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六年級語文月光曲的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月光曲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月光曲》,是一篇老的不能再老的課文吧。一拿到這樣的課文,我就急於上網,想去看看對這篇課文的不同設計。一搜索,名師的教案多如牛毛。特別吸引我的是將軍晶全國閱讀課的教案和視頻。於是,靜下來看了一堂他上的《月光曲》。一開始的音樂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喜歡;用“觸動”點起火花,品讀對話,有味;通過對“您”的設疑,深入理解“知音’激起又彈一首的激情;結尾的音樂出去,又一次激起了學生的情感。看着看着,心裏有股莫名的衝動:就按他的上,一定出彩!

六年級語文月光曲的教學反思

理出了將軍晶的教學設計,我正沉醉其中,又開始猶豫了:三個都這樣上呢?放棄吧,上出自己的特色!冷風冷雨中冒出的花兒需要勇氣,同樣跳出精彩的教學設計,也需要勇氣。華燈初上,我開始了自己的教學設計之旅。依據課文的寫作特點,不上前面,只有後面的教學設計了。初次朗讀月光曲意境美的部分,思緒亂成一團,直接跳到這裏,學生能入情入境的去朗讀和理解嗎?心中頓時沒有了底氣,而且這類課文也不是我上課的風格,所以越感心虛。但越讀後面的月光曲畫面,越覺得非上它不可。其實月光曲的意境美,不僅僅是對月光曲給人畫面的美,能成爲名曲,還有是美麗的傳說和裏面蘊含的內涵。但一切都可以在這一段層層品讀進去: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確定了目標和教學內容,我開始了具體的教學設計。

一、利用音樂及相關的圖畫讓學生感受《月光曲》的魅力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將人之創造潛能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生活的根。”由於《月光曲》所處的環境相對我們的學生而言,實在太過於遙遠了。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體驗探究法”閱讀課文,即課堂上讓學生從感官上感受《月光曲》清幽,洶涌澎湃的意境,而這正是課文教學的難點。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自由去讀,去想象腦海中看到了什麼畫面,然後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畫面來談:哪些語言文字讓你讀出了畫面?接着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感受到《月光曲》的魅力,再讓學生閉眼細心聆聽《月光曲》,讓他們在腦海中形成畫面與之前所見的畫面相對比,讓他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然後,通過指導閱讀把人物的“感情線”和音樂的“樂曲線”有機地交織起來,巧妙地化難爲易,變無形爲有形,使學生既理解了樂曲的發展層次,又弄清了貝多芬感情波瀾的推進,還在發現美、感悟美的閱讀中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感情共鳴,完成了學習語文與欣賞藝術的完美結合。

二、以自己的理解滲透入學生當中。

課前,我曾多次聽《月光曲》這一首曲,覺得這曲中所展現出來的優美、和諧的旋律是非常動聽的。因此,在教學中,我也同樣地讓學生多次聽這首曲子,讓他們從感官中理解這首曲子,讓他們在讀和聽的過程中感受到“海上升明月”的奇麗景象劃分成三個畫面(第二次“三步分解”樂曲再一次理出人物感情變化線):

第一幅:月亮剛從“水天相接”處升起,海面上“灑遍銀光”;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現了“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

第三幅:“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

這不僅是聽,還要讓學生想象,讀出來。在充分理解之後,還讓學生根據我所出示的畫面哼出相應的旋律,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而且,在教學當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及聲音高低、面部表情來調動學生的激情,讓學生感染到自己情感,從而融入自己的激情當中,創設出良好的教學環境。而學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漸地理解《月光曲》,並有了自己的觀點及感受,再利用朗讀來充分表達出來,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發泄,以達到情感上的昇華。最後,讓學生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以“讀”爲本。分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指導表情朗讀至誦讀。學生在感受文本的文字之美、音韻之美、表達之美、意境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同時,亦提升了自我的精神境界和生命的價值。

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們從各種感官中都得到相應的理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有力地促進學生思維及想象力的發展。

但課堂的變化總是無法預設的:

  一、讀詞理解,插曲遺憾

在讀詞理解的時候,有個學生說:“這些詞語都是描寫水的。”當時,我的心裏猛地一怔:幽靜、恬靜、清靜,怎麼可能是描寫水的呢?我再次發問:“同學們,你們同意嗎?”這時,我多麼想聽到異類的聲音:“老師,我不同意,他們都是描寫靜的。”但出乎意料的是,所有的同學都同意,而且不少學生都一個勁兒的點頭。如果是平時的上課,我一定會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這個詞所在的句子,然後讓學生讀中理解它的意思。“結合課文內容來理解詞語,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因爲是公開課,所以我猶豫了:如果去找,那一定時間不夠,但就這樣一個勁兒地問下去,以詞解詞,很難體會。因爲我的顧慮,所以我還是選擇了讓學生從字的意思上找區別。雖然後來學生都理解了,但這種以說來代替自己理解的方法,對於學生而言只是一種表面的理解現象。

  二、畫面理解,散亂不集中

在品讀月光曲畫面美的時候,因爲自己心中對三幅畫面的句子,要抓住哪個重點詞來進行品讀,不是理解很到位,所以有點兒給學生拽着走的味道。如學生在月光除灑畫面品讀時,一個學生說:“我喜歡一個灑字,因爲灑滿了銀光。”其實灑是一種大面積的播撒,銀光是一種顏色。完全可以結合“霎時間”來體會時間短暫,但一瞬間海面由黑暗變成了銀色,一切一切都是在一眨眼之間發生了變化。應該引導讓學生結合“霎時間”來體會那種神奇的美麗,再通過自己的朗讀讀出句子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