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大綱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

學習《黃山奇石》一課,這篇文章對於學生來講比較單調。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使出了渾身招數,多媒體教學,談話激趣,自讀自悟,比賽朗讀等形式。當“小導遊”們介紹完“金雞叫天都”後,就要比賽讀出奇石的有趣。

第五小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來,當讀到“有座山峯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他伸着脖子,對着天都峯不住的啼叫”這句時,只聽我班最調皮的黃毅用課本擋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聲叫個不停,一時間,教室裏聽到的小朋友都在竊喜,好不容易營造的氛圍被這隻“大公雞”輕鬆的破壞了。我心裏生氣極了,本想劈頭蓋腦的批評一頓,可轉念一想,他這個小傢伙,不僅理解了課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詞,而且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只不過,他用的方式不好。於是我就對他說:“你真是一個細心讀書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經看到了那隻金光閃閃的大公雞?我們讀書的時候也要像黃毅一樣,眼中有物!”幾句簡單的話語,不僅傳遞給學生新的讀書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勵了他,此後,他讀書更認真了,發言也更積極了,我深感欣慰。試想,假如,當時我沒有控制自己,只是從擾亂課堂單方面去批評他,那一定會大大打擊他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中,我們應該善待學生的錯誤,多點讚賞,少點指責,多點肯定,少點否定,學生一定會懂得了自律,也能讓他們在成長的旅途中變得快樂而自信。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2

《黃山奇石》課文圍繞黃山石的“奇”,分別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景觀。根據本文的特點及訓練的要求,在突出主體性和體現文本資源的可拓展性方面,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認識石“奇”,還要讓學生感悟 石“趣”。因此,我們可以按照“知─說─悟”的主線,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體會、感悟。啓迪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陶治學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探究性準備

1、佈置學生收集有關黃山的圖片資料或文字資料。

2、自讀課文及相關內容:

要求借助工具書,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並文圖結合,分別在書中畫出“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等。

二、激趣性導入

藉助媒體(圖片、多媒體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觀察課文的特點(圖文結合),提示學習“看圖學文”的方法。

三、體驗性閱讀

1、知“石”:

⑴ 以小組爲單位相互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黃山石的資料,邊出示邊講解,將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種類及成因介紹給大家。

⑵ 出示介紹奇石或介紹黃山其他奇特風光的資料,針對學生的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班上進行交流。

⑶ 自主讀課文,歸納一下書中主要介紹了哪幾種“奇石”。圖文結合,邊讀邊悟、邊悟邊讀,對感興趣的內容,不僅要讀熟,而且要求能背誦。在積累中感悟表達的準確性,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說“石”:

⑴ 讀課文,對照插圖,分別說說“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等奇石的樣子,引導學生既要說出石“形”,又要說出石“神”。

⑵ 讀課文,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分別說說“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奇石。這幾處奇石,教材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勵學生大膽想像。

⑶ 對學生課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樣子進行表述,充實觀察、表達的內容,增強學生課外學習的興趣,訓練學生掌握課內外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3、悟“石”:

⑴ 以學習小組爲單位,分別想像一下:

“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這些石頭的來歷,可以以神話、童話故事的形式進行表現。比一比,看誰說得形象、生動、情節完整。

⑵ 在廣泛想像的基礎上,選擇一塊奇石,就自己所想像的來歷講給父母聽一聽,然後寫下來。

⑶ 在自讀、自悟及創造性想像的基礎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韻,陶治學生的情趣。

四、整理性閱讀

整理性閱讀,是指在網絡資源、自讀自悟、廣泛交流的基礎上回歸於文本: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自讀、齊讀、小組讀均可。)

2、通過學習,你有何收穫(知識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問。

五、拓展性練習

本拓展性練習,主要是走出教材,適當增加閱讀量,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其練習的資料既可以是《自讀課本》上的內容,也可以是其他兒童讀物上的有關寫景狀物、有益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像能力的短文。從來源的渠道上講,既可以是教師收集的,也可以是佈置學生自己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儘量體現理解的層次性和多元化。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3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小文,文中重點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四種奇石,課文的結尾還列舉了“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並說“黃山還有很多奇形怪狀的岩石,還等着你去給他們起名字呢。”這原本是老教材高年級中的一篇課文,現在在新教材中出現在二年級的第一冊,這教法就要完全區別於高年級。

課剛開始,我正在給學生放多媒體,讓他們一邊聽範讀課文,一邊看電視中出現的景物,沒想到剛剛讀了第一句,就聽到一個學生無意識地插了一句:“什麼叫‘聞名中外’?”再掃視了一眼教室裏,大多數同學都把目光投注在電視屏幕上,於是,我停止了播放,同學們正感到疑惑我對大家說 :“同學們,黃山風景區景色秀麗神奇,怪石有趣,張老師也沒有去過,我和你們一樣都迫不急待地要去看看了,那咱們先去旅遊旅遊,然後再學習課文好不好啊?”“好——”同學們興奮極了異口同聲地回答。我接着說:“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黃山風景秀麗,所以不但我們中國人知道它,連外國人都知道它的大名。你們看課文第一自然段中哪詞寫了這個意思?”

同學們緊張地找着,片刻,他們紛紛舉手,大聲地回答:“是聞名中外。”“聞名中外的意思就記住了嗎?”我繼續播放着媒體,這時電視屏幕中出現了課文中所描述的奇形怪狀的石頭。同學們興奮地互相訴說着,我趁機讓他們找出課文中的語句來敘述並且可以加上自己的合力想象,這下學生們更起勁了。在這熱烈的氣氛中,我們邊看圖邊想象,邊敘述邊讀書,還有的同學邊說邊忍不住學着圖片中的樣子做起了動作呢!在學生的高度興奮的思維狀態下,已經在無意識領會了課文的中心,因此在朗讀課文時,學生們已經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自然而然地把那種深情地讚歎,深切地嚮往的語氣讀了出來。就在這時屏幕中的圖片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幾個字“金雞叫天都”。

這下同學們不樂意了:“老師,爲什麼沒有圖片?”“我喜歡看圖片!”“‘金雞叫天都’是什麼樣子的?”突然有一個學生叫起來:“就是嘛,老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怎麼也沒有啊?”“對呀!”大多數人應和着。聽着一片抱怨聲,我開心地笑了,因爲,有一個要求學生髮揮想象,從“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中選一塊石頭向大家介紹一下的環節正等着他們完成呢。那個環節我原打算放到學完課文後再佈置的,沒有想到孩子們給我創造出了一個大好時機。“好了,同學們,由於黃山的奇石太多了,我們的課本裝不下啊。要想看那些圖片,我們想辦法好不好啊?”“老師,我們可以上網查!”“老師我可以自己畫。”同學們都發表了意見。“好。不過老師還有一個要求,你們還要在畫的下面模仿書上的樣子寫上介紹。你們說行不行?”“行!”孩子們充滿信心地回答,聽着這樣大聲地回答相信明天肯定會有收穫的。

第二天,一大疊彩色的圖片交到我手裏,我在課堂上把它們展示出來,並請有些作者向大家作了介紹,他們真是津津樂道

《黃山奇石》的教學故事主要體現了“注意學情,以學定教”,“抓住興奮點,改變教學策略”的教學理念。

這篇課文本來我準備的設計思路是:老師範讀課文——學生讀畫出的生詞——師生共同學習生字——再讀課文,結合圖理解課文內容——想像、說話訓練——朗讀訓練——指導寫字——佈置查資料的作業。

但是,根據課堂情況我改變了教學思路,順應當前學生的思維去發展,去挖掘,就如順風船再鼓風帆,效果就會事半功倍。事實正如此,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做什麼事更是喜歡從興趣出發,抓住這一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及時改變教學計劃,這就是以學定教。

我們只有對教材吃透,新課標才能在教學中熟練運用,只要目標明確,就可以瀟瀟灑灑地走上一回,沿途還會領略到無限美好的風光!

《黃山奇石》案例分析

案例

《黃山奇石》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在學習課文時,我採取“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的方式,讓孩子自主選擇喜歡的內容學習,自主選擇學習交流的方法。

片斷1:

“你覺得哪塊石頭最奇特、最有趣呢?請大家結合課文插圖,讀讀課文。你最喜歡哪塊奇石就學習哪一部分,邊讀邊把描寫它奇特、有趣的地方劃下來。當然,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詞語,就把它標出來,待會兒一起解決,好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進行自學) 俗語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錯,“書是讀出來的”。不到三分鐘,孩子們讀書聲逐漸小了,看來他們找到了所需要的東西。

“下面誰願意把自己最喜歡的奇石介紹給大家聽聽?介紹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你願意結合剛纔劃的詞句給大家講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講;如果你願意讀,就有感情地讀一讀;如果你能通過動作把石頭奇特的樣子表演出來,你就表演給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時間內畫圖展現出它的奇特,你就畫。下面自己抓緊想一想,再在小組裏可以討論交流。”(板書:講、讀、演、畫)

學生自主選擇交流的方式以及進行小組交流學習)

片斷2:全班交流第三自然段“猴子觀海”

生:猴子觀海真有趣,你看它兩隻胳膊抱着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着翻滾的雲海。 生:“猴子觀海”主要寫了猴子的動作,我勾畫了“抱、蹲、望”這三個動詞,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生:我也是通過這些動詞來理解的,因爲作者把它寫得好像真的一樣,體現了“猴子觀海”的有趣。

師:是啊,“猴子觀海”被寫得栩栩如生。猴子本身是好動的,可此時此刻它卻望着雲海一動不動,爲什麼呢?

生:我想,它在欣賞那翻滾的雲海吧。

生:因爲雲海太好看了,所以猴子被深深吸引了,一動不動了。

師:哦,這樣黃山的美、黃山的奇就更能體現出來了。還有采用其他方法學習的嗎? 生:我是做動作來理解的。

師:那你能表演給我們大家看看嗎?

( 學生上臺表演,抽生評價。)

生:老師,我覺得他表演得不夠好,他還東張西望的,“猴子觀海”都入迷了,應該是不動、發呆的。

師:那你能來表演一下嗎?

(另一學生上臺表演,很投入,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繼續交流。

生:我是通過感情朗讀來理解的

生:我是通過畫畫來理解的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雖是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我也嘗試着讓孩子們進行一些淺層次的探究性學習,培養他們探究的興趣。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孩子自主選擇探究內容,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奇石研讀,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孩子們用感情朗讀、畫、抓重點詞、動作表演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學習的效果也非常好。

在讓孩子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時候,我們應當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進行交流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他們,這一點非常重要。在課堂中,我給孩子們留了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學習以及把自己獨到的意見、理解在全班同學面前表達出來,讓他們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也能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他們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的激勵。

這堂課的教學,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可別小瞧了這些孩子!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如果我們給孩子們一根槓桿,說不定他們真的能撬起地球!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之情,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二、 教學重點:

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三、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之情

四、教學內容:

課本第7-10頁

五、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件、

六、教學流程

第 一 課 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今天讓我們乘着快樂號列車一起遊覽一番美麗的黃山吧!

2、在上車之前,誰能簡單介紹一下黃山?(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風景秀麗,主峯光明頂,最高點是蓮花峯。那裏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名。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譽。)

3、是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出示地圖黃山的位置。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提出要求,自讀課文(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幾遍課文。(2)讀後標出自然段。(3)讓生字朋友回家去。

3、 誰想跟生字交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詞語。

3、這一課一共講了幾處景點?分段接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1、誰來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這裏有個“尤其”誰能換個詞?(特別、尤爲注意)這句話該怎麼讀呢?自己先練習練習吧!(自讀)誰能大聲的、自信的讀給大家聽呢?(指名讀)

2、過渡:這麼多景點,我們先遊覽哪裏呢?(學生自己選擇景點學習)板書:猴子觀海“猴子觀海”是什麼樣子?誰能用自己的話介紹一下?不會的同學自己讀一下第三自然段。看圖從哪裏看出“猴子觀海”很神奇?(複述猴子觀海的動作)這句話都用了一些什麼詞?(表示動作的詞:抱、蹲、望)板書關鍵詞語誰能抓住這幾個詞讀出“猴子觀海”的神奇?指名讀、生生比賽讀,師生比賽讀。

3、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仙人指路”吧!板書:仙人指路你們想用什麼方式來遊覽這部分景點呢?(自讀、小組讀、表演讀、同位接讀)如果你是這位仙人你會對我們這些小遊客說點什麼呢?生1:歡迎你到黃山來。生2:前面還有個更美的景點呢!……

4、順着仙人的指引,下一站我們去哪裏呢?板書:金雞叫天都讓我們看看金雞叫天都是什麼樣子!(自讀)誰有問題?(什麼叫天都?)多美呀!誰來讀讀?(指名讀)換一種方式讀讀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5、還有哪裏我們沒有去看?板書:仙桃石自己讀,體會仙桃石神奇在哪裏,並說給同位聽聽。(指導朗讀:好像、飛、大、落)那麼大個的桃子從天上飛下來,正好落在石盤裏多神奇!誰能讀得更神奇一些?

6、 課文裏還提到了這幾塊奇石。出示第五自然段。你想用什麼方式來學習?(讀一讀、畫一畫、演一演)四、小組交流,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

第 二 課 時

一、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用優美的朗讀再次感受“黃山奇石”的神奇、美麗。

2、背誦競賽: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背誦相應段落。

二、複習生字。

1、開火車讀字組詞。

2、讀兒歌,鞏固識字。

三、指導書寫。

1、教師、學生一同分析字型。

2、教師示範書寫重點字。

3、學生描紅,臨寫。

4、 組詞練習,小組內開展組詞競賽,看誰組的詞最多。

四、想想說說。

想一想“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幾塊奇石的樣子,再挑一塊說一說,畫一畫。

五、 佈置作業。1、書寫生字、詞語。2、朗讀背誦課文(自己喜歡的部分)朗讀背誦。

六、 相關練習。

見《素質教育新學案》第6頁的遊樂園。

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

神奇 美麗

教學反思:

《黃山奇石》這一課是一篇看圖學文,文字淺顯易懂,書中配有精美的圖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就能輕鬆理解課文。

孩子們浮想聯翩,也許孩子們的想象是幼稚的,不盡人意的,但卻是豐富而又美好的,既有所學知識的運用,又有突破常規的創見,創造的意識得到良好的培養。孩子們邊想邊表演,樂在其中。再加上教師適時的恰當的評價,更帶給他們信心和勇氣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5

讀着《黃山奇石》,驚歎於黃山的神奇,也驚歎於大自然的偉大。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的創造。我們彷彿被作者帶到了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我們似乎並不是在閱讀課文,而是站在黃山的一個觀景臺上,美美的欣賞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張張奇石圖。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每一幅圖都是一個神奇的童話。

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也有趣,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被描繪的胡靈活現,呼之欲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感悟、理解和體驗,使其受到感情薰陶,獲得思想啓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6

黃山奇石以“奇”見長,在教學“猴子觀海”時,組織學生看圖學文後,請他們說說對這塊石頭的印象,然後着手進行朗讀指導。本以爲學生說的除了“奇怪”、“特別”以外,沒有其他不同的感覺。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想不到有許多學生道出“可愛”之感。心理學家盧梭說過“兒童有他們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的體驗。於是,我就讓他們懷着這塊石頭的“可愛”之情,指導學生讀出它們的神奇。學生朗讀水到渠成,真真切切。

語文學習,最終是學以致用。在原先的備課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課文的朗讀指導上,想讓琅琅的書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可仔細一想琅琅書聲給學生留下什麼?40分鐘學生學到了什麼?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慧心,做寫作資源的開發者。於是乎,略改教案,在前後學習和兩組不同奇石環節中,增加“看圖聯想,寫‘奇’”這一環節,想不到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後,通過兒童特有的思維,現學現賣,寫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話語。

我想這樣,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生命之花得以綻放。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7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是10月份師傅來聽課,我認真準備的一堂課。我從問題:黃山奇石“奇”在哪裏入手,引導着學生邊看圖片,邊學文章,首先介紹的是“仙桃石”,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猜一猜它的名字和理由,接着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仙桃石”的句子,引導他們讀一讀,抓住這裏的動詞“飛”、“落”,再次引導他們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文筆之美,體會比喻句。在教授“猴子觀海”是也是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猴子觀海”的句子,抓住關鍵性的動詞,並朗讀。在講授完“仙桃石”和“猴子觀海”後,引導學生髮現作者敘寫的規律:“仙桃石”是先寫名字,再寫出它的樣子和所處的位置,而“猴子觀海”是先寫出石頭的樣子和所處的位置,最後再寫出它的名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讀接下來的兩個自然段,並說說是否也發現類似的規律。這一環節是爲學生仿寫訓練做準備的,很有必要。

在教授接下來的兩段時,我也是採用抓關鍵動詞和朗讀相結合的方法,學生樂在其中。在回顧全文時,創設情境,讓學生當小導遊,給遊人介紹黃山的奇石,鍛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複述課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學生也能說出黃山奇石到底“奇”在哪裏?

最後還想學生展示了“天狗望月”、“仙女彈琴”、“獅子搶球”的圖片,並引導學生模仿文中描寫奇石的方法,抓住一些關鍵的動詞,用上“好像”等詞語來仿寫“仙女彈琴”。當然我也出示了一些提示,孩子們在思考後都動筆寫了起來,他們寫得都很棒,在意料之外。

這堂課也獲得了師傅的肯定。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8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主要描寫了黃山的“仙桃指路”“金雞叫天都”等奇石的樣子和特點,表現了它們的奇妙。這篇文章描繪了黃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麗,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文章構思清晰,意境優美,想象豐富,情趣橫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薰陶。使學生感受到了黃山奇石所具有的獨特的美,明白了黃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遊客的原因,同時也使人產生了進一步瞭解與欣賞奇石的強烈願望,從而會帶着濃厚的興趣步入對新知識的探索。

一、教學效果

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讀文,感受原文精神。課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介紹黃山的奇石,語言優美,用詞精湛,通過對黃山奇石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黃山風景秀麗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發學生們對黃山的喜愛。爲了達到這個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本課時充分運用了多媒體,使黃山風景更準確、更直觀,真實地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同學們發現課文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黃山風景區,吸引同學的興趣。從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同學都能積極思考,踊躍發言,而且能較準確地抓住文章的關鍵字來理解。整堂課下來,生動、活潑,教學效果較好。

二、成功之處

1.注重學生的誦讀。課上讓學生範讀,然後用“誰能比他讀得好”引起學生比一比的興趣,激發讀的動力,用配樂讀以及齊讀等的方式,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悅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於參與,急於體驗,急於模仿,達到了我讓學生“想讀”的目的。

2.展開想象,描寫“奇石”。讓學生既能體會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和黃山怪石的有趣,又能體會到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和傳神。

3.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自主學習,通過讀把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4、做到讀寫結合。在學習最後一自然段時,我增加了“看圖聯想,寫‘奇石'”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後,學習作者的方法,寫一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想象,寫出自己喜歡的石頭的有趣樣子,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三、不足之處

1、學生的互動並不多,而且能說的也寥寥數語,可能學生的感受還不夠深刻。

2、學生個體的朗讀效果得不到保證,相當多的學生能讀通順,但讀不出感情。

3、描寫“奇石”的訓練環節,有的同學能仿照課文寫好,但一部分學生由於缺乏詞彙,寫得不夠具體生動。

四、改進措施

今後,我要加強探究性學習,在創造性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個體主動地去發現問題,並從不同的視角,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進行交流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學生,這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9

低段教學以識字爲主,但是我們的識字教學往往在字音、字形上下苦功夫,忽略了對字意的理解。而學生閱讀能力的起步,就在於對字意的理解,組字成詞,連詞成句,只有先讀懂字詞,才能更準確地理解句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是在低段的解字詞中逐步提高的。我們的解字詞的教學,不能依賴於“詞語手冊”等輔助書,作爲教師,我們要善於利用文本資源,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悟詞語的意思,像“奇石”、“怪石”、“奇形怪狀的石頭”,,我們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有效省時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從字理的角度來說,我們的許多漢字都是有造字規律的,只可惜我們都不是字源學家,所懂得的字理知識有限。但是有一些很常見的,而且已經被證明是一種合理的字理解詞的方法是可以一用的。像本教學片段中的“胳膊”和“脖”三個字,我們就可以像學生滲透“月”字旁的意義,這樣就能幫助學生有意識字,並且初步掌握一些識字解詞方法。中間有個小疏忽,忘了講“脖”的右邊部分了,呵呵。

低段的學生對一個句式的掌握要藉助非常形象的幫助,我的口頭句式雖然給了他們模仿的空間,但是他們還不能靠自己的想象來連詞成句。如果我出示‘黃山的奇石’可真多,有——,有——,有——”,這樣以填空的形式來幫助一下學生,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估計大部分的學生都可以跳一跳摘到學習的果子。

我和學生還處在磨合期,由於對他們的學習能力,更細緻地說,我現在還不充分地瞭解他們的識字、說話、閱讀等能力的發展狀況,課堂上要注重考察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做到以學定教,有的放矢。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0

本文描寫了黃山的“仙桃指路”“金雞叫天都”等奇石的樣子和特點,表現了它們的奇妙。課文的特點體現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爲了接近素質目標,我在教學中首先注重了學生讀文,感受原文精神。課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來介紹黃山的奇石,語言優美,用詞精湛,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的。

  一、重視學生的朗讀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注生學生對文本獨特的體驗。於是我就讓學生看着石頭的“可愛”之情,指導學生讀出它們的神奇,學生的朗讀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四自然段,領讀,填讀,設懸讀,(邊問邊讀)抓住重點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峯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個動詞,“站”“伸”“指”把“仙人指路”這塊石頭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讀:“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樣的方法自學3——5自然段“仙桃石”好像——;“猴子觀海”就像————;“仙人指路”真像————;“金雞叫天都”就像—————。

  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空間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石頭,去讀,去想。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發現學習,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創造性問題情境中,學生個體主動地發現問題,並從不同地視角,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它最終表現爲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權利追求個性化,人性化,儘可能使教師的“指令性”爲學生的“選擇性”激發學生自主喜歡的內容,多讀讀,然後根據學生的愛好,喜歡怎麼讀,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向同桌彙報。在朗讀過程中,我還利用了適當演示動作幫助學生理解詞意,文意,這種方式,學生興趣濃厚,產生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在處理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自主學習,通過讀把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我認爲還是讓學生體會理解,從而進入課文意境,這是我今天教學本課要反思的問題,也是我應該在語文教學中的認識與認真思考的問題,光多讀,讀不出思想精神,教學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斷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實,求真。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1

《黃山奇山》這篇課文,通過對黃山奇石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黃山風景秀麗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發了學生們對祖國黃山的喜愛,同時也更加熱愛偉大祖國的山河,爲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在教本課時充分運用了電教媒體,使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知課文內容,更準確、更直觀,同時對文章中的重點詞有幫助學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黃山風景真實地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掛圖,佈置在板書裏,例如“仙桃石”的掛圖對應着板書文字,“仙桃石”使學生直觀、生動地感知文字與文字所表現出的畫面,生動、活潑,教學效果較好。在本案例中,我是站在新課標理念的高度精心設計的,具體體現在:

  1、側重思維的深度訓練

在學生自學“仙桃石”,進行交流時,我在學生初步瞭解了“仙桃石”形狀的基礎上,啓發道:“仙桃石”爲什麼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學生多讀了幾遍課文,再深入思考便發現這是因爲“仙桃石”形狀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頂,不太可能是人間的東西,課文中一個“飛”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寫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側重思維的發散訓練

在欣賞了“猴子觀海”的畫面後,我引導學生想象:幾千年來,這隻神奇的石猴爲什麼一動不動的呢?它到底在想什麼呢?此問猶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他們有的編故事,有的大膽猜想,在愉快而熱烈的議論中,他們既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同時也深深地體會到了黃山奇石的有趣。

  3、側重思維的廣度訓練

在本課的最後,我出示了一些沒有名字的奇石,要學生根據他們的外形特徵,給這些石頭取名字,學生對此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積極開動腦筋,賦予奇石們以各種有趣的名字,在這樣輕鬆的氛圍中,他們的個性得以舒展,靈感得以釋放,語文課堂真正成爲了他們可以盡情想象和創造的樂園。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2

看到《黃山奇石》這篇課文,便有些犯愁,要知道,在老教材中,它是第六冊語文中的一篇文章,如今成了新教材第三冊中的課文。第六冊和第三冊,中間相差三個學期,學生的知識面、閱讀理解力,肯定差很多。學生對黃山風景區也不太熟悉,回憶過去,讓學生讀讀課文,找出課文寫了哪些奇石,奇在哪裏?學生並不感到困難,可這對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能行嗎?我該怎麼開展教學呢?

爲了讓學生對黃山風景區的美,有一個初步的感受,我在課的一開始,出示黃山四絕的圖片,並進行介紹,學生的興趣被一下子激發起來了。然後自然地引入到課題,讓學生對課題進行提問,學生提的問題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於是我就讓學生邊看媒體邊思考他們提出的問題,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

在識字教學上,採用了大集中的方法,對學生來說量一下子太大,如果結合學生回答的問題,採用小集中,先學其中的生字“桃、猴”,降低學習難度,這樣效果會好些。還有在交流識字好方法。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3

今天上《黃山奇石》,課後要求是:“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從課文內容和要求看,本課還是需要有背誦部分的,但是這些內容要學生自己喜歡的,雖然挺能體現學生的個性的,還是挺讓我爲難的。

其實這是一個老問題,但我還是想知道大家是怎麼對待的,於是,我查閱了網絡,發現了許多不同

的觀點:

有人說:這就需要教師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地揣摩編寫者的意圖。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最好讓學生“全盤照收”,最笨的辦法往往有時就是最有效的辦法。但這又與編寫者原來的出發點相去甚遠。唉!令人左右爲難呀。

有人說:跟着感覺走唄!只要你認爲有可能會出題的內容,死命令一條:背!寧可多背十篇,不可放過一段!

有人說:對於自主選擇和考試這一矛盾,我個人的看法倒是象以前一樣規定死好。課文裏哪些內容最精彩,最值得學生背誦,便指點學生背誦,這樣不是很好嗎?哪些內容最精彩,並不是無法確定的。讓學生自主學習,並不等於什麼都由學生自己選,自己定。假如有學生都不喜歡,就不要背了嗎?課本以及教師,有責任給學生方向性的指點——你背誦這些部分吧,因爲它最精彩。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發現人們考慮最多的不是“自己喜歡的”這個關鍵詞,而是“是否需要考試”。是呀,如果不背,到時要考試你怎麼辦?於是,有的老師採用“全文背誦,全冊背誦”的“兩全”方法,甚至有的採用“背誦加抄寫”的保險政策,你聽了也不要驚訝!

爲了搞清楚“自己喜歡的部分”,我翻閱了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幾冊語文書,發現從一年級下冊開始就有這樣的要求,而且呈每年上升的趨勢。到三年級還增加了“我要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的要求。而且提出這樣要求的課文一般是寫景或者比較抒情有哲理的文章。如二年級上冊中《黃山奇石》、《北京》、《清澈的湖水》、《我是什麼》。這些課文中有相當多的句子寫得很美,很精彩,但是真的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老師似乎有些難以取捨。於是出現讓學生全文背誦,也是情有可原。

此時,我想到了上面那句話:“課本以及教師,有責任給學生方向性的指點——你背誦這些部分吧,因爲它最精彩。”編者在提出這樣的要求時,其實不僅只是對學生提出了要求,更是對老師點明瞭指導方向,要求老師在理解教材和設計教學時,要有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逐漸理解,哪些內容是需要我們積累的。相信從一開始老師有意的牽引到最後學生自由選擇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可能這個過程中,有硬性要求,有老師同伴影響,但是我們的目標是“引導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讓學生懂得積累,懂得欣賞。

於是,我在引導學習《黃山奇石》時,以“仙桃石”爲例,讓學生抓住“好像,飛下來,落”等重點詞理解“仙桃石”的“奇”。通過朗讀、想象、說話再朗讀,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背誦這段話。再運用類似的方式,劃出寫“猴子觀海”的特點,用自己想象、動作演示、對比表演等表現出“猴子觀海”的奇特。並要求把“它兩隻胳膊抱着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着翻滾的雲海”這一句話背誦下來作爲課外作業。而其他課文中的部分,讓學生自己再選擇背誦。

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課堂引導背誦,指明內容背誦和自己選擇背誦”相結合,是否比較適合剛開始起步的低年級孩子?當然這只是個人設想而已,值得不斷地實踐與改進。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4

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紹了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然後概括地描寫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還特別指出了黃山的奇石有趣極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各具體形象的介紹了一處奇石的景點,如:“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最後一個自然段概括的介紹了其它怪石,表現了黃山奇石數量之多和形狀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爲了幫助學生增強感性認識,課文中配有四幅色彩鮮明的圖畫,分別與課文得一、二、三、四自然段相對應,便於學生了解這些奇石的形狀,在頭腦中浮現出這些奇石的樣子。短文層次分明,內容明瞭,看起來很好學,不過對於剛進入二年級學習的學生來說,確實比較困難。要使學生理解課文,達成編者的意圖,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得在“讀”上多下功夫。

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就本課而言,“黃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華所在,爲了使學生在學習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態的黃山石,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力求爲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情境,在閱讀和體會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課堂教學中,在努力落實基礎知識的同時,不忘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新課標着重提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收集處理各種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對創造性地開發語文資源無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根據這一思想,我把收集關於黃山的資料適時播放給學生欣賞。在講到“翻滾的雲海”時,學生就可運用課前收集的有關“黃山四絕”的知識幫助理解。又如在教學本課第1自然段時,我有意識地要求學生交流一下“你從這一段中知道了什麼?”旨在喚起學生對文字信息的關注。在教學“仙桃石”一段時,我鼓勵學生首先仔細觀察電腦展示的奇石的圖片,再通過雙擊鼠標選出“仙桃石”來,並說明爲什麼要選的原因,這一設計,旨在培養學生關注和處理圖片信息的能力。

人們都說想象生成了大千世界,想象造就了萬千事物。因此,作爲一名語文老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衆所周之,想象是人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在頭腦中產生沒有感知過或現實中尚不存在過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小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經驗大部分是間接經驗,只有通過想象,才能瞭解教師或教科書所描繪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質,進而理解這些經驗。

由此可見,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但究竟什麼是想象?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模糊的,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因此,再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從詞句的比較入手,讓學生理解想象的內涵。比如講《黃山奇石》一文,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仙桃石像天上飛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上有一個桃子似的大石頭。怎樣讓學生體會想象的含義呢?於是我問學生:“這塊石頭的樣子像桃子,可以稱它爲‘桃石’,爲什麼前邊還要加一個‘仙’字呢?”這一問,學生們開始動腦筋了,有的說:“加了一個‘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有的說:“加里一個‘仙’字,表明它有靈氣。”還有的說:“加一個‘仙’字說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裏的吧!”抓住這個機會我總結說:“看,這麼一個普通的桃石,前邊家了一個‘仙’字,會使我們產生了這麼多的聯想,而這些聯想都是我門根據這個桃石,想出來的現實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來的,有靈氣,神仙放到那裏的)這就是想象。”爲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飛來得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石上”進行比較,讓學生分析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學生很快發現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飛”和“落”兩個字。

於是我抓住這兩個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問學生“桃石會飛嗎?這塊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頂上是靜止的。用“飛”和“落”兩個詞語描述它,變靜爲動,把這塊桃石寫活了,寓於了神氣的色彩,作者就是這樣運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就這樣,黃山的奇特便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深地印象,黃山的美麗與魅力也不斷的在學生心中明朗起來。

低年級語文教學,如若在“讀”和引導“議”上多下功夫,我想,學生會學有所獲的。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5

前天,學習《黃山奇石》一課,這篇文章對於學生來講比較單調。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使出了渾身招數,談話激趣,自讀自悟,比賽朗讀等形式。

當“小導遊”們介紹完“金雞叫天都”後,就要比賽讀出黃山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來,當讀到“有座山峯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他伸着脖子,對着天都峯不住的啼叫…”這句時,只聽我班最調皮的張成用課本擋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聲叫個不停,一時間,教室裏聽到的小朋友都在竊喜,好不容易營造的氛圍被這隻“大公雞”輕鬆的破壞了。

我心裏生氣極了,本想劈頭蓋腦的批評一頓,可轉念一想,他這個小傢伙,不僅理解了課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詞,而且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只不過,他用的方式不好。於是我就對他說:“你真是一個細心讀書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經看到了那隻金光閃閃的大公雞?我們讀書的時候也要像張成一樣,眼中有物!”

幾句簡單的話語,不僅傳遞給學生新的讀書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勵了他,此後,他讀書更認真了,發言也更積極了,我深感欣慰。試想,假如,當時我沒有控制自己,只是從擾亂課堂單方面去批評他,那一定會大大打擊他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中,我們應該善待學生的錯誤,多點讚賞,少點指責,多點肯定,少點否定,學生一定會懂得了自律,也能讓他們在成長的旅途中變得快樂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