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問題學生教育案例

問題學生教育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導語:問題學生是指那些與同年齡段學生相比,由於受到家庭、社會、學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響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進的因素,從而導致在思想、認識、心理、行爲、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需要在他人幫助下才能解決問題的學生。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於問題學生教育案例。歡迎閱讀!

問題學生教育案例

  篇一:班主任教育問題生的案例

在學校,班主任就如同是學生的父母一樣,不斷的的把愛投向學生,把溫暖帶給學生;有時班主任也是學生的朋友,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的心聲,排除他們內心的疑惑。或許有些學生未感受到這份愛,但我們可以從他們對待一些特殊的學生那看到一切。

我記得在上小學時,我們班有一位特殊的學生,是一位女生,由於先天的因素她的智力不同與其他的學生。這位女生是家裏唯一的孩子,父母非常希望她能與正常的孩子一樣接受學校的教育,在正常的環境中成長,即使他們知道女兒或許會受到其他同學的嘲笑。這位女生在班上的表現其實很不錯,雖然她的智力一直停留在很低的水平,隨着年級的升高,也沒有多大的進步,但是她依然每天堅持上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作業。

老師並沒有給予她和其他同學一樣的要求,班主任也很關照她,不斷的提醒其他學生這位女生的特殊情況,任何事情都顧及到她,讓她和其他學生一樣參加各類活動。有時班上的學生難免會取笑她,甚至是欺負她,都不願意和她接觸,與她接觸也只是想利用她得到一點好處。這位女生有好多次被其他學生惹哭,但她只能默默的忍受,因爲她畢竟生活在正常的校園環境中,有些事是自己難以控制的。

班主任及其他的任課老師都瞭解她的特殊情況,在平時的生活及學習中都給予她很大的幫助,儘量讓她學到更多對她有幫助的知識,並且鼓勵其他學生與她接觸,幫助她,少取笑她。班主任還經常的和她的父母聯繫,讓父母瞭解她在學校的情況,由於班主任的關心與照顧,她的父母也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經常與老師溝通,在家給自己的孩子最大的幫助,讓孩子能夠自立。

對於這樣的特殊學生,最大的困難就是讓他們學會獨立,學會照顧自己,父母才能少操心,也能得到些許安慰。因此,對一些問題生的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學校,更多的需要家庭的配合,只有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來纔是有效的策略。如果學校教育得不到家庭的支持,班主任的管理制度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有些措施是無法實現的。家庭教育與班主任的教育是密切相關的,彼此之間是不能割裂開的,只有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對一切問題生的教育得到良好的效果。

還有我的一位初中同學,他是位男生,平時的學習中他有一些不良的行爲習慣。也許是受家庭的影響,他在學校的行爲讓一些老師很難理解,有時學習很認真,但有時又很馬虎,很放蕩。他不在乎其他同學對他的態度,是屬於那種我行我素的類型,有些老師的教導他也置之不理。記得一次上地理課,地理老師就勸他好好學習,向他的哥哥學習,因爲他的哥哥是位很優秀的學生並且考上了好的大學,那是他好象有些動搖,但每次學習都是時好時壞,學習方面很不穩定。

班主任也很費勁的想辦法,讓這位學生往好的方面發展,多次的找這爲學生談話,不斷的給予他鼓勵,讓他改變那些不良的行爲,在學習中不要太隨意,學校畢竟有一些管理制度,課堂畢竟是課堂不能太隨意。後來,那位男生似乎有一點改變,但有些行爲依然存在,這些行爲對班級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因此,班主任也沒有再次的干預他的生活,有些行爲可能與一個人的性格有關,並不是在短時間就能輕易改變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老師不能過多的干預學生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生活方式,應該讓學生自由發展。

有時,班主任的過分嚴格的要求反而會適得其反,應該給學生一些自己的空間,或許他們在無意間受到其他同學的影響而改變那些不良的習慣,老師更多的是給予指導,而不是給學生強制的要求,必須按老師的行爲方式來處理一切事情,那樣不僅老師累,而且學生更累!

在對問題生進行教育時,無論是班主任還是任課老師都應分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策略,不能一概而論。畢竟問題生也是分不同類的,有些學生應該用關愛的方式,有些應用單獨談話的方式,有些應用模範指導方式,有些應用學校的制度,或許有些甚至是任其自由發展等等。班主任應該都借鑑成功班主任的教育策略。

  篇二:班主任教育問題生的案例

班級中問題學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觀性和普遍性。積極面對,分析研究問題學生的成因、心理特徵和教育策略,促使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極情緒,激發潛能,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才能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一、個案的主要問題:

小旭 男 9歲

主要表現爲:

1、紀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爲習慣欠佳。

2、學習方面: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興趣和求知慾,經常聽課精力不集中,作業不能認真完成,學習成績低下。

3、思想方面:自卑孤僻,缺乏進取心,放任自流,貪玩。

二、問題的成因分析

1、自身內在的因素:他思維靈活,雖然接受教學的能力並不弱,但學習態度不端正,對學習不感興趣,基礎較差,怕苦畏難,缺乏進取心,貪玩難以自控,形成了學習低下,行爲習慣落後。

2、外部環境的因素:面對學業的持續不良,家長在處理上顯得不夠冷靜,指責訓斥,靠權威壓服。家庭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和態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於過去“懶、悶、不講衛生”,一直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抱怨、家長的訓斥,經常處在"四面楚歌"的環境和氛圍之中,自己的行爲、學習成績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產生了自卑心理。同時,教育者有時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和態度,使他對同學、老師產生逆反心理,對正確的管教產生牴觸情緒。

三、賞識教育策略

1、尊重人格,保護自尊心

保護自尊心,是信任與賞識教育問題學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過程中,應堅信“人是可以改變的”。對此我滿懷期待,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關心的方式態度對待他,不厭惡歧視;不當衆揭醜;不粗暴訓斥;不冷嘲熱諷;不變相體罰。用人格的力量去啓迪他的心靈,用愛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線”,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樑。經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勢利導,使他感受到老師的信任、關愛、尊重和期待,從而漸漸恢復了自尊與自信,消除了自卑和牴觸情緒,願意接受幫助和教育。進而引導他對自我價值的分析,建議改進方法,讓他自己去嘗試和感受進步帶來的成就感,變消極狀態爲主動狀態。

2、創造契機,樹立自信心

樹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賞識教育問題學生的關鍵。爲了及時瞭解、掌握他的內心世界和行爲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通過個別談話、溝通家長、表揚鼓勵、正面疏導、指明方向。發現他的閃光點,如語文成績有進步,數學學習興趣濃,一段時間沒有出現作業不交的情況,就以此作爲教育轉化的突破口和推動其前進的動因。我從肯定小成績、小進步入手,讓他品嚐到受讚許、表揚的歡樂,從而樹立起自信心。在他通過努力取得成績時一方面及時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標,循序漸進。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發了進步的內在潛力,確立起了不斷進步的信心。

3、多方協調,講究系統性

講究系統性,是信任與賞識教育問題學生的重要方面。根據他的問題成因分析,實現轉化顯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認清轉化過程中的反覆點,正確對待、耐心等待,要有長期的、系統的計劃和打算,不斷地調整方法進行教育,與家長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地對他進行思想教育;追蹤考查,反覆抓,抓反覆;加強日常生活、學習的監督,促使他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

四、教育效果

通過近一年的具體工作,該生逐漸端正了態度,各方面都有比較明顯的轉變。日常行爲表現好轉,與同學相處較融洽,能主動參加各種有益的集體活動;而且主動和父母溝通,理順關係。學習目的明確,認真努力,成績顯著提高;學習和生活的心理狀態良好,信心增強,在爲學習過程中表現得非常盡力。

通過對這一個案的信任與賞識教育分析,我深刻感到轉化問題學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複雜、艱鉅的教育系統工程。轉化問題學生需要一個過程,要奉獻愛心,因材施教,進行反覆、耐心地教育;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將教育優勢有機整合,充分發揮。對問題學生,要了解其個性品質和能力的潛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異性,激發其進步的主動性。只要喚起了他們的自信心,他們學習進步的速度就會大大加快。學習進步了,信心增強了,行爲規範方面的問題就會受到抑制,問題也就得到了轉化,教育就會收到成效。

  篇三:班主任教育問題生的案例

一天,年輕教師小林向我訴說了一件煩心的事:有一次班會課,他興致勃勃地給學生髮獎,六名成績優秀的學生在陣陣掌聲中陸續走上講臺,手棒“三好學生”大紅獎狀和筆記本。臺下五十多雙羨慕的眼光,更增添了他們的光彩和豪氣。在此,小林大力表揚了這6名學生的優點和驕人的成績,號召大家向他們學習,爭創優秀學生,整整一堂課就在激勵與讚美聲中度過了。誰知小林回到辦公室不久,就有學生來報告,由於一名同學說了聲“獎品才一本筆記本”啊,張權(化名)竟當着同學的面賭氣將筆記本撕了。小林爲此感到很尷尬,至今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我告訴他,這是典型的優生放縱心理表現,即言行不受道德、紀律甚至法律的約束,任性妄爲。其原因主要是由家庭環境影響和學校教育失當造成的。在家庭,當今的孩子多爲獨生子女,父母長輩的溺愛嬌慣,養成了他們優越感,滋生了“以我爲中心”的心理;在學校,成績優秀的學生自然成了教師的寵兒,他們處處受到照顧和優待,經常性地享受着各種榮譽和鮮花。過度的“甜蜜”與寵愛,更容易使他們產生心理上的演變,即由自尊自信演變成虛榮心、愛面子,由倔強好勝演變成高傲自大,由自重自愛演變成自私自利,最終發展成惟我獨尊,目空一切。一旦外界條件不能滿足個人的心理慾望時,就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言行。張權的行爲雖是個例,卻是這種不良心理的突出表現。

我繼續告訴小林,孩子不良心理的形成與發展,直接影響到其人格和爲人,這不僅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與成才,也是與我們的教育目的相悖的。要把育智與育心結合起來,做到教書、育人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