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文明禮貌”主題班會教案

“文明禮貌”主題班會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文明禮貌”主題班會教案
“文明禮貌”主題班會教案
  
  一、班會目的
  
  文明禮貌是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精神風範的總體表現,是每一箇中專生所應具備的美德。爲了使“講文明、懂禮貌”的風氣在班級內進一步形成,所以召開了這次主題班會,想以新的形式促使班內學生人人講文明,個個懂禮貌。
  
  二、班會準備
  
  1.選定扮演審判長、被告、證人等角色的學生,並進行排練。
  
  2.環境佈置:教室前方橫排兩張課桌,“審判長”和三名“陪審員”端坐其後。兩側各有一張課桌,分別是“公訴人”和“辯護律師”席位。“被告”則坐在教室的中間。在“被告席”的後面是一排排聽衆席,全班其餘同學參加旁聽。
  
  3.黑板上書寫“模擬法庭審理案件主題班會”幾個美術字。
  
  三、班會過程
  
  (一)模擬法庭開始。
  
  審判長:法庭審理開始
  
  公訴人:被告王大偉在一天中午與同桌高剛嬉戲,後來發生口角。高剛用綽號罵了王大偉,被激怒的王大偉揮拳打去,正中高的鼻樑,頓時鮮血直流。被同學勸阻後,王住手。經醫院檢查,高剛鼻樑輕度紅腫,鼻骨未傷。發生這麼一起不愉快的事情,主要是由於被告人的蠻橫無禮。爲了嚴肅班級紀律,提請法庭給予被告停課檢討的處分。
  
  被告辯護人:儘管這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但並非沒有原因。導致被告動手打人的直接原因,是高剛罵了王大偉。這一點請法庭予以注意。
  
  原告:我沒有罵他。
  
  被告辯護人:據被告肯定,你罵了。
  
  審判長:傳證人。
  
  證人(案發時正在教室裏擦黑板的一位同學):我聽見原告連說了兩遍被告的綽號,然後才見被告打他。至於說綽號算不算罵人,請法庭裁定。
  
  端坐在審判席上的四位同學進行討論。
  
  審判長:綽號帶有侮辱人的性質,屬於罵人。被告王大偉動手打人,致使原告鼻腔流血較多,儘管事出有因,但動手打人的行爲是極其嚴重的。考慮到事後被告能主動承認錯誤,特判決如下:
  
  (1)責令被告當衆向原告賠禮道歉,並保證以後堅決改掉這一惡習;
  
  (2)賠償原告去醫院治傷的一切費用。
  
  被告(當衆向法庭作最後陳述):感謝同學們和老師原諒了我的粗魯和野蠻……我現在很後悔……
  
  班主任(小結):課後玩耍,說說笑笑,這本是一種休息,一種精神調節,但們從今天的班會中可以得出的教訓是,開玩笑不可過分,要有節制。同時,同學相互之間的友愛、關心和諒解也很重要。如果我們都有了這些美德,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和摩擦,天天生活在和睦愉快的氣氛之中。通過今天的主題班會,我們既懂得了打人罵人的危害性,又瞭解了法庭審理的一般程序。希望同學們做個高尚的人。
  
  (二)人人回顧文明禮貌在班內的表現。
  
  1.文明用語的運用情況。
  
  2.講禮貌的典型。
  
  3.班內、講禮貌的好典型。
  
  名人典範
  
  例一:周恩來總理是事事處處講究禮貌的楷模。接待外賓,不論是來自大國小國,也不論其職位高低,周總理都以禮相待。一天夜裏,他親自去機場爲一位外賓送行,同行的還有一些常駐我國的外交時節。在返回途中,爲了讓總理早一點休息,司機加速行駛,打算超過一輛外國使節的汽車。總理察覺後立刻制止,說:“司機同志,你怎麼能那樣做呢?要有禮貌嘛!我晚回去一點沒有什麼關係,可不能犯大國沙文主義呦!”司機聽了十分感動,馬上減速。
  
  例二:宋代有一位名聲顯赫的大學問家,名叫程頤,同代人楊時對他十分仰慕,早有拜其爲師之願。光陰荏苒,直到楊時40歲那年,才前往洛陽拜訪程頤。時值隆冬大雪,程頤正在房中大瞌睡,因此楊時只好在門外恭敬地等候。等到程頤小眠醒來,門外積雪已經一尺多深了。程頤爲楊時至誠尊師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其爲弟子。此事後來演變爲成語“程門立雪”,流傳至今,成爲尊師的佳話。
  
  班級實例
  
  例一:學生王某很注意禮貌,別的同學幫他做了一件事情,他總是說一聲“謝謝”或“感謝您”等等。有一次,在放學的時候,他把鋼筆丟了,到處尋找,就是找不到,回家又得做作業,而且老師要求必須用鋼筆做,急得他滿頭大汗。就在這時,同學看到了這種情況,迅速拿出了自己多餘的一支鋼筆給了他,王某感到非常高興,連聲說“謝謝”,同位說了聲“沒什麼,應該的,不要客氣”。從此以後,兩人關係由一般轉爲更加好起來了。毋庸置疑,講禮貌起了很好的作用,因爲禮貌代表着一個人的修養,代表着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