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大學勵志 > 李開復致大學生:21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才

李開復致大學生:21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才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導語:人才的標準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下面是李開復給大學生的第7封信:21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才,歡迎閱讀。

李開復致大學生:21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才


我們都知道21世紀最有價值的是人才,是什麼人才呢,就是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我想我這個演講有一個很大的假設就是21世紀需要的人才與20世紀、19世紀有着很大的差別,因爲21世紀有幾個很重大的革命發生。在21世紀我們更多的工作是靠我們腦力的創造,是靠平等的競爭,已經沒有國界的差別,世界被鏟爲平地,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可以和另外一個國家的人合作或者競爭,而他們都可以接觸到、使用到、共享到同樣的信息。不像過去,誰能獨佔信息他就能對另一個人或者對那個公司發揮相當大的價值。

今天的信息是因爲共享才能發揮它真正的潛力。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選擇,平等地競爭,他們會積極地去獲取自己的信息,追求自己的興趣。他們期望自己工作的公司採取的不再是控制式的管理,而是放權式的管理。因爲在21世紀,一個人他是靠自己的腦力創造財富,他很聰明很有創意,他跟全世界每一個人平等地競爭,然後每一個人都有同樣的信息,沒有一個人會願意在一個不公平的控制下做一個公司的齒輪。每個人都會希望發揮自己的潛能,他希望自己到一個公司工作,這個公司能夠放權地讓每一個員工做自己的事情。還有呢,21世紀什麼都改變得非常快。你才認爲說某某一個技術或者某某一個公司是很火熱的,忽然一個新的技術或者一個新的公司已經出來了。這都是因爲互聯網,每個國家,每個領域之間的邊界因此在不斷地消除,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一起工作,競爭和合作。所以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下,21世紀需要的不再是19、20世紀聽話,沒有自己意見,努力有毅力的所謂的藍領或者白領工人,更需要的是我的演講要談到的7種人。

 創新實踐者——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 but useful innovation。

這7種人中的第1種是創新實踐者。在今天談到的所有人時,我都會引用一句我認爲很好的話。那麼第一句話是誰說得呢,是我說的。這句話跟創新有關,待會還會談到。我想說的是在21世紀真正有價值的人是能夠創新的人。他不是一個只會使用別人的方法做事情的人,他不是那種只會聽話做事情的一顆棋子,一個齒輪。因爲,在如今的競爭之下,一個公司唯一可以延續的競爭優勢就是它的創新。任何東西都可以很容易地被模仿,只有創新很難被模仿。而創新一旦被模仿,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地創新。所以一批有生命力的能夠持續創新的員工是唯一能夠帶給企業持續競爭力的財富。

你們可能會說,李開復是不是要講Google,講其他科技公司要學計算機科學,要做最高深的研究這纔是創新呢?其實不是的。在每一個領域都可以創新,也就是這些每一個不同領域的創新,讓每一個工作變得多彩多姿。我可以舉個例子。如果你在美國加州101公路硅谷段上開車,你可能會看到一個廣告牌。整個廣告牌上面沒有公司名也沒有任何廣告詞,只簡簡單單刷着“(在‘e’的數列中所能找到的第一個十位數質數)”。很多在硅谷工作的聰明人開車看到了這個廣告,他們回家就會去算,有些用計算機來算,有些用數學方法來推算,算出來答案以後登陸這個網站一看,發現另外有一個更難的題目。然後他們再做了這道題目,又會到達另外一個網站,就着樣做了一個題目又一個題目,最後他們發現自己到了一個很特殊的網站,這個網站就是Google的招聘網站。我們可以從這個例子看到,在Google這樣一個創新的公司,它的創新其實遠遠不止在於一個工程部門。你可以看到招聘,市場都是充滿了創意的。

關於創新還有一點要注意的,21世紀的創新必須實時、實踐。因爲我們有了互聯網的存在,每個公司的步伐都非常快。如果你花很多的時候去做一些驗證,一些用戶調查,再花一兩年的時間才把一個東西編出來再做測試,一個產品四五年做出來以後很可能已經過時了。所以在這21世紀,光做一個創新者是不夠的,要做一個創新實踐者。這就回答了我上面那句話: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but useful innovation。只是爲了創新而創新是沒有意義的,要做有用的創新纔是有意義的。

記得我在SCI公司的時候,曾經犯過的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隻想到創新,沒有想到實踐。我們做了一個非常酷的三維瀏覽器,今天可能都還沒有人在使用。當時,我們每次演示的時候,觀衆的下巴都會掉下來,說:哇,怎麼會做這麼酷的一個東西!但是我們忘記了這麼酷的東西卻是沒有市場的。最後結果是相當的失敗,讓我也有了一個很慘痛的經驗,尤其是當我看到一百多名員工失去他們工作的時候,讓我下了一個決心,就是上面這句話。

我們雖然要創新,但是不是爲了創新而創新,而是爲了做有用的事情而創新。我們如果回顧歷史,可以看到許多成功的人才,他們有些創新,有些實踐,有些左腦發達,有些右腦發達。但是那些真正對世界有重大貢獻的人,我想他們不僅是創新者,也是實踐者,比如說愛迪生,比爾蓋茨,Larry 和Sergey,都是很好的例子。一個真正的創新實踐者每一次在創新的時候都忘不了實踐,在實踐的時候也忘不了創新,這樣的人,我想是21世紀不可缺少的人才。

 跨領域合成者——What matters is not analysis but synthesis。

第2點呢,我想非常需要的是跨領域合成者。剛纔聽到了竺可楨學院,它本身是多學科的,強化班也是由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組成的。這點確實也是非常符合了所謂的合成者。相信在中國的未來,在全世界的未來,我們更需要的人才不只是那些把一個學科學得非常非常深的,而是那些把自己學科學好,同時能夠與其他領域做一個跨領域結合的人才。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如果是世界上有1000種知識,這個知識本身你可以學得很深,但是兩個人的知識通過交叉碰撞又可以產生新的知識,三個人的碰撞就能產生十億個組合。

以計算機爲例,如果你是學計算機的,又對心理學感興趣,這樣一個跨學科的合成,你可能對用戶界面或者可用度測試會有一些貢獻。所以,很多新的領域的產生,都是靠過去的兩種學科所交叉碰撞出來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把一門學科學得太深了,可能會去鑽牛角尖,反而失去創新實踐的機會。真正重要的不是analysis,不是要分析得很深,而是synthesis,怎麼樣有合成的機會。

所以,對各位同學我的建議就是,當然讀好你的專業是有必要的,但是同時要考慮下是否還有別的什麼專業是你有興趣的。這兩個專業最新的思想能不能結合起來,做一些即有創意又可以實踐的東西,這可能是最有成長空間的一些機會。

  高情商合作者——EQ is 9 times more important than IQ。

第3種最需要的人是高情商合作者。EQ is 9 times more important than IQ,這句話來自Daniel Goleman的《EQ》這本書。

《EQ》這本書談到情商和智商的一些差別,還有哪個比較重要。他做了一個研究,找了幾千個企業的領導者。他研究是什麼因素讓這些非常優秀的領導者和普通的領導者有所區別。他研究的結論最重要的差別不在於IQ,而是比IQ要更重要9倍的EQ,即情商。

情商包括了怎樣與人合作,包括了對自己的一種自覺,包括了對自己的一種管理,也包括了和別人團結合作以及社交的一些能力。EQ的重要性在21世紀是非常顯著的,因爲在21世紀,我們需要全球的合作,需要跨領域的合成。比如說你學的是心理學,你要跟學計算機的人合作才能做得出用戶界面。跨領域的合作,跨國度的合作,跨語言的合作,這些都是必須要的。所以,過去也許在很多的環境裏面,你作爲一個孤僻自傲的天才會得到很大的重視,但是這個情況現在已經在大大地改變了。

過去,我曾在我的人才觀裏提到,在這個信息社會裏,與過去的工業社會很大的一個差別就是信息社會最好的一個人才,一個程序員、一個科學家,可能比普通人生產力好個3倍、5倍、10倍或者20倍甚至更多。但是我想在這裏補充的一句話就是說,即使他在技術方面好個多少倍,如果他是一個孤僻自傲、不能合作,甚至引起團隊無法工作的人,那麼他對這個團隊,反而是一個負面的效果。

當我們做管理的時候,我們也必須考慮到,如果你要建立一個非常健康的團隊,不管是在Google工作還是未來的Google Camp,一定要在每個人很客觀高情商地願意與他人合作,尊敬別人的前提之下,纔可能有很好的結果,尤其是在21世紀這樣一個情商和合作是那麼重要的世紀裏面。所以,我對各位同學的建議是,在你可以抓住的每一個機會裏,多參與社團工作,多建立一些與人合作的基礎,無論是在上課,還是參與社團項目,或是暑期工作的機會。讓自己除了讀書之外,多做一個能夠與人團結、合作、客觀、尊敬別人、聆聽別人的一個高情商的學生。

  高效能溝通者——The man who can think and does not know how to express what he thinks is at the level of him who cannot think。

第4種人是高效能的溝通者。一個人如果有思想但是不能表達自己,他其實就是一個沒有思想的人,這句話其實相當的有道理。我想在座很多理工科的同學以前可能認爲只要有思想就夠了,不過這句話告訴我們你只有思想不能溝通,其實你是沒有思想的。這句話其實並沒有誇張,在21世紀全世界都是信息的前提下,很好的信息傳播渠道還是經過人。人怎麼傳播信息的,靠溝通。一個人他的溝通能力很好,他可以把一個很難懂的信息很好地傳播給別人。一個人溝通能力很差,他就無法傳播信息,因此別人可能看不起他,認爲他沒有思想。所以溝通能力是非常需要學習的。

這種溝通的能力怎麼得到呢,我可以給同學們幾個很好的建議。你溝通的時候一定要理解你的聽衆,你要知道你的聽衆在想什麼,聽衆從你的講話中能得到什麼好處,即What’s in it for you。還有要注意說話的方式,不要用說教,而應該採取引導的方式。當你與別人溝通的時候,你要先想好你主要要傳達的Message是什麼,用聽衆能夠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

  熱愛工作者——If you find a job you love , you will never work a day in your life。

第5種非常需要的人才是熱愛工作者。因爲在全球被剷平之後,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你能夠做一個工作是你非常熱愛的,那麼你可能在睡覺、洗澡、吃飯時都在想你的工作。你可能就會更有熱情去做你的工作。你不認爲你的工作是一個枯燥的事情,而是可以享受的事情。所有就有這麼一句話,有一天有個美國朋友到我的辦公室來說你們的孔夫子實在是太聰明瞭。我說怎麼回事呢。他說你看他講的這句話多有道理啊:If you find a job you love, you will never work a day in your life。我就跟他說謝謝你誇獎我們的孔夫子,不過我實在想不起來孔夫子說了這句話。

後來當天開車回家的時候我纔想到可能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但是今天看起來,我認爲可能這句英文的翻譯還更貼切一些,在21世紀更能夠被更多的人理解。因爲如果你真的很愛你的工作,你就不是在工作了,你是在享受了。如果你是在享受的話,你一定會有更多的熱情投入,更多的時間投入,更樂意去做更多的工作。到了星期五可能不想回家,到了星期天可能就想來上班了。那麼你想比別人做得差可能都很困難。

我們能看到的是,如果你能找到你的最愛,你的一生都會過得比較快樂。所以各位同學,如果你們還沒找到你們的最愛,我的建議是保持一顆好奇的心,多去嘗試不同的事情。然後要理解你的專業和你的工作不見得是完全一樣的。要多做諮詢,瞭解有什麼樣的公司,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工作你畢業後可以從中選擇。如果你在一個你喜歡的專業裏面呢,珍惜它,好好地去找一份未來相應的工作。如果是在一個可以選擇的十字路口,比如說考研,出國等等,這個時候你要好好地去選一個你真正喜歡的專業,而且也許把剛纔談到的跨領域合作的概念借鑑過來。並不是說我過去學的是一個不喜歡的專業,我就要從文科轉到理科。也許你可以找到一個更好的跨越的臺階。如果你不喜歡你的專業呢,你也可以在這個專業裏面儘量找一個大專業裏面的小專業,也許是你比較喜歡的;或者你可以在一個你認爲你比較喜歡的專業和你現在不喜歡的專業之間的交叉學科找一些機會。所以不管怎麼樣,最後能夠找到你愛的事情,你就能發揮你的潛力,成爲21世紀需要的熱愛工作者。

 積極主動者——In a few hundred years ,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those historians will see is that for the first time , people will have a choice. They will have to manage themselves。

第6種是積極主動者。這句話是Peter Drucker所說的。他說幾百年之後,歷史學家回顧今天,他們會說這個世紀裏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互聯網,而是人有了選擇。有了選擇就要積極主動,然後需要管理自己。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這也就是我們從工業社會轉變到現在的信息社會所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一個積極主動者他對自己的一切一定要負責,因爲如果你自己不在乎,沒有別人會比你更在乎,沒有人會比你更知道你想做什麼。在來到大學之前,一切都是消極,由父母來決定的。進入大學之後,要開始對自己的一切負責。不去解決也是一種解決,不做決定其實也是一種決定,這個決定就是讓自己走入一個消極而不是積極的方向。

在我出書的時候許多人喜歡讓我把他們的座右銘寫在書上,當我有時間的時候我也會盡量配合,但是有一句話我絕對是不寫的,這句話就是沉默是金。因爲在今天的環境裏面,每個人需要合適地推銷自己,讓別人知道你的成果。因爲如果你不表達,那其實別人就會認爲你沒有思想。當然,在適當的環境裏,你才能做適當的表達,並不是要你搶別人的機會,也不是要你過分地做一個出頭鳥。但是,如果你有一些想法有一些思想一定要表達出來。

在這個21世紀裏,每個人都有想法,都有信息。那些最有信息或者最有想法的人可能會得到很多或者更多的注意。比如說在這次成立Google Camp的時候,工作人員有一天來找我說我們這個Google Camp有一些想法你覺得怎麼樣?當時我記得非常清楚的就是我在全國20多個高校做巡迴演講的時候在那些學校見到了一些非常積極主動的同學。我就跟他說,你去下面四個學校見見曾經主持我辦的活動的同學吧,因爲我認爲他們是積極主動的,是符合Google Camp的精神的。我認爲他們會給你很多想法,也許他們會成爲我們的Google Camp的骨幹。所以,如果你們在想,怎麼挑到這四個學校的呢,很大的原因就是當時我做巡迴演講的時候這是四個讓我感觸最深最積極主動的學校,最優秀的同學。所以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今天在Google Camp成立的時候發生的例子。

我們可以看到正是因爲當時有這麼一批積極主動的同學讓我們今天有機會在浙大成立這個Google Camp。積極主動者,他並不只是積極地等待機會,他還需要積極地把握機會,爲自己創造機會。這點可能是中國的學生,中國的員工最需要常常提醒自己的地方。前一陣我們在中國差不多招了三十多個員工,工作了三四個月。有一天我們在聚會,他們就問我說:開復,你對我們這三十個剛開始的關門弟子有什麼建議沒有。我的回答是:從技術方面,從對公司的理想、價值觀認同以及努力方面,我都非常非常的滿意。但是,如果要講一點我希望你們未來可以做的更好的,我希望你們未來能夠更加積極主動,要提出你們的想法。

 樂觀向上者——The glass is half full or half empty depending on whether you’re pouring in or out

最後我想講的是樂觀向上者。這句話來自美國的一個喜劇演員Bill Cosby,他是這麼說的,我們常說一杯水是一半滿的還是一半空的,其實要看你是繼續把水注進杯子裏,還是把水從杯子裏面倒出去。如果你在繼續注水的話,你會期望着水位上升;如果你在倒水的話,你會想到很快杯子就會空掉了。其實這告訴我們的是一個人的思想,是一個樂觀的人,還是一個悲觀的人。如果你是一個樂觀向上的人,你會總告訴自己未來會更好。臺灣有位企業家叫做張忠謀,他是臺基電的董事長,他最近寫了一篇文章,我覺得裏面有些很有哲理的話。他有個朋友請他提幾個字掛在牆上。然後張忠謀就跟他說,我的字寫得不好,但是我隨便幫你寫幾個字,然後他就寫了“常想一二”這四個字。他朋友說什麼叫“常想一二”呢。然後張忠謀就告訴他說,你沒有聽過嗎?我們都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要告訴你常想那剩下那一二比較如意的事情。他說他從小就看了很多大人物的傳記,他發現了一個規律,凡是成功者都是受苦受難的。然後他們的生命幾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的真實寫照。但是他發現這些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爲他們保持了正面的思考,通過“常想一二”,他們能夠超越苦難。苦難對他們來說反而成了生命中最好的養料,爲他們未來的成功做了良好的鋪墊。

所以這些成功者在面對苦難時的堅持、樂觀和勇氣是最重要的。人生的如意或不如意,更重要的不是取決於人生的際遇而是思想的瞬間。所以,人生的真正品質取決於你有沒有“常想一二”這種樂觀的思維方式,觀點反而比這個事實更重要。這是他很有哲理的一篇文章,我想你用Google可以搜索得到。

其實在21世紀,還有很多其他的理由要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因爲21世紀是一個更實時善變的環境,我們嘗試的事情會碰到很多很多的失敗。我們都聽到說Google很酷,有一個20%的Project,每一個人都有20%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做一個統計,我想一定會發現,這個20%自己想做的Project絕大多數一定是失敗的。如果你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能客觀地說我學到了一個Lesson有助於我做下一個項目時,那你很快就會處於一個非常沮喪的心態。所以Google公司不但不懲罰失敗,還鼓勵每個人客觀地從失敗中爬起來。我們要有一種心態,要認爲挫折不是一種懲罰,而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當我回顧我一生的職業生涯,我想我學到最多的絕對不是來源於我的成功。反而是我在讀博士的時候被評爲最壞的老師,在一個公司做了一個很酷的技術卻沒有用,導致公司被賣掉、員工失業等等失敗的經歷讓我學到了很多,超過了我在語音識別或者其他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所以一定要把握每一個失敗的時候,讓自己過渡好每一個痛苦的時期。然後要能有正面的思想,要站起來,要正視自己的錯誤,能夠從錯誤中學習。

最後我做一個總結:在21世紀裏面,我們需要認真讀書的同學,但是我們更需要創新實踐的人才。我們需要每一科的專才,但是我們更需要跨領域合成者。我們需要高智商的人,但是更需要高情商的人。我們需要每一個學生能夠高效能地理解,但是未來你們更需要高效能地溝通。

畢業後,當然要找一個熱門的工作,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熱愛你的工作。不要再繼續做一個只會被動聽話的學生,而要做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生。不要只是做一個小心翼翼的人,而要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