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九年級試題 > 2017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2017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一、語文知識積累(26分)

2017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1、讀下面這段文字,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4分)

夏自獨具魅力,豈不亦可爲之試歌一曲?“夏雲多奇峯”。夏雲如山,如塔,如古堡,層迭嵯峨,(guī) ▲ 麗雄奇,不似春雲的輕柔、平淡,若有若無;夏雨驟然而作,(jiá) ▲ 然而止,來得粗獷、豪爽,不若秋雨的纏綿、悱惻,散亂如絲,亂人心(fēi) ▲ !夏風自南,飽含着暖國溼潤的激情,哪像隆冬歲末的(shuò) ▲ 風凜冽,使天地生寒?

2、古詩文名句默寫。(10分)

(1)足蒸暑土氣, ① 。 (白居易《觀刈麥》)

(2) ② ,人跡板橋霜。 (溫庭筠《商山早行》)

(3)今夜偏知春氣暖, ③ 。 (劉方平《月夜》)

(4)池上碧苔三四點, ④ ,日長飛絮輕。 (晏殊《破陣子》)

(5)陳涉輟耕壟上面對同伴的嘲笑時,發出了“嗟乎! ⑤ !”的感慨;揭竿而起時,他發出了 “ ⑥ !”的質問。

(6)王安石的詠杏詩有“縱被東風吹伏雪,絕勝南陌碾成塵”的詩句。《卜算子 詠梅》中比其用意更爲深沉的詞句是: ⑦ , ⑧ 。請你再寫兩句與梅花有關的詩詞 ⑨ , ⑩ 。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文言詞語。(3分)

(1)會天大雨 ▲

(2)楚人憐之 ▲

(3)天下縞素 ▲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輟耕之壟上 山之僧智仙也

B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C安陵君其許寡人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D徒以有先生也 以中有足樂者

5、名著閱讀。(6分)

(1)《水滸》中的火,燃燒在江湖上,燃燒在英雄的血液裏。請寫出書中英雄人物與“火”有關的故事情節2個。(2分)

▲ ▲

(2)根據關鍵詞的提示完成下列題目。(4分)

關鍵詞:狀元橋 金氏父女 嫉惡如仇

綜合上面三個關鍵詞的信息,說說這一情節的主人公是 ▲ ,他的綽號是 ▲ ,這一情節的故事名叫 ▲ ,請你再寫一個與他有關的故事情節 ▲ 。

  二、現代文閱讀(31分)

  閱讀下面兩篇短文,完成6~13題。

(甲)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1)寒冷有千百種形式千百種方法在世界上移動:在海上像一羣狂奔的馬,在鄉村像一窩猛撲的蝗蟲,在城市則像一把利刀截斷道路,從縫裏鑽入沒有暖氣的住家中。那天晚上,馬可瓦多家用盡了最後的乾柴,裹着大衣的全家,看着暖爐中逐漸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從他們嘴裏升起雲霧。再沒有人說話,雲霧代替他們發言:太太吐出長長的雲霧彷佛在嘆氣,小孩們好像專心一意的吹着肥皂泡泡,而馬可瓦多則朝着上空一跳一跳地喘氣。

(2)最後馬可瓦多決定了:

(3)“我去找柴火,說不定能找到。”他在夾克和襯衫間塞進了四、五張報紙,以做爲禦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齒鋸,這樣,在家人充滿希望的目光跟隨下,深夜走出門,每走一步就發出紙的響聲,而鋸子也不時從翻開處跑出來。

(4)到市區裏找柴火,說得倒好!馬可瓦多直向夾在兩條馬路中的一小片公園走去。空無一人,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禿禿的樹幹,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齒打顫地等着他…..

(5)小米開爾,哆嗦着牙齒,讀一本從學校圖書室借回來的童話,書裏頭說的是一個木匠的小孩帶着斧頭去森林裏砍柴。“這纔是要去的地方,”小米開爾說,“森林!那裏就會有木柴了!”他從一出生就住在城市裏,從來沒看過森林,連從遠處看的經驗也沒有。

(6)說到做到,跟兄弟們組織起來:一個人帶斧頭,一個人帶鉤子,一個人帶繩子,跟媽媽說再見後就開始尋找森林。

(7)走在路燈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別的:什麼森林,連影子也沒有。也遇到過幾個行人,但是不敢問哪有森林。他們走到最後,城裏的房子都不見了,而馬路變成了高速公路。

(8)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狀的樹林淹沒了一望無際的平原。它們有極細極細的樹幹,或直或斜:當汽車經過,車燈照亮時,發現這些扁平而寬闊的樹葉有着最奇怪的樣子和顏色。樹枝的形狀是牙膏、臉、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輪胎,遍佈的樹葉是字母。

(9)“萬歲!”小米開爾說,“這就是森林!”

(10)弟弟們則着迷的看着從奇異輪廓中露頭的月亮:“真美…..”

(11)小米開爾趕緊提醒他們來這兒的目的:柴火。於是他們砍倒一株黃色迎春花外形的楊樹,劈成碎片後帶回家。

(12)當馬可瓦多帶着 潮溼樹枝回家時,發現暖爐是點燃的。

(13)“你們哪裏拿的?”馬可瓦多驚異地指着剩下的廣告招牌。因爲是夾板,柴火燒得很快。

(14)“森林裏!”小孩說。

(15)“什麼森林?”

(16)“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17)既然這麼簡單,而且也的確不錯。要新的柴火,還是學小孩的方法比較好。馬可瓦多又帶着鋸子出門,朝高速公路走去。

(18)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點近視,當他騎着摩托車做夜間巡邏時應該是要戴眼鏡的;但他誰也沒說,怕因此影響他的前途。

(19)那個晚上,接到通知說高速公路上有一羣野孩子在拆廣告招牌,警察阿斯托弗便騎車去巡查。

(20)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樣地張牙舞爪、比手劃腳的樹木陪着轉動,近視眼的阿斯托弗細細察看。在摩托車燈的照明下,撞見一個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塊招牌上。阿斯托弗煞住車:“喂!你在上面幹什麼?馬上給我跳下來!”那個人動也不動,向他吐舌頭。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塊乳酪廣告,畫了一個胖小孩在舔舌頭。“當然,當然,”阿斯托弗說,並快速離開。

(21)過了一會兒,在一塊巨大招牌的陰影中,照到一張驚駭的臉。“站住!別想跑!”但沒有人跑:那是一張痛苦的面像,因爲有一支腳長滿了雞眼。“哦,對不起,”阿斯托弗說完後就一溜煙跑掉了。

(22)治偏頭痛藥片的廣告畫的是一個巨大的人頭,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經過,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鋸子切下一塊的馬可瓦多。因強光而眼花,馬可瓦多蜷縮得小小的,一動也不動。他抓住大頭上的耳朵,鋸子則已經切到額頭中央。

(23)阿斯托弗好好研究過後說:“喔,對:斯達巴藥片!這個廣告做得好!新發現!那個帶着鋸子的倒黴鬼說明偏頭痛會把人的腦袋切成兩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後很滿意地離開了。

(24)四周那麼安靜而寒冷。馬可瓦多鬆了一口氣,在不太舒適的支架上重新調整位置,繼續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鋸子切割木頭低沉的嘎嘎聲遠遠傳送開來。

  (乙)讀卡爾維諾(有刪減)

曹文軒

(1)卡爾維諾對童話一直情有獨鍾。他自稱是意大利的格林。而我以爲,他的童話──就我作爲一個成年人、一個有文學創作經驗的人而言,比格林的童話更好。格林的童話畢竟是瞄準了孩子而寫的,免不了小兒腔和少許做作,而卡爾維諾的童話是來自於民間傳說,他在採集之後,盡力保持了它們作爲民間文學時的模樣、敘述方式,顯得更爲自然也更爲純樸。

(2)我們看到了厚厚兩大本童話。這是卡爾維諾用了幾年的'時間從意大利各個地區蒐集而來的。其中有相當一批,精美絕倫。它們應收入世界各國的中小學語文課本。

(3)童話幾乎總是這樣開頭的。它一開始就把我們帶到遙遠的年代,並且一開始就將我們帶到一個荒誕但一點也不令我們感到虛假的世界。我們與童話之間已經達成一種契約:童話就是寫那些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這一契約,早在我們還作爲嬰兒時,就通過母親或奶媽締結了。我們喜歡它,因爲,它給我們一份安靜,一種境界。這些看似簡單的文字,卻有着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可以無限延長。當那些由作家苦心創作出來的文字很快死亡時,這些來自於民間的稚拙的甚至顯得有點公式化的文字,卻硬是一代一代地流出下來了。我們爲什麼就不去問一下:這是爲什麼?也許這些文字的背後沉澱着什麼──沉澱着人類永恆的精神、永恆的希望和永不改悔的一番癡心與浪漫?童話這種形式本身,也許就是人類基本慾念的產物。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哪一天小說與戲劇等都會消亡的話,童話卻會一如從前地存在着。

(4)對童話理解得最透徹的當然不是我們,是卡爾維諾。

(5)與其說卡爾維諾是小說家,倒不如說他是童話家。他的小說是在童話的模式中進行的。是寫給成人看的童話。

(6)一個人從小孩漸漸長大了。童話對他來說,也漸漸失去了魅力,因爲,它們畢竟顯得過於單純了。這個人現在面對的是一個混亂的社會。這個社會沒有公主與王子,沒有寶窟與金殿,甚至連巫婆與海盜也沒有了。這個人依然可能還惦記着安徒生與格林,但是爲了他的後代:他要爲他的兒女講述安徒生與格林的童話。而在講這些童話時,他完全可能是無動於衷的。他希望他的孩子們活在聖潔的童話世界裏。然而他自己卻活在滾滾的塵世濁流之中而身心疲憊。他會覺得那些童話對現在的他是毫無益處的,除了可以幫他回憶童年和暫時獲得一份寧靜外,對他的生存幾乎是毫無益處的。

(7)卡爾維諾決定爲大人寫童話。他知道,我們是喜歡童話的,只不過是“小紅帽”、“狼外婆”之類的童話已經不能再滿足我們。

(8)他將童話的基本精神與基本手法都承接了下來,但,他將內容複雜化、人性複雜化、主題複雜化,並且擴大了規模。童話的格式,他並沒有完全捨棄,但在他的文字世界中,這些程式被隱蔽了起來,不再留下一絲痕跡。

 【初讀感知】

6、下列表述與《高速公路上的森林》原文意思相符的兩項是(▲)(3分)

A馬可瓦多第一次出門到市區找柴火時失敗了,沒帶回任何柴火。

B小米開爾和他的兄弟們是因爲好玩和從來沒看過森林,纔要去森林裏砍柴的。

C小米開爾他們在高速公路旁看到的森林,其實是密密麻麻和奇形怪狀的廣告牌。

D警察阿斯托弗由於近視,所以沒有看見拆廣告牌的馬可瓦多。

7、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高速公路上的森林》的主要內容。(30字左右)(3分)

8、根據語境揣摩人物心理,並加以描寫。(4分)

“再沒有人說話,雲霧代替他們發言:太太吐出長長的雲霧彷佛在嘆氣,小孩們好像專心一意的吹着肥皂泡泡,而馬可瓦多則朝着上空一跳一跳地喘氣。”

太太: ▲

“馬可瓦多鬆了一口氣,在不太舒適的支架上重新調整位置,繼續他的工作。”

馬可瓦多: ▲

  【細讀品析】

9、《高速公路上的森林》第12段空白處,根據原文有以下兩種翻譯,你覺得哪種好?結合語境談談理由。(4分)

A、少得可憐的 B、小小的成就——

10、《高速公路上的森林》第18段對警察阿斯托弗近視的交代,好似無用,能不能刪去?爲什麼?(4分)

11、《高速公路上的森林》結尾的環境描寫有何作用?請聯繫文章內容簡要回答。(4分)

【聯讀發現】

12、《高速公路上的森林》中有許多荒誕的描寫,如馬可瓦多用報紙做禦寒的盔甲,孩子們把廣告牌看成森林等,請結合《讀卡爾維諾》尤其是最後一段談談你對《高速公路上的森林》主旨的理解。(6分)

【拓展延伸】

13、《高速公路上的森林》和《賣火柴的小女孩》讀來都令人心酸,但又有不同。結合兩篇童話談談你的看法。(3分)

  三、古詩文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14~19題。

  (一)(4分)

午枕 夏意

(宋)王安石 (宋)蘇舜欽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紅影上簾鉤。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窺人鳥喚悠揚夢,隔水山供宛轉愁。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註釋】①《午枕》這首詩作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當時王安石變法失敗後,辭職退居江寧(今南京),一日午睡醒來覺得光景動人便作此詩。②《夏意》作於慶曆四年或之後。詩人被革職削籍爲民後,於蘇州修建滄浪亭,隱居不仕。《夏意》作於蘇州隱居之時。③簟:竹蓆。④供(gōng):引起。

14、兩首詩都格外美麗,但我們能感受得到兩首詩歌是有些不同的。請你分析一下兩詩的異同之處。(4分)

  (二)(16分)

  李白傳(節選)

[元]辛文房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宰①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裏,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長笑而去。

嘗乘舟,與崔宗之②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傍若無人。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臥廬山,闢③爲僚佐。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璘敗,累系潯陽獄。初,白遊幷州,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好黃、老④,度牛渚磯⑤,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註釋】①宰:指縣令。②崔宗之:名成輔,襲封齊國公。歷左司郎中、侍御史,謫官金陵。③闢:召,徵召。④黃、老:“黃”,指道教始祖黃帝;“老”,指先秦諸子百家中道家創始人老子。被後世道教奉爲始祖。⑤牛渚磯:地名。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白供狀不書姓名 ▲

(2)宰驚愧,拜謝曰 ▲

(3)白長笑而去 ▲

(4)乘酒捉月 ▲

16、用“/”給文中畫線句斷句(限斷3處)(3分)

曾 令 龍 巾 拭 吐 御 手 調 羹 貴 妃 捧 硯 力 士 脫 靴

17、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傍若無人。

18、從這篇傳記中,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李白?請結合短文內容簡要分析。(4分)

19、傳記中說李白“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李白的詩詞,對於國人來說再熟悉不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等名句婦孺皆知,他詩中常見“酒”和“月”,請你挑選其中一個主題,寫兩句詩詞。(2分)

酒: ▲ , ▲ 月: ▲ , ▲

  四、語言運用(68分)

20、根據要求,完成任務。(8分)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被頒發給了美國民謠詩人、藝術家和作家鮑勃迪倫,現在距離公佈獲獎結果已經過去將近一週的時間,而瑞典皇家學院證實他們至今仍然沒有聯繫到鮑勃迪倫,不少人擔心鮑勃迪倫是以這種方式拒絕出席12月10日舉行的頒獎晚宴。75歲的鮑勃迪倫將會是史上第一位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音樂人,也是託妮莫里森後第一位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人。獲得這個獎項意味着他將與T.S.艾略特、加西亞馬爾克斯、索爾貝婁等人並肩。請你以鮑勃迪倫歌迷的身份,用“親愛的鮑勃迪倫”開頭,給他寫一段話,談談你對鮑勃迪倫“拒領諾貝爾文學獎”這一行爲的看法。要求:①表述清晰、得體。②字數150字左右。③不必署名,不寫日期。④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等。

親愛的鮑勃迪倫:

21、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的一生有多長?有一支“蓮花落”的歌詞寫道:“人生七十古來稀,我今七十不爲奇,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已在睡中過,算來僅有廿五年……”民國時期,此歌頗爲流行。它把短暫的人生“計算”得一清二楚了。人生有效的作爲時間,只有區區二十五年。

上述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你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可以記敘經歷,可以闡述道理,還可以……

要求:①自擬題目,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②不少於600字。③不要出現含考生個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