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說課稿一等獎

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說課稿一等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說課稿一等獎,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說課稿一等獎

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說課稿一等獎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半截蠟燭》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十二冊自讀課文第三篇課文。課文生動地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鬥爭的事,讚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可分爲四段。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鬥,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地相當細膩。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2、教學目標:

目標具有激勵,導向功能,根據課程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厄運”、“搖曳”、“鎮定”等詞語。

(3)能聯繫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通過合作的形式,續編故事,培養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3、教學重點、難點:

從不脫離教材本身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考慮,圍繞課後練習題,確定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課時安排:

計劃一課時完成。

5、教學準備:

小黑板。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最有價值的知識守於方法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採用質疑點撥法等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理,進一步思考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細細揣摩,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程序

(一)揭示課題

簡單介紹二次大戰: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爲止規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我認爲,任何語文教學的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讓學生從小了解善惡,瞭解歷史。適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自學課文,及時反饋。

[這是第一課時的重點,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十分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及應用。]

自讀課文

留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掃除字詞障礙,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中間採用學生自評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鼓勵學生體會課文語言的簡練和準確。

指導學生抓住人物活動的主要情節,圍繞中心來歸納段落大意。

(四)緊扣中心,重點體味。

教師先提出一個思考題提綱挈領,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爲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讓學生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採用“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感知思想內容。]

教師相機板書:伯諾德夫人、傑克、傑奎琳

(“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祕密就會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着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領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機智和勇敢。例如:從哪看出伯諾德夫人的機智沉着學生通過瀏覽、默讀找出“許多、始終放心不下、絕妙”等詞語讀出人物當時緊張卻不慌亂的心理。

大兒子傑克和小女兒與敵人的周旋以學生的學爲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還是通過學生找出表現任務機智和勇敢的關鍵詞來體會心理活動。圈畫出動作、神情、語言的有關語句。通過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受。

板書:鎮定、勇敢、機智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官周旋,最後終於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爲什麼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

[學會合作,提高課堂實效,交流昇華]

(五)迴歸文章,課外延伸。

1、小節全文:本文僅僅是法國人民抗擊德國強盜的一個縮影,其實當時的整個法國天天都在發生着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所進行的鬥爭,最終將德國強盜趕出了法國的土地。

說話練習:老師手裏的勳章要獎給誰

2、改編故事:

(六)作業:

將改編的故事寫下來。

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現其對文本理解的程度。

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說課稿一等獎2

尊敬的各位的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猴王出世》,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目標,說重難點,說設計理念,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反思等幾個環節對本課展開闡釋。

第一部分:說教材

《猴王出世》節選自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選作課文時有改動。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爲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爲的特點。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第二部分講石猴和羣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現了水簾洞。最後羣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爲王。

第二部分:說目標

依據新課標,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分解爲7個小目標:

1.正確認讀生字,掌握要求會寫的生字。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西遊記》的語言風格,積累文中經典詞句。

4.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

5.在閱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再次深化了解敘事性作品順敘的表達順序。

6.藉助品讀、比較的方法體會文中“瞑目蹲身”等動作、“我進去,”“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等語言描寫的表達效果。並能嘗試運用語言、動作等描寫方法進行人物仿寫。

7.激發閱讀古典名著《西遊記》的興趣,感知“猴王”形象,評價猴王。

第三部分:說重點難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爲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機警智慧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教學的重點。課文逝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第四部分:說設計理念

根據敘事性作品特點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能夠在課文中抓住表現石猴特性的關鍵詞(動詞),並體會文章環境描寫中涉及到的詞語的含義,是學習人物描寫類問題如何塑造人物性格,表現人物品質的關鍵,而如何聯繫上下文、尋找近義詞、反義詞、採用詞語替換、分合法解詞、去詞法解詞等方式正確理解詞語,又是我們藉助一篇典型課文學習詞語理解方法的有效途徑。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在設計學案和開展具體教學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內容。

在知識的積累與閱讀拓展上,教師應有目的地將本課習得的閱讀方法推薦到相關閱讀中,推薦閱讀《西遊記》。另外,作爲動作描寫和環境描寫的段落典型,如果時間允許,建議教師設計出相應的練筆環節,也好爲本單元“我的小筆頭”中“心中的圖畫”奠定基礎。

第五部分:說教法學法

緊隨教研室推行的單元目標嘗試教學法,我一直在嘗試運用“三段論“的思想進行課堂教學,本課也是如此,至於學生,依然是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自學談論彙報展示的過程。

第六部分:說教學過程

教學第一課時時,我進行了常態目標的處理,如作者吳承恩的資料以及相關的《西遊記》的資料的查閱與彙報展示,識字、寫字的練習、以及解決不理解的詞語和概括文章大意。

第二課時便是教給學生高級技能的過程,依據單元目標嘗試教學爲依託,我設計了本課時的`學案作爲小組合作學習的支架,將本課時按照“三段論”的步驟分爲四個環節:第一環節,將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過着怎樣的生活這一問題拋給學生,作爲例中學部分,我點撥學生勾畫這一部分中對石猴的動作描寫,並體會這樣描寫的作用。第二環節,將這隻石猴爲什麼能成爲猴王呢這一問題呈現在學案上,作爲遷移用的部分,我提示學生運用剛纔學到的方法,藉助典型動作、語言描寫,分析石猴能成爲猴王的原因。第三環節,便是遷移用的環節,即讀寫結合點的練習,我讓學生根據剛纔課文中作者是如何運用動作,語言等去描寫石猴的,去仿寫自己喜歡的人物,學生有了前兩個環節的鋪墊,雖然不會行雲流水,但也不至於無話可說了。第四個環節,我緊追不捨,忙不迭的向學生推薦了《西遊記》這部作品,並告訴學生,你們通過熒屏對這部作品的理解只是表面的,應該再去真正閱讀一下這部作品,領悟一下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有了電視劇的印象,讀起來也會容易的多。

第七部分:說反思

教學完這篇課文,忽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學生先前已經接觸過語言、動作等描寫,也能夠結合文本說出一些描寫的作用,所以本課時的教學是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展開的。細想來,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勾畫這些描寫,並說出作用這一環節學生學得較好,但讀寫結合仍是難點,寫出來的段落支離破碎的,以後還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說課稿一等獎3

【教材分析】

《半截蠟燭》描繪了一場沒硝煙的戰鬥,但它無時無刻不給們以緊張激烈的感覺,讓們觸摸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這爲什麼呢這因爲對人物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已經達到了入微的境界,特別成功地運用了人物的心理描寫和環境描寫,雖然花費筆墨不多,但簡約而不簡單,循一點,足可以窺見全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學會生字新詞,能在理解內容基礎上,清楚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怎樣與德周旋的。作者對人物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的方法,以及環境描寫在烘托當時氣氛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主要採用“以讀促悟,以悟導讀”的方法,通過揣摩描寫人物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詞語和句子,領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質。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朗讀,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敏,勇敢,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重點難點

指導認真朗讀,通過對伯諾德一家人從容鎮靜的動作、神情、語言、心理描寫去體會一家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理念】

應當想法設法創設相應的情境,緊抓文本語言不放鬆,引導通過概括、揣摩、想象、誦讀等方式潛心會文,深入人物的內心,去感受當時情況的危急和嚴峻,更要感受他們一家三口的勇敢、智慧和強烈的愛國心。

如何緊抓語言文字於永正:“要深入鑽研教材,根據的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設計過程……”在這裏,想更進一步地實現自身的'意圖,那就根據內容,要仔細斟酌、反覆鑽研,找到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的交融點,把最能體現當時形勢嚴峻,人物的內心品質的詞句提煉出來,也要大但斧、刪繁就簡地把雖然也很精妙,但與中心無關或關聯不大的詞句撇開。具體展開就把文中對人物的描寫(語言、神態、動作、心理)和環境的描寫(蠟燭)的詞句精選出來,穿插在序的故事情節中,引導再三咀嚼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從而深入領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在啓迪智慧的基礎上陶冶情操,使的人文性凸顯出來,最終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此外,在引導文中三位主人公同德周旋鬥智的基礎上,本人還力圖在訓練語言、積澱情感的同時,體現一個由扶到放,由指導到自主的過程。實現“教爲了不教”和“提倡自悟自得”的理想境界。

本課着力對兩個問題的思考探索。

一、文本解讀的多元性與規定性

強化展現個體理解的豐富的非預期性與創造性,同時認爲多元解讀並非沒任何制約的純個體主觀心理反應,而主觀心理與文本隱蔽信號的契合,因而中注意通過價值的引領讓領悟文本對話中“主觀”與“客觀”的辨證規律。

二、語言轉換的整體性與主動性

在中力求把握整體性與主動性,將體驗,想象與語言發展結合起來。諸如引發認知,進行爭辯,憑藉文本信息想象描述心理,既力求體現“多維度”“多層次”的豐富性,又旨在激發思維,表達的積極性,使之獲得整體的發展。

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說課稿一等獎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23半截蠟燭》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語蘇教版第十冊第九課。課文生動地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鬥爭的事,讚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可分爲四段。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鬥,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地相當細膩。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玄。

2、教學目標:

目標句有激勵,導向功能,根據課程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5/8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2/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厄運”、“搖曳”、“鎮定”等詞語。

(3)能聯繫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通過合作的形式,續編故事,培養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些教學目標是在課堂中綜合滲透完成的。]

3、教學重點、難點:

從不脫離教材本身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考慮,圍繞課後練習題,確定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課時安排:

計劃3課時完成

5、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最有價值的知識守於方法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採用質疑點撥法等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理,進一步思考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細細揣摩,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程序:

(一)揭示課題

激趣直接板書課題——半截蠟燭,學生質疑,你會想到什麼是不是會想:爲什麼會是半截蠟燭這半截蠟燭有什麼用呢然後學生帶着問題自讀。簡煉地概括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或含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國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護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

簡單介紹二次大戰: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爲止規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我認爲,任何語文教學的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讓學生從小了解善惡,瞭解歷史。適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自學課文,及時反饋。

[這是第一課時的重點,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十分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及應用。]

1、檢查生字詞

2、檢查朗讀

指名學生逐段朗讀,掃除字詞障礙,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中間採用學生自評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鼓勵學生體會課文語言的簡練和準確。

指導學生抓住人物活動的'主要情節,圍繞中心來歸納段落大意。

四、緊扣中心,重點體味。

教師先提出一個思考題提綱挈領,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爲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讓學生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採用“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感知思想內容。]

教師相機板書:一吹二端、外靜內急

“外靜內急”,這不僅是伯諾德夫人一家人跟三個德國官的鬥爭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整個法國人民的一種特有的鬥爭方式。

“外靜內急”,着急什麼

(“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祕密就會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着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文章2、3、4自然段是重點段落,要着重讓學生反覆朗讀,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領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機智和勇敢。例如:從哪看出伯諾德夫人的機智沉着學生通過瀏覽、默讀找出“許多、始終放心不下、絕妙”等詞語讀出人物當時緊張卻不慌亂的心理。

大兒子傑克和小女兒與敵人的周旋以學生的學爲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還是通過學生找出表現任務機智和勇敢的關鍵詞來體會心理活動。圈畫出動作、神情、語言的有關語句。通過指名讀,賽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受。

板書:鎮定、勇敢、機智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官周旋,最後終於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爲什麼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學會合作,提高課堂實效,交流昇華]

五、迴歸文章,課外延伸。

1、小節全文:本文僅僅是法國人民抗擊德國強盜的一個縮影,其實當時的整個法國天天都在發生着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所進行的鬥爭,最終將德國強盜趕出了法國的土地。

說話練習:你最佩服誰你們覺得這家人怎麼樣

師要追問、生疑。引導孩子再讀。

[學生對人物的體驗超出其對人物的原有認識,更豐滿了,更深入了;孩子對整個二戰期間的法國人民的鬥爭也有了總體的瞭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當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體驗的方法,比如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將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2、第三課時可讓學生表演課本劇,課前準備好,加深學生體會。

3、續編故事:

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下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如果被發現會出現什麼情景如果沒有被發現又會出現什麼情景[給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說話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作業:

將續編的故事寫下來。

[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現其對文本理解的程度。]

六、板書設計:

23 、半截蠟燭(拯救)

一吹二端、鎮定

勇敢

機智

外靜內急

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說課稿一等獎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五都鎮中學的語文老師李敏,今天很榮幸和大家共同來交流網絡教學模式下的語文教學思路和具體做法。我說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燭》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將從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深入地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等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新課標中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本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戰爭爲主題的敘事性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惡醜的兩個極端,從而獲得有益的啓示。’燭》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在炮火中掙扎的老婦人幾乎耗盡所有的心力埋葬蘇聯紅,並將一對凝結着愛的蠟燭點在紅戰士的墳頭的故事。學習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戰爭的殘酷,理解超越國界的母愛,欣賞文章悲壯的意境,明確非正義戰爭必敗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二、教學目標分析

新課程目標定位是三個維度合一,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合一。新課程要求由原來的以文本爲主轉到以學科課程發展爲主,以理解內容爲主轉到語文能力發展爲主。以前的語文教學基本上是靜態的分析和訓練爲主,結果必然導致無效重複,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轉到動態的體驗感受爲主逐步達到個性化鑑賞,動態的四個層次:沉浸——體驗——感悟——思辯。因此,我給本節課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a、理解積累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

b、瞭解文章中“蠟燭”故事的寫作背景,瞭解通訊這種體裁

c、學習用動作、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從互聯網獲取有用信息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體驗感悟課文中超越國界的母愛並主動與他人利用網進行交流分享。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戰爭帶給人類的痛苦,解讀世上最寬厚的母愛,明確非正義戰爭必敗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我給本課確定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體會文章深厚的思想感情,學習用動作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學習者分析

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通過初中一年的學習,對記敘文的文體已經有了較爲深刻的瞭解,但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通訊這一文學體裁,要讓他們自己去通過互聯網查找這一相關信息。八年級的同學已經初步具備利用網絡的能力,但上課時不能信馬由僵,老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來查找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另外,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體驗、欣賞、評價文章的能力,只要激起他們的`興趣,他們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老師要鼓勵他們在網絡平臺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四、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分析

這節課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詩情畫意導入法,自主閱讀教學法、心靈體驗閱讀教學法,學習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學習以及網上討論法。詩情畫意導入法其實就是創設一個學習情境,爲學生沉浸到課文意境中去做一個鋪墊。自主閱讀教學法就是組織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閱讀實踐,由整體感知到深入地品味文章的意蘊。心靈體驗閱讀法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會語言的深邃的內涵,體驗作品展現的生活,體驗作品震撼人心的意境。自主合作學習和網上討論法基本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在自主閱讀和心靈體驗的過程中都要用上,主要是讓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生成思想的火花。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始終都是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探究

五、教學過程設計

現代建構主義理論認爲“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課堂教學中心從教師轉向學習者,核心在於學習者主動將新的信息和經驗與其原有的知識基礎相融合的過程,因此網絡教學正是適應了建構主義理論的需要。網絡教學模式有兩種形式:即集體教學模式和自主教學模式。我這節課採用的是網絡教學模式中的集體教學模式。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環節是:創設情境,提出任務

在課間和預備鈴時間裏播放歌曲《燭光裏的媽媽》,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談聽歌后的感受。老師隨即深情地告訴學生:在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岸,也有一位“媽媽”,有媽媽的地方就有燭光,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那一片溫暖的燭光裏。由此引出課題’燭》。這是老師爲學生創設的學習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原有的認知和情感,併爲下面課文的意境營造氛圍。

之後是提出任務:登陸局域網,利用網絡搜索’燭》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西蒙洛夫的簡介。瞭解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戰爭的慘烈,這與前面老師創設的燭火的溫馨情境形成極大的反差,瞭解作者也能爲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打下基礎。要求在3到5分鐘內解決這個問題。也可以在老師的課件上瀏覽相關資料,老師要及時監控這個過程,對學生的認知起一個保障作用。

第二環節是:自主閱讀,交流體驗。

(1)引導學生聽讀課文配樂朗誦,這是老師利用網絡爲學習提供的學習資源,要求積累生字詞,快速把握文章基本內容。聽完之後口述故事梗概。

(2)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記敘要素。複習並運用記敘要素這一知識點。

(3)自由精讀,品味細節。組織學生大聲誦讀出令自己感動的文段,並將自己最深刻的體驗和感悟以評論的方式發表。並與同學交流。在自由精讀細讀品味這一小環節裏,我設計的是傳統教學形式與網絡相結合,可以口頭髮表,也可以發揮網絡的交互作用,在網絡上進行評論,寫下自己的真切而深刻的感悟。

(4)通覽全文,理解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讓學生學會用動作、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我設計用利用網絡來幫學生突破這個難點。在這一小環節裏,我設計是小組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每個小組同學的搭配是自由搭配,因爲在網絡教室了是不受空間限制的。先學習課文動作心理活動的寫法,然後讓學生結合平時實際觀察寫一個片段,在小組內先交流,並把同學認爲不錯的片段提交的公共平臺上供大家欣賞學習。對寫得好的同學是一種極大的鼓勵,對其他同學也提供了一個現場學習的機會。

我設計這一環節大致用時25分鐘,主要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體驗文章深厚的感情,並交流相互的體驗,相信學生會體驗到炮火的瘋狂,戰爭的殘酷,體驗到老婦人對紅情同母子的愛與尊敬,感受到生命的美和愛的力量,從而樹立和平的信念。並利用網絡突破這節課的難點,學會用動作心理刻畫人物的方法。

第三環節,質疑創新,拓展延伸

這個環節同樣是小組討論學習,小組同學有比較簡單的問題,小組內先行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交上來,大組討論解決。老師也可以參加進同學的討論中並及時地進行指點。老師預設的疑問,看學生有沒有提出,沒有提出的話,老師也可以將問題提交,讓大家來討論。我預設了這樣的兩個問題:1、文章爲什麼要反覆寫炮火、蠟燭、圍巾2、文末爲什麼說“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着……”在深入討論了這兩個問題,再探究文章主旨昇華感情就水到渠成了。

在網絡環境下的交流,有學生個別對個別的交流,有學生對老師的個別交流,還有公共平臺上的共同交流。最後老師對整個過程要有個點評,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對全班協作學習所作出的貢獻,有多少學生積極參與談論,問題回答是否正確;有多少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不高,問題回答不很恰當,學生是否最終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在這一環節裏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着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善於探究創新的精神。

這一環節裏,我給學生準備的創新作業是:如果那位年輕的人的親生母親後來讀到了這篇通訊,她會有怎樣的感想請你以她的口吻給瑪麗育乞西寫一封信。相信同學對這個作業會比較感興趣的,也能讓學生思維更加開闊,並且學習設身處地的考慮問題。當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上網查找本課相關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最後老師總結本課,並在《祈禱》的歌聲中祝福世界和平發展結束本課。這個設計我覺得和開課時的歌聲呼應,並且是在不自覺中提升學生的價值觀,使整節課餘韻悠悠。

總之,我這節課是充分尊重了網絡作爲工具,網絡作爲資源,網絡作爲環境的三大特點來設計的。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說課稿一等獎6

一、說教材

《藏戲》一文是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隨着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頗具文學色彩。

二、說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曠野、讚歎不已、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瞭解藏族的文化。

難點:瞭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的表達。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我根據這篇略讀課文的'特點,設計瞭如下環節:

1、課前佈置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完成練習冊的補充詞語題。

2、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3、檢查預習:課上四人小組進行檢查,互相正音;完成練習冊的補充詞語題,課上二人小組邊看大屏幕邊檢查。然後齊讀加深影響,達到積累的目的。單拿出“不一而足”,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所在段落,並在大屏幕上出示,學生齊讀,聯繫上下文,從“豐富多彩,不同”等詞語體會其意思。

4、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理清課文順序,瞭解課文內容。

5、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靜心默讀,標註感受,然後集體交流。教師相機點撥,補充,總結。

6、總結寫作方面的收穫:開篇三個排比式三個反問句,先聲奪人;語言生動;過渡自然······

7、佈置練習:可以運用課上的步驟閱讀有關戲曲的文章,也可以仿照本文寫一篇介紹某一劇種的文章。

五、說教學反思:

課上,幾乎沒有給學生大聲朗讀的機會。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刪去兩朗讀的環節:一是理清順序時,學生會發現開頭的前三段,每一段對應後面一部分內容,本來準備師生合作朗讀感受前後照應的寫法,結果被刪去;二是在交流深入學習後的感受時,每一部分都要在交流後帶着自己的理解朗讀一遍,結果由於時間預設不合理,被刪減了。

還有幾個地方也應該朗讀:感受開篇三個排比式反問句的表達效果時過於倉促,也應該去朗讀;感受語言的生動時,比喻、排比的句子也應該通過朗讀去進一步感受表達效果,還可以積累語言。

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說課稿一等獎7

我今天要說的是出自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篇課文’燭》一課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

一、教材及學生分析:

本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戰爭爲主題的敘事性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惡醜的兩個極端,從而獲得有益的啓示。西蒙諾夫的’燭》是一篇戰地通訊,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可從中瞭解到反法西斯同盟的民的戰鬥友誼,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的深厚感情。新課標中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通過初中一年的學習,對記敘文的文體已經有了較爲深刻的瞭解,但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通訊這一文學體裁。

因此,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結合本課內容和特點,我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爲:

(1)知識技能:A認識戰地通訊的特點;B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2)過程方法:A把握記敘的要素,逐步提高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B學習通過人物的動作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激發學生追求和平,消除戰爭的正義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

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文中“蠟燭”的特殊含義。

二、設計說明:

總體理念;

1)以學生爲主體,通過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平等對話提高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

2)做到三個結合:文本內容和學生的情感體驗相結合、聽說與讀寫相結合、方法指導和思維訓練相結合。

設計思路:課前熱身→情境導入→整體感知→人物賞析→質疑研討→情感昇華。

三、教學流程:

(一)課前熱身:

學生交流

1)通訊的相關知識;

2)課前蒐集到的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內容的瞭解。設計說明:兩項交流內容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也從文章背景、文體知識兩個方面爲下面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情境導入:

多媒體投示陰暗背景下的燃燒着的留淚的蠟燭,同時播放充滿悲涼氛圍的音樂,師導入:往事如煙,歲月如梭,一切有形的東西已被時間磨蝕得鏽跡斑斑。二戰的炮聲已經離我們遠去,然而情感的`東西能常駐人們心中。這枚燃燒的蠟燭將帶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感受那戰場上感人的一幕。(設計說明:通過視聽手段創設情景,爲本課的學習作了情感鋪墊,教師的語言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三)整體感知: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注意體現記敘的六要素);

2、文中的哪個情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能有感情地朗讀出來、(設計說明:遵循閱讀規律,調動學生初次讀文的探詢心理,訓練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在題目設計上注重分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中來。)

(四)人物賞析:

1、老婦人爲紅戰士都做那些事學生:援助—安葬—悼念(設計說明:這一環節在於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從內容上理解老婦人的精神世界,同時對通訊的特點也有所瞭解)

2、賞析文中對老婦人的動作描寫的語句,進行朗讀交流。(設計說明:這一環節爲突破文章的重難點服務,通過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賞析達到感受人性美的目的;朗讀的訓練培養學生語感。總之,讓學生在品讀與賞析中提高對文本的理解,對人物形象的把握)

3、訓練拓展;出示老婦人的頭像,讓學生仔細觀察,描述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而揣摩人物心理,進行口頭表達。(設計說明:此環節仍是對人物的進一步分析,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注重分層,同時強化對寫作的訓練,實現從讀到寫的遷移)

4、小結:老婦人的形象

(五)質疑研討:你對文章中的哪些問題還有疑問請提出來。(設計說明:學生可能提出的有——文章最後兩句話的含義;黑圍巾在文章中多次出現的作用;文章中“蠟燭”的含義。學生如果沒有,就由老師提出來。從而體現師生互動。估計在解決這三個疑難中學生會有困難,因此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討論交流,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習,老師的指導則應注意與學生生活體驗相聯繫)

(六)拓展昇華:投示“鑄劍爲犁”的雕塑。學生觀察,理解雕塑的含義。進行小詩的創作。(設計說明:此項設計在於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生視野,並且通過創作激發學生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戰爭的痛恨,從而使本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得到昇華)

教師結語:二戰的炮聲早已成爲歷史的迴音,但在這個世界上,聲、炮聲、炸聲,仍遠遠多於鞭炮聲和禮炮聲。21世紀的今天,我們更加熱愛和平,讓我們默默祈禱:和平永駐!

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說課稿一等獎8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半截蠟燭》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語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第十二冊自讀課文第三篇課文。課文生動地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鬥爭的事,讚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可分爲四段。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鬥,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地相當細膩。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玄。

2、教學目標:

目標具有激勵,導向功能,根據課程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厄運”、“搖曳”、“鎮定”等詞語。

(3)能聯繫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通過合作的形式,續編故事,培養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些教學目標是在課堂中綜合滲透完成的。]

3.教學重點、難點:

從不脫離教材本身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考慮,圍繞課後練習題,確定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課時安排:

計劃一課時完成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最有價值的知識守於方法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採用質疑點撥法等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理,進一步思考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細細揣摩,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程序:

(一)揭示課題

簡單介紹二次大戰: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爲止規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二)自學課文,及時反饋。

自讀課文

留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掃除字詞障礙,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中間採用學生自評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鼓勵學生體會課文語言的簡練和準確。

指導學生抓住人物活動的主要情節,圍繞中心來歸納段落大意。

四、緊扣中心,重點體味。

教師先提出一個思考題提綱挈領,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爲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讓學生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領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機智和勇敢。例如:從哪看出伯諾德夫人的機智沉着學生通過瀏覽、默讀找出“許多、始終放心不下、絕妙”等詞語讀出人物當時緊張卻不慌亂的心理。

大兒子傑克和小女兒與敵人的周旋以學生的學爲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還是通過學生找出表現任務機智和勇敢的關鍵詞來體會心理活動。圈畫出動作、神情、語言的有關語句。通過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受。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官周旋,最後終於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爲什麼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學會合作,提高課堂實效,交流昇華]

五、迴歸文章,課外延伸。

1、小節全文:本文僅僅是法國人民抗擊德國強盜的一個縮影,其實當時的整個法國天天都在發生着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所進行的鬥爭,最終將德國強盜趕出了法國的土地。

說話練習:老師手裏的勳章要獎給誰

2、改編故事:

作業:

將改編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設計:

半截蠟燭

伯諾德夫人、鎮定

傑克、勇敢

傑奎琳、機智

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說課稿一等獎9

一、說教材

《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鬥,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得相當細膩。在本課的教學中應當認真指導學生朗讀,通過對伯諾德一家人從容鎮定的動作、神情、語言和緊張激烈的心理活動去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單閱讀理解能力。教學本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從課文描寫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中體會人物的品質。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定會參差不齊,爲了讓全體學生能借助文本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以及感受從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受到情感薰陶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依據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周旋的。

2、通過朗讀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鬥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3、通過品味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走進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學習刻畫人物心理的方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理念

教師應當想法設法創設相應的情境,緊抓文本語言不放鬆,引導學生通過概括、揣摩、想象、誦讀等方式潛心會文,深入人物的內心,去感受當時情況的危急和嚴峻,更要感受他們一家三口的勇敢、智慧和強烈的愛國心。如何緊抓語言文字於永正說:"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根據課文的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設計教學過程……"在這裏,我想更進一步地實現自身的意圖,那就是根據課文內容,教師要仔細斟酌、反覆鑽研,找到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的交融點,把最能體現當時形勢嚴峻,人物的內心品質的詞句提煉出來,也要大但斧、刪繁就簡地把雖然也很精妙,但與中心無關或關聯不大的詞句撇開。具體展開就是把文中對人物的描寫(語言、神態、動作、心理)和環境的描寫(蠟燭)的詞句精選出來,穿插在有序的故事情節中,引導學生再三咀嚼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從而深入領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在啓迪智慧的基礎上陶冶情操,使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凸顯出來,最終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最有價值的知識守於方法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採用質疑點撥法等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時放手讓學生朗讀感悟,畫重點詞句,討論交流體會,教師適時點撥的學習方式,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理,進一步思考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細細揣摩,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程序

第二課時:

(一)預習展示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麼

(學生通過回憶思考回答問題,爲繼續學習新課文做好鋪墊。)

(二)交流釋疑

1、學習3~7段

教師先提出一個思考題提綱挈領,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爲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如何與敵人周旋的並且一家留給了你怎樣的印象讓學生用心地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同桌相互交流。

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領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機智和勇敢。例如:從哪看出伯諾德夫人的機智沉着學生通過瀏覽、默讀找出"先生們、輕輕地吹"等詞語讀出人物當時緊張卻不慌亂的心理。

大兒子傑克和小女兒與敵人的周旋以學生的學爲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還是通過學生找出表現任務機智和勇敢的關鍵詞來體會心理活動。圈畫出動作、神情、語言的有關語句。於永正老師曾經說過:"語文教學,就是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爲主線。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進一步落實‘讀’,讀的方式要多,讀的面積要大,讀的要求要逐步提高,使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讀出形——在頭腦中喚起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形象;讀出情——讀出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情感;讀出神——讀出語言文字所包含的精髓以及言外之意。"所以,通過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受。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官周旋,最後終於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你認爲是誰救了大家爲什麼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預設與生成的和諧充分顯示教者的教學內涵與駕馭課堂的精湛技巧。課堂上,由於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有限,不可能所有的思考都完全正確。怎樣運用巧妙機智的語言不動聲色地調整課堂指向,糾正學生的錯誤,引導學生正確領悟語言文字的準確運用也是教師的一大難點。

(三)拓展延伸

1.同學們認爲是誰拯救他們自己的性命保護了國家機密法國戴高樂如果知道了這件事,要頒發榮譽獎章,會給誰呢

2.續寫德走後,母子三人的精彩對話。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主要呈現課文的主體結構內容,體現人物的性格和品質。是全文的縮放。

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說課稿一等獎10

我今天要說的是出自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篇課文’燭》一課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

一.教材及學生分析:

本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戰爭爲主題的敘事性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惡醜的兩個極端,從而獲得有益的啓示。西蒙諾夫的’燭》是一篇戰地通訊,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可從中瞭解到反法西斯同盟的民的戰鬥友誼,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的深厚感情。新課標中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通過初中一年的學習,對記敘文的文體已經有了較爲深刻的瞭解,但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通訊這一文學體裁。

因此,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結合本課內容和特點,我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爲:

(1)知識技能:A認識戰地通訊的特點;B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2)過程方法:A把握記敘的要素,逐步提高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B學習通過人物的動作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激發學生追求和平,消除戰爭的正義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

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文中“蠟燭”的特殊含義。

二.設計說明:

總體理念;

1)以學生爲主體,通過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平等對話提高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

2)做到三個結合:文本內容和學生的情感體驗相結合、聽說與讀寫相結合、方法指導和思維訓練相結合。

設計思路:課前熱身→情境導入→整體感知→人物賞析→質疑研討→情感昇華

三.教學流程:

(一)課前熱身:

學生交流

1)通訊的相關知識;

2)課前蒐集到的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內容的瞭解。設計說明:兩項交流內容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也從文章背景、文體知識兩個方面爲下面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情境導入:

多媒體投示陰暗背景下的燃燒着的留淚的蠟燭,同時播放充滿悲涼氛圍的音樂,師導入:往事如煙,歲月如梭,一切有形的東西已被時間磨蝕得鏽跡斑斑。二戰的炮聲已經離我們遠去,然而情感的東西能常駐人們心中。這枚燃燒的蠟燭將帶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感受那戰場上感人的一幕。(設計說明:通過視聽手段創設情景,爲本課的學習作了情感鋪墊,教師的語言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三)整體感知: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注意體現記敘的六要素);

2.文中的哪個情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能有感情地朗讀出來.(設計說明:遵循閱讀規律,調動學生初次讀文的探詢心理,訓練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在題目設計上注重分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中來。)

(四)人物賞析:

1.老婦人爲紅戰士都做那些事學生:援助—安葬—悼念(設計說明:這一環節在於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從內容上理解老婦人的精神世界,同時對通訊的特點也有所瞭解)

2.賞析文中對老婦人的動作描寫的語句,進行朗讀交流。(設計說明:這一環節爲突破文章的重難點服務,通過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賞析達到感受人性美的目的;朗讀的訓練培養學生語感。總之,讓學生在品讀與賞析中提高對文本的理解,對人物形象的把握)

3.訓練拓展;出示老婦人的頭像,讓學生仔細觀察,描述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而揣摩人物心理,進行口頭表達。(設計說明:此環節仍是對人物的進一步分析,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注重分層,同時強化對寫作的訓練,實現從讀到寫的遷移)

4.小結:老婦人的形象

(五)質疑研討:你對文章中的哪些問題還有疑問請提出來。(設計說明:學生可能提出的有——文章最後兩句話的含義;黑圍巾在文章中多次出現的作用;文章中“蠟燭”的含義。學生如果沒有,就由老師提出來。從而體現師生互動。估計在解決這三個疑難中學生會有困難,因此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討論交流,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習,老師的指導則應注意與學生生活體驗相聯繫)

(六)拓展昇華:投示“鑄劍爲犁”的雕塑。學生觀察,理解雕塑的含義。進行小詩的創作。(設計說明:此項設計在於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生視野,並且通過創作激發學生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戰爭的痛恨,從而使本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得到昇華)

教師結語:二戰的炮聲早已成爲歷史的迴音,但在這個世界上,聲、炮聲、炸聲,仍遠遠多於鞭炮聲和禮炮聲。21世紀的今天,我們更加熱愛和平,讓我們默默祈禱:和平永駐!

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說課稿一等獎1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五都鎮中學的語文老師李敏,今天很榮幸和大家共同來交流網絡教學模式下的語文教學思路和具體做法。我說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燭》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將從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深入地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等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新課標中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本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戰爭爲主題的敘事性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惡醜的兩個極端,從而獲得有益的啓示。’燭》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在炮火中掙扎的老婦人幾乎耗盡所有的.心力埋葬蘇聯紅,並將一對凝結着愛的蠟燭點在紅戰士的墳頭的故事。學習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戰爭的殘酷,理解超越國界的母愛,欣賞文章悲壯的意境,明確非正義戰爭必敗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二、教學目標分析

新課程目標定位是三個維度合一,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合一。新課程要求由原來的以文本爲主轉到以學科課程發展爲主,以理解內容爲主轉到語文能力發展爲主。以前的語文教學基本上是靜態的分析和訓練爲主,結果必然導致無效重複,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轉到動態的體驗感受爲主逐步達到個性化鑑賞,動態的四個層次:沉浸——體驗——感悟——思辯。因此,我給本節課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a、理解積累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

b、瞭解文章中“蠟燭”故事的寫作背景,瞭解通訊這種體裁。

c、學習用動作、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從互聯網獲取有用信息幫助理解課文內容,體驗感悟課文中超越國界的母愛並主動與他人利用網進行交流分享。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戰爭帶給人類的痛苦,解讀世上最寬厚的母愛,明確非正義戰爭必敗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我給本課確定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體會文章深厚的思想感情,學習用動作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學習者分析

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通過初中一年的學習,對記敘文的文體已經有了較爲深刻的瞭解,但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通訊這一文學體裁,要讓他們自己去通過互聯網查找這一相關信息。八年級的同學已經初步具備利用網絡的能力,但上課時不能信馬由僵,老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來查找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另外,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體驗、欣賞、評價文章的能力,只要激起他們的興趣,他們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老師要鼓勵他們在網絡平臺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四、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分析

這節課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詩情畫意導入法,自主閱讀教學法、心靈體驗閱讀教學法,學習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學習以及網上討論法。詩情畫意導入法其實就是創設一個學習情境,爲學生沉浸到課文意境中去做一個鋪墊。自主閱讀教學法就是組織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閱讀實踐,由整體感知到深入地品味文章的意蘊。

心靈體驗閱讀法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會語言的深邃的內涵,體驗作品展現的生活,體驗作品震撼人心的意境。自主合作學習和網上討論法基本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在自主閱讀和心靈體驗的過程中都要用上,主要是讓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生成思想的火花。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始終都是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