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懶婦文言文翻譯及答案

懶婦文言文翻譯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懶婦,懈怠倦惰之女子。比喻很懶的女子。以下是“懶婦文言文翻譯及答案”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懶婦文言文翻譯及答案

原文

曩有一婦人至懶,日用飲食皆仰丈夫操作。其惟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已。一日,夫將遠行,五日方回,恐其懶作捱餓,乃烙一大餅,中孔,套其項上,爲五日之需,乃放心出門而去。及夫歸,已餓死三日矣。丈夫駭,詣房一覘,項上餅惟前近口一缺,其餘則依然未動也。

譯文

從前有個婦人極懶,平時吃飯都依靠丈夫勞作,她只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罷了。一天,丈夫要遠行,五天後才能回來,擔心她太懶不做飯捱餓,就烙了一張大餅,中間挖了個洞套在婦人脖子上,夠吃五天的,於是放心出門走了。等丈夫回到家,婦人已餓死三天了。丈夫很驚訝,到房間一看,套在婦人脖子上的麪餅只吃了嘴前面的一塊,其他的依舊原樣沒動。

註釋

曩:從前。

至:極。

仰:依靠。

惟:只。

夫:丈夫。

項:脖子。

詣:到。

覘(chān):看。

定義

嬾婦,即懶婦,懈怠倦惰之女子。嬾,本字;懶,後起字。反義字:勤。

出自

三國吳陸機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蟋蟀在堂》:蟋蟀,一名蛬(音蛩),一名蜻蛚(音列), 楚 人謂之王孫, 幽州 人謂之趣織(即促織),督促之言也。裏(音俚)語曰:“趣織鳴,嬾婦驚’是也。

晉崔豹 《古今注·魚蟲》:“蟋蟀,一名吟蛩,秋初生,得寒則鳴。一雲 濟南 呼爲懶婦。”

蟋蟀,秋初而生,遇寒而鳴,促婦人織布備冬衣也,故曰”促織“。懶婦聞蟋蟀之聲,寤尚無織布,未備寒衣,故驚。後以“嬾婦(懶婦)”爲蟋蟀的別名。晉崔豹《古今注·魚蟲》:“蟋蟀,一名吟蛩,秋初生,得寒則鳴。一雲 濟南 呼爲懶婦。” 宋 楊萬里《張功父索餘近詩餘以二集示之蒙題七字》詩:“自笑唫秋如嬾婦,可能擊鼓和 馮夷 。”原注:“蟋蟀也,見《古今注》。”一本作“ 懶婦 ”。

獸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獸》:“嬾婦,如山豬而小,喜食禾,田夫以機軸織絍之器掛田所,則不復近。”

懶婦古文賞析

這種對於懶惰惡習的執着,可以說絕對歎爲觀止。 由《懶婦》所想到的 近日翻閱《笑林廣語》,看到這樣一則笑話:一婦人極懶,日用飲食,皆由丈夫操作,她只知衣來抻手,飯來張口。

一日,夫將遠行,恐其懶作捱餓,乃烙一大餅套其脖上,爲五日之需,方放心出門而去。及夫歸,婦人已餓死三日矣。

夫大駭,進房一看,脖上餅只將面前近口之處吃了一塊,餘者依然未動。這笑話顯然太誇張了點,現實生活中,如此懶而蠢的婦人恐怕也難以找到。

無獨有偶。據一篇文章介紹:某學校是全國聞名的重點學校,以培養品學兼優的學生而著稱。

可有一位三年級的學生,每天晚上都由母親半夜起牀爲他“把尿”;到了十一歲還不會穿衣戴帽。有位四年級學生,每天中午除了別的飯菜之外,還要帶個雞蛋,都是由父母負責剝好裝進飯盒。

偶爾一次,雞蛋沒有剝殼,這孩子可犯難了,左看又看,無從下手,只好帶回家了。母親問其爲何不吃,他反而怪是母親的不是,並說:“沒有縫,我怎麼吃?”咋看似荒唐,細瞧非少見。

我有一同事,有一寶貝女兒,年芳十八有餘,就讀於本市一所高專,她平時工作較忙,但每逢週末都要匆匆趕往女兒的居所爲其洗衣晾曬。我問爲何這般,她竟然回答說:“趁女兒還在身邊,爲她多做點心甘情願,待日後嫁出去了,想爲其做些都沒機會了。”

令我震驚! 由此,使我想起一句現代經典詞來:過去的孩子,不聽父母的話,今天沒飯給你吃;現在的孩子,父母不聽的話,我今天就不吃飯。有些爲人父母者,早已不是“府首甘爲孺子牛”了,而是“府首甘爲子女奴”。

對子女百依百順,從頭到腳,吃喝拉撤睡,全部承包。結果嬌慣得子女就象《懶婦》中那位懶婦一樣,只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自理能力似乎爲零。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爲人父母的心願。作父母的爲子女提供一定的生活幫助固然應該,但一味地“全託”,不僅慣懶了孩子,還帶壞了下一代。

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幼不學,老何爲”。且不管孩子的天資有多麼聰穎,智商有多麼高,學習成績有多麼好,如果連起碼適應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的生存能力都不注備,想成爲“龍鳳”,幹出一番大事業,恐怕是不大可能的。

到那時,不驗證蘇東坡的“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害一生”纔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