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大綱

語文《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

語文《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1

  一、抓問題共性,自主閱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心智活動,這是小學閱讀的心理規律。閱讀教學應順應這一規律,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課伊始,從題目入手引導複習:爲什麼說魚游到了紙上?然後根據學生的疑問,對不理解的共性問題引導讀、悟:魚怎麼游到紙上?爲什麼能游到紙上?魚游到心裏是什麼意思?魚先游到心裏和魚游到了紙上兩者是什麼關係?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真正發揮教師的引領價值

  二、立足文本、品讀感悟

“教學決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教學應該是一種過程的經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杜威語)”語文課還要上出十足的語文味,這語文味就是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即聽、說、讀、寫的訓練。這節課上,我通過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精心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去體會,瞭解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培養敏銳的語感。如“靜靜地看”一詞組,先讓學生說出什麼是靜靜地看?聯繫自己生活實際:你平時是怎樣看魚的?和你相比,青年的看顯得更加認真、更加專注、更加入神。通過對比,感受到詞語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展開想象:這樣靜靜地看,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帶着想象,抓住“靜靜”讀。學生輕鬆地感受到青年的如癡如醉。又如,引導學生理解“工筆細描”和“揮筆速寫”時,我超越了單純回憶生活經歷的簡單做法,要求學生找到文中可以理解的詞語去體會、去琢磨。這樣真正立足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理清關係,昇華情感。

在體會青年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基礎上,再出示“魚游到了心裏”,結合最後一段來理清兩者的關係,此時有水到渠成之感。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再給學生充分發表獨到見解的同時,適時地利用關聯詞:“之所以……是因爲……”或“只有……才”來對這兩句加以歸納。然後再問課文學到這,你一定有很多話想說,你想對誰說,說什麼?讓學生對所感悟的內容有個總結,有個提升。

  四、模擬訓練,學以致用

每一篇課文都是習作的範例。每篇課文的學習中都引導學生了解、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厚積薄發”,到習作時纔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本課在學生感受到魚栩栩如生後,引導學生想象:這麼活靈活現的魚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有白髮蒼蒼的小孩、有天真可愛的老人、有和藹可親的阿姨…聽!他們議論着、讚歎着……,你聽到了嗎?他們在說什麼?引導學生大膽地說,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的阿姨()地說:()。”這樣的句式寫話。滲透習作中抓住人的外貌、神態、語言寫,同時讓學生了解,這節課只是初步學習的,今後的學習還要逐步深入學習積累材料的方法,寫出更好的文章來。

語文《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2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促進每一位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全面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接下來,我就結合《魚游到了紙上》一課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和做法:

一、研讀教材,把握重點,力求教學內容簡約,教學目標明確

準確生動地解讀文本,是上好閱讀課的前提。在文本解讀時,我主要從普通讀者、學生收穫、教師教學三方面潛心研讀教材。

作爲一位普通讀者賞讀課文,隨着作者對文中主人公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愛魚成癖、觀魚似醉、畫魚如生的聾啞青年形象在我的心中逐漸清晰豐滿起來。同時還感悟到本文的語言平實但含義深刻,給人以啓迪,對人物外貌、神態、動作刻畫傳神,細緻入微、耐人尋味。

第二步,站在學生的視角,思考學生學習的疑點、難點、興奮點:

在此基礎上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將課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學的“精華”篩選出來,作爲教學的“內核”部分,這些內核往往居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處,它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也可以是一個語段、一個情感點。我抓的是題眼“魚爲什麼會游到紙上”。課堂上就將此做爲教學的切入點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着力點,引導學生潛心會文,深入研讀,力求成爲學生學習的創新點、發展。當然這一課特殊性,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不止一處,還可以抓“舉止特別”“忘我的境界”“融爲一體”,這些點,都能夠引出本文的重點詞句,但不管抓哪一個,目的就是提煉教材精華,使教學內容更簡約。

  根據學段要求、學情以及本文的特點,確我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通過聯繫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感悟青年人繪畫時專注、勤奮的品質。

3、通過邊讀邊想象,體會重點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對人物描寫的細緻傳神。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學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啓發,教學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

二、抓住四個着力點,實現發展性

1、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在探究中激活思維:

學生圍繞課題和本文一個含義深刻的語句提出了“魚爲什麼會游到紙上”“爲什麼說“先游到他的心裏”這樣的問題,這兩個問題恰恰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透過這兩個問題就能體會聾啞青年專注、勤奮。課堂上,當學生帶着自己的問題,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會更加深入,理解會更加深刻。

2、抓重點詞,經選訓練點,在訓練中得到發展: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進行語文字訓練,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既感受到青年人的專注和忘我,又感悟到這樣的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不僅讀出詞語表面的意思,還讀懂了詞語背後蘊含的東西。在這樣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實現了三個維度的整體推進。

3、抓重點句,挖掘生成點,在體驗中受到薰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繪畫技藝引來了圍觀的人,人們讚歎着、議論着,可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們讚歎着、議論着”教材這一生成點,利用文中插圖,播放背景音樂、創設情景,由一個小女孩驚奇的叫起來爲引子,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不同人物角色,與文中主人公零距離對話,達到師、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鳴。

4、抓重點段,在品讀中積累語言:

閱讀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課文第七自然段細膩、生動地描寫了青年人作畫時的一絲不苟和技藝嫺熟,把金魚畫的栩栩如生。教學時通過想象情境、品味詞句,把“工筆細描”和“揮筆速寫”進行對比,反覆朗讀,學生進入了文本,漸入佳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熟能成誦,積累語言,實際上是水到渠成。

語文《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3

《魚游到了紙上》是四年級的一篇課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題目入手,自主提問。針對問題,一步步探討。爲什麼說魚游到了青年的紙上?魚怎麼就能游到紙上?。感悟“魚游到心裏”和“魚游到紙上”的關係。學習重點放在感悟“魚游到了心裏”,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及“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則作爲教學難點來突破。

爲達到以上的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教程:

1、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在探究中激活思維。

開課伊始,我就出示“魚游到了紙上”的重點段,讓學生做填空練習,這樣既複習了新詞,又自然地讓學生在此處質疑,學生提的問題很到位,“爲什麼聾啞青年能練得如此高超的畫技?”透過這個問題就能體會聾啞青年專注、勤奮。我覺得在高年級的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當學生帶着問題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會更加深入,理解會更加深刻。

2、提倡個性化閱讀,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感受。

在課堂中,我始終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己找出重點句段,談自己的體會。我沒有拋問題給他們,而是通過“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你讀了這一段,哪個詞最讓你感動?”這樣的形式慢慢地引導他們體悟課文內容。

3、抓重點詞句,在體驗中受到薰陶。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一開始學生體會不深,我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你是怎麼看魚的?”,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明白這“靜”不只是嘴靜,更是心靜,從而體會到了青年的專注。這樣通過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讚歎之情一步步加深。

4、創設對話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當學生感悟到青年看魚的專注,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這位青年每個星期天都到這兒來看魚的堅持,由“每個星期天”這個重點詞,爲學生創設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氣爽的星期天,寒風凜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看到了——通過這一連串情境的創設,反覆引讀青年看魚的句子,學生進入了情境後讀得有進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堅持,爲理解“先游到了心裏”做好鋪墊。

5、回扣重點句段,突破本課重難點

在學生感受到青年通過專注、勤奮、忘我地看魚才練成高超畫技後,我再次回扣“魚游到了紙上”重點段,並反覆扣問“當青年工筆細描金魚每個部位時,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嗎?”“當青年揮筆速寫金魚動態時,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嗎?”學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爲他已經把魚記在心裏了。”“不需要了,因爲他已經胸有成竹了。”我順勢引導,“用青年自己的話說,就是“先游到了心裏。”這樣,學生已感悟到“魚游到了心裏”,並理解了“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一堂課下來,教學目標已完成,但心裏也有不少遺憾:

1、學生的發言面不夠廣。

2、學生動口動腦多了些,但動筆幾乎沒有。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5篇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5篇

3、在突破課文重難點的問題上,我設計了回扣“魚游到了紙上”的重點句段,在“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的追問中感悟“先游到了心裏”,並順勢明白了這兩者的關係。最後用關聯詞串起這兩者的關係,感覺很好。

語文《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4

本篇課文最突出的特點是語言樸實而含義深刻,因此,引導學生從樸實的語言中感悟語言背後蘊涵的豐富內涵,領悟文章說明的道理,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精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本節課,我以參與式教學理念爲指導,讓學生與教師、文本深入對話,在簡單樸實的教學中,促進學生的發展。現在我就從以下幾點和大家交流我對這節課的一些思考。

一、引發質疑,激發興趣。有一位名師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課前我創設了一個兒童喜聞樂見的聽力遊戲引入,然後話鋒一轉,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課題上,激起了他們的好奇,點燃他們求知慾望的火花,使他們能興趣盎然地主動學習。

二、以讀悟語(語言文字),以讀悟情。我們知道,閱讀教學要以讀爲本,以讀代講。在這節課中,我以讀代講的特色就在於:指導學生有層次性、有指向性地朗讀,課題中出現的“遊”字,蘊涵着豐富的內涵,我就從“遊”字入手,一遍又一遍重複着這個字,一步步引領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在與文本的對話中,走向文章的深處,領悟文章的內涵,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精妙,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三、動靜結合,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受參與教學中的要素組合課型方式的啓發,我想,一節課如果恰當運用動與靜的結合,學生就會學得不累,才能提高課堂的效果。居於這樣的考慮,在課堂中我就設計有了小動,如小組開火車讀,有全班的大動,如:表演當時人們聽到小女孩驚奇地叫喊後的場景,有靜心細想的,如閉上眼睛聽朗讀,想象青年畫魚的情景。做到在動中學,在靜中想,動靜結合,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以上幾點我自認爲我還是做得比較好的,能在簡簡單單中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5

《魚游到了紙上》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爲了落實《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目標,我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圍繞“讀”而展開的。以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抓住關鍵句、關鍵詞理解課文,感受青年看魚的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畫魚得栩栩如生,在教學課文的畫魚這一個內容時,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句式對比、引讀、反覆強調等方式進行讀議結合,在讀和議中,認識到聾啞青年身殘志堅、勤奮專注、執著追求的品質,並受到感染。教學中反覆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課堂小練筆讓學生有情可抒,落實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魚游到了紙上》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教學重點是想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和理解聾啞青年看魚、畫魚的句子,感悟聾啞青年畫技的高超和做事專注,堅持不懈的品質。想突破的教學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因此我首先自由朗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然後品讀“畫魚”,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在課本上畫出描寫青年人畫魚的語句,在讀議中,通過對這些句子的理解,認識到聾啞青年勤奮專注、做事一絲不苟的品質,體會聾啞青年畫技高超,並設下問題:如此高超的畫技是如何練出來的?接着引出品讀“看魚”,,創設春夏秋冬的情景,讓學生美讀“看魚”的段落,認識到聾啞青年勤奮專注、堅持不懈追求,進而啓發學生從青年人身上學到了什麼,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應該如何去做,從而加深了學生對青年人美好品質的認識。

語文《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6

1.激疑導入,明確學習目標。明確每課時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心中有數,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又便於學生檢查自己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這樣把教路和學路有效地統一起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課的目標是:(1)理解“舉止特別”“唯一”“忘我境界”“一絲不苟”等詞語的意思。(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的高貴品質。(3)學習作者積累材料的方法。

2.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整體感知,互相交流。圍繞“魚怎麼會游到了紙上”這一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引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邊讀邊做記號。教師短短的幾句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滲透了讀書的方法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共性問題,也是本課要解決的重、難點問題,組織全體同學進行討論,給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機會,鼓勵學生髮表見解,並不強求答案一致,充分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指導思想。每個小組的代表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這些問題具有共性,也是應該解決的重點問題。巧妙的是教師首先讓學生自己把問題寫在膠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儀放出問題;然後教師幫助學生梳理問題,把重複的問題去掉;再啓發學生按照課文內容敘述的先後,調整了順序。教師精心設計的這個教學環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主體意識。

4.教師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緊緊抓住關鍵的詞、句子適時點撥、精講,使學生理解聾啞青年舉止特別是因爲愛魚、畫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與魚融爲一體。“魚游到了心裏”是“魚游到了紙上”的前提,“魚游到了紙上”是“魚游到了心裏”的結果,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師抓住這些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巧妙地點撥了一個“遊”字,讓學生體會青年人勤於觀察,刻苦練習,達到忘我境界的專注品質,進一步理解了內容

語文《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7

  一、說理念

新的課程理念強調閱讀教學 “是讀者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魏書生老師的閱讀教學注重“科學、民主”。因此這一課的設計理念是:使課堂教學成爲多元對話的過程;成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成爲學生體驗成功快樂的過程;成爲學生生命價值的自然生成的過程。

  二、說文本

《魚游到了紙上》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組中的第三篇課文。第七組教材以“認準目標,不懈努力”爲專題。四年級的學生對於“認準目標,不懈努力”這個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棄,因此,要把本文作爲一個很好的範例,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品味語言,來感受聾啞青年的勤奮、專注的品質。

《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以青年人“特別”的舉止爲線索,寫了青年看魚、畫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這篇課文共分兩課時進行教學。

因此,根據新課程的理念,以及魏書生的教育思想,結合文本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確定了兩節課的學習目標分別是:

第一課時:學習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

2、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根據學習目標確定兩節課的重難點。

第一課時:

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重點:理解課文。感悟“魚游到了紙上”的內涵。

難點:學習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

 三、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聰明活潑,思想活躍,敢於提出問題,並能解決問題,敢於向書本挑戰,有極強的創新意識。因此,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了張揚個性的平臺: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生在合作中、探究中掌握了知識,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四、說教法

在教學中,我運用學生的無意注意,有意注意組織教學,採用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情境法、演示法、識字法、預習法……再現了文本的情境,集形、情、境於一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啓迪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主動學習、創新學習,注意力集中而穩定。下面重點談談其中的兩種教法。

1、情境法

課堂中,我創設了“青年忘我”情境的再現:“全體起立,隨着老師的語言想象:你就是這位舉止特別的青年,桌面就是魚缸、文具就是金魚,我就是遊客和作者。好讓我們一起再現這‘呆呆、靜靜、從來不說一句話’的狀態吧!”如果這一情境單獨拿出來,是很難想象的。但是前面已經做了大量的鋪墊:演示理解“聾啞”一詞、創設“走進玉泉尋找青年看魚身影” 的情景:……這樣學生會在潤物無聲中走進了文本,走進了青年的內心世界……

2、演示法:演示法教學效率最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把抽象的思維具體化、簡單化。如:理解“融爲一體”一詞。我採用猜一猜方式。我形象的演示:把可樂倒入礦泉水中,“融爲一體”很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爲學生理解“青年和魚融爲一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說學法

學法,就如同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掌握了方法就可以在知識的海洋裏任意遨遊。在這節課中,學生主要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從學習問題的提出,到學習問題的解決過程,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合作性、更深的探究性。

1、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具體表現在“自學督查”中的前半部。學生帶着問題,通過一找、二畫、三批註、四讀的形式自主學習。初步感知到了魚爲什麼游到了紙上。

2、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具體表現在“自學督查”中的後半部。學生自主學習後,以小組爲單位合作學習,交流自主學習後的成果。進一步感知到了魚爲什麼游到了紙上。

3、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具體表現在“合作探究”這一環節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適時的點撥。更加深入的感知到了魚爲什麼游到了紙上。

這三種學習方法既獨立又互相滲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多方位、多角度、立體的絡。

語文《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8

人教新課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的27課《魚游到了紙上》一文,通過對聾啞青年觀魚、畫魚表現的細緻描寫,讚美了其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觀察細微、構思巧妙成文,寫得有情有趣,有聲有色,生動感人。其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是學生很喜愛閱讀的一篇課文。下面是我對《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反思。

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第一步:理解魚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二步:理解魚游到了青年的紙上。第三步:感悟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學習重點放在感悟“魚游到了心裏”,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及“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則作爲教學難點來突破。

  1、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在探究中激活思維。

開課伊始,我就出示“你覺得聾啞青年是一位怎樣的青年?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透過這個問題就能體會聾啞青年專注、勤奮。我覺得在高年級的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當學生帶着問題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會更加深入,理解會更加深刻。

  2、提倡個性化閱讀,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感受。

在課堂中,我始終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己找出重點句段,談自己的體會。我沒有拋問題給他們,而是通過“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你讀了這一段,感受是什麼?”這樣的形式慢慢地引導他們體悟課文內容。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另外結合課文還進行了課堂小練筆讓學生有情可抒,落實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3、抓重點詞句,在體驗中受到薰陶。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讓學生談體會,從而引導體會到青年的專注。這樣通過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讚歎之情一步步加深。

  4、創設對話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當學生感悟到青年看魚的專注,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這位青年每個星期天都到這兒來看魚的堅持,由“每個星期天”這個重點詞,爲學生創設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氣爽的星期天,寒風凜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看到了——通過這一連串情境的創設,反覆引讀青年看魚的句子,學生進入了情境後讀得有進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堅持,爲理解“先游到了心裏”做好鋪墊。

一堂課下來,教學目標已完成,但心裏也有遺憾:在突破課文重難點的問題上,我讓學生用關聯詞串起這兩者的關係,學生雖然已經理解,但回答得與我的預設有差別,在這一環處理上不夠機智。這次的遺憾和失敗,也讓我在語文的教學之路中不斷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帶來思考,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語文《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9

本課我在練習設計上比較有特色。

1、第一題,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時,緊緊抓住“聾啞青年”愛魚的特點進行深入理解。首先理解“忘我的境界”的意思,在到課文中找根據,具體感受“忘我的境界”。在找根據的過程中,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從能力培養的角度講,該題旨在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與表達的能力。

2、第二題在第一題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聾啞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首先應讓學生分別理解“魚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心裏”的意思,然後緊扣一個“先”字,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弄清“魚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心裏”之間的關係。在理解的過程中,凸現聾啞青年勤於觀察、刻苦練習到了忘我境界的形象,使學生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鍛鍊。

3、第三題,重在語言的積累。在朗讀與抄寫中,體會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自主性練習]

一、讀句子,回答問題。

說他“特別”,因爲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1、“忘我的境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先認真讀課文,找出相關的部分。把自己的意見與同學說說,再簡要地寫下來。

二、讀課文,自由分組研討以下問題後選出發言人全班交流。

1、“金魚游到紙上來啦”是誰說的?爲什麼這樣說?

2、“魚先游到我的心裏”是誰說的?是什麼意思?

3、魚“游到心裏”與“游到紙上”有什麼關係?

三、聾啞青年的外貌是怎樣的?他看魚、畫魚時的神情、動作又是怎樣的?

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再體會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並選擇其中的兩三句抄寫下來。

引導學生圍繞課後第二題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首先看是否正確地理解了兩句話的意思,再考察對兩句話之間的關係是否理解,是否能對“先”字的含義作出正確的解釋。

語文《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10

本課主要講一位聾啞青年是如何觀魚畫魚的,讚美了他做事一絲不苟、全神貫注、持之以恆的精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習人物的精神品質,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神態的。在閱讀了課程標準和單元導讀後我確立了4個教學目標。一是結合上下文體會“一絲不苟、忘我、融爲一體”三個詞語的意思;二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裏”之間的關係;三是學習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神態和動作的;四是培養學生做事專注、持之以恆的品質

爲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遊”和“畫”的對比朗讀;想象魚的動態的詞語進行擴展讀;將文字還原成真實的畫面來讀;通過音樂感受文字來讀。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滲透,即抓住關鍵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整體感知,互相交流。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並且通過再讀書自己解決問題。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再通過相互合作學習,嘗試解答。課堂上也應有生生互學的場面。組內解決不了的共性問題由小組代表寫在卡片上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共同梳理排序。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多給學生活動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克服課堂上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的現象。

一節課下來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對學生評價的語言欠缺,讀中感悟落實不到位。同時也認識到,課堂教學中,教學機智十分重要。我們一直說:備課,最重要的是備學生。但是,我覺得,教師的備課,除了要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自己。因爲,教師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必須準確地把握教材,瞭解學生學習的特點,才能採取合適的教學手段,設計精彩的課堂語言,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老師牽着走。同時,教師還要有收放自如的應變能力:當課堂中出現問題時,要及時解決,讓課堂教學始終圍繞一條主線,把教學目標貫穿在各個教學環節之中。

語文,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每一次的遺憾和失敗,雖然讓我心情沉重,但也讓我在語文的教學之路中不斷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帶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