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個人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個人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小學語文個人教學反思1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繫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在語文教學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爲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小學語文個人教學反思

2、愛因斯坦認爲 “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着一個新領域的開闢 ”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以人爲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4、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如在音樂課中,讓學生記一記自己是怎樣學習歌曲、舞蹈和當時的心情。在美術課中寫一寫自己是怎樣畫出一幅幅優美的圖畫的,及看到自己畫的感受。

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啓示,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作爲一位教師“潤物細無聲”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品質,張揚他們的個性,和他們一起茁壯成長。

小學語文個人教學反思2

一、課堂導語設計的有效性。

在我的高效課堂模式裏,導入是一個重要步驟,而我也覺得導語的設計是否有效,往往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成功的導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激發興趣,設置懸念

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時空,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突破重點,切忌生硬

導語設計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內容的簡單羅列,過於冗長機械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還容易使學生疲勞、厭惡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

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提問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並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結果。如果僅僅只要求回答是與否,浪費時間也沒有效果,因此,課堂提問不在數量,而在提問的思維含量。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活躍課堂氣氛、啓發思維、發展智力。

3、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三、引導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

首先,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面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

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如有一次做完課堂練習,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我讓學生互相參觀試卷,然後說出自己認爲練習做得最好的同學,學習差的學生說了優生的名字,同樣學習優的學生也有說學習差的學生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當老師容易,當好老師就不容易了,上課很簡單,但要上好高效課堂就不簡單了。影響課堂的因素很多,爲了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能更有效直至高效,還不僅僅要以模式和理論作指導,更需要不斷探索。

小學語文個人教學反思3

一、語文課堂的問題意識--學生沒問題,教師有問題。

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就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積極理睬,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有效的問題:有一定的思維價值,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用適宜的方式提出。讀應是語文教學的主幹,想象,思維,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是附着在這一主幹上的,是融合於其中的。課堂是要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着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繫,而不應囿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 什麼什麼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 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最後,教師要儘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的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麼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 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麼辦 了。

二、怎樣激活我們的語文課堂

1、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爲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鬆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以下是課堂實錄的片段: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是那麼生機昂然,鳥兒是那麼生機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再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生選擇 XX )

師:選擇“樹”學請齊讀 7 、 8 自然段)

師:選鳥的同學請齊讀第 12 、 13 自然段。

(生齊讀)

師:其實你們不知不覺的已經進行了第一次較量。覺得過癮嗎?待會兒要進行第 2 回合的較量,看看大榕樹和鳥兒誰更有魅力,喜歡“樹”和“鳥“的界限要分明一點:”鳥“往那邊去,”樹“朝這邊來。

(交換位置集中)

師:現在請“樹“和”鳥“仔細品味一下描寫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詞語,分別寫到黑板上。

(生朗讀,交流後,爭先恐後的上臺寫詞語)

師:現在“樹“和”鳥兒們“把寫自己特點的詞都寫在黑板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裏面有些詞不太合適,不合適的要修改,重複的要刪去。

(生思考交流後上臺修改)

師:剛纔我們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認爲合適的詞語寫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詞語組織起來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一下自己?

(生準備,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樹”先來,可以嗎?

生:大榕樹枝葉繁茂,顏色明亮,有數不清的枝椏,沒有大榕樹,小鳥不能生存。

師:如果這樣介紹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枝葉…….”(師把“我們”念成重音,暗示學生角色變化)。

生:我是一棵南國的大榕樹,我有數不清的枝椏,枝葉是那樣的繁茂。我顏色明亮,每一片樹葉都在閃耀,好象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生命力特強,沒有我,我們可愛的朋友——小鳥就不能生存。

師:鳥兒們。你們上來吧!

兩女生:(甲)我聰明伶俐,(乙)我活潑可愛。(合)我們羽毛美麗。沒有我們可愛的小鳥,榕樹就沒有這麼旺盛的生命力。

兩男生:我們是南國的小鳥,我們的羽毛色澤明亮,我們的歌聲婉轉動聽,我們聰明伶俐,我們活潑可愛,沒有我們的身影,大家就不會去看榕樹。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去看大榕樹,是衝着他們去的。(面向“樹“組同學)你們同意嗎?

衆“樹“:不同意;

兩女生:我們是南國之樹-----榕樹,我們枝葉繁茂,能讓鳥兒築窩棲息;我們枝葉繁茂,能爲鳥兒擋風遮雨。我們是鳥兒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大榕樹,小鳥就不能生存,我們就是鳥的天堂。

師:多有詩意的表述!榕樹就是充滿詩意地生活在這個空間裏。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剛纔鳥兒說,沒有他們可愛的身影,人們就不會去看我們,您也說人們去看我們是衝着“鳥“去的,我認爲這是不對的,因爲我們本生也是很美麗的,是充滿藝術感的。

換位整合

師:請你們考慮一下,在這篇文章中樹和鳥是什麼關係?

生;我認爲樹和鳥應該和睦相處,就像花和綠葉一樣,有了綠葉陪村,花才顯得更美。

生:我贊成剛纔着位同學的話。我認爲榕樹和鳥是朋友關係,而且關係非常密切。

生:大榕樹是鳥兒生存的基礎,鳥兒在大榕樹上棲息爲大榕樹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認爲鳥和榕樹是相互依賴的。

師:你不但善於傾聽,而且善於思考。

生:我認爲鳥和樹是形影不離的,就一定會有鳥窩,一定有鳥兒,如果沒有鳥兒的話,樹就沒有生命力。

生:樹和鳥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鳥,樹很快就會衰老;如果沒有大榕樹,鳥兒也唱不出動聽的歌。

師:可以說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

生:如果說大榕樹是一幅美麗的畫,那麼有了小鳥,這畫才更完美。

生:我覺得要是把大榕樹比做一個人的軀體話,那麼鳥兒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師:樹和鳥都真心地感謝你,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同學們。樹和鳥密不可分,還留着這條線幹嗎?(師將黑板上劃分樹和鳥的線擦去)我們應該互相欣賞。

師:有了這個認識,“樹“讀寫鳥的部分,感覺可能會更好;同樣,”鳥“讀寫”樹的部分,也會更有新意。

(“樹”齊讀寫鳥的自然段,“鳥”讀寫樹的自然段)

師:你們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鳥兒的確非常活潑可愛,歌聲也那麼清脆動聽。我認爲有了鳥兒,大樹纔會更有情趣。

生:我認爲大榕樹枝葉繁茂,給我們鳥兒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大榕樹養育着我們呵護着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大榕樹。

生:我認爲這些鳥兒的確是羽毛美麗,歌生動聽,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我想,如果它們是在爲榕樹塑造靈魂的話,塑造的應該是活潑的天真浪漫的孩子靈魂。

生:讀了這段話,我彷彿來到一棵十分美麗、茂盛的大榕樹下面。聽鳥兒歡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鳥兒可愛,大榕樹美麗。宛如一幅漂亮的風景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讓這幅美景永遠留在我的心裏。

生:但願我也有這個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歡寫景的文章,一開始沒在意這棵大榕樹,現在覺得這大榕樹就是我們鳥兒真正的家園,我們不能沒有大榕樹!

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而剛纔,你們已經識得廬山真面目了,真不錯!互相欣賞本生就是一種和諧的美!!

2、有趣的作業形式

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並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爲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蒐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於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並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多向社會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選文以“時文”爲主,報紙、雜誌及各種單行本都可以作爲重要的教學資料,甚至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也被選入教材中來。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瞭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成爲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準則。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爲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爲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小學語文個人教學反思4

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狠抓教學常規,努力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運用新課標理念:

在教學中,認真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理念,根據新課標精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真制定“語文教學計劃”,做到教學有目標,有方法,有反思。通過學習和實際教學,我瞭解到這個階段的兒童感性多於理性,對於外界事物,側重於主觀認識。爲此,在教學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直觀事物來指導教學,讓學生能迅速接受知識。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相互學習的夥伴兒,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關懷,知道老師就是他們賴以信任的朋友。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低年級的學生可塑性強,有人說他們是“一張白紙”,看教師怎樣在這張白紙上落墨。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作爲“新老師”,又擔任二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數老師,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剛開學的幾個星期裏,我不斷向學校資深教師學習,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

1.課前準備,要求學生上課前,要把上課的書、本、文具準備好,不要上課了再手忙腳亂的掏書包。課前,還要把鉛筆削好,把鉛筆屑扔到垃圾桶裏,養成有備無患,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2、上課起立時,要整齊站好,一切服從指揮,落座時,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左顧右盼、交頭接耳說話,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

3、做到“三個一”,胸離桌一拳,眼離書一尺,筆尖離手指一寸。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

4、回答問題時,要大膽發言。聲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話,用“因爲、所以”把問題說明白、講清楚。別人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聽,當別人回答完畢時,可以補充自己的觀點,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與自己沒有關係似的。

5、老師講課時,注意聽講,記住老師講的知識和有關的學習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但要舉手,獲得老師的同意後,才能發言。

6、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書寫要認真規範,不敷衍老師。

7、課前要養成預習的習慣,老師要提前做好“預習提示”。

8、每學完一課,要做好複習,有疑必問,要達到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問題上面的要求看起來,對學生有點苛刻,過於嚴肅,但我認爲這樣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觸學生,做他們的朋友,讓學生知道老師嚴格要求他們是對他們的人生有好處。還感受到老師和藹可親,易於接近。我經常用李大釗的一句話教育學生“學就學個踏實,玩就玩個痛快!”。

三、認真備課:

明確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活動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四、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五、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作爲一位新教師,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經驗不足,努力不夠,教學基本功不夠紮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從朗讀抽測到古詩背誦再到考試,我發現班上幾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紮實,這還需要在後半學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向身邊的老師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小學語文個人教學反思5

大家好!做爲一名青年教師,非常感謝學校和各位老師給我這個機會。能坐在這裏發言,我很高興。下面,我就將自已在這一年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作一些交流,如果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給我提出寶貴意見。現在我就從兩個方面談談。

一、基礎教學

平時的教學工作,可以說大家做的都一樣,我不覺得自己做的比大家好多少,但想到是與大家交流,所以我選擇了兩點來談談我的做法:

(一)字詞

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是語文課的重要內容,三年級更爲重要,所以我加強了生字、詞的學習。除了多寫、多練習外,我要求學生每天中午一定要練寫生字10分鐘,可以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內容一定要是課本內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覺前再把所學的生字讀一遍,加深記憶。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除了生字詞的練習外,還要培養學生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因此,每節課教學之前我都要佈置學生自查字典,自學文中的生字新詞,並要求在查字典的過程中記錄有關知識。一學期下來,孩子們對生字的書寫和記憶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學會預習

三年級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時期,課前預習的教學必不可少。但這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讓學生們先了解什麼是預習,於是,在三年級上學期,我給孩子們擬定了一份簡單的預習方案:1、將課文讀三遍:要求文中的長句、難讀的句子或出現生字、詞較多的句子要反覆讀幾遍;2、自由學習生字、詞,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查字典;3、瞭解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在基本瞭解預習後,爲了讓孩子們更深入瞭解預習的必要性及其好處,我在三年級下學期,又重新擬定了一份預習方案:1、自由讀文二遍,熟悉課文內容(讀的方式可以自定,可小聲的讀 、可默讀,也可朗讀)。2、自由學習生字、詞(不認識的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要查字典弄明白,並在課本上做批註)。3、讀文第三遍,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題下)。4、讀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問?(三個)

5、讀文第五遍,寫出你初讀文章的感想。(於本子上)

現在,課前預習以成了孩子們的一種學習習慣。

二、作文教學

(一)模式教學

提到作文,孩子們都怕,記得我讀小學時,也是一樣,不知如何下筆,總覺得無話可說,也許是因爲如此,作文教學是我一直思考的比較多的問題。我覺得小學作文教學還是要從模式教學開始,使學生逐步達到創新進步、作文有成。其實模式,簡言之就是事物的一個樣板、櫃架,很多的人都認爲,作文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不應對孩子們要求過多,要讓他們自由發揮。但其實,孩子們連最基本的作文知識都沒有,又從何談起說寫作文呢?而三年級又是作文起步最關鍵的一年,所以我覺得應先讓孩子們瞭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於是我要求孩子們作文一定要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而在此基礎上,再教孩子們如何將句子寫通順,怎樣分自然段寫。然後,再進一步的引導孩子們怎樣一不一不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等等。

我想可以從現成的模式教給孩子們基本的.作文知道,而這個模式就是課文。例:課文《爬天都峯》這篇課文開頭是:“暑假裏,爸爸帶我去黃山,爬天都峯。”這裏,我就教給孩子們開頭可直接點題。例如《頤和園》這篇課文,結尾:“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玩賞。”在這時,我們可以教給孩子們在寫作文時,結尾處可寫明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可以說,我在上每一 篇課文時都會涉及到作文教學。

(二)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記得,我受到老師第一次表揚的作文是寫的《我的家人》,而這篇文章就出至於我心中最真實的感受。現在想想,這也許就是關鍵,只有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你的文章纔可以成爲受人觀注的文章。雖然三年級還只是作文的起步階段,但我仍要求孩子們寫作文時儘量寫自己身邊最真實的事來寫,而除此,我還有一個要求:每篇作文的結尾一定要寫出自己的最真實的感受和觀點,而在楚天杯作文競賽中,孩子們能獲獎的原因,或許就是真中取勝吧!

(三)悄悄話和睡前半小時

什麼是悄悄話?這又是一種什麼形式?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其實這就是自己內心想法的真實獨白,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悄悄話其實就是日記的另外一種形式,不同之處在於,在這種形式中孩子們可以和老師做心與心的交流,可以隨心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所以孩子們更樂於接受。但如果只是孩子說而我卻無動於衷,那就不叫交流了。面對孩子們心中的高興和煩惱,我會採取不同的方法去和他們交心,有時在本子上直接給孩子回話,而更多的是找他們談心。而從中可以讓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長。有了老師的迴音,孩子們在寫時就會沒顧及,而寫的興趣也會更濃。

還有就是不要害怕孩子對你有意見。要寫好作文,需要大量的積累,閱讀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制定了睡前半小時的讀書計劃。睡前半小時,就是睡覺前必須讀書半小時,而書籍類型我並不做規定。因爲我記得竇桂梅老師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在童年、少年時期,孩子需要的是童話、神話、名人傳記,除此之外,也許沒有什麼可以包袱他的詩意、靈性和慧根,只有孩子們在閱讀着沾滿蜂蜜的書籍,在舒展自由心靈,張開想象的翅膀的閱讀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但這些少不了家長的配合,所以之前我和家長都做了交心談心,告訴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及好處,有了家長的積極配合,睡前半小時的計劃也順利開展起來了。剛開始,只是閱讀,然後家長在簽字本上反映孩子們閱讀情況,隨後,我開始教給孩子們怎樣將好詞、好句積累下來,如何做批三注,這項工作也在進行中。四、多練

要想寫好作文,無外乎多練。我佈置小練筆是很頻繁的,內容大多取之於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級中出現的事寫自己的感想。其實,課文也是很好的小練筆的來源。例:學了《槐鄉的孩子》一文後,我便佈置孩子們寫出自己的感想。隨後,再連續幫家長做一個星期的家務,再來寫一篇感想。這樣既練了筆,又讓孩子們真真瞭解槐鄉孩子的了不起。說真的三年級課本中60%的課文我都讓孩子們寫過小練筆,而這樣太多的練筆孩子們肯定會厭煩,所以孩子們的小練筆,我並沒有太多的限制,給予他們自由的發揮空間,字數也不限制,有話時可寫多些,沒話時也可只寫幾句話。

但一定要寫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感想。而這些只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小的看法,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有待以後進一步探究。去年,在楚天杯作文競賽中,我們班有三名同學獲得了一等獎,這除了平時的訓練外,對題型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在考前,我上網查找了近幾年楚天杯作文競賽的題目,以及各種針對作文競賽的評論,隨後對這些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再確定了考試題型範圍爲童話和記事類文章,而寫童話的機率更高,所以在考前我專門針對了這類的作文做了訓練。我來學校7年了,而我也是在這兒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而我的成長,離不開在座各位老師的幫助,在這兒我謝謝大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的看法,如果有什麼問題,還望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小學語文個人教學反思6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爲:“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爲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爲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