學時間。

二、以學定教,促進同學的自主學習

自學時間充沛。佈置足夠的時間讓同學自學,同學能靜下心來認真考慮,寫寫畫畫,動手查查字典,同桌的還可以商量商量,同學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穫。

三、創設情景,以讀爲本

爲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同學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同學置身於大自然中。如,老師的配樂範讀,投影打出的畫面,錄像片中真實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同學入情入境,充沛地展開了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與此同時,我以讀爲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並不時提高讀的要求,讓同學邊讀邊考慮,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配畫加上動作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同學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要捨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同學“自由練讀”,讓讀得不夠的同學再讀,重視了羣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同學的差別,培養了同學的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