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學反思1

《晏子使楚》是一篇略讀課文,作爲略讀課文,其目的是引導學生把精讀課文中學到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運用到閱讀實踐中,通過閱讀實踐,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本課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線,通過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的形式,瞭解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駁楚王,爲自己和齊國贏得尊重的故事。

本課成功之處在於課堂教學結構嚴謹,整個教學環節注重學生能力和思維的訓練,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在文中去找臺詞,更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創造性。表演後讓演員和觀看的學生分別說說自己體會和感受,再評一評哪一組表演好。

《晏子使楚》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鬥楚王,最後寫楚王只好認輸。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後,對課文再加工編導,演一演課文劇,用身體語言演繹文字語言,不但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刻認識,而且有助於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晏子使楚》一文中,讓一名學生扮演晏子,一人扮演楚王,兩人扮演接待的人,然後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於故事之中進行理解和體驗,學生把故事演得栩栩如生,因此晏子的智慧和才智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通過表演,使學生真正地“活”起來,處於一種寬鬆、和諧、愉快的氛圍中;使學習成爲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思維不受壓抑,而是處於“激活”狀態;使獲取的知識不只是學生頭腦中的一種抽象的文字記憶,而是形成學生自身的一種能力、一種潛質。

教師應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放活動的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拓展學生的思維,把活動的舞臺交給學生,把活動的時間交給學生,把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充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競爭意識,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語文教學反思2

一、以寫字教學爲切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小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忽視了這一點。而新教材已關注到了這個問題,在教材的開始,不再急於講授課文。而是打破了常規,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新學期初,我就注重了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的培養。經過觀察、模仿、練習,教給學生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利用寫字歌:“學寫字,要注意,頭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紙放正,一尺一拳要記清,手離筆尖一寸高,寫字認真要心靜”,來幫忙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要求學生寫字時,必須要跟寫字歌進行對照。教師隨時進行督促和指導。一週下來,學生寫字時已是個個端坐。除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寫好字。每課後的寫字練習,不可忽視,每一天應安排必須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良好的寫字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必須耐心細緻、精心地指導,並嚴格反覆長期的訓練,從而讓學生把字寫端正寫漂亮了。

二、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小語新課程標準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構成本事。”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我的學習,課堂上的收穫實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決心真心實意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三、把握訓練訓題,注重學生本事的提高。新教材旨在使學生不要死讀書,讀死書,而是要把書讀活。在理解知識的同時,又要提高學生的本事。就拿口語交際這一訓練來說吧,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概括、說話等本事,更是給學生供給了一個創新的天地,想怎樣說就怎樣說,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從而也爲夯實寫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在教這類訓練時,要精心組織,重“說”和“演”的訓練。如,我在教第六課《小攝影師》時,根據書上的插圖,實地模擬進行表演,這樣使學生的形象感知變得直觀化。學生在簡便愉悅的環境下,相互之間對起話來。頭頭是道,不但“說”得到了鍛鍊,也使學生感悟了許多道理。

三、多讀、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我成爲一名學者。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以往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本事只能靠本事去培養,才幹僅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能夠經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有時提出的問題,教師也會覺得束手無策。新教材的資料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我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我成爲一名學者,我認爲平時應當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

總之,新教材充滿着時代的氣息,資料上的更新,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法上如何去創新。努力幫忙學生從小練好語文基本功,爲他們全面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體現新教材的真正價。

語文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用擬人化手法,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了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文體新穎活潑,符合兒童閱讀心理,有利於激起兒童閱讀興趣。第二課時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認識“慶祝”兩個生字。

教學中,我發現了學生普遍對長句有畏難情緒,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長句由於修飾成分多,學生常讀漏、讀錯,此外,學生不會意羣停頓,第二、學生對課文吃不透,感情朗讀不到位。

我不由得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一是平時對長句的停頓方法強調、引導不足,造成學生訓練不到位,二、學生的對長句停頓的微小進步沒有進行及時的正面肯定與強化,造成其自信心不足,三、至於感情朗讀方面,教師範讀不夠,學生缺乏模仿對象。四、生活即教育,語文教學生活化,生活語文化,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構建一種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種氛圍中,老師真正享受語文教學,學生真正享受語文學習。

我認爲要想讓學生樂讀、愛讀書,關鍵要在於讓學生覺得讀書是自己的內心需要,是一種自我肯定的途徑。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每個人都有追求自我實現和獲得尊重的需要。因而,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開闢多種渠道,搭建新的平臺讓學生展示自我,同時,還要將對適當的有計劃滲透長句的朗誦技巧,把目標細化,指定適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目標。

語文教學反思4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所說: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爲實踐反思”和“對實踐的反思”,及時分析所發生的教學活動,從而不斷改善教學行爲,不斷指導未來的教學行動。

一、爲實踐反思

當前的課堂教學從形式到做秀已逐步走向實實在在。葉瀾教授認爲:有意義、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態性、有待完善的課,即紮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的課纔是一堂好課。於是我在作文教學中注重以“實”爲中心。以學定教——選題從學生實際出發,要求符合學生實際,引導根據學生特點,實實在在展示學生的風采。進入三年級的孩子,剛剛和習作交上了朋友。很多同學一篇作文只能寫兩三排,很多同學沒有材料可寫,說上作文課就翹嘴巴。我決定放慢速度,從段入手,紮實訓練,逐步提高。

生活中處處有作文。葉聖陶先生在《讀書二首》中說: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魯迅先生也認爲,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陶行知先生說得更詳:活書是活的知識寶庫。花草是活書,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雲雨雪、天體運行都是活書。活的人、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寶庫,便是活的書。因此,我決定採用把課堂作文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寫作文。

在每次作文課前,總是精心設計。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裏,我帶領同學們在陽光下吹泡跑,讓學生觀察泡泡的顏色的變化,各種各樣的形狀,以及泡泡隨風飄蕩的情景。在做了遊戲後,我把孩子們帶進語文課堂,孩子們從中感受到了作文的快樂,還能在實踐活動中有了寫作的興趣,有了寫作的內容,學生寫起來就話可說了,孩子們就能把內容敘述清楚,語句也就通順了。在課外,讓學生採摘來了各種樹葉,拼做樹頁貼畫,再讓學生髮揮想象,編寫童話故事。在課堂上,還讓學生帶來瓜子,品嚐各種瓜子的味道……從一次次實踐中,孩子們捕捉到了作文的靈感。一次次實踐如同一泓泓活水,滋潤着孩子們乾渴的筆尖。

在習作要求中,我還加上了一條:儘量用上一些好詞。這也是根據本班情況而定的。不愛讀書、積累,是本班的普遍現象。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爲了引導孩子們積累與運用,我首先從積累一個詞,使用一個詞開始,讓他們感到語言充實的快樂,想逐步把孩子們引向祖國語言文字寶庫的廣闊空間,引向生活這個知識的海洋,希望孩子們的糧倉裏面都是充實的,從而成爲一個個巧婦。正如葉老所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二、在實踐中反思

一切爲了孩子,爲了一切孩子。從孩子們的實際出發,立足於學生的發展。這是一個樸實的課堂,一個真實的課堂。孩子們有真實的體驗,有真實的感情,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每一個教學環節我都關注學生的學習,步步踩實。在作文課堂教學中,結合本班情況,在習作實踐教學分四步進行。例如在教學《郊遊》一文中我上這樣操作的:

一憶郊遊——創設情境,引發真情

1、錄像引入。師:同學們,我們來看一段錄像好嗎?(播放錄像,再現郊遊活動場面,激發情感興奮)。

2.引發回憶。

師:告訴我這是一次什麼活動?你參加過這樣的郊遊活動嗎?想一想哪些人、事、景、物給你留下最深的感受呢?(學生自由答)

3.閉目想象。

師:閉上眼睛,伴着音樂,把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再回憶一遍。(播放一段輕音樂。)

二、說郊遊——開拓思路,引吐真情

1.小組交流。

師:把剛纔回憶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真實、具體地講給小組同學聽聽,怎麼想就怎麼說,做到說真話,吐真情。(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參與交流。)

2.集體交流。

師:好,接下來,同學們把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或

語文教學反思5

一、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維目標和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我在《燕子專列》的第一課時確定瞭如下的達成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會通順、流利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過程方法目標: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學會探究,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中,自己學會想象,在老師的鼓勵聲中,自己學會表達。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意,增強愛護鳥類的意識。從課堂的實施來看,這幾個目標還是基本能達到的。

  二、今天比較滿意的地方,就是能創設一個個情景,把孩子們帶進文中。《新課標》要求: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所以,我在設計時,就儘量不讓學生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體驗課文,想方設法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小燕子,當作小貝蒂,設身處地地閱讀想象,交流感受。如指導理解第三自然段的時候:學生把自己當作小貝蒂,和老師對話:“小貝蒂,雪太大了,路太滑了,小貝蒂,我們回家吧。”“小貝蒂,你已經一天沒有吃東西了,我們回家吧”“小貝蒂,那山崖巖縫太危險了,我們回家吧。”再如拓展延伸環節:列車開動了,人類的.愛心感動了春天的精靈,車廂裏的小燕子在唧唧喳喳,向人類致謝呢。你聽,你認真地聽,你安靜地聽,你聽到它們說什麼了嗎?

你看,那隻燕子正朝着一位抱孩子的阿姨張望,它在說什麼?你看,那隻燕子正不停地朝着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揮動翅膀,它在說什麼?你看,還有一隻可愛的燕子正深情地注視着貝蒂,它又在說什麼?。這些動情的語言把孩子們引入了課文中的世界,在那裏,他們激動着主人翁的激動,感受着主人翁的感受。這樣就少一些生硬的剖析,增加一些語文味。

  三、比較遺憾的是:

1、自己相對緊張了,對孩子整體的情緒與表達把握不夠。特別是到了後面,感覺提出的問題不夠明確,不夠到位。

2、教學的整體設計感覺比較浮躁,教師說得多,整頓紀律的時間也用得多了,這樣學生就說得少,說得不夠好了。

3、朗讀的時間不夠,特別是教師在範讀方面不夠。

  四、設想與重建:

1、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更關注學生的情態發展,挖掘課堂的生成資源,讓自己的教學教態更從容,更淡定。

2、在以後教學中,更多把平臺讓給學生,讓他們施展,把方法教給學生,讓孩子們發展。

語文教學反思6

有專家這樣界定教學反思:老師的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認知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指教師爲了成功地實現教育目標,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活動及支持這些教學活動的觀念、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自我調節性的思考,教學反思的作用。教學反思對教師成長的作用,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爲: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全國特級教師袁容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成功經驗總結出:教學成功=教學過程+反思。更有學者提出二十一世紀教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教師的自我反思能力。反思教學對教師成長具有極爲重要的作用。

一、反思教學有利於教師從感性認識遞升到理性認識,由“一般型”教師成長爲“骨幹型”教師,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的作用》。反思教學中的“反思”,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使現有教學活動中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重要條件,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的反思,才能正確地認識和把握教學活動中的種種本質特徵,成爲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學實踐者,成爲最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沒有對自己教學經驗的繼承和對教學教訓的吸取,對教學的認識只能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其教學水平也只能停留在“一般型”教師層面,不能成長爲“骨幹型”教師。

二、教學反思有利於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由“經驗型”教師成長爲“研究型”教師。反思教學中的“反思”,就是教師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育活動中的各種現象,包括教師自身的行爲,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行爲日趨優化的教學反芻,是教師融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的教學研究活動。通過教學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積極探索新思想和新途徑,從而衝破“經驗型”的束縛,成長爲一名教學研究者。

三、反思教學有利於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由“教書型”教師成長爲“專家型”教師。教師由教學新手到骨幹教師,再到專家型教師,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漸變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學反思起着重要的作用。通過反思教學,能使教學更理性、更自覺,教學過程更優化,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點,儘快成長爲“專家型”教師。

四、反思教學有利於教師提升理論水平和拓展知識層面,由“學科型”教師成長爲“學者型”教師。一個善於反思的教學實踐者,一定是一個善於學習、善於掌握科學理論的人。而反思性學習,是教師爲解決問題而進行的創造性學習,經過理論的重構和重建,積累大量的知識,從而達到解決問題、創造新知的目的。

總之,教師的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過程,通過反思教學能使教師不斷成長,成爲出色的專家型、學者型教師。

語文教學反思7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千古名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

在研讀課文伊始,我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在朗讀課文中,你覺得王勃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的回答包含面很廣:很有才氣的、善於觀察的、善於思考的等等。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抓住“很有才氣”這一關鍵詞,讓學生們讀讀、畫畫文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個很有才氣的人?學生們在快速默讀和圈圈畫畫中找到了各自的答案:

1、“一位姓閻的都督正準備在滕王閣舉行宴會,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連都督都邀請這個孩子來參加,說明他很有才氣。)

2、“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敢答應。”(誰都不敢在這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隨便寫文章,怕寫得不好遭人恥笑。)順勢利導,我有提出了問題:這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時候,王勃在幹什麼?學生很快讀出了第三自然段,由此,我引導學生明白王勃爲什麼能夠很快地寫出千古傳誦的文章,是因爲他善於觀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觀察,靜靜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這其實是寫出好文章的前提,我們寫作文也應該這樣。(範文網 )同時,我告訴學生這是反襯法,我們在習作中也可以嘗試運用。

3、王勃邊看邊想,突然迴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從“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等詞的理解體會王勃的才氣。

4、當那位都督聽人講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從奇才也可以看出王勃的才氣。)我再讓學生把這一詩句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對照讀,自己體會讀懂了什麼?由於對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對詩句的理解沒作過多的分析,學生能自己讀懂了,在讀懂的同時,體會到了詩句的凝練。

5、王勃寫的這篇《滕王閣序》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從千古傳誦也可看出王勃的才氣。)

6、最後,在學生理解王勃很有才氣的基礎上,我又補充了“才華橫溢、才智過人、文思敏捷、出類拔萃、後生可畏、筆下生花”等詞語,增加了學生的詞彙積累。

本節課,我抓住“才氣”引導學生理解了課文。學生學得興趣還是比較濃厚的。總之,我們欣賞並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迴歸常態的語文教學。”但作爲教師怎樣的設計才能便於孩子們紮紮實實發展了?話說簡簡單單,實在是不簡單!

語文教學反思8

對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極其枯燥,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提高學生學習拼音興趣行之有效的方法。

愛玩是孩子的本性,也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導入環節,我給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去秋遊的情境,爲整節課孩子們快樂地學習拼音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我又運用小鴨子這一情境人物引出音節的拼讀,孩子們在領養小鴨子這一強烈的感官刺激下拼讀得更認真,更開心了。緊接着運用小鴨子引出課間操,避免了課間操的形式化。我還結合"答對有獎"的遊戲情境把學生帶入到看圖拼讀音節詞的環節,學生在遊戲中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穫。最後,通過此來談收穫,說心情,照鏡子,是對整個情境設置的一個收筆,也是對本課的一個小結。

教學中,我感受到“情境式”的教學模式不僅適用於拼音教學,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中也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生動的互動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學生就能在課堂上“學習着並快樂着”。

語文教學反思9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4人,男生26人,女生18人。語文成績呈橢圓形分佈,其中大部分學生的語文成績比較穩定,20人左右的成績很不理想,這與他們的基礎差、家庭不和、學習習慣差有着密切的關係。

本學期,盡心輔導,力求質量爲先,面向全體學生,以訓練促思維,促語文水平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組編排。全冊共分6單元。教材繼續按專題編組。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學生生活,既富有教育價值與時代感,又突出學習語文的特點。8個專題依次是:獻給母親的歌、尋覓春天的蹤跡、科海泛舟、到民間採風去、古詩苑漫步、背起行囊走四方。

三、教材的主要特點

九年級下冊教材的主要特點,下面從四個方面作簡要提示。

1、加強目標意識,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並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

2、加強整合,圍繞專題組織教材

本冊教材繼續按專題分組編寫,確定專題的思路比前幾冊有所拓寬,除了思想內容方面的專題外,從文體角度定的專題,則是側重體會文章的表達形式。 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教材內容要簡化頭緒,加強整合”的思想,在按專題編寫教材時,注意了加強整合,每組的課文都圍繞專題編選,從導語到語文園地的各項內容也都圍繞專題來安排。而且,圍繞專題安排的各項學習內容與學習活動,前後有聯繫,有照應,做到環環相扣。這樣,就使整組教材以至整冊教材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3、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本冊教材,在編寫時既考慮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考慮有利於學生的學,努力使

教科書既成爲教師的“教本”,又成爲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本”。這一特點在教材裏有多種呈現方式:一是在課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後,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自讀自悟;二是在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中,安排了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的題目;三是在每組課文後面安排了學生對本組所學字詞進行自查自測的“詞語盤點”;四是“語文園地”中設置了“我的發現”“展示臺”“寬帶網”等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欄目。

4、加強開放性,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繫

語文學習是母語的學習,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語文學習決不能僅僅侷限於課本,侷限於課堂,應該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本着這樣的思想,教材的編寫加強了開放性,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主要表現在:一是注意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二是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中提煉口語交際話題,練習寫作;三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課外閱讀,重點推薦了《海底兩萬裏》和《名人傳》,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四是通過綜合性學習,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的編排,充分體現了聽說讀寫各項語文學習活動的綜合,課內外語文學習的緊密聯繫,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渠道,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

四、教學措施:

1、鑽研教材,精心備課、上課,及時批改作業。

2、授課時,努力創設情境,採取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的形式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知識。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

4、對新知識點要增加訓練量

5、勤於和各科教師和家長聯繫,取得他們的配合和支持。

6、做好差生轉化工作,使他們的成績再上臺階,從而提高整個班級的學習成績。

語文教學反思10

《楊修之死》是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重點講述的是魏蜀漢中爭奪戰最後階段,曹操軍隊撤退前的情況,文章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衝突,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我在設計本課時,以分析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徵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反覆研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分析理解楊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並以“做事”和“爲人”作爲文章拓展與延伸,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反思11

同樣的知識內容,由老師講出和學生說出,效果會大不一樣。老師講讓學生聽,他們心理上會有一種壓迫感,久而久之,產生厭倦心理。而由學生自己說出,他們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其學習的興趣,產生不斷學習的動力。這節課結束後,我聽到,有許多同學還在爲某個有分歧的問題而討論,爭辯。 本節課所設計的十個問題大都被學生分析到了。學生沒想到的最後三個題目也激發了學生的極大興趣。所以,雖是學生獨立閱讀,老師也不能只是袖手旁觀,也要積極參與,與學生相互交流,互相啓迪。

語文教學反思12

鎮期末語文成績出來後,整個三年級的語文成績很差,我班語文成績也是很不理想。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客觀方面的原因,另一個就是主觀方面的原因。

客觀方面的原因是這次試卷出題超出大綱要求,有些偏難;加之改卷老師對閱讀理解題和作文壓分嚴重,學生普遍在這兩道題上丟分嚴重。

客觀原因是次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基礎知識還是不夠紮實,不少學生在默寫古詩句和默寫課文原句上存在錯字現象,結果整個句因爲錯一個字而全部分被扣。其次閱讀理解能力、寫做能力太差,學生在這兩道題上丟分嚴重。因此基於上面的情況,特制定下學期的教學計劃:

一在教學上採取分層次教學。主要分爲上中下三個層次。

(1)學困生嚴抓基礎知識,主要抓好讀背課文,認真書寫生字詞,每單元后的讀讀背背全部會默寫。

(2)對待中等生除了抓好他們的基礎知識外,要抓好他們的寫作能力,通過優秀學生作文的範例給他們做引導,多讀背作文來提高這一方面的能力。

(3)提高中上等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這一方面的能力除了需要學生多閱讀之外,還需要學生做一些閱讀理解題來鍛鍊,這次學生閱讀理解題失分嚴重的原因我認爲主要是因爲學生在這方面的練習還是太少了。

失敗不可怕,關鍵是在失敗中總結教訓。找到了失敗的原因,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需要下學期的努力了。雖然學生的基礎很差,但是我心中仍然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語文教學反思13

我設計這篇文章教學過程時,力求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發表個人見解的習慣。讓學生在品讀文本語言的過程中從馬的角度、作者的角度、自己的角度思考。通過想象“家馬與野馬相遇會聊些什麼”再次品味家馬與野馬的不同。然後遇到其它一些動物聊聊“是人工美還是天然美”,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認識、平時生活的體驗來發表自己對人工美與天然美的看法。

教完布封的《馬》,我總覺得有點不對勁。不對勁在哪裏呢?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原來布封是一位人文主義思想的宣傳者和繼承者,《馬》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它的人文主義思想。而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沒有充分挖掘,準備不夠,致使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淡化了。

我設計這篇文章教學過程時,力求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發表個人見解的習慣。讓學生在品讀文本語言的過程中從馬的角度、作者的角度、自己的角度思考。通過想象“家馬與野馬相遇會聊些什麼”再次品味家馬與野馬的不同。然後遇到其它一些動物聊聊“是人工美還是天然美”,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認識、平時生活的體驗來發表自己對人工美與天然美的看法。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在一些環節上沒有深度,只停留在表面。這是自己沒有很好的去解讀文本。最初讀文本時我沒有一點感覺,通過不斷的閱讀,查閱資料才確定了教學環節,但沒有準確的定位,沒有把作者布封的情感融入到語言的賞析當中,僅僅是一帶而過。

在課堂中所表露出的問題都體現了我自身素質的不足,所以提高自身素質,給自己充電已迫在眉睫。在閱讀文學作品的同時應更多的關注理論書籍,以提高理論深度。在平時上課過程中都應注意教師語言的提煉。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在一些環節上沒有深度,只停留在表面。這是教師自己沒有很好的去解讀文本。最初讀文本時我沒有一點感覺,通過不斷的閱讀,查閱資料才確定了教學環節,但沒有準確的定位。沒有把作者布封的情感融入到語言的賞析當中,僅僅是一帶而過。在課堂上我還習慣去重複學生的話,這不但沒有一點效果還浪費了學生的寶貴時間。而重複學生的話,往往是由於我不知該如何評價學生的發言也不知該如何有效的連接下面的內容。試想如果把我重複話語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品讀語言那不是更好嗎?

在課堂中所表露出的問題都體現了我自身素質的不足,所以提高自身素質,給自己充電已迫在眉睫。在閱讀文學作品的同時應更多的關注理論書籍,以提高理論深度。在平時上課過程中都應注意教師語言的提煉。

語文教學反思14

《驚弓之鳥》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

教了《驚弓之鳥》,回過頭來反思一下,感受頗深。這節課我採用變序的教學方法,直接進入到文章的重點部分——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使大雁掉了下來的原因,引導學生跟着更羸一起去觀察和分析,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信息,抓住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從更羸善於觀察、會思考,受到啓發,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因爲這是一個成語故事,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課文的文化內涵,重視學生語文素養形成的過程。

首先,學生的表現非常棒,完全進入狀態,盡情地與文本展開了對話。在討論爲什麼說是他能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引導學生理解更羸分析的一段話,明白課文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引導學生再次與文本進行對話,明白更羸是通過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過程,最終實現了他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過程。教學時層層深入,一次又一次地質疑,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綻放思維的火花,最後揭示成語蘊涵的寓意,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其次,學生的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自己找好朋友扮演,學生熱情高漲,有聲有色。對“驚弓之鳥”這個成語也有了一定的理解,這也就達到了教學目標。

  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出現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1、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魏王說的話時,學生還不能讀出人物的語氣來,特別是對於這兩句話:“你有這樣的本事?”和“真有這樣的本事!”一個是疑問的,一個是驚奇的,學生讀的還不到位,這裏還要加強指導,注意“?”和“!”的區別,教師也可以進行示範讀,讓學生有更深的領悟。在分角色朗讀時,學生的動作沒按課文中的來做,我也當場進行指導,這都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進行貫徹:進行每一次的朗讀都要讓學生的目的進行,怎樣讀才能讀準、讀通、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讀出體會。

2、在區分兩個“直”時,還有含糊,剛開始學生講的有點摸棱兩可,看了課件後,沒讓學生再講了,這裏處理得不好,還應該讓學生再來講一講,強調一遍,這樣先有感官的認識後,學生會理解得更全面。語言文字訓練就應該具體到對“直往上飛”“直掉下來”中的兩個“直”的理解,對“能手”的理解,引讀,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語言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我們細化,如此,語言文字訓練才能落到實處……我們往往把教學目標定的太遙不可及了,以至於讓語文變得不實在。今天我的教學雖然在教材上有所處理,也嘗試用新穎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興趣,但是流於形式,沒有真正實現爲內容而服務。

3、大雁是怎麼掉下來的,應該處理得更好,不能白白浪費做好的的教具。4、老師本身的語言不夠精煉,比較多的口頭語言。這就要我在實踐中多探索,多研究,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語文教學反思15

這是一篇非常接近學生生活的童話故事。而且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也能夠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以下幾個步驟引導學生學習。

  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

故事類文章一般順序很明顯,因此在學習時,我讓學生朗讀後,說說本故事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並且提示學生找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詞語。這樣學生馬上就知道格式是按時間順序寫的,接着我在學生的回答板書以下幾個詞語“從前、秋天、一天早晨、從那以後。”這樣學生就知道按這個順序去讀課文。老師指導他們找出這幾個時間段裏花園都是什麼樣的?學生很快就讀出了從前的花園是洋溢着歡樂的笑聲;秋天的花園是寒冷、荒涼的;一個早晨,花園的春天和笑聲被巨人趕走又回到冰雪覆蓋,小男孩的行爲使巨人忽然醒悟;從那以後,花園成立孩子的樂園。

  二、啓發想象,表演體會人物內心想法。

在這個故事中,有很多處只簡單寫了巨人粗魯的語言,但是要學生真正理解或者說說巨人給他們的印象,也許他們還體會不出來,也說不會用什麼語言來描述巨人的行爲。因此,在課堂上,我抓住幾處,讓學生想象表演來體會。例如:第一次,巨人回家看見孩子在花園裏嬉戲,很生氣,我讓學生做出巨人很生氣時的表情,這樣學生立刻就把平時見到的家長意見自己生氣時的表情表現出來了;再如:巨人一個人在花園裏瑟瑟發抖的情景,還有早晨巨人趕走孩子時到底他是怎樣想的,我都要學生想了後用動作表演出來,然後在指導他們用完整的語言說一說,這樣既訓練了思維也鍛鍊了口語交際能力,再有小男孩不走,只凝視巨人,我讓學生互相表演體會,再說說此時巨人和男孩心裏的想法。在全文學完後,我和全班學生一起進行故事情景表演,一個學生演巨人,一個演男孩,4、5個學生演孩子,其他學生和我一起朗讀課文,在邊讀邊演的過程中把課文內容再現,有助於幫助學生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三、 啓發想象情景、續寫下文,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平時的課堂中,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片段描寫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例如;學生在讀了“他立刻巨人拆除圍牆,把花園給了孩子們。”這句話後,我問學生,當巨人拆除圍牆後,孩子們看到的是什麼樣的美景呢?請大家把前面的課文聯繫起來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和同桌說說,再把它寫下來。這樣有的學生很快去瀏覽前面的課文,結合自己生活所見,把他們心中美麗的花園描述出來了。

  四、品讀感悟,領悟道,昇華情感。

當學生把故事內容理解透了,又能用動作表演出來後,再引導學生去想,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這樣就很容易了。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發現,童話一定要放手讓學生站在他們的思維和角度去讀課文、去表演情景、去體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