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明史·傅珪傳》文言文翻譯

《明史·傅珪傳》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文言文的考察在初中的考試試題上佔了少數分數,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明史·傅珪傳》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查看。

《明史·傅珪傳》文言文翻譯

明史·傅珪傳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編修,尋兼司經局校書。與修《大明會典》成,遷左中允。武宗立,以東宮恩,進左諭德,充講官,纂修《孝宗實錄》。時詞臣不附劉瑾,瑾惡之。謂《會典》成於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士歷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費宏爲禮部尚書。禮部事視他部爲簡,自珪數有執爭,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稱“大慶法王”。番僧乞田百頃爲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稱大慶法王與聖旨並。珪佯不知,執奏:“孰爲大慶法王?敢與至尊並書,大不敬。”詔勿問,田亦竟止。珪居閒類木訥者。及當大事,毅然執持,人不能奪,卒以此忤權幸去。教坊司臧賢請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請改鑄方印。珪格不行。賢日夜騰謗於諸閹間,冀去珪。御史張羽奏雲南災。珪因極言四方災變可畏。八年五月,復奏四月災,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災變六十九事。今自去秋來,地震天鳴,雹降星殞,龍虎出見,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與焉,災未有若是甚者。”極陳時弊十事,語多斥權幸,權幸益深嫉之。會戶部尚書孫交亦以守正見忤,遂矯旨令二人致仕。兩京言官交章請留,不聽。珪歸三年,御史盧雍稱珪在位有古大臣風,家無儲蓄,日給爲累,乞頒月廩、歲隸,以示優禮。又謂珪剛直忠讜,當起用。吏部請如雍言,不報。而珪適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錄先朝守正大臣,追贈太子少保,諡文毅。

註釋

[1]清苑:位於河北省中部,北京、天津、石家莊三角腹地,隸屬於河北省保定市。

[2]成化二十三年:成化(公元1465--1487年)是明憲宗的年號,公元1487年,明七月二十二日陝西臨潼、咸陽地震(1487年8月10日陝西臨潼、咸陽地震)

[3]改庶吉士:改,改任;庶吉士,亦稱庶常。其名稱源自《書經·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通過科舉考試中進士的人當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爲皇帝近臣,負責起草詔書,有爲皇帝講解經籍等責,是爲明內閣輔臣的重要來源之一。

[4]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年號。

[5]編修:官名,負責編纂記述前朝國史、實錄等。明、清屬翰林院,正七品職位,與修撰、檢討同稱爲史官。

[6]司經局校書:司經局,官署名,掌太子宮中圖書。校書,掌校理典籍的官員。

[7]左中允:掌記注撰文之事的官員。明代始於左、右春坊皆稱中允,有左中允、右中允之別。

[8]武宗:朱厚燳,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

[9]左諭德:官名,唐朝開始設置,秩正四品下,掌對皇太子教諭道德。

[10]講官:爲皇帝經筵進講的官員。

[11]詞臣:舊指文學侍從之臣,如翰林之類。

[12]劉瑾(1451-1510),陝西興平人,本姓談,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後淨身入宮當了太監,從此改姓劉。弘治年間犯罪赦免後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寵愛,數次升遷,官拜司禮監掌印太監。掌權後趁機專擅朝政,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爲"八虎"之首,時人稱他爲"立皇帝",武宗爲"坐皇帝"。劉瑾被捕後,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僞璽、玉帶等違禁物。他被認爲是當時的"世界首富"。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劉瑾被判以凌遲。

[13]翰林學士:官名,掌起草詔令。

[14]吏部:下設吏部司、司封司、司勳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

[15]左右侍郎:官名,正三品,相當於現今政府各部的副部長。明朝在中央設置吏、戶、禮、工、刑、兵六部,各部的最高長官是“尚書”,相當於現代的部長;副長官稱“侍郎”,相當於副部長。各個部有一個尚書,兩個侍郎,左侍郎和右侍郎。

[16]正德六年:1511年,“正德”是明武宗的`年號。

[17]費宏:(1468年-1535年),字子充,號健齋。又號鵝湖,晚年自號湖東野老。江西省鉛山人,明朝狀元,內閣首輔。少年聰慧,有濟世之練達才幹。仕途雖經曲折,然始終以高風亮節,深受君主、朝臣倚重,百姓稱讚。

[18]番僧:西域來的僧侶。

[19]中旨:皇帝自宮廷發出親筆命令或以詔令不正常通過中書門下,直接交付有關機構執行,稱爲中旨。

[20]佯:假裝。

[21]田亦竟止:乞田百頃的事最終停止。

[22]執持: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見。

[23]奪:改變。

[24]忤權幸去:忤,忤逆,違背;權幸,指有權勢而得到帝王寵愛的奸佞之人;去,去職。

[25]教坊司:中國古代宮廷音樂機構。始建於唐代,稱爲教坊,明代改教坊爲教坊司,隸屬於禮部,主管樂舞和戲曲。

[26]臧賢:明正德年間教坊司樂官,受明武宗寵幸。

[27]牙牌:象牙腰牌。宋元以後爲官員身份證。因多系象牙獸骨製成,故名。其上書寫官員官銜、履歷。始見於宋。明朝正式定製,分爲五種:公、侯、伯曰"勳",駙馬都尉曰"親",文官曰"文",武官曰"武",教坊曰"樂"。嘉靖中總編爲"官字某號",朝參時持以出入宮門,否則門官止之。私相借者,論如律。

[28]制:式樣。

[29]改鑄方印:在故宮博物院的明代印章藏品中,有三方臧賢的石章。一方印文爲“臧賢”,一方印文爲“良之”,另一方爲雙面印,一面印文爲“臧氏圖書”四字,另一面印文爲方圓圖案,中間圓形圖案內有“寓形宇內”四字。

[30]格:阻止。

[31]騰謗:肆意誹謗;大加指責。

[32]閹:閹黨。

[33]冀:希望,想要。

[34]張羽:字鳳舉,號東田,泰州人,生於1467年,卒於1536年。

[35]極言:竭力陳說,直言規勸。

[36]孫交:孫交(1453年---1533年),初名蛟,字志同,號九峯。成化十七年辛丑科進士。歷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官至戶部尚書。享年八十週歲,諡號爲"榮僖"。

[37]守正:恪守正道。

[38]見忤:見,被;忤,違背心意。“見忤”有被欺侮之意。

[39]矯旨:假託帝王詔命。

[40]致仕:古代官員正常退休。

[41]兩京:長安和洛陽是古代中國建都朝代最多、最爲著名的兩大古都,古時稱之爲兩京。

[42]言官:監官和諫官,古代並稱臺諫,通稱言官。監官是代表君主監察各級官吏的官,諫官是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勸並使其改正的官吏。

[43]交章:官員交互向皇帝上書奏事。

[44]御史盧雍:御史,官名,自秦朝開始,御史專門作爲監察性質的官職,負責監察朝廷、諸侯官吏,一直延續到清朝。盧雍,字師邵,江蘇吳縣人。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進士,授監察御史。正德十三年(1518)以監察御史巡撫四川,曾至閬中。

[45]日給:每天供給。

[46]月廩、歲隸:月廩(lǐn),古代每月發給官吏的祿米。歲隸,每年供給官吏僕人的食米。

[47]忠讜(dǎng):忠誠正直。

[48]報:回答,答覆。

[49]適:剛好遇到。

[50]諡: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後評給的稱號

譯文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中,授予編修一職,不久兼任司經局校書。參與編修《大明會典》完成,遷任左中允。武宗即位,因爲東宮恩賜,升任左諭德,充當爲皇帝經筵進講的官員,編修《孝宗實錄》。當時文學侍從不攀附劉瑾,劉瑾很憎恨他們,說《大明會典》在劉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費很多,要求削減參與編修者的官職,降傅珪爲修撰。不久因爲《孝宗實錄》編成,傅珪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學士,歷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費宏擔任禮部尚書。禮部的事務與其它各部比較相對簡單,但從傅珪開始多次直言規勸,章奏就多了起來。皇帝喜好佛,自稱大慶法王。西域僧人求百頃田地作法王下院,皇帝的親筆命令下到部裏,說大慶法王的命令與聖旨等同。傅珪假裝不知道,執意上奏說:“誰是大慶法王,敢與皇帝並列 ,是對皇帝大不敬。”皇帝下詔不過問,求田之事也最終停止。傅珪閒居時類似木訥不會說話的人,到擔當大事時,毅然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他人不能改變,最終因爲這忤逆權貴佞臣而離職。教坊司樂官臧賢請求換牙牌,式樣要做得像朝廷官員的一樣,又請求重新鑄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沒有做成。臧賢經常在閹黨面前指責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御史張羽奏報雲南災情,傅 珪趁此竭力陳說四方災害可怕。正德八年五月,再次奏報四月災情,傅珪於是進言說:“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災害六十九次。現今從去年秋天以來,地震雷鳴,天降冰雹,辰星墜落,龍虎出現,地裂山崩,總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澇旱災不斷,災害沒有像這樣嚴重的。” 極力奏陳其時社會弊病十件事,話語多指斥受寵的權貴,權貴愈加痛恨他。恰逢戶部尚書孫交也因爲恪守正道被欺凌,閹黨就假託帝王詔命令二人退休。長安和洛陽監官和諫官交互向皇帝上書請求二人留任,皇帝不聽。傅珪歸家三年,御史盧雍稱讚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風範,家裏沒有積蓄,每天爲吃飯發愁,乞求發放每月的祿米和僕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對官員的優待。又認爲傅珪剛正忠實,敢於直言,應當起用,吏部按照盧雍的話上奏,沒有回覆。傅珪去世,終年五十七歲。嘉靖元年錄入先朝守正大 臣,追贈太子少保,諡號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