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高一課件 > 高一地理必修2課件

高一地理必修2課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引導語:高一地理必修2的課件哪裏有?接下來是小編爲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高一地理必修2課件

【課標要求與分析】

課標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佈。

課標分析:

人口及人口問題的基本知識,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中的地理課及生物課中都已學過。高中地理的學習把義務教育階段的感受型爲主的學習上升到理性層面,所以本條“標準”要求學生在學完地理課後,會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佈。

本條“標準”的具體含義如下:一是學生需要知道什麼是人口增長模式,世界上有哪幾種主要的增長模式,這是實現 本條“標準”的前提。二是學生需要學會將不同的增長模式進行比較,只有在比較的過程中,才能獲得對人口增長模式特點的認識。三是學生要會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樣分佈的。把這三點放在一個“標準”中,是因爲三者是密切聯繫的。當學生在分析某一個增長模式的特點時,必然涉及人口增長的影響因素,而這些影響因素的現狀不同,又一定會與區域發展聯繫起來,實際上不同增長模式的分佈,反映的就是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的分佈。

本“標準”沒有要求學生背記不同人口增長模式,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幫助學生理解每種模式的意義。在學習評價中,各種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應該是評價活動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爲考覈學生是否記住的內容。

【教材分析】

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是目前人類最爲關注的三大熱點問題。沿着人類成長的足跡探究三大問題的關係,不難 發現,在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中,人口是關鍵因素,人口問題是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人口數量和空間上的變化,都會引發包括資源、經濟及社會等在內的一系列變化。因此,教材把人口的變化作爲全書的開篇。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課標總目標要求學生“瞭解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理解人文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特點;認識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及主要途徑”的要求。

第一節教材內容的課標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佈。首先從數量這樣一個最直觀的角度來探討人口的變化,因爲目前我國和世界上的人口問題,正是由於人口增長過快引起的。並且,這一部分的基礎知識,初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顯得順理成章,有助於學生對該問題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樹立起人地關係的思想理念。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能據圖說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的地區差異,瞭解人口基數對自然增長率 、人口增長絕對數量的影響。

2、使學生掌握人口增長三種模式的名稱和特點,能利用人口資源或圖表,判斷其所屬的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

3、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

4、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教給學生讀圖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掌握讀圖的要領,提高從地圖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片資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國公衆對目前已十分龐大,並且還在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的關注。

2、利用相應的文字資料和練習替闡明人口自然增長與自然增長率的關係及自然增長率與出生率、死亡率的關係。

3、利用圖表分析、比較法引導學生概括世界人口變化在不同時期的特點和同一時期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差異,理解相應國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讀圖思考。

4、講解人口增長模式的含義,藉助圖表、案例分析和討論,認識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特徵差異,啓發引導學生對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的形成,轉變進行深入闡釋。

情感、態度與價值

1、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可持續發展觀。

2、進一步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的辨正唯物主義世界觀。

3、通過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理解。

【教學重點】

1、理解人口數量增長在時間、空間上的差異及其成因。

2、理解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和轉變的原因。

3、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提高學生從地圖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

1、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

2、比較兩種“低增長率”的人口增長模式的本質區別。

【教學方法】問題引導法、討論法、比較法、因果聯繫法、中心主線法、材料分析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達到了50億。爲了引起國際社會對人口問題更深遠的關注,聯合國人口基金組織決定從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爲“世界人口日”。

聯合國人口基金組織公佈的統計數字向人們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長的歷程:1840年只有10億。1927年增長到20億,1960年增長到30億,1975年達到40億,1987年上升到50億,1999年達到了60億。通過觀察這些數字,同學們可以發現世界人口數量的變化具有什麼樣的特徵?(世界人口每增加十億人的時間越來越短,也就是說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越來越快)那麼世界人口增長有規律可循嗎?同一國家不同時期人口數量的增長特點有何不同?同一時期的不同國家人口數量變化又具有怎樣的特徵? 原因是什麼?這些 問題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內容。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第一節人口的數量變化。

【板書】第一節 人口的數量變化

(讀圖)請同學們讀P2圖1.1“世界60億人口日”。通過這幅圖片,你能得到什麼樣的啓示?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億居民誕生。聯合國將這一天定爲“世界60億人口日”。通過這幅圖片我們可以看出來這一個小孩之所以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就是因爲,他們的降臨人世,標誌着世界的人口已經增長到了創紀錄的60億,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7000多萬的數量在繼續增大,請大家計算到今年,世界人口已經大概達到了多少?(69億)

(過渡)一個地區人口的數量是不斷增長的,那麼,人口的自然增長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板書】一、人口的自然增長

1、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

(強調)人口的自然增長由人口基數及人口自然增長率決定, 而自然增長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共同決定。

出生率:指一定時期內(通常爲一年)出生人數與同期人口總數之比

死亡率:指一定時期內(通常爲一年)死亡人數與同期人口總數之比

自然增長率:指一定時期內人口自然增加數(出生數—死亡數)與人口總數之比

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數量的自然增長=人口基數×人口自然增長率

(活動探究)請同學們完成P3的“活動”

(學生活動,教師點撥)

1、這一年增加的人口數:200000×2%=4000人

十年後那一年增加的人口數:200000×(1+2%) ×1.7%=4145

(200000×(1+2%) =243799;243799×1.7%=4145)

2、通過活動可以看出人口的自然增長不僅與人口自然增長率有關,而且還與人口基數有關:人口數量的自然增長=人口基數×人口自然增長率;由於人口基數增大,雖自然增長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長的數量不一定下降。

(承轉)世界人口的增長,不僅隨着社會歷史的發展而變化,而且在地區上也是不平衡的,也就是其具有時間上的不均勻和空間上的不平衡特點。

【板書】2、人口自然增長的時間變化特點:

(讀圖思考) 請讀P2圖1. 2“10萬年以來的人口增長”、P3圖1.3“100年來世界人口的增長”。思考:(1)世界人口數量變化的總趨勢如何?(2)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口數量增長的各有何特點(即完成下表)?

【教學總結】

[高一地理必修2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