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大綱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頒佈施行,語文課堂教學一改過去的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既有體驗新課程的興奮和喜悅,也有感到理論與實際不好統一的矛盾與困惑,發現了許多值得語文教師反思的問題。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課改實踐,談幾點體會以供廣大同行參考。

一、 自主、合作、探究流於形式

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廣大的語文教師積極的探究語文教學的新途徑,多種多樣的“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異彩紛呈,“自主合作”風靡全國。然而,在繁華的背後是否存在熱鬧的空洞、虛假呢?

在不少公開課、示範課上,有的老師採取學生分組的方式,把一篇課文分成幾部分,每組分配一部分,然後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由其他組回答,教師則成了課堂的旁觀者,任由學生在那裏艱難地摸索,這隻能稱之爲“放羊式探究教學法”;有的則採用

“保姆式探究教學法”,由於唯恐學生找不到“標準答案”,在學生開始深入探究課文之前,教師就先明確地給出了討論的問題或範圍,以便讓學生討論時“有的放矢”,少走彎路,而且在討論中還時不時“欲說還休”地給學生們提示一下,直到最後圓滿地完成找到“標準答案”的任務;也有的老師在課堂上時而讓學生表演、提問,時而朗讀、討論,形式多樣,但缺少對教材的深入挖掘,以至“自主合作探究”流於形式。

二、 遊離文本,看似熱鬧實則空洞散漫

新形勢下,一套教材統治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對教材的崇拜不復存在,課本在教學中已經不再是至高無上的地位,這已是大家的共識。但是,新課改中一個較爲普遍的現象是:一節課真正和教學的文本有聯繫的時間常常是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或更少,甚至是沒有多少必然聯繫的隨意拓展。比如教學一首詩,再引入兩三首甚至更多的詩,彼此之間只是表象的聯繫。讀了幾篇寫母愛的文章,然後就讓學生寫一篇關於母愛的隨筆。這樣的課堂,成了一類文章或讀寫結合的大超市,文本退居在可有可無的次要位置,對文本的解讀浮光掠影,更別談對文本的整體感知、閱讀品味了。 此外,新課標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鮮的活力。課堂上,教師不必拘泥於“教參”上的標準答案,手腳一放開,自然就有了一份瀟灑,課堂形式也隨之多樣化——演講、小品表演、辯論會……層出不窮的授課方式,讓語文課有了盎然生機。然而,熱鬧的課堂是否就等於豐碩的收穫?我們時常看到教師們花費大量精力來設計活動,課堂上師生之間熱熱鬧鬧,但是課文被擱置一邊,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熱鬧,不見文本的有效闡發、挖掘和共鳴。而且,課堂上教師的隨機點撥欠缺,不能有效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結果,這樣的課堂只是讓人感覺熱鬧得空洞 一篇課文究竟應該怎麼講,什麼方法最好,什麼形式行之有效,很難有一個標準去衡量。然而,就語文教學來說,立足文本卻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前提。就文本與活動的關係而言,文本是主幹,活動是枝葉,活動是爲文本服務的。如果在備課和上課時只是專注於活動,一味花力氣在活動中創新出花樣,脫離、偏離、忽略了文本,無異本末倒置。

三、 過多追求多媒體,忽視語文基本功

現在的教學評價中有一種偏向:不看是否需要,都以使用多媒體爲一種標準,缺少多媒體的課就不是一堂完整的課,更不是一堂好課。所以,不管有無必要都要用多媒體,不是爲提高效率,而是爲了趕時髦。特別是一些觀摩課、公開課,似乎不採用多媒體就是保守,就是一堂失敗的課。然而,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音像手段運用於語文課堂,如果控制不當就會成爲干擾因素。例如有的教師把課件界面搞得五彩繽紛,以爲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學生的注意力被鮮豔的色彩所吸引,忽視了課堂教學中應掌握的知識;有的教師因爲有了多媒體,乾脆不再寫板書,一節課下來,聽課者大飽眼福,可黑板上除了課題沒有其它任何痕跡;有些觀摩課、公開課成了多媒體的大展覽,教師只是按按鍵的工具,看不出教師的組織、指導作用,更看不出教師實踐智 此外,一堂課就45分鐘,教師不斷播放多媒體,這些課件雖然讓人耳目一新,一時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聽刺激,引起多種感官的興奮,但其佔用的課堂時間,遠遠超過學生對文本解讀或思維動筆的時間。學生看看錄像、聽聽音樂、談談感想,似乎“有聲有色”,熱熱鬧鬧,卻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課”,使課堂效果虛化,對抓學生的“雙基”是極爲不利的。

四、 農村學校綜合性學習形同虛設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各學段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與目標,教材設計中也充分重視了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新教材中絕大部分活動都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即動手蒐集與活動主題有關的大量各種資料,如文字、圖片、影像光盤、錄音磁帶甚至於實物等,有的甚至還需要學生走上街頭做實地調查……就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來說,這樣的要求無非是爲了提高學生們利用現代各種傳媒有目的的採集實用信息,以提高他們實際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並有意地調動其社會參與意識。然而編者們似乎忽略了這樣的一個簡單而又不得不面對的社會現實,即中國目前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中有大部分是生活在廣大偏遠鄉村的農村孩子。試問,對於很多當地尚未接通寬帶網絡,連上一次城都很不容易的農村娃們來說,你讓他們到哪裏去上網查資料,又到哪裏去搞什麼社會用字情況調查呢?可若是不搞這些準備活動,這項綜合性學習活動又成了無米之炊,無源之水。爲此,很多農村教師要麼避之不理,要麼一手代勞,使得綜合性學習形同虛設。

總之,新課程改革作爲一個新生事物剛剛走進我們的校園,走進我們的師生,它在前進與發展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讓我們每一位教師不能否認的是它正以蓬勃的生命力給我們的教壇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堅信我們的教育必將隨之走進一個嶄新的時代。這就給我們每一位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更需要我們處理好教學中的諸多問題,取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最後勝利!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1.對試卷命題的評價

本次試卷分四大塊(積累與運用,綜合性學習,閱讀與理解,寫作)25小題,內容適量,難易適中,題型全面,部分題型與中考題接軌,符合中考精神,雖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有個過渡,學生易於接受,如文言文閱讀,一則課內一則課外對比閱讀,課外的出自學生平時做的頂尖課課練習。較難的是課外閱讀,學生理解難度大,但也慢慢地引導學生閱讀要靜心思考,多讀、多品、多悟,再不能讀一遍就動筆。作文二選一,有易有難有梯度,可檢查學生臨場審題,選我所長的題目來習作的能力,很好。當然,試卷中來自文本的知識也不少,考查學生理解、知識的遷移和運用的能力。這份試卷對初三師生教與學的導向有很大幫助。

2.反映出教學中的問題

(1)學生卷麪糊塗,書寫潦草,個別字詞難以辨認,這與我們對學生的書寫要求重視不夠有關。

(2)學生的學習習慣差,沒有及時複習的習慣,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紮實,對拼音、字詞掌握程度不夠,一知半解的較多。

(3)古詩文背誦落實不到位,名著閱讀的指導方法不夠具體,未能細化。

(4)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文本閱讀指導不夠細,挖掘不夠深,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體驗的少。

(5)學生的概括、篩選、綜合信息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6)作文中發現學生言之空洞,對事件的表述不夠具體,缺乏真情實感。

(7)學生兩級分化嚴重,尤其是不想學習的人數多,不參與教學活動,作業不及時完成,應付了事,後進生的基礎落實不夠,低分過低影響平均分的提高。

3.下階段具體教學對策

(1)在教學中加大對後進生的管理、落實和監督。可以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如學生落實、教師監督等方式進行。

(2)對學生的書寫提出明確要求,不求書寫有體,但求字跡清楚,書寫規範,卷面整潔。

(3)對背誦默寫篇目一定要加強落實,幫助學生理解知情達意,課前應安排每天識記一首詩,首首默寫,字字篩查。

(4)午讀課要加強監管和落實,每節課要有閱讀目標,組長負責檢查,老師也要不定期抽查。

(5)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文本閱讀要抓住重點段,重點句,重點詞來理解。要先感性感知感受,再理性概括篩選綜合信息,規範答題。

(6)加強文言文的朗讀指導和訓練,注重積累詞語,要對文言字、詞、句、文的有關知識點及時進行歸納、梳理和小結,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遷移能力,培養整體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7)作文應教會學生審題,懂得抓關鍵點去立意和選材,二選一題目應選自己最擅長的有話可說的文題來寫。鼓勵學生平時多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注重素材的積累,寫自己感悟最深的事,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所謂反思,實際上就是行爲主體對自身、對實踐活動過程及相關的主體性認識的再認識,就教育工作而言,是對本人的教育實踐活動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在教學中經常反思是必要的。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進行教學,既讓學生“吃的飽”,又讓學生“吃的了”,的確是我所遇到的一個新課題。我在教學中,除了與同組教師共同教研,精誠團結之外,還嘗試着從一下幾個方面着手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閱讀理解是中考的重頭戲,每年都佔試卷分值的三成。而學生的得分均分往往只有12分左右,這意味着提高閱讀水平對學生中考語文成績有着重要影響。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光靠學生自己做練習,效果不會理想,根本出路還是在課堂、課本。只有將教材這個例子用好,才能事半功倍。否則,只能徒勞無益。 古人攻堅,講求突破,攻其要衝,任你金城湯池只要一點突破,便土崩瓦解,如雪澆湯。講析課文,在統觀全文的基礎上,尋求到牽一髮動全身的突破口,便可化難爲易,執一而馭萬,舉重若輕,引發學生興趣,從而迅速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因此,要想優化教學流程,必須設計好主要問題。主要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好壞。主要問題設計好了,然後努力改善每個教學環節,使每個環節煥發異彩,吸引學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佳境界。如語言的含蓄、深刻之處,文本說出來的往往只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沒說出來,即所謂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事實上它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要引導學生喚起有關表象,運用語境和自己的體驗品位出“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例如《公輸》中寫道:“北方有侮臣者,願借自殺之。請獻十金。我的身上倒有不少鹼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嗎。”句中通過侮臣 獻十金讓我們看到了墨子的機智,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品位、揣摩等方式,透過現象看本質,悟出這幾句話潛臺詞的弦外之音。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寫道:“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好了,可別太多,吃多了生病的。至於若瑟夫,他用不着吃這種東西,別把男孩子慣壞了。”克拉麗絲這話說得何等冠冕堂皇,真的是怕傷胃,怕慣壞孩子嗎?醉翁之意不在酒,原因是怕花錢。通過引導,學生體會出言外之意,理解克拉麗絲的真正用意,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中,我提倡學生獨立思考,鼓勵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髮表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如我在複習古代詩歌鑑賞的時候,將初中要求的李白的詩歌放在一起,用專題的形式講解。爲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我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廣泛地閱讀李白的作品,深入瞭解李白的內心世界和詩文風格,組織學生分專題性地研究李白,如:李白與酒;李白與月亮;李白的情感世界等。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探究內容進行整理,加上自己的心得,製作成多媒體,在班級中進行彙報。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濃厚起來,這樣避免了學生機械的背誦,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就是遵循着由“實踐——認識——再實踐”之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螺旋上升”的規律的。我們的教學也是如此,帶着一顆愛心進行教學實踐,及時記錄反思,去粗取精,去僞存真,完成由實踐到認識的飛躍,把感性的體會上升到理論認識再去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這樣不斷地循環往復,纔有可能把我們零散的教育之珠,穿成精美的教學之鏈。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開學一月多 了,爲了更好地開展以後的教學工作,從考試中吸取經驗教訓,現對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作一全面反思。

我擔任的是九年級 二 班的語文課,我的主導思想是提高學生的成績,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由被動變主動,由讓我學到我要學。因此我主要做了兩項工作:一是抓學生的思想,二是抓學習。一學期下來有許多收穫,也有許多不如意之處:

一、在思想上 :

在思想上主要結合課本中現有材料,如:孟子二章中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一系列古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白從古代到現代,從國內到國外對知識的追求都是孜孜不倦的,都需要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成長也是需要鍛造、需要磨練的;也讓學生明白了知識大到對國家,小到對個人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

二、在學習上 :

在學習上主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基礎教學)並提高應試技巧。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因此 ,“ 積累 ” 成爲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 ? 我是這樣做的:

1 、背誦 : 課內外要求背誦的課文和古詩詞全不放過,達到全員會背誦、全員會默寫。 2 、注重課堂教學 : 全面提高 45 分鐘效率。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愉快學習方法、古典學習方法。力求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激活學生思維。 3 、提高學生應試能力是關鍵 : 在講解中有針對性,並總結歷年中考課外閱讀的考點規律,讓學生經常接觸中考題型,使學生心中有數。

通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爲中考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當然 , 這些工作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都不夠特別滿意,也沒有做到盡善盡美。最困惑的就是學生不能吃苦,做事沒有常性,沒有目標,連短期目標都沒有,所以實施起來就特別困難,不知如何去做。

三、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 期末考試結束了,面對成績,認真檢討自己,才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

1 、背誦力度不夠,不嚴,至使一些同學有懶惰思想,檢查不到位,使一些同學無緊迫感得過且過。

2 、閱讀教學中有時爲了趕課,存在開快車的現象,使一些重要的知識點無重點訓練,同學記憶不深,運用不好,另外,未重視生字詞等基礎知識的訓練。

3 、作文中對中、差生指導不到位,議論文訓練太少。

4 、課外閱讀面太窄。

5 、學生基礎差,大部分學生不願學,班級學習氛圍不濃,紀律也不嚴。

四、今後措施:

1. 繼續加強古詩文言文的背誦檢查力度,分小組任命小組長,課間檢查,自習檢查,加強晨讀力度,每天明確背誦的任務,加大默寫檢查力度,每週活動課型式進行古詩文背誦。

2. 作文教學中,加大議論作文訓練力度。多上一些諸如審題選材,立意方面的知識講座,加強語言表達能力、日記、摘抄活動,一是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

3. 分類推進:優生促進、中等生優化、差生轉化。

4. 分期分批談話,指導優等生,鼓勵關心差生,提高輔導質量,增多輔導次數。但願反思自我,能提高自己。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初中語文教學反思論文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我在一節公開課上遇到了這樣的尷尬。在教學目標,內容,思路,教法,學法等的設計上,自認爲從學生角度的思考還是比較多的:

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考慮了“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教材的內容,學生原有的語文基礎和知識積累,以及自我的教育教學經驗等諸因素,並儘量依照《課標》規定的三個維度: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來制定的。我想以多樣性豐富行爲爲前提的教學過程,爲教學目標的實現可以提供極大的可能性,爲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設空間,搭建平臺。如執教《孔已己》:學生在回答孔乙己兩次出場哪一次給自己印象深的問題時,有說第一次的,也有說第二次的,且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據並自圓其說;在對孔乙己語言的賞析時,各抒己見,發言非常精彩。

在教學內容上,經反覆研讀課文,我把這節課定位爲:力爭有開放,拓展的特點。從整體上說,這節課問題的設置一環連一環,層次感較強,有一定的深度,條理清晰。

在教學方法上,這節課定位爲:不一味追求“熱鬧”,不是需要的就不使用多媒體技術。教法上: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點撥法”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沉入文本”“讀”懂文本,讓學生與文本、作者對話,注重學生的思考過程,從而實現對小說主人公較全面的認識和鑑賞。

學法上:課堂上着力引導學生學會分析人物的方法:圈劃、朗讀、比較、感悟、聯想、表達。另外,還設置了一個學生自由尋找文章內其他賞析點的環節,使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和方法深化並會運用。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

在課堂評價上,傾向於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以鼓勵爲主的評價方式。

這樣的教學設計與思路,不可謂沒有竭力考慮到學生,不可謂沒有精心,精細。然而,當一個學生在回答“你讀了‘不一會,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着用這手慢慢走去了。’這句話有何感受?”時,非常激動地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感到很冷!……”好一個“冷”字!我心裏一驚,雖禁不住讚歎,但是我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而是從容的,按自己的設計去完成這節課的“任務”。本應拍手叫絕的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本應是一次美麗的智慧火花就此一閃而過!如果此刻拋開“我”的“設計”,按學生的思路做調整,就一定會是一次精彩的對話!

由此,我想了許多。在課改的大背景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日常教學中屢屢發生的類似的現象,已經到了反省和必須改變的時候了。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設計,應該是有彈性的,留有“空白”的。語文教學的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矛盾的統一體。中國畫的“留白”和書法的“飛白”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具有了獨特的寫意的美。這是西洋畫所無法比擬的。這正如一篇好的文章可以有實寫,也應有虛寫,有實筆也應有虛筆一樣。實與虛的互補,映照纔是完美的境地。語文課又何嘗不應該是這樣呢?語文學科的確定性的一面我們應該重視,但是她的不確定的一面更不容“忽悠”。語文學科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篇課文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篇幅算是比較長的,如何實現長文短教,獲得最高效的課堂呢?這是我們磨課中特別關注的問題。這篇課文共有兩大部分組成:釣魚和放魚,如果把釣魚和放魚的內容都納入到第二課時完成的話,一方面時間太緊張,另一方面也突出不了重點(如我第一次試教一般)。所以我們決定要有所捨棄,不能面面俱到,要實現課堂的高效,就得講究一課一得!於是,我們把“釣魚”的部分放到第一課時去教學,第二課時重點放在“放魚”部分。爲了使第二課時有一個完整性,我將第一課時的內容通過複習的形式展現出來,並與指導寫作相結合,滲透讀寫結合的理念。在接下來教學“放魚”的過程中,我是分層次遞進式展開的:首先我緊緊抓住湯姆心情變化的句子爲主線,引導學生朗讀、體悟和討論,並適時的交給孩子們一些學習的方法;其次我引導學生再次讀文,體會爸爸的良苦用心---爲什麼一定要讓湯姆把魚放掉?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師生配合情境表演,目的是讓學生將爸爸的話語真正的融入自己的心中,明白爸爸對湯姆的教育;最後我設計了拓展說話的環節,文道結合,用自己的所學去指導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讓學生領悟自覺遵守規定的可貴!

我的課是下午第三節,我害怕孩子們的狀況不是很好,於是我想到了兩個互動小遊戲,爲的是給孩子們提提神,我自己也可以在遊戲中得以放鬆。這樣的設計帶來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後,學習氛圍輕鬆愉快,小手如雨後春筍般高高舉起。看到一雙雙靈動、求知的眼眸,我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整節課中我亦激情飽滿,時而蹲下身來傾聽孩子的心聲,與他們交流;時而與孩子們共同沉浸於快樂的閱讀中,細品文本;時而融入學生,與他們合作、辯論,昇華主題。情境表演--父子對話中,讓學生站在父親的角度,和我進行辯論,由於之前對文本的透徹領悟,學生的換位思考很成功,此處的情境表演把整堂課推向了高潮!都說是“教學相長”,課堂中師生的情緒也是互相影響、互相感染的,今天我對於這一點的體會也是比較深刻的!

幾點思考:

1、有效把握課堂的生成。今天的課堂學生情緒高漲,積極性極高,一個問題出來後,小手林立,爭先恐後。可我考慮到課的進程,就沒有辦法讓學生們一一表達,讓一部分學生覺得有些掃興。評課的老師們給出了真知灼見:這個時候應該先讓學生小組內或同桌交流,然後再點名回答,這樣就會使課堂達到全員參與,有點、有面了。

2、關注細節,細節中可折射出老師的教學理念。如學生們在拓展環節中說得很多,也很好,這時候我應該像劉芹校長說的那樣,適時地追加一句話:“同學們說的好,做的要更好!不能只做語言的巨人,而成爲行動的矮子!”使學生真正懂得做人要言行一致,避免說、做兩層皮。

3、要有自信,更要相信學生!敢於嘗試放手,不可過於追求安全模式。在底下的小學校呆了近十年,我一直對於自己的教學沒有太多的自信,今天第一次參加這麼大型的教學研討活動,內心很激動,也很緊張。教學設計中就顯得不夠大氣,害怕出差錯,各個教學環節都慎之又慎,以至於師生表演時害怕學生說不好,出不來效果,我請了一位“爸爸”,還動員他配了一位小助手。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爸爸”說的很出彩,我應該充分的信任學生!!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聽了各位老師的公開課後,感覺兩年的支教生活是自己在初中教學生涯中的一大損失,“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現在的語文組是“藏龍臥虎”,每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看家本領,越聽越覺得自己底氣不足,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下面就是我在聽課之後的幾點不成熟的想法。

新課改新理念的要求在這幾節課中得到了很大的體現,最先聽的是白叢林老師講的《老王》,他把從長城中學帶來的新理念貫穿的淋漓盡致,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率很高,白老師在談笑間指點江山,及時的鼓勵,講課時幽默的插科打諢,使得一節課在輕鬆的氣氛下結束了。他對課堂的駕馭力,使人望塵莫及。

楊豔華老師一直以來被人稱爲“楊門女將”,她講起課來絲絲相扣,一環接着一環,老師在聽課時時刻能感受到備受重視的尊重,小組間的成員合作很到位。楊老師那很

具親和力的氣質,那循循善誘的教法使人有一股如沐春風的感覺,有這麼優秀的老師,實在是這些學生的福氣。

當然,語文組組長嶽希志老師、蔣佰紅老師、張建娟老師、徐麗老師、左世娟老師,他們都各有各的優點和長處,在這裏就不一一贅述了,相信以後的語文組會變得越來越強大,在嶽組長的帶領下,會一步一個新臺階,走向嶄新的未來。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一)要訓練學生自己習得知識的能力。

基礎知識的學習可以很簡單,老師報答案,學生記答案,但是長期下來,學生一個養成了惰性,二來,對聽來的答案他們也難以真正掌握。

如果,在更早的時候,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讓學生養成勤查工具書的習慣,養成藉助學習資料自己找答案的習慣,他們的自學能力會有更多的提高,他們的知識面和字詞的積累以及語感反應都會有更樂觀的表現,碰到這樣的選詞填空的題目,也會更有信心。

(二)要讓學生有規律有技巧地進行答題

很多時候,學生在碰到類似的閱讀問題的時候,信手寫來,憑着感覺走是最常見的答題方法。其實,閱讀文章的答題也是有技巧有規律的。文章中關鍵句子的把握,答題時關鍵詞句的出現,常常就可以讓閱讀問題的回答變得又快又準確。 如果學生在答題前就有這樣的答題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現在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上,從內容看,不外乎爲塑造人物服務,從結構看,或作鋪墊,或埋伏筆……那麼他們在答這道題時,答題的大方向是不會出錯的,同時,這樣的答題技巧也會自然地對他們的答題語言進行約束,出現更多的得分點。

這樣看來,我以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一定要搞閱讀文的題海戰術,但

是,做一篇文章,卻應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要讓學生在做題目的時候,瞭解出

題者的出題意圖,熟悉並掌握一些經常出現的題型的答題技巧與規律,並能在閱

讀文訓練中發覆運用。

以上是我對自己這一年來語文教學上的反思,其中有經驗也有教訓。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一)、聯繫教材,研究課標。

在《20xx年命題指導》中強調“語文試題應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徵,符合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就明確了試題要嚴格遵循《課程標準》來命題,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集中測試學生的語文素養。《課程標準》規定:語文素養的考查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每個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發展狀況,自然試題中會重視語文積累和運用的考查、重視語言文字獨特的人文價值,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和審美活動,尊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個體差異。題目不會難,但會很靈活,會有多層次的考查。如測試語文積累與運用中,既有測試記憶,也有測試學生的理解水平,還有測試其運用能力等。另外通過研究《課程標準》就明確了複習的範圍。如50篇詩文以及14部課外讀物,而這些都在課文中出現過,聯繫教材,只需作好重點內容的鞏固就行。

(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並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認爲"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爲語文素養的三方面內容。因此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積累。

“腹有詩書氣自華”,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因此,“積累”成爲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課堂教學之外,我們是這樣做的:

1、應從初一開始就讓學生訂閱《語文報》、《散文》、《讀者》等優秀報刊。

. 這些報刊雜誌每一期都有優美的文章、豐富的課外知識、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情感教育。除讓學生廣泛閱讀外,每星期還用一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閱讀以上報刊雜誌,從而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提高其文學修養。因爲在短時間進行大量的名著泛讀是不切合實際的。到初三時,學生在閱讀方面已積累了許多經驗,老師只啓發和點撥即可。

2、抄寫、背誦。

每星期佈置三篇的抄寫作業,分別是美文欣賞,名言警句,古詩詞。既可以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寫作。對於語文尖子生,還要求他們從抄寫的文章中自選題材寫一篇同題作文,教師面批面改;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課內外名篇佳句全不放過,因爲“背誦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也是一個文明的辦法”(黎錦熙)。

3、注重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學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

教材既要講得精,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學習內容上,引導學生關注科學、人文、自然和社會、人生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可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如:在學習《論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時,就讓學生討論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使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盡情的燃燒。

4、作文積累。

增加作文的訓練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師全批全改,並保證在一週內反饋給學生,以幫助學生形成樂寫的習慣。初一開始到初三堅持每天寫日記,每週寫美文點評,每學期自編自寫兩到三本書.

如果能通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爲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三年的實踐,效果應是明顯的.

(三)、提高學生應試能力是關鍵

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然而時間不等人,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考,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但單純的題海戰術又會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應針對中考具體情況,設計多種訓練方案,提高學生應試能力。

1、每星期的課外閱讀訓練。讓學生觀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賞美文中提高解題技巧。教師的講解是應有針對性,並總結歷年中考課外閱讀的考點規律,使學生心中有數。

2、讓學生儘早接觸中考題型。如果再等到總複習讓學生訓練綜合試卷和模擬考題已爲時過晚。因此,從初三年的上學期就開始發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試卷讓學生訓練。以免學生怯場,便於學生的應試。

3、注重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語文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如學生做完20xx年各省市中考試卷後,要求他們自己分析和總結,寫一篇20xx年中考語文命題預測,各抒己見。然後教師綜合權威預測,給同學作一些分析、評點。

4、課文複習考點化。課文複習有邏輯性的分爲各個考點,指導學生系統的掌握課內知識。

(四)、更新觀念,抓好複習,提高成績

初三語文總複習階段,傳統的觀念只重視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而忽視或輕視它的人文性,往往會造成學生老師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卻不見提高.因此我認爲無論在常規教學,還是在總複習階段,同樣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從遊戲規則,又超脫其上.找到總複習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以素質教育爲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並提高應試技巧,應該是目前初三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九年級語文教學與七八年級有明顯不同,它所有的指向都較勢利,那就是一切爲了中考,爲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學導向旨在引導學生應對及操作中考試題的策略和方法上。

一、 知識點的梳理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學生到了九年級,相應的知識點也到了一個可以歸納總結的時候,很多的閱讀文題目其實也都是在以各種形式在考知識點,可是我們的九年級學生,到了臨考前,諸如連人物描寫的幾種角度(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諸如修辭手法的幾種形式(比喻、排比、擬人)都還是模糊一片。雖然我臨時突擊,以結構圖的形式把知識點給予明確的概括,在閱讀文章中予以強化,可是張冠李戴的現象依然是相當多的。

單靠九年級的複習突擊,效果是肯定不好的。如果能在平時年級的教學過程中,就把知識點的梳理系統化,滲透進日常的教學,學生對知識點的瞭解有了至少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他們對知識點就有了一個消化到內化到運用的過程。考試中類似的題目對他們來講,就不會再具有如此的難度。

二、要訓練學生自己習得知識的能力。

基礎知識的學習可以很簡單,老師報答案,學生記答案,但是長期下來,學生一個養成了惰性,二來,對聽來的答案他們也難以真正掌握。如果,在更早的時候,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讓學生養成勤查工具書的習慣,養成藉助學習資料自己找答案的習慣,他們的自

學能力會有更多的提高,他們的知識面和字詞的積累以及語感反應都會有更樂觀的表現,碰到這樣的選詞填空的題目,也會更有信心。

三、要讓學生有規律有技巧地進行答題

很多時候,學生在碰到類似的閱讀問題的時候,信手寫來,憑着感覺走是最常見的答題方法。其實,閱讀文章的答題也是有技巧有規律的。文章中關鍵句子的把握,答題時關鍵詞句的出現,常常就可以讓閱讀問題的回答變得又快又準確。

如果學生在答題前就有這樣的答題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現在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上,從內容看,不外乎爲塑造人物服務,從結構看,或作鋪墊,或埋伏筆……那麼他們在答這道題時,答題的大方向是不會出錯的,同時,這樣的答題技巧也會自然地對他們的答題語言進行約束,出現更多的得分點。

這樣看來,我以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一定要搞閱讀文的題海戰術,但是,做一篇文章,卻應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要讓學生在做題目的時候,瞭解出題者的出題意圖,熟悉並掌握一些經常出現的題型的答題技巧與規律,並能在閱讀文訓練中發覆運用。

四、文言文考查試題越來越具有強烈的背誦及遷移性質。中考文言文試題中解釋加點字意義的出題範圍內容基本上全是從學生課文下面的註釋中來的,另外翻譯句子的評卷方針是意譯不給分,直譯時關鍵的一個字漏譯也會被砍去一半分。這種嚴格到殘酷的評卷方式使我們的文言文教學變得相當嚴肅。總結以往的失敗教訓,九年級的文言文教學更應偏重於授課的細緻,細到每一個字的意義都不能馬

虎。老師講課時絕不允許只串大意而不通詞素,必須引導學生養成一字一字的翻譯習慣。另外,要求學生課文下面的註釋除專有名詞外一率得會背,包括個別較難句子的整句翻譯也要張口就能背出來。背誦的實惠不僅能應對課內文言文的試題,課外文言文的好歹也全仰仗學生對課內文言文字詞的理解記憶。我學生一課一課背,教師一課一課落實,然後再讓學生見識課外文言文,引導學生把課內字詞意思遷移到課外。剛開始時學生不會遷移,一見到課外文言文就懵了,

五、就是學生最沒把握的現代文閱讀教學了。提高學生現代文閱讀成績的唯一方法當然是老套的做題戰術。但九年級上半期及下半期開端,不應該是學生的題海戰術,而應該把重點放在教師身上。其實我發現七八年級時,學生基本上不明白現代文閱讀得分技巧,問十個同學十個同學回答現代文閱讀答案是蒙的,甚至很多同學拿着筆不知道怎麼表達他蒙的那點可憐的答案。所以,現代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是學生提高閱讀分數的心鎖。教師把重點放在答題技巧上而不僅僅停留在對標準答案上,學生閱讀分數提高就有希望了。比如告訴學生議論文、說明文答案基本上可以在原文中找出來;寫景或寫物的散文大膽的往人身上靠,寫人或敘事的散文儘量地往情上靠;寫景的文章不看景只看議論和抒情答題就簡單化了,寫人的文章不往事上看只揣摹作者的情感就深刻了;所有問題不籠統回答而用條理分割的辦法慢慢回答等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的贏取得分機會。當然並非所有現代文閱讀題目的答題方式都有技巧,有的直接考查的是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如標點、字音字形、詞語意義理解;病句、仿句造句和

語言的得體等就另當別論了。

六、最後說說作文,作文可分成四等:又華又實,華而不實、實而不華、不華不實。又華又實是任何時代任何人追求的最理想境界,這裏不做贅述。具說華而不實已不再時髦,實而不華反佔先機。對此我有不同理解,讓學生一本正經地下工夫寫實比讓學生耍筆桿子寫華更難,而且出力不討好,得分往往更底。華美的文字和華美的裝修一樣更容易引人眼球,它最起碼體現了學生運用文字的嫺熟性,如果不慎不實了,評卷老師也不忍心痛下殺手,得分往往比預想的高。這些學生已經在九年級以前訓練過了,九年級時要學生訓練在華麗語言掩蓋下儘量撩撥評卷老師的情,讓他在枯燥而雍長的評卷過程中怦然心動,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諱的是他不動情。所以在讓學生作文時一定要充滿感情的寫,要求學生先打動自己,然後纔有可能打動別人。二是儘量在作文裏出現帶感情色彩的詞,讓評卷老師不知不覺地受你蠱惑;三是儘量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暢;四是感情強烈時可獨立成段,突出你的情感;五是下苦工夫在結尾處議論和抒情,讓擡筆打分的老師所看的最後一眼是你文章中最靚麗的地方。

總之,語文的教學還是應重在平時,所以,九年級的語文教學最根本的是抓住課堂,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這也是以後努力的方向。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傳統的教學注重教師的傳授作用,往往是教師一人在那裏生硬說教,學生茫然聽講,主動性得不到發揮,能力得不到培養,造成課堂高耗低效、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爲了克服這些弊端,在改革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習興趣,我們進行“以學定教,同案協作”課堂教學改革,下面就我近期的教學實踐,簡要反思如下:

一、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幫扶學生上路

不少學生不會學習,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掌握比較科學的學習方法。老師應爲他們創造條件,教給學習方法。比如教學生思考的方法。一篇文章該怎麼讀,怎麼入手,怎樣深入,怎樣通過字面把握文章深層的內涵,怎樣學習借鑑文章構思立意謀篇佈局。寫作,教學生可以按“爲什麼寫——寫什麼——怎麼寫”這樣一個流程進行,根據要求,分別在語言操作技法上進行指導。揣摩課本範文,思考如何謀篇佈局,結構文章。讓學生模仿、操練,通過實踐,懂得寫作技法,從而內化成自己的能力。

二、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能力

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使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服務作用、參與作用,讓學生在受控的環境中學習,這種方式可以即時瞭解學生重難點掌握的情況。學生自主合作交流,老師隨時按教學要求進行調控,通過啓發誘導,使學習取得最佳效果。課堂教學不應該過於注重教材設計,而是重在滿足學生的需要,體現以學生爲

中心的教學理念。學生自主學習,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接受式、等待式爲參與式、主動式學習,這與傳統的“師講生受”教學比較起來,它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後開討論會,討論會上學生踊躍發言,思維活躍,達到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三、有效指導積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有效指導積累,從形式上看,是對“以學定教,同案協作”中“學”的呼應和教學過程的收束;從內容上看,則是對教學重點的深化和完善。“有效指導”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二字強調方向性、重要性,“積累”能使學生掌握許多活生生的語言材料。這樣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落實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日積月累,持之以恆,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自然生成,學生在知識、能力、身心素質上也會獲得全面提高。

總之,課堂學習作爲學生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教師要從個人特點的實際出發,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要從學生認知規律的實際出發,最重要的是以學生爲中心,把學生當作演員,作爲主體。教師上課,不見得每節課都精彩,但一定要讓學生每節課都有收穫,一定要讓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素質得到培養,這纔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時間飛逝,一學期的工作在緊張和匆忙中結束了。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三班的語文教學工作。雖然不是第一年擔任畢業班的教學工作,但我的內心仍十分緊張,畢竟時隔兩年,物是人非,不知自己以前積累的那一套經驗能否適用於現在學校開展的教學改革,能否適應於現在的學生。況且語文總分120分,在中考中佔分較重,不容忽視。我深感責任重大,所以在教學工作中絲毫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鑽研教法,制定了相關的備考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的教學。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生基本能進行有意的自主閱讀和有一定創意的寫作,已能有意學習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且不斷的培養自己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下面,我主要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進行了反思。

一、我的收穫1、夯實基礎,絕不丟分120分的試卷中基礎分佔到二十幾分。平時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熟讀,積累字詞,課後輔導注重強化訓練。其他如病句修改、仿寫、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等基礎知識也穩打穩紮,強化記憶,強化訓練,在理解基礎上學會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提高。另外,我時時提醒學生,試卷上你越認爲會的越容易弄錯,所以要求他們答題後一定要複查基礎題,千萬不能以爲會就掉以輕心。

2、加強閱讀訓練,提高答題能力這主要體現在詩詞賞析,文言文閱讀,說明文閱讀,議論文閱讀及散文閱讀。這六種題型相對固定,答題時有規律可循。只要我們掌握其中的技巧和規律,答題的方向是不會錯的。所以我在向學生講清文體特徵的同時,選擇典型的篇章進行反覆演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3、常抓作文,訓練語言我班學生基礎較差,作文語言常不出彩。因此,在平時作文訓練時,我總是在黑板上寫下本次作文的審題注意點,語言要求,書寫規格等,讓學生按要求寫作,時時提醒注意語言優美,多使用修辭,多引用名言、古詩。並在下次寫作時指出上次作文出現的問題,要求逐條進行改正。

二、我的不足1、背誦力度不夠,不嚴,至使一些同學有懶惰思想,檢查不到位,使一些同學無緊迫感得過且過。

2、閱讀教學中有時爲了趕課,存在開快車的現象,使一些重要的知識點無重點訓練,同學記憶不深,運用不好,另外,未重視生字詞等基礎知識的訓練。

3、作文中對中、差生指導不到位,議論文訓練太少。

4、課外閱讀面太窄。

5、學生基礎差,大部分學生不願學,班級學習氛圍不濃,紀律也不嚴。

6、面批太少,錯失了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面批對於提高閱讀理解很有效,但也是由於時間原因,所以這方面我也沒有做到位,喪失了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

三、今後措施1.繼續加強古詩文言文的背誦檢查力度,分小組任命小組長,課間檢查,自習檢查,加強晨讀力度,每天明確背誦的任務,加大默寫檢查力度,每週活動課型式進行古詩文背誦。

2.作文教學中,多上一些諸如審題選材,立意方面的知識講座,加強語言表達能力、日記、摘抄活動,一是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讓學生作文時一定要充滿感情的寫,要求學生先打動自己,然後纔有可能打動別人。儘量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暢;感情強烈時可獨立成段,突出你的情感;下苦工夫在結尾處議論和抒情,讓擡筆打分的老師所看的最後一眼是你文章中最靚麗的地方。

3.分類推進:優生促進、中等生優化、差生轉化。

4.分期分批談話,指導優等生,鼓勵關心差生,提高輔導質量,增多輔導次數。但願反思自我,能提高自己。

5.下學期,爭取面批,在面批時,對知識點進行系統講解能幫助學生很好地掌握語文學習的要點,使學生應付考試更加得心應手。如現代文閱讀這一塊學生普遍感到困難,一開始得分率很低,面批時我傳授他們方法。讓他根據你所講的方法,對他的知識進行梳理,矯正,體會到以前錯在什麼地方,進而做到少失分。

在教學路上,沒有捷徑,但可以有巧思。以上是我對自己這一學期來語文教學上的反思,其中有經驗也有教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一、段落結構

這首詩是漢樂府中的名篇。全詩分爲三段。

第一段,寫羅敷的美貌,勞動人民爲之傾慕。

第二段,寫使君覬覦美色,向羅敷提出無理要求。

第三段,寫羅敷拒使君,並盛誇丈夫以壓倒對方。

  二、思想內容

這首民歌寫一個美麗的採桑女子機智拒絕太守無理要求的故事:美麗的秦羅敷如同耀眼的太陽出現在城南,牢牢地吸引住了衆人的目光;過路的太守垂涎羅敷的美貌,貿然上前求愛,被羅敷一口回絕,接着她通過誇耀自己的丈夫嘲笑了太守的不自量。通過這個故事,揭露封建上層統治者的荒yin無恥,並表示出對他們的鄙視。

  三、羅敷形象的簡析

羅敷是一位美麗的古代勞動婦女。從詩的第一節寫她的美貌可知。詩一開始,就爲讀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麗姑娘的形象,使人能產生豐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將是心靈純美的品德高尚的人。在第2節裏,她面對使君這個權勢赫赫的無恥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縮,斷然拒絕,並且嚴詞斥責,辛辣嘲諷。她不僅敢於鬥爭,而且善於鬥爭。第3節裏,羅敷從官位、權勢、富貴、氣度諸方面極力誇耀自己的丈夫,這是羅敷面對那個欲以權勢來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採取的一種鬥爭策略。她採用這種鬥爭策略,從氣勢上有力地壓倒了地方,並且巧妙地保護了自己。

  四、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

寫羅敷的美麗一是爲了塑造一個鮮明、突出、動人的人物形象,二是與下文使君形成對比。寫羅敷的美麗採用的主要是側面描寫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襯,有美麗服飾的描繪,有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的傾慕。詩中的側面描寫調動了多種藝術手段,運用了誇張、排比的手法,極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羅敷的形象鮮明、突出。

  五、修辭方法

詩篇在採桑事件中運用排比、誇張修辭方法和側面描寫方法,描寫出了羅敷的美麗的形象。先寫羅敷採桑用具的美好、髮型的美觀、耳環和珍貴、衣着的美麗,襯托出她容貌的美麗;再寫不同年齡、不同身分的人看到羅敷都忘卻了正做的事,以致“來歸相怨怒”,表現出羅敷的巨大吸引力量,進一步從側面烘托出了她容貌的美麗。這樣,一個光彩照人的青年勞動女性的形象,鮮明地樹立在讀者面前了。

  六、藝術特色

①構思巧妙、故事完整的五言敘事詩。

本詩寫美麗的採桑女子秦羅敷不畏權勢,機智拒絕太守無理要求的故事。故事以被侮辱者的勝利而結束,從而把一個在一般情況下本應是悲劇的故事,變爲一個喜劇故事。

全詩三層。第一層先以華美的詞藻對羅敷的美麗做鋪敘性的正面描寫,再以誇張手法寫衆人看到羅敷後的失態反應,從側面烘托羅敷的美,並由此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戲劇氣氛,爲太守的出場作了鋪墊。第二層寫羅敷拒絕太守的無理要求,幾乎全用對話寫成。太守與羅敷之間本有一段距離,對話雖緊相承接,其實有小吏在中間奔走傳話,具有戲劇表演般的效果。第三層寫羅敷誇夫。在誇夫中處處暗含着與太守的對比和對太守的譏諷。從羅敷揚眉吐氣、越誇越高興的語氣中,可以知道她已鎮住了太守,至於太守聽後的掃興之態,就留給讀者去想象吧。所以本詩雖嘎然而止,卻餘意綿綿。

②高超的側面描寫和對話描寫。

第一層描寫羅敷之美,先用華麗詞藻極寫羅敷服飾之美,接着該描寫羅敷資質之美了,但也許作者認爲羅敷太美了,再美的語言都不能從正面把她的美充分表現出來;於是換了個角度,從側面以調侃、誇張之筆描寫各色人物見到羅敷後的失態舉動,讓讀者從他們的神魂顛倒中想象羅敷之美。這樣反而打破了正面描寫的侷限性,任何讀者都可根據自己的審美標準,在想象中重塑羅敷形象,獲得最大的的美感,。這種描寫方法收到了正面描寫所難以達到的效果。

第二、三層,幾乎全用對話寫成,非常生動有趣,把羅敷機智、自信、自尊、自愛的性格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③誇張、襯托手法和喜劇色彩。

本詩富有幽默情趣和喜劇色彩,充滿活潑、愉悅、輕鬆的氣氛。這是詩歌主人公的美麗、樂觀、機智、自愛、自信的品質帶來的,也是作者對這位主人公的親切、熱愛、讚美之情渲染出來的,又靠運用某些藝術手法來完成。

本詩的基本藝術手法是誇張,如寫羅敷的服飾、人們見到羅敷的失態和羅敷誇夫。其次是襯托手法,如用人們見到羅敷的失態襯托羅敷之美,用羅敷誇夫比襯太守的醜惡。通過誇張和襯托,突出了羅敷的美麗、樂觀、機智和自信的品質,產生了幽默情趣,渲染了歡快氣氛,加強了喜劇效果。

  七、《陌上桑》翻譯

原文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爲籠系,桂枝爲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爲下裙,紫綺爲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致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繫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爲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譯文

太陽從東方升起,照到我們秦家的樓房。秦家有位美麗的少女,本來取名叫羅敷。羅敷很會養蠶採桑,(有一天在)城南邊側採桑。用青絲做籃子上的絡繩,用桂樹枝做籃子上的提柄。頭上梳着倭墮髻,耳朵上戴着寶珠做的耳環;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綢做成下裙,紫色的綾子做成上身短襖。走路的人看見羅敷,放下擔子捋着鬍子(注視她)。年輕人看見羅敷,脫掉帽子整理儀容。耕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犁地,鋤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鋤地;回來後互相埋怨生氣,只因爲觀看羅敷。

太守乘車從南邊來了,拉車的五匹馬停下來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過去,問這是誰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羅敷。”太守又問:“羅敷年齡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歲還不足,十五歲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問羅敷,“願意一起坐車嗎?”

羅敷上前回話:“太守你多麼愚蠢!太守你本來有妻子,羅敷我本來有丈夫。(丈夫當官)在東方,隨從人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頭。憑什麼識別我丈夫?騎白馬後面跟隨小黑馬的那個大官就是,用青絲拴着馬尾,那馬頭上戴着金黃色的籠頭;腰中佩着鹿盧劍,寶劍可以值上千上萬錢,十五歲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歲在朝廷裏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歲成爲一城之主。他長得皮膚潔白,疏朗朗略微長一點鬍鬚;他輕緩地在府中邁方步,從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會時)在座的有幾千人,都說我丈夫與衆不同。”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中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我的感覺和大腦在伴隨着緊張同時,然後又衍生出混沌和短路,不僅語言上、思想上發生着改就連平時自己上課很悠閒自得的狀態都發生着改變,語言迫切了,行動急促了,要求嚴格了,而這切的變化都來源於中考的腳步。

心裏有了一股急切的願望,希望將自己的所有關於語文,關於考點,關於對中考預測的皮毛,一股腦的全給學生,並且也希望這所有的一切學生也能夠全部接受,理解,消化,並最終化爲己有。可是越是這樣迫切的希望,要求,就越適得其反,於是老毛病又犯了暴躁的脾氣開始了,學生也越沉默了。其實很不想這樣,嚮往着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心裏也很痛苦,也很矛盾。

惟願自己溫和,平淡!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今年我帶九年級語文,我的觀點是以素質教育爲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並提高應試技巧,應該是目前初三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一)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並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認爲“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爲語文素養的三方面內容。因此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積累。

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因此,“積累”成爲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課堂教學之外,我們是這樣做的:

1、抄寫、背誦。每星期佈置三篇的抄寫作業,分別是美文欣賞,名言警句,古詩詞。既可以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寫作。對於語文尖子生,還要求他們從抄寫的文章中自選題材寫一篇同題作文,教師面批面改;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課內外名篇佳句全不放過,因爲“背誦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也是一個文明的辦法”(黎錦熙)。

2、注重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學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教材既要講得精,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學習內容上,引導學生關注科學、人文、自然和社會、人生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可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如:在學習《論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時,就讓學生討論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使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盡情的燃燒。

3、作文積累。增加作文的訓練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師全批全改,並保證在一週內反饋給學生,以幫助學生形成樂寫的習慣。堅持每天寫日記,每週寫美文點評,每學期自編自寫兩到三本書。。

通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爲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通過實踐,效果是明顯的。

(二)提高學生應試能力是關鍵:

時間不等人,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考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但單純的題海戰術又會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應針對中考具體情況,設計多種訓練方案,提高學生應試能力。

1、每星期的課外閱讀訓練。讓學生觀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賞美文中提高解題技巧。教師的講解是應有針對性,並總結歷年中考課外閱讀的考點規律,使學生心中有數。

2、讓學生經常接觸中考題型。如果等到中考前讓學生訓練綜合試卷和模擬考題已爲時過晚。因此,從上學期就開始發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試卷讓學生訓練。以免學生怯場,便於學生的應試。

3、注重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語文資源開展實踐活動。

4、課文複習考點化。課文複習有邏輯性的分爲各個考點,指導學生系統的掌握課內知識。

綜上所述,九年級語文教學和複習,應着眼以下幾點:

1、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應明確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纔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即使在最爲緊張的總複習階段,也不能因爲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而忽視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針對性的短期效益訓練,可以彌補語文學習和複習上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4、反饋應該及時迅速。

5、以閱讀和寫作爲中心組織教學,以關注思考人生爲學習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試教學。

最後,要讓同學們關注社會、人生,用自己的心靈和敏感的筆觸時刻接受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時刻與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溝通,時刻聆聽來自人類歷史最深遠最悠揚的文化語言,並讓自己和它們融爲一體,纔是真正的語文,纔是終身的語文,也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