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春雨》語文教學反思大綱

《春雨》語文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春雨》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雨》語文教學反思

《春雨》語文教學反思1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指語文教學過程中是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激發人的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過程。語文教育的活動是在特定的時空中,教師與學生雙向的積極的生命運動的過程。尊重人,尊重具體人的生命價值,尊重具體人的文化及多樣性。

首先讓學生從仿句入手,感悟語言形式,再變換對象,想象春雨、柳樹、麥苗、青蛙的對話以及快樂的心情和表現。這樣就給予了自然的生命意義,通過學生創造性的語言,描繪出富有童話般的意境,使學生更加親近自然,表達了對春天的無比熱愛。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以假象角色(桃花、柳樹、青蛙)的方式,與春雨對話,使人與自然融爲一體,情感再次得到昇華。同時,注意向課外延伸,讓學生聯繫生活,再想象春雨還會喚醒什麼生命,學生的創新思維又得到飛躍。隨着教學情節的展開,教師再次創設情境,讓學生分別戴頭飾演一演春雨、桃花、青蛙、麥苗,自主的創造童話劇,這不僅活化了自然中的事物,而且體驗到了大自然的樂趣。人與自然的溝通,人與自然的結合,人性的真誠表達,這不正是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嗎?

《春雨》語文教學反思2

古詩詞對於小學生來說,琅琅上口,比較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同時存在着理解和感悟的難題。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詞的一般方法或者一般的步驟,目的是減緩詩詞學習的坡度,不讓學生對學習古詩詞有畏難情緒。“好詩不厭百回讀”。朗讀和背誦在古詩教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古詩節奏鮮明,音律和諧,我做好學生的朗讀和背誦的訓練指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在教學中,我鼓勵大家整體閱讀,從整體上去把握作者的心境與思想。我覺得詩的教學切忌斷章取義,支離破碎的去分析。學生通過整體閱讀,自己初步感受詩中的意境,這就能爲下面的學習做好很好的鋪墊。 在《春雨》一詩中,我引導學生知道,要讀懂一首詩詞,一般要做到:1、瞭解詩人。2、解詩句。3、明意境,即體會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這個環節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這三個過程,我沒有硬性灌輸,而是師生合作,水到渠成地總結出來的。由於有了這個鋪墊,師生合作學習古詩詞就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和有效的方法。

《春雨》語文教學反思3

《春雨》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描寫了春雨應時而生、滋潤萬物的情景,表現了詩人的讚美之情。教學時,我緊扣詩眼,突出“好”字,統領全詩,把了解詩意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在了一起,把朗讀積累與情感薰陶結合在了一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師:同學們,讀了《春雨》這首詩後,你覺得詩中描寫的是一場什麼樣的雨?

生:描寫的是一場好雨。

師:你能告訴大傢什麼樣的雨才叫好雨呢?

生:萬物需要水的時候下起的雨是好雨。

生:不影響人們學習、工作時下的雨是好雨。

師:說得真好!我們來看看詩中的這場好雨,它好在哪裏呢?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這雨當春天來臨的時候,它下起來了,我從“當春乃發生”看出來的。春天正是大地需要營養的時候,所以我覺得它是一場好雨。

生:我從“好雨知時節”看出這場雨像是知道季節似的,我覺得它很聰明。

生:我是從“隨風潛入夜”知道這場雨是晚上下的,而且還不打擾人們的休息,做了好事還不讓人知道。

生:這場雨還給萬物送去了營養,我從“潤物細無聲”知道。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鬥能通過自己的朗讀體會到這是一場好雨,你知道這場好雨大不大?

生:不大,“細無聲”,這雨很細,我從課外書上知道“春雨細如牛毛”。

生:這雨不大,“細無聲”說明雨很細,所以沒有聲音。

生:我覺得“潛入夜”也可以說明雨不大,說明它是悄悄地來,這樣的雨不可能大。

師:說得太好了!相信你們一定會把這首詩讀得更棒!

生:(齊讀詩)。

《春雨》語文教學反思4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展現美妙的春天的童話。讀着她,感受着她,你會被陶醉,會被薰染,你會融入那美妙的世界裏,盡情的享受美。從而,你真的會愛上大自然,愛上這美好的生活。如果真的達到以上境界,本課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然而如果只是平白直敘的讀一讀課文,認一認生字,是不會感染人的。

在第一課時時,我示範讀了一下課文,孩子們聽得很感動,他們隨着我的語言的薰陶,也動情的讀了兩遍,然後我教他們認讀了本課的生字。之後一點時間,我就讓他們再自由讀文,體會一下對春天的感受。孩子們似乎已經體會完了,讀了兩遍就開始玩起來,並沒有深入進去,也沒有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的情感。

我想,如何才能真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不僅感興趣學課文,而且更能深入的理解課文,吃透課文,並真得被課文內容感染呢?遊戲,多媒體,獎勵。對,就藉助這些直觀形象,孩子又感興趣,又實用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效果一定不錯。於是,在講第二課時時,充分地運用了以上方法。多媒體課件中,形象美麗的春天的實景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他們很快被帶入了美妙的大自然的意境中,再加上老師的動情地配樂朗讀,孩子們對照畫面真切體會地閱讀,以及讀書習慣的隨時培養,小小獎勵的時時出現,活靈活現的童話劇表演,把課文內容一步步推向高潮,孩子們在興奮中習得了知識,在親身體會中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不由地,他們真的感覺春天很美,很好,他們很愛大自然,很愛現在的生活。

課時目標達到了,應歸功於現代有效的教學設備和方法。

《春雨》語文教學反思5

  一、案例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真全面,那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小聲練習讀課文,然後討論交流。

生:(學生練習讀,讀後討論,師巡視並參與討論)

師:哪個小組先來彙報?

師:我們小組認爲這篇課文有五句話。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好,繼續彙報。

生:我們小組認爲課文第一句是寫春雨的。

師:同意嗎?

生:同意》

生:(讀第一句)

師:你的勇氣可佳,但感情欠缺了點,誰能更有感情的讀一讀?

生:(讀第一句)

師:她讀得怎麼樣?

生:她把春雨的美讀出來了。

生:她讀出了春雨的細小和輕柔。

師:說得真好!同學們都感受過春雨,那麼下春雨的時候會有什麼聲音?

生:下雨的時候會有沙沙的聲音。

師:你願意模仿一下嗎?

生:(學生輕聲模仿春雨沙沙聲,其餘學生靜靜地聽)

師:不錯,真像!你觀察得很細。如果我們大家都來模仿一下沙沙的雨聲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生:(學生們都輕聲模仿甚至甚至的雨聲)

師:美不美呀?

生:美!

師:誰願意把它美讀出來?

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句,師爲其配樂)

師:好,讀了第一句,你好象聽到了什麼?好聽嗎?

生:我好象聽到了沙沙的雨聲,像美妙的音樂一樣,真好聽?

生:我好象聽到了琴聲,真有趣兒。

生:我好象看到雨絲像絲線,細細的,像秀髮,密密的,想蠶絲,軟軟的。

師:他說的好不好啊?

生:好

師:說的太好了,我們誇誇他!

生:verygood!

師:既然我們從這句話中聽到了這麼美的聲音,看到了這麼美的景色,我們是不是該好好的讀一讀?

生:是。

師:看誰把它的美讀出來。小聲地練一練。

生:(小聲有感情地練讀第一句)

生:我想和我的同桌一起讀。

師:好。

生:(同桌讀)

師:(簡要鼓勵性評論)

生:老師,我想和我的小組一起讀。

師:好。

生:(小組讀)

師:(簡單評價)

生:老師,我想和北行的同學一起讀。

師:好。

生:(北行同學齊讀)

師:真不錯!好,請同學們繼續彙報。

生:我們小組認爲第二句是寫雨中的物。

師:同意嗎?

生:同意。

生:(讀第二句)

師:她讀得怎麼樣?

生:她讀得真有感情,好象桃花都開了,柳樹發芽了,小青蛙也出來了!

師:你說得也好。

生:我們小組認爲寫雨中的物與春雨有關。

師:爲什麼?

生:因爲,如果沒有春雨,桃花能開嗎?(不能)

如果沒有春雨,柳樹能發芽嗎?(不能)

如果沒有春雨,莊稼能長成嗎?(不能)

如果沒有春雨,青蛙能醒嗎?(不能)

師:她真的把我們說服了,她說的好不好啊?

生:好。

生:我們小組認爲第3、4句是寫人的(讀3、4句)。

師:他讀得怎麼樣?

生:他把“沾溼他的花褂”的“花褂”讀得聲音太低了,如果這裏再讀得重一點就更好了。

生:他把“綠化”的“綠”讀得太重了,應該把“化”字讀得重一些。

生:如果,他的聲音再大一些,感情再豐富一點就更好了。

師:好。希望你能吸取同學們的意見,把課文讀得更好。誰再來讀一下?

生:(讀3、4句)

師:她讀得怎麼樣?

生:她讀得真有感情,好象我也參加到這個植樹活動去了。

生:我們小組認爲寫雨中人與春雨有關。

師:爲什麼?

生:因爲春雨過後,土壤裏更有營養了,這時候把小樹種下去,小樹會長得更好!

師:你說的真好!

生:老師,我們小組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師:好。

生:(小組讀,師爲其配樂)

師:哪個小組還想來試試?

生:老師,我想代表我們小組讀。

師:好,她邊讀我們邊想,這篇課文先後寫了哪些內容。

  二、評析

閱讀教學首先要樹立“以讀爲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本教學片斷,以讀爲主線,組織了教學的全過程。主要特點如下:

  1、整體感知、自主擇讀

閱讀課文,首先應讓學生從整體入手,瞭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擇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權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對課文的擇讀,一是來自求知的需要,二是來自情感的需要,教師要滿足於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就必須放下權威,少指定多啓發,鼓勵學生自主實踐。本教學片斷,教師沒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想讀哪句就讀哪句。教師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

  2、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案例中,教師的引導“讀了第一句,你好象聽到了什麼?好聽嗎?”學生說:“我們小組認爲寫雨中的物與春雨有關“師反問:“爲什麼?”“你概括的真簡煉,那麼課文是如何描寫春雨的?”“好,她邊讀我們邊想,這篇課文先後寫了哪些內容。”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有人會問,這不是還是教師的指令嗎?對。但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的,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夥伴的關係,這纔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3、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繫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有達到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激勵情感,再次深入課文情境。如:“既然我們從這句話中聽到了這麼美的聲音,看到這麼美的景色,我們是不是該好好的讀一讀?”“你說的真好,你能把它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