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金蟬脫殼的意思及故事

金蟬脫殼的意思及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成語】:

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的意思及故事

拼音】:

[jīn chán tuō qiào]

【解釋】:

指蟬脫去外殼的蛻變。比喻製造或利用假象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爲“三十六計”中的一計),或比喻事物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出處】:

元·關漢卿《謝天香》

【舉例造句】:

古代中國文,現在脫胎換骨,改頭換面,用了一條金蟬脫殼的妙計,重新復活了起來。

【成語典故】:

金蟬脫殼的故事本意是:寒蟬在蛻變時,本體脫離皮殼而走,只留下蟬蛻還掛在枝頭。此計用於國戰中,是指通過僞裝擺脫敵人,撤退或轉移,以實現我方的戰略目標的謀略。穩住對方,撤退或轉移,決不是驚慌失措,消極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內容,穩定對方,使自己脫離險境,達到己方戰略目標,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轉移的機會出擊另一部分敵人。國戰中不一定要硬拼硬,當感覺自己實力不濟的時候,適時的實施轉移或撤退是很保存有生力量的最佳方法,這個撤退也很講技巧和方法,要不就成潰敗之勢,一發而難以收拾。要穩步撤退,道士先撤,變撤邊放技能,異人中間補心加萬骨後撤,高甲不必攻擊,殿後即可,當後撤到利於本方的環境和地形時再組織防守或反撲。

宋朝開禧年間,金兵屢犯中原。宋將畢再遇與金軍對壘,打了幾次勝仗。金兵又調集數萬精銳騎兵,要與宋軍決戰。此時,宋軍只有幾千人馬,如果與金軍決戰,必敗無疑。畢再遇爲了保存實力,準備暫時撤退。金軍已經兵臨城下,如果知道宋軍撤退,肯定會追殺。那樣,宋軍損失一定慘重。畢再遇苦苦思索如何矇蔽金兵,轉移部隊。這對,只聽帳外,馬蹄聲響,畢再遇受到啓發,計上心來。

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當天半夜時分,下令兵士擂響戰鼓,金軍聽見鼓響,以爲宋軍趁夜劫營,急忙集合部隊,準備迎戰。哪知只聽見宋營戰鼓隆隆,卻不見一個宋兵出城。宋軍連續不斷地擊鼓,攪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金軍的頭領似有所悟:原來宋軍採用疲兵之計,用戰鼓攪得我們不得安寧。好吧,你擂你的鼓,我再也不會上你的當。宋營的鼓聲連續響了兩天兩夜,金兵根本不予理會。到了第三天,金兵發現,宋營的鼓聲逐漸微弱,金軍首領斷定宋軍已經疲憊,就派軍分幾路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營,見宋營毫無反應。金軍首領一聲令下,金兵蜂踊而上,衝進宋營,這才發現宋軍已經全部安全撤離了。

原來畢再遇使了“金蟬脫殼”之計。他命令兵士將數十隻羊的後腿捆好綁在樹上,使倒懸的羊的前腿拼命蹬踢,又在羊腿下放了幾十面鼓,羊腿拼命蹬踢,鼓聲隆隆不斷,這便是金蟬脫殼的故事。畢再遇用“懸羊擊鼓“的計策迷惑了敵軍,利用兩天的時間安全轉移了。

作爲逃跑手段的金蟬脫殼的故事,在歷史上與文學作品中,金蟬脫殼的故事俯拾即是。畢再遇、孫堅、祖茂等人從敵軍的控制或追擊下逃脫都用的這一計謀。“空城計”中的典例中,公子元從鄭國撤退時,爲了防止追擊,令營帳不拆,旗幡不動,神不知鬼不覺地在夜間溜出鄭國領土,也是一出相當出色的金蟬脫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