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活見鬼教學反思

活見鬼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活見鬼》是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破除迷信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見鬼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活見鬼教學反思

  活見鬼教學反思1

今天,學習了一篇小古文《活見鬼》。由於篇幅短小,且有譯文,孩子們讀起來,不會太吃力,都能理解古文意思,所以在理解古文上沒有佔用過多的時間。

我將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理解文中字義上,在教學時,我提出個別難懂的字,讓學生根據譯文來理解這個字的意思,並讓學生及時做批註記錄。在理解字義時,我重點讓學生理解並區分了“值”字的意思,同時,強調了“俄頃”的“頃”的讀音,“號呼”的“號”字的讀音。

最後,讓學生討論交流課後問題:兩人爲什麼相視愕然,不覺大笑呢?孩子們很快便說出了原因:因爲他們都覺得對方是鬼,而事實是世上根本就沒有鬼,他們這是自己嚇自己呢!最後歸納原因,學生做批註。

小古文,內容簡單,理解較快,課後作業完成較好,只有張耀傑一人完成有困難!

反思這堂課的不足:對於作者馮夢龍瞭解甚少,由於時間原因沒有對學生進行過多的介紹;對於相關單元主題沒有進行拓展閱讀。

  活見鬼教學反思2

南懷瑾先生說過,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都藉由古文保留着,要堅守中國文化的立場,就必須學習古文。學習與傳承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每一個華夏子孫的責任和驕傲。

  一、輕鬆學習文言文

說起古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古文與青春共鳴、交織回憶。隨着年級的升高,升學壓力的增大,教師對於古文的教法已經完全不同。曾幾何時,那有着韻律美的古文在題海戰術中變成了一個個被肢解得支離破碎的知識點,古文一字多義的特點更是反覆出現在測試中成爲無數考生的噩夢、這種只重灌輸不重情感,只求死記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做法讓無數學生失去了古文學習的興趣。

如何讓學生快樂、得法地品味古文,產生對古文的興趣?張中行先生在《文言津逮》一文中提出了“先嚐後買”的觀點。他說:“兒童上學之前,文言是什麼,不知道,願意學不願意學,更不知道,所以選定之前,應該讓他們先嚐嘗,辨別一下滋味。這嚐嚐的機會,主要是由學校供給。怎樣供給?當然要以課內爲主,但也不可輕視課外,就是說,不只課內要講一些,還要指導學生在課外讀一些。”張先生從教學目標和教學時間方面作了精闢論述,對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應該很有啓發我想,小學階段文言文的教學就應該是讓學生“嚐嚐”,目標不要定得太高,難度不要太大,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即可。

  二、教材分析與目標設定

《活見鬼》是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破除迷信”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文字簡練形象,內容幽默風趣,寓意深刻明瞭。本課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文言文,爲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讀,藉助教材的編排特點(即古文同譯文同時出現),讓學生藉助譯文疏通古文文意,在學習中對比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教學巾設計大量不同形式、層層遞進的朗瀆,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發展思維。本課爲學生提供一個交瓦式的學習平臺,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小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充分調動,從而做到“在樂趣中學習知識,在樂趣中明白道理”。

教學目標如下:l.學習本課生字,讀準讀通課文;2.藉助譯文,瞭解文言文大意,在反覆誦讀課文中,能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能領悟文言文語言的凝練,吸收我國古文的精華,感受古代語言的優美;4.體會文章含義,明白世上本無鬼,而心疑生鬼的道理。

  三、情趣兼得,讀中感悟,學法滲透

文言文學習離不開情與趣,教師要讓學生接觸文言文,被中國漢語的魅力打動,讓他們情不白禁地觸摸它、品味它、模仿它,把它像糖一樣融化在自己的生活中。因此,我定下了教授文言文《活見鬼》的三個基調——情趣兼得,讀中感悟,學法滲透。

定下基調,再來揣摩編者將《活見鬼》這則文言文放置在小學語文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破除迷信”這一單元的目的。從單元整合上來考慮,本單元的單元主題爲破除迷信,文言文《活見鬼》符合本單元破除迷信、相信科學的單元目標。但爲何採用的是文言文而不是與其他幾篇課文一樣現代文的形式?這裏有從單元教材古今兼顧的考慮。本課是學生第一次學習的文言文,那麼選擇怎麼樣的敲門磚是需要考量的。編者選擇的是一篇文言文笑話,文章短小淺近,小篇小幅、小人小事、小清新小好玩,適合兒童閱讀。這篇文言作品適合教師用輕鬆好玩的方式進行教學。爲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讀,編者將古文同譯文同時出現,讓學生藉助譯文疏通古文文意,在學習中對比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別。

(一)古文爲“珠”,情趣爲線

1.生動有趣的課前談話

教學伊始,學生們坐在數千人聽課的現場,心情一定是緊張的。如何既讓學生放鬆心情?我將課前的談話與課文聯繫起來,由一則笑話《賊》拉近了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我將笑話有意說得口語化、生活化些,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將注意力逐漸轉移至與我的交流中,他們緊張的心情得以放鬆。笑話講完,我讓學生用一個詞評價笑話中的“賊”,“倒黴”一詞從學生口中脫口而出;進而我引導學生將“倒黴鬼”“小氣鬼”“煙鬼”“酒鬼”這些帶鬼的描寫人物特點的詞語一一說出;最後引出課題中的“鬼”字,爲接下來正式上課作好了充分的鋪墊,爲課題《活見鬼》的正式登場埋下了伏筆。這樣的課前交流,讓學生心情得以放鬆,如在大餐之前未見美食卻先嗅其香氣一般,使學生輕鬆自如地走進了古色古香的文言世界。

2.韻味十足的朗讀示範

古人云:“以吾身人乎其中,方能識其真味。”教師範讀是教師對文章的二度創作,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文章本身的認識和情感傾向。優秀教師的範讀,會一下子把學生們帶人課文的意境之中,帶入作者所描述的美麗神奇的藝術世界之中。

“文言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節奏和韻味。老師毛遂自薦,大家認真聽,我是怎麼讀出文言文的韻味的。”在學生初次接觸課文之後,我進行了韻味十足的示範朗讀。根據文言文情節發展進行的有聲有色、抑揚頓挫的誦讀以及配合着的表情、動作,使學生置身於富有魅力的古文化殿堂,感受到這則文言文笑話的有趣。

3.身臨其境的模擬表演

模擬表演是體驗教學法的常用形式。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成了馮夢龍筆下的撐傘者,與扮演躲雨者的教師一同體驗“久之不語,以足撩之”而又“偶不相值,愈益恐”。臺上的學生人情入境地表演,臺下的學生捧腹大笑,課堂趣意濃濃。正是模擬表演讓文言文由陌生變得熟悉,由晦澀變得易懂,由遙遠變得親近。

(二)梯度朗讀,昇華理解

梯度朗讀是指“讀懂、讀流利、讀熟”。讀通,即將語句讀通暢,將字音讀準,讀出停頓、語氣、重音、節奏,學會斷句;讀懂,即瞭解文意。這裏強調的是“瞭解”而非“理解”,二者有着明顯的差異;讀流利,即讀出情趣,讀出文言文的味道;讀熟,即朗朗上口,熟讀成誦。一句話,小學文言文教學離不了讀,我以爲應以“趣”爲引導,以不同層次的“讀”爲主軸,讀的要求層層遞進。

1.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讀通,語句讀通暢

文言文中有許多生僻字、多音多義詞。文言文教學首先就要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揭示課題後,教師提出明確的讀書要求:“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完成後再組織全班齊讀課文。此爲初讀,意在讓學生形成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本篇文言文中存在着一些多音字,學生會難以判斷。教師要順學而導,設計爲多音字正音環節,通過出示多音字不同讀音所表達的不同意思,引導學生掌握“聯繫上下文判讀多音字讀音”的方法,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達到初讀課文,讀準、讀通的目的。如此,初步達到了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的朗讀要求。

2.藉助譯文進行對比,讀懂,瞭解文意

文言文教學的“讀懂”,僅僅要求能夠“疏通文意”,大致瞭解課文的意思,不要求深入理解,更不需要挖掘文本的內涵。北師大版教材與其他版本有一個顯著的不同,不是出示文言文單個字詞的註釋,而是將譯文附在原文下方。如此編排的用意是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進而激發學,芒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爲今後再次學習文言文埋下興趣的種子。教師設計“文白對讀”這一朗讀形式,採用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對讀原文、譯文,達到了解文章大意,加深對文章中關鍵詞句理解的目的。

3.抓關鍵詞品讀,昇華對文章的理解

《活見鬼》語言簡潔、用詞精妙,寥寥數語將撐傘者遇鬼時的心理描寫得活靈活現。既然是笑話,必然有笑點,而文中的一個“撩”就是這妙趣橫生的點睛之筆,將撐傘者疑神疑鬼、擔驚受怕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教師通過情境的創設,帶領學生進入馮夢龍筆下的雨夜,抓住一個“撩”字進行角色體驗,擴展想象空間,在反覆誦讀中感受到文章用詞的精妙,體會文章含義。

(三)學法滲透,以點帶面

授人以魚,只供一飯;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學知識,更要學方法。葉聖陶先生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習文言文《活見鬼》同樣如此,教師要以篇帶面、拓展延伸、學以致用、凸顯語文教學“舉一反三”的功能。教師始終堅持學法的滲透,歸納文言文學習的四部曲,即藉助拼音,讀準讀通;對照譯文,讀懂意思;把握節奏,讀出韻味;抓詞品讀,昇華理解。這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就像是學步的柺杖。隨着學生閱讀文言文數量的增加,相信他們能根據自身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文言文《活見鬼》的教學是教師對如何“有情有趣教古文,學法滲透學古文”的一次探索,課中教師牽引的痕跡比較重,學生自主探究體現得不足;梯度作業中的仿寫,沒有給予學生充分思考創作的時間,學生剛剛有想寫的慾望,上課時間就結束了,希望《活見鬼》的教學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引發大家對小學階段文言文教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