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天火之謎課文說課稿(精選3篇)大綱

天火之謎課文說課稿(精選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天火之謎課文說課稿(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天火之謎課文說課稿(精選3篇)

  天火之謎課文說課稿1

一、教材簡析

《天火之謎》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爲了揭開雷暴的祕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裏進行“風箏試驗”的事,讚揚了富蘭克林勇於探索、敢於試驗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研究和試驗,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祕。課文第一部分寫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東西,第二部分寫富蘭克林通過親自進行的“風箏試驗”,終於揭開了“天火之謎”,最後一部分寫富蘭克林根據放電原理髮明瞭避雷針。文章用詞豐富、描寫精彩,而內容中又涉及到較深奧的物理知識,因此,讀懂課文,複述“風箏實驗”的經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此教學重點及其課文本身的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其中較爲基本的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夠綜合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收集的資料、和老師提供的資料讀懂課文。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於探索,敢於實驗的科學精神。

4、能根據圖片提示覆述風箏實驗的經過。

另外較有發展性的目標是:

1、激發學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奧祕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收集課外信息的習慣,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三、教法: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學習纔能有效的進行。根據這一理念,在教學《天火之謎》一文時,我將嘗試着使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藉助多媒體,引導學生想象,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意義建構。

四、學法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在學習中生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而我們教師就要善於創設情境,不斷爲學生激起“漣漪”甚至“波濤”。指導學生按”質疑—讀解(課文內容及相關資料)—讀議—讀評”的學習鏈進行學習,達成目標、

五、教學程序

在教學第一課時時,主要要求學生能夠學會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朗讀課文能夠正確、通順,瞭解課文大意,能根據提示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落大意,並精讀了課文的第一部分,感受到了雷暴在人們心目中的可怕程序。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教學設計則定位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給學生讀懂課文的方法。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儘管學生對課文內容感興趣,但不少內容涉及到物理知識,語句描寫生動具體,如果不引導學生切實讀懂課文,學生就會一知半解。我主要教給學生兩個讀懂課文的方法,一是聯繫上下文,二是藉助課外蒐集到的資料讀懂課文,其中後者是教學重點。一方面,在課前我讓學生廣泛蒐集相關資料,以備課上增加自己發言的依據。另一方面,蒐集一些資料,並且在課上適時地運用,力求讓學生自己在綜合閱讀中讀懂課文,並提高自身的信息處理能力。

二、在創設問題情境中實現自主建構性學習

1、抓住學生學習中已知與未知的矛盾,激疑。問題的產生不是教師強加給予學生的,而是學生基於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產生的困惑、矛盾。揭示課題後,我就讓學生質疑引起認知衝突:“天火之謎”指什麼?這個謎解開了嗎?誰解開的?是怎樣解開的?從而誘發學生學習的需要。然後通過自讀課文,使學生很快解決了前三個問題,把學習目標定位於最後一個問題。

2、抓住學生之間不同理解的矛盾,解疑。教學目標定位後,我沒有指定閱讀的內容,而把球再次踢給學生。要解決這一問題應該讀課文的哪一部分呢?學生很容易確定爲第四自然段“風箏實驗”。在學習“風箏實驗”時,先組織學生觀看課件“捕捉天火”。這一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初步感受了實驗過程。接着讓學生圍繞“風箏實驗”自己來設計問題相互考一考。我讓學生自由發言,談談哪個問題最值得研究。對一些簡單的問題我隨時解決;對一些較麻煩但與課文關係不大的問題,我提議到課後去解決;對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我引導學生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並花力氣研究解決。最後把問題定位在三個上:

1、實驗這天,天氣如何?(這是實驗的條件)

2、這次實驗是怎麼做的,需要哪些東西?(實驗器具)

3、當風箏飛上了天,富蘭克林又看到了什麼?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實驗經過)

3、設計一些對學生有問題啓示作用的範例,再生疑。如在教學完風箏實驗後,我又創設情境小結延伸:是呀,在這樣電閃雷鳴的天氣裏,很可能被雷劈到,因此,富蘭克林做這個實驗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學到這,你又有什麼新疑問嗎?這時,學生問:難道富蘭克林不害怕?他爲什麼要冒着生命危險做這個實驗呢?從而使學生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實現螺旋式上升。

三、突出朗讀和複述的教學要求。

朗讀課文、複述課文是課後的要求。教學中我想方設法使朗讀與讀懂課文相結合,通過朗讀促進學生讀懂課文,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提高朗讀水平,並重點指導了兩處感嘆句的朗讀,體會第一句中那驚奇發現的心情,還有最後三個感嘆句體現的那分成功的喜悅。考慮到這篇課文比較長,在課內並沒有安排全文的複述,而是突出重點自然段,讓學生複述“風箏實驗”的經過。在複述時,我沒有使用“文字提示”的方法指導學生複述,而是採用多幅圖的方法指導學生複述,我想這也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因爲,我們回憶一件事的時候,腦子總是一幅幅畫面,而不是一個個關鍵詞語。

四、進一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在課上指導了學生圍繞課文閱讀蒐集課外資料進行信息處理的方法,還要求學生課後進一步課外閱讀,並且還要是自身閱讀的需要。

最後的作業設計:“拓展作業:

(1)課外閱讀《富蘭克林傳》;

(2)蒐集關於避雷針的課外資料,說說避雷針是怎樣避免雷擊從而保護建築物的?”正是體現了這一教學思想,試圖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更多地瞭解富蘭克林,瞭解大自然中更多的奧祕。

  天火之謎課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爲了揭開雷暴的祕密,冒着生命危險在雷電交加的天氣裏進行“風箏實驗”的事,讚揚了富蘭克林勇往直前,大膽探索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研究和實驗,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祕。

課文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爲3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通過親自進行“風箏實驗”,終於揭開了“天火之謎”。第三段(第6自然段),寫富蘭克林利用他的發現造福人類,發明了防止雷暴傷人的避雷針。

巧妙地運用烘托的手法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是本文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文章用過去人們對雷暴的害怕,來烘托富蘭克林爲了探索自然奧祕而毫不畏懼的精神;用別人的冷嘲熱諷,來烘托富蘭克林能堅持自己觀點的勇氣和決心。透過這些烘托使人感到富蘭克林最終獲得的.成功是來之不易的。

因此,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在: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會用“不足爲奇”和“欣喜若狂”造句。

2.給課文分段,會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4.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於探索,敢於實驗的精神。

但是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最重視的還是對富蘭克林如何解開天火之謎的方法這個教學內容有所側重,因爲實際教學中,我們很多時候去感受、讚揚、歌頌別人的精神品質,可到頭來別人的品質還是別人的品質,彷彿和我們學生沒有太多的關係。所以本文的教學我更加重視讓學生去學習富蘭克林是怎樣解開天火之謎的方法,因爲我認爲別人的方法我們學習了、掌握了就可以是我們的了。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

1.使學生能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富蘭克林勇於探索,敢於實驗的精神,教學時必須指導學生認真地朗讀體會,學習文中知識,閱讀一些相關文章,深入瞭解富蘭克林的情況。

2.讓學生學習富蘭克林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對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培養上。

本課教學,我計劃用2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本文主要向我們敘述了富蘭克林解開天火之謎的經過,因此在教學時可採用“質疑促讀”的方法指導學生精讀課文。首先要向學生提出“疑問”,利用疑問導出課文的重點段落、語句,然後指導朗讀。讓學生了解富蘭克林解開天火之謎的過程,體會“富蘭克林是個怎樣的人?”。這樣,學生就有了精讀的明確目標和內在動力。接着,就可以圍繞以上兩點指導他們練讀、練述。在學習過程中,要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的理解和朗讀,通過人們對富蘭克林的冷嘲熱諷的態度和富蘭克林堅持不懈、爲了探索自然奧祕而毫不畏懼的探索精神的對比,來真切地體會富蘭克林的堅毅品質。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無法解釋的現象,人們對於這些無法解釋的現象往往都會賦以神話色彩,例如我國神話傳說中的“風婆婆”“雷神”等,不僅古代的中國人是這樣,古代的西方人也是這樣,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和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雷神”有關。然後教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並且解釋“天火”就是我們說的雷電、雷暴。

(二)自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準字音,瞭解課文的內容

(三)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整體感知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找一找課文的哪些自然段具體寫了富蘭克林解開天火之謎的經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學生分完段後,再讓學生根據課後思考練習題第四題檢查分段是否正確,並完成第四題學着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2、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四)深入學習課文

1、教學第一段。

指導學生體會雷暴發生的頻繁和威力之巨大,由此體會人們對神祕的雷暴的害怕。

2、教學第二段。

對於第二段的教學,我首先質疑:是誰解開了天火之謎?他是做出了怎樣的推測?引導學生回答出:由此他大膽推測,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同時板書:推測。

在完成第一步後,再次質疑:富蘭克林做出這樣推測的根據是什麼?以此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中寫雷暴和放電相似的語句,同時教師在原來板書“推測”一詞上板書“觀察”,並用箭頭連好,在箭頭旁板書“由此”。

第三步是要引導學生朗讀富蘭克林做出這樣的推測在當時的影響,以此來感受富蘭克林勇於探索的精神,在此要引導學生領會、理解“不足爲奇”和“難以置信”兩個詞語之間的對比。

第四步再次質疑:富蘭克林爲了證明自己的推測,他又是怎麼做的?然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風箏實驗”部分內容,在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我首先指名朗讀,然後練習複述,最後交流體會:實驗過程很危險,但富蘭克林毫無懼色。以此體會富蘭克林敢於實驗的精神。此階段的板書是在“推測”一詞的下面寫上:“實驗”。這樣在板書上,對富蘭克林解開天火之謎的方法就書寫完畢了。

3、教學第三段對於第三段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對富蘭克林爲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有所瞭解。

(五)、總結方法激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要帶領學生總結的是富蘭克林怎麼樣解開天火之謎的方法,我通過一道填空題來讓學生進行總結:富蘭克林爲了解開雷暴之謎,他先是仔細,然後大膽推測雷暴就

是現象;最後他通過“”證明了自己的推斷。

做完方法總結後,緊接着開始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未解之謎,我們也應該學習富蘭克林解決問題的方法,去解決我們身邊的小奧祕,讓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成爲一個“小富蘭克林”,但我們在探索科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能做危險的實驗。

(六)、作業設計

對於作業佈置,我佈置了兩道題,一是練習完整的複述課文;二是嘗試用我們今天學到的解決未知之謎的方法解決一些身邊的小奧祕。對於第二道題,我仍然是想培養學生把別人的方法、能力學來作爲自己的本領。

  天火之謎課文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不足爲奇”、“欣喜若狂”造句。

3、藉助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於探索、敢於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勇於探索,敢於實踐的精神;學習給課文分段,並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多媒體課件,生字詞語卡片。

【主要板書計劃】

(起因)雷暴是個謎

大膽推測勇於堅持自己的觀點

19、天火之謎(經過)解開“雷暴之謎”風箏實驗

震驚世界毫無畏懼、勇於實驗

(結果)發明避雷針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課堂練習。

2、完成課後練習3、4:造句;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課外:

1、課前預習準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抄寫生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習文章第一段。

【教學重點難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本課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生幾十億次雷暴,古時候,我們中國人把它稱爲“雷神”,而西方人把它看作“上帝的怒火”。

2、揭題。(板書課題:天火之謎)

3、學生質疑:“天火”指什麼?“天火之謎”到底是個怎樣的謎呢?這個謎又是怎樣解開的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音,讀順語句,讀通課文。

(2)讀讀生字詞,或聯繫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3)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檢查自讀情況。

(1)抽讀生字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雷暴劈成兩半****斃傷冷嘲熱諷拴住鑰匙顛簸風箏

雷電交加不足爲奇混爲一談怒髮衝冠欣喜若狂無稽之談

安然無恙

(2)結合語言環境理解詞語。

混爲一談:把不同的事物混雜在一起,說成相同的事物。

怒髮衝冠:形容憤怒得頭髮直豎,把帽子都頂起來了。

欣喜若狂:形容高興的樣子。

安然無恙:經過變故,沒有遭到損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然後給他們讀書的情況做出評價。

(4)討論: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寫了什麼內容?

2、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課後練習4)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開雷暴的謎。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四、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麼?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2、自由輕讀,想想爲什麼說它可怕?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

3、齊讀第一節。

五、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學生用已經掌握的方法自學生字字形。

2、指導書寫。

(1)學生按筆順在書上練習描紅,注意生字在田字格內的位置並抓住它們的關鍵筆畫。

(2)交流各自描紅所得,教師作相應的指導。

3、練習描紅,教師巡視。

六、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藉助具體的語言材料,學習實驗的經過,感受富蘭克林勇於探索、敢於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勇於探索,敢於實踐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指課題引讀——天火之謎)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二、整體切入課文。

1、這是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富蘭克林給大家留下的印象,那揭開天火之謎的富蘭克林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並把你認爲最能表現富蘭克林品格的語句劃下來,同時還可以寫寫你的感想。

2、教師觀察、點撥,多與學生交流,爲課的進行做準備。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感受富蘭克林勇與堅持自己觀點的精神。

1、讀了課文你認爲富蘭克林是一個怎樣的人?(根據事先自己的觀察選擇學生回答問題,要與第三節的內容聯繫起來)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板書:勇與堅持自己的觀點。

2、你從哪些語句看出富蘭克林勇與堅持自己的觀點?根據回答出示:

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對他冷嘲熱諷。

(1)學生讀句子,談感受。

(2)討論:“這種推論”指什麼?富蘭克林爲什麼會有這個推論?人們是怎麼看待這個推論的?理解“不足爲奇”、“難以置信”。

(3)師補充資料作介紹:富蘭克林只上過一年學,然後就失學了,隨後他賣過報、幹過油漆匠,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在做這個實驗之前,他經過了對雷暴的長期觀察,做這個實驗的時候他已經43歲了。由於他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在當時被許多有知識的人看不起。

(4)引導想象: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僅使一般人認爲他是無稽之談,就連許多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想像人們會怎麼冷嘲熱諷他?

(5)指名朗讀,讀出當時人們對富蘭克林諷刺的樣子。評:我們同學之間可不要這樣動不動就冷嘲熱諷別人?

(6)如果這是對你的冷嘲熱諷,你心裏是什麼感受?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怎麼做的?(讀句子)

(7)富蘭克林在人們的嘲笑中,在人們的冷言冷語中,他依然決定通過實驗揭密,你覺得富蘭克林怎麼樣?

3、小結: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決定通過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祕密。這纔是科學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任何科學的探索都應該這樣做。這更說明富蘭克林勇與堅持自己觀點。

4、齊讀第三自然段,讀出富蘭克林堅持自己觀點的勇氣和決心。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感受富蘭克林毫無畏懼、勇於實驗的精神。

1、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富蘭克林仍然敢於堅持自己觀點,在當時是多麼的不容易啊。你們覺得富蘭克林還是一個怎樣的人?(教師注意引導和總結,然後板書:毫無畏懼、勇於實驗)

2、你是通過哪些語句看出來的?(交流相機出示句子)

突然,一道閃電劈開雲層,在天空中劃了一個“之”字,接着一個炸雷,大雨傾盆而下。

(1)學生讀句子談感受。

(2)聯繫生活實際,引導討論:下這樣大雨的時候,你的爸爸媽媽會讓你出去嗎?爲什麼?

(3)對啊,因爲雨越大,閃電越厲害,人被閃電擊傷的可能性就越大,危險性就越強,離死亡就更近。而富蘭克林卻敢去放風箏,更能說明他毫無畏懼、勇於實驗。

(4)指導朗讀:讀出雨大的感覺。

富蘭克林在兒子的幫助下,……遠遠望去,猶如雲海里的一葉小舟,顛簸着,搖晃着。

(1)生讀句子談感受。

(2)師補充說明:富蘭克林的兒子是一位製作風箏的專家,風箏製作的非常好,不然風箏在風雨雷電下早就完蛋了。同學們科學實驗一般都是在許多人的協助下才能完成的,作任何事都需要相互合作。

(3)討論:風箏上爲什麼要栓銅鑰匙嗎?你感覺到了什麼呢?(爲了看風箏線是不是帶電,富蘭克林在做實驗的時候是非常嚴謹的)

(4)出示風箏圖,引導體會心情:同學們,這時候我們在看在雲海中顛簸風箏像什麼?如果你此時就是富蘭克林你會想什麼?心情怎樣?(緊張,自己也不知道實驗能不能成功)

(5)指導朗讀:讀出表現出富蘭克林的心情就像那在雲海中飄動的風箏一樣,顛簸不定。指名讀,評議。

當一片烏雲掠過風箏上方,富蘭克林發現麻繩上的纖維“怒髮衝冠”般的豎了起來。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

這時富蘭克林用手指靠近銅鑰匙,“啪”的一聲,驟然閃現一道蘭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陣發麻。

(1)生讀句子談感受。

(2)師作相應介紹:其實富蘭克林在做實驗的時候,放風箏的繩子插在一個盛滿水的瓶子裏,這樣雷電就可以通過瓶子中的水傳到地下去。這一切都說明,富蘭克林在做實驗的時候是經過精心準備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

富蘭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電’了!”

(1)學生讀句子談感受。

(2)“欣喜若狂”是什麼意思?當富蘭克林用手摸到銅鑰匙發麻後,爲什麼要欣喜若狂的大喊?(因爲這說明實驗成功了,它證明雷暴使普通的現象,上帝的怒火是無稽之談。)從他喊話中的標點符號,你又感覺到了什麼?

(3)指導朗讀:同學們爲富蘭克林的成功高興嗎?我們爲他的成功而鼓掌,將他此時的心情表現出來。

3、小結:正是富蘭克林有着爲科學堅持到底不怕危險的精神,纔會做這樣的實驗,多麼讓人佩服啊!讓我們再一次走近富蘭克林,和他一起做風箏實驗。(放錄象,隨着錄象一起復述課文第4自然段。)

五、學習第5、6自然段。

1、過渡:“風箏實驗”成功了,那這個實驗有什麼意義呢?

2、讀讀課文第5、6自然段,想想這個實驗的意義,學生交流。

3、“無稽之談”什麼意思?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成功了,他像世人宣告,雷暴是普通的現象,上帝的怒火是無稽之談。讓我們再次爲他毫無畏懼、勇於實驗的精神而鼓掌,這時原來冷嘲熱諷的人又會說些什麼呢?

4、引導想象說話:富蘭克林實驗的成功有力的回擊了那些冷嘲熱諷者。又經過20多年的實驗,富蘭克林終於發明了避雷針。在這20年多年中,爲了發明避雷針一共好幾個人爲此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所以科學的道路無坦途,一些科學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首先都具有爲科學勇於獻身的精神,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就是非常好的證明。同學們,當你走在高大的建築物下,看到上面的避雷針,想對已經逝去多年的富蘭克林先生說些什麼嗎?

六、對照板書總結課文。

1、對照板書,總結全文: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雷暴和靜電放電有很多相似之處,由此大膽推測雷暴也是放電現象,但由於人們對雷暴是神靈的火焰這一概念已經根深蒂固了,沒人相信他,於是他決定做風箏實驗,這個實驗證實了他的推測,“雷暴也是放電現象”,震驚了全世界,這是多麼讓人興奮啊!

2、贈送名言:是啊,沒有大膽的懷疑就沒有發明創造。老師在這裏送大家幾句話:

真理,哪怕只見到一線,我們也不能讓它的光輝變得暗淡。——李四光

成大事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約翰生

所有堅韌不拔的努力遲早會取得報酬的。——安格爾

七、拓展作業:

1、將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並談談你的體會。

2、課後到圖書館借一本《富蘭克林傳》具體瞭解這位偉大科學家的事蹟,還可以借更多的科學家的傳記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