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十節》的註釋翻譯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十節》的註釋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十節》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十節》的註釋翻譯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孟子曰:“仲尼不爲已甚者。”

註釋翻譯

孟子說:“孔夫子不做過分的事情。”

讀解

孟子在這裏舉了孔子的事情,是想借此說明選擇最佳行爲方式的重要性。《論語·泰伯》:“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崇尚勇力而憎惡貧苦,是亂的根源。作人而不懂與人相互親愛,憎惡得過份,也是亂的根源。私有制的畸形發展使得人們的'正常的生存慾望變成了貪求、貪婪、貪戀之貪慾,而爲了貪慾的滿足,人們就會訴諸武力來進行侵略、掠奪、剝削。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的社會,擁有勇力、武力的人也就等於擁有了權勢與財富。而人民受此“好勇疾貧”的影響,貪慾也逐漸增強,也就成了社會混亂的根源。既然人人都在爲着滿足自己的慾望而不惜訴諸武力,那麼,人與人之間就會缺少相互親愛的情感而彼此憎恨,憎恨之過份,則也會因情感問題而導致社會的混亂。社會越混亂,爲了人們自己生存的需要,人與人之間也就越缺乏相互親愛的精神。所以,孔子認爲,慾望,尤其是過度的慾望的滿足的需要,是導致社會混亂的根本原因。所以他提倡“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提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民不好勇,不疾貧,使民仁而不“疾之已甚”,則社會就不會混亂或不致於太混亂。這實際上也就是提倡人們遵守社會行爲規範,選擇最佳行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