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童年樂趣》說課稿一等獎

《童年樂趣》說課稿一等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童年樂趣》說課稿一等獎,歡迎閱讀與收藏。

《童年樂趣》說課稿一等獎

《童年樂趣》說課稿一等獎1

一、說教材

《童年樂趣》是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裏的一篇略讀課文,節選自世界名著《約翰·克利斯朵夫》,作者是法國當代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課文主要寫了約翰·克利斯朵夫童年的一段生活,表現出他有着相當高的音樂天賦,對音樂有着強烈的興趣。課文以時間爲序,記敘了“克利斯朵夫作品第一號”的誕生過程。

本單元要求學生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想想名家是怎樣敘述故事、刻畫人物的。這篇課文是本單元最後一篇課文,既是對前面所學的理解文章及寫作方法等知識的運用,也是對這些知識強有力的鞏固強化。綜合學段特點及對文本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認識“嗡、勉”2個生字;積累“惘然、一本正經”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童年的克利斯朵夫喜愛音樂的故事,認識這個音樂天才的性格特點,進一步感知作者敘述故事、刻畫人物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爲:瞭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愛音樂的故事,認識這個音樂天才的性格特點;教學難點爲: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二、說學生

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能自己認讀生字,讀通課文,會課前預習課文。本課雖然講述的是克利斯朵童年的樂趣,但他畢竟是天才音樂家,他的感受是與衆不同的,可以說與學生生活不太貼近。在教學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爲了讓他們能更投入到對文本的學習中來。在解讀文本時,我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讓他們品出自己的'味道。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要讓學生學會融會貫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略讀課文的指導只要提綱挈領,要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名著選文更是一個“引子”。只有藉助選文將名著引進課堂,培養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與習慣,纔是對名著選文的高質量教學。本課,我適度指導,給學生充分的立,讓學生運用精讀的經驗學習略讀課文。在教學方法上採用了情境教學法、閱讀指導法、朗讀感悟法、分角色表演法等讓學生感悟人物形象。

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捕魚的方法。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自學爲主,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學生通過默讀課文,自主整體感知故事;通過觀看圖文,自主體會人物形象;通過分角色朗讀,師生合作讀,帶着感情讀等朗讀的方式,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說教學流程

圍繞以上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的。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唱一首歌曲,上課鈴聲響後,我順勢導入:“同學們的歌聲很動聽,看得出來,唱歌使你們精神飽滿,爲上課作好了準備。的確,音樂讓我們身心愉悅,感受快樂,但每一首歌,每一段音樂都來之不易。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與音樂有關,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德國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克利斯朵夫。”我讓學生念克利斯朵夫的名字,觀看他的畫像,領着學生興趣盎然地走進克利斯朵夫的童年,去體會他的童年樂趣。接着我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檢測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鞏固對生字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學習一篇課文,首先要把課文的脈絡弄清楚,才能去細細品味重點的語句,此環節就是爲了讓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我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克利斯朵夫童年的哪些事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學生能夠按照我的提問去思考,能較快地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並逐步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學生反饋後,我在黑板上板書課文的順序:時間順序,課文的內容:寫樂曲、哼曲子、演喜劇、彈作品。

(三)細讀品味,感受樂趣,感悟寫法。

次環節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按時間順序,跟隨作者的步伐,我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品味文本,感受樂趣,感悟寫法。讓學生找出最能體現克利斯朵夫童年樂趣的句子,想一想:抓住了人物的什麼特點來寫?然後交流自己的感悟。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扣住重點詞句多次朗讀,採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如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賽讀、師生分角色讀等,讓學生體會小克利斯朵夫對音樂的熱愛,拉近學生與課文主人公的距離,感受他的音樂天賦。學習作者運用動作、神態、心理、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這樣就很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在感受克利斯朵夫童年樂趣的同時,我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感悟祖父的愛。在學習課文的第四部分時,我讀旁白,讓學生分角色讀祖父和克利斯朵夫的對話,走進人物的內心。通過採訪祖父:你爲什麼要把他哼的曲子記錄下來?切身感悟祖父的愛。從而實現三維目標的達成。由於教學時間的關係,精讀課文教學可以更多地“咬嚼”和“解悟”,略讀課文教學只能就課文一兩處重點內容進行賞析。

(四)總結歸納,學以致用

在本課的最後,我通過板書總結歸納課文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寫作方法。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先理清文章脈絡,板書:時間順序及四個部分的小標題,在學習時,學到一種描寫人物的方法則及時板書。這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就一目瞭然。爲了讓學生學以致用,我讓他們想一想自己的童年樂趣,學着課文寫一寫。我還鼓勵學生課外閱讀《約翰·克利斯朵夫》書中的經典名句,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對於名著節選文,我以選文教學爲閱讀契機,巧妙設計“課前預熱課上加溫課後昇華”的名著熱讀三部曲;“課前邂逅名著,一見傾心;課上相約名著,刻骨銘心;課後熱戀名著,一往情深”。爲學生課外閱讀打下了厚實的基礎,爲學生鋪設一條高起點的閱讀之路。

《童年樂趣》說課稿一等獎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一節美術欣賞課《童年》,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童年》是小學美術義務教育新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第五冊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中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身的童年時,總是充溢着無限的感慨。這節美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表示形式的關於童年的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其實卻給我們展現了一部歷史的畫卷。從宋朝的《瑞陽嬰戲圖》、清朝的《歡天喜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戰鬥中生長》,解放後的《翻身奴隸的兒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示形式涉和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攝影。其中不只僅給了我們美術方面的信息,更爲我們發明了一種情景,一種通過美術作品瞭解社會生活變化的學習情景。在這裏,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爲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示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導向和啓迪。鑑於此,我設計了以下

1、教學目標

(1)知士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能力目標

會表達自身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情況,學會通過觀察童年體裁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示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同學珍惜現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別性。

(2)認識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示形式,體會不同表示形式給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內容和自身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難點

不同藝術表示形式的特點和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瞭解。

二、說教法

根據三年級同學的知識儲藏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和利用小同學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創設情景、觀察欣賞、考慮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多媒體課件這一小同學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充沛調動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把枯燥的講解變爲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來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守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同學主動探究,自身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自身解決問題,教師作爲引導者,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同學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

四、說教學過程

1、遊戲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同學邊唱邊做《丟手絹》的遊戲,遊戲之後每人拿出自身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給同桌講講童年的故事,並請一兩名同學給大家講講自身童年的故事。

(這樣設計是創設情景,利用遊戲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引發同學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爲後面對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鋪墊。)

2、初步感受,提出欣賞要求

教師針對同學的發言進行小結:我們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鮮活的童年景象。多媒體逐個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說說你最喜磺幅畫。

(這樣做使同學很快的進入審美情景,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3、分組學習,交流審美心得

(1)同學根據自身喜歡的作品分成六個小組。

(這樣做,是爲了讓同學抓住第一感覺,爲自主學習做鋪墊,通過自願分組的形式,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

(2)分組之後,教師把每組的問題發給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討論。

A、《瑞陽嬰戲圖》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麼?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識?

B、《歡天喜地》組:你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你能扮演一下嗎?你想了解這幅作品哪些知識?

C、《戰鬥中生長》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欣賞作品後你想到了什麼?爲什麼這麼想?

D、《翻身奴隸的孩子》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會想什麼?爲什麼這樣想?

E、《冬天的陽光》組:你知道這是一件什麼形式的藝術作品嗎?你瞭解雕塑嗎?爲什麼起這個名字?

F、《金色童年》組:這是一組什麼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語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嗎?她的笑容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所提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比方說: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識?欣賞作品後你感受到了什麼?這些問題涉和到了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可以通過引導同學觀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衣着來體會,另外,讓同學通過扮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還有些問題守於作品的藝術形式,這些問題的設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3)小組討論後,組與組之間交流,教師針對藝術形式重點引導,比方,國畫、年畫、油畫和雕塑的不同特點,爲了加深同學的認識,在欣賞《戰鬥中生長》,播放電影《小兵張嘎》片段,在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時播放《農奴》片段,讓同學身臨其境地體會社會歷史的變化。

(通過組級交流,使全體同學一起分享各組的學習體會,提高小組化自主學習的實效性。)

4、教學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較《歡天喜地》、《瑞陽嬰戲圖》和《翻身奴隸的兒女》這三幅中國畫在表示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通過作品間的橫向比較,使同學初步認識到國畫的一般特點,從而使他們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珍惜優秀民族藝術的態度。)

(2)對比《戰鬥中生長》、《冬天的陽光》和《金色童年》表示形式的不同,他們對快樂的理解相同嗎?

(通過解讀作品中“快樂與幸福”的內涵,培養同學珍惜和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體現美術教育的人文性。)

(3)試着把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並說出理由。

(這是一種縱向排序,使同學透過藝術作品瞭解時代的變化和社會歷史的發展,並使他們認識到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反映與生活的記錄。以上設計通過作品之間的對比,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4)聯繫自身的童年生活,談談感受。

(提升同學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培養同學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學設計”之稱,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把教材中要欣賞的六幅作品的名稱按年代排序寫下來,並在後面註明它的藝術形式,設計簡單明瞭,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