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7K 次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戲曲進校園觀後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1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時候,看見自己的父母看戲曲時,我總認爲他們實在太老土,趕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會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話說:“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嚐嚐。”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呀!今天的語文課上,當我珍惜仔細欣賞了中國別具一格的戲曲時,我真是爲之震撼,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是那麼的有藝術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這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外國人又怎麼能比得上?難怪呀,老一輩的人都是那麼的熱衷於這些戲曲,那麼喜愛戲曲。

我現在才感受到什麼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爲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們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絡,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其實,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

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2

現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歡京劇,可我對京劇卻十分感興趣。

我對京劇感興趣都是受了爺爺奶奶的影響。他們酷愛京劇,只要電視裏有京劇節目,如《九州戲苑》之類的,他們總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發現,京劇中有許多傳統文化的精華。

可說實在的,我對京劇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劇講究的是“唱唸做打”,只知道京劇分爲“生旦淨末醜”五個行當。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爲一談,甚至有時統稱她們爲“小旦”。完整的戲我只看過三部:《秦香蓮》、《九江口》、《九道本》。現在文藝節目或是綜藝晚會中所演出的京劇,大多是名劇名段,像這樣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較喜歡的是《鎖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蘇三離了洪洞縣”一段。

有人認爲京劇節奏慢,聽着不耐煩。其實不然,京劇節奏感強,速度有快有慢,但這都是根據劇情而定的。快,快得讓你聽都來不及聽,還沒弄明白是什麼意思,它已經唱過去了。像《秦香蓮》中“駙馬爺近前看端詳”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電視機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話,那是根本聽不清的。爲什麼這樣快呢?就是爲了表達包公憤怒的感情和急於讓陳世美認下秦香蓮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個字拖半分鐘的音。像《貴妃醉酒》中楊貴妃的唱詞多慢啊,這是爲了體現楊貴妃那雍容華貴的氣質和失落的心情。

總之,京劇藝術極富魅力,只要細細鑑賞,就能發現無窮無盡的妙處來。我會繼續看京劇、研究京劇的,並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劇,喜愛京劇。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3

中華民族藝術博大精深,源於它立世五千餘年。

零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民族藝術演走進了我校燕化附中,這是我們的榮幸,讓我們領略了中華民族藝術的精湛之處,讓我們看到了其中的絕,讓我們明白了他永遠是中國人的寶,並不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脫落,它永遠籠罩着中華大地,永世不休!

節目的一開始,是一位長得十分喜劇的哥們,演唱了一首弘揚中國的歌曲,雖然不是民族曲風,但其內容卻唱出了中國人的精神,中國龍!隨後盡是些民族節目,展示了中國人的藝術。戲曲,先是一位穿着整齊的姑娘拿着一杆長槍,向大家傳授如何使喚它,然後大聲喊:有哪位同學願意上來試試?接着有位身懷絕技的大哥哥上去耍了幾下,但它展示的是武術,等姑娘教他的時候卻顯得十分笨拙。

我聽到盼望的瑰寶京劇了!我默默地說着。一出《紅燈記》,道盡國粹藝。但絕大多數的人對其抱有極爲不屑的態度,讓我對這些人反感。因爲他們這是對中國的不屑。

多麼動聽的唱腔!我高喊。那是一個旦角兒用高細的嗓音唱着:我家的表叔數不清。令我給予了他我最響亮的掌聲和吶喊聲。

民族藝術進校園觀後感民族藝術進校園觀後感

接着川劇神祕的變臉又前來助陣,看到那演員迅速地不露出任何破綻和變換着那一張張戲臉,我迷惑不已,迷惑其中的玄妙!但我無可奈何,只有用掌聲和叫好聲表示對他們的敬意之情。

看完了,回班了。同學們都淡忘了。

同學們的表現讓我感嘆,因爲他們對民族藝術竟無一知半解,嘴裏唱到的是流行歌曲,學的是高雅藝術如鋼琴,洋琴等。試問有誰還在聽着京劇,相聲等民族藝術?那個欣賞民族藝術的地方几乎荒無人煙了。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4

戲曲進校園作爲國家文化復興戰略的組成部分,其意義在於通過創造戲曲與年輕人的交集,對戲曲事業的振興和青少年精神培育兩方面同時產生深刻影響,讓青少年因親近戲曲而變得高雅,讓傳統戲曲這一中華文化瑰寶得到延續。

當前,對中華文化的自信自覺開始強化,西方文化的影響仍然存在,兩種文化的衝突正影響着成長中的孩子們。文化的尋根之旅不只存在於漂泊在外的華僑華裔後代,也廣泛存在於國內校園的在校學生中。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的年青一代應具有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具有千百年來積澱而成、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

戲曲作爲集中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融合吸收了詩歌、音樂、舞蹈、美術、服飾、武術等藝術精華,可以很好展現中華美學風範。通過戲曲傳藝、傳神、傳德,講述中國道德故事,褒揚家國情懷、優秀品格、善良人性,引人向真、向善、向美,可以很好地傳承中國精神。因而,戲曲進校園將爲學生們架起文化上聯通過去與未來的橋樑,讓孩子們自覺地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從優秀傳統文化中獲得思想涵養和價值支持,進而帶動整個社會向善向上。可以說,戲曲進校園爲校園文化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學生精神世界的塑造提供了無限可能。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戲曲劇種以平均一年一個的速度在消失,觀衆老化分流,“戲迷”“戲粉”銳減,戲曲衰落,前景堪憂。中國戲曲孤獨的守護者們一直堅忍不拔,孜孜以求,堅守定力,苦練內功,遏制流失,用心傳承。當然,在西方文化劇烈衝擊的背景下,我們在思考戲曲的存在與發展問題時,也有一種現象,即習慣於在繼承與創新這對關係的討論中本能地維護傳承的價值。強調對戲曲本體的堅守,這是不錯的,多年來正是這樣的價值傾向保證了戲曲的存續。但是,對於一直在尋求更好發展的戲曲來說,另一對關係也同樣重要,那就是戲曲傳承與傳播的關係。傳承保證戲曲本體在發展過程中不走樣,保持其內在的規定性,保證這個文化種子的基因不變異,保持其特殊的審美質量和精神。傳播則是傳承得以存在的陽光雨露。在戲曲行業走向復興的初始階段,我們特別需要關注傳播的價值,捕捉傳播的機遇,選準傳播的途徑,瞄準傳播的優先羣體。

最近兩年來,全國範圍的系列利好政策正助推戲曲繁榮,戲曲界應順應變化,努力將多年傳承積累的成果轉化爲全社會的價值資源,主動將傳播作爲階段重點,在中小學普及戲曲常識,講述戲曲所承載的中國故事,科學引導孩子們看戲、聽戲、學戲、唱戲、愛戲,培育更多年輕觀衆,涵養更多的`戲曲人口,從根本上解決戲曲事業發展後繼乏人這個瓶頸性問題。可以說,戲曲進校園政策爲戲曲的傳承與傳播提供了面向未來的無限可能。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5

11月30日下午八、九節課,我們在北一階觀看了“戲曲進校園——評劇專場”,讓我們得到了精神食糧的補充。

首先,由侯順成侯老師爲同學們系統地講解並普及了戲曲及評劇的知識,使同學們瞭解了戲曲。

戲曲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共三百六十餘種。每一個地方几乎都有本地方言的劇種,根據數量的多少而分出六大劇種,分別是:北京的京劇、河北的評劇和梆子、河南的豫劇、上海的越劇、安徽的黃梅戲,而在這六個劇種中,京劇和評劇是唯二有國家級劇院的劇種,其它的則都是地方上的劇院。評劇是從唐山地區發源的,評劇的代表作有《花爲媒》和《小二黑結婚》。侯老師接着又給我們講了各個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劇種,如:曲劇和越調、山東的呂劇等等。接着又給我們講了唱戲的唱法,現在90%以上的戲曲演員都是用普通話的唱腔、唸白,但也是有特殊的,如:演員趙麗蓉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是一名戲曲演員,她唱戲的時候就是用唐山話唱的。還有就是評樂隊,它是由古代樂器和現代樂器結合而成,古代樂器有絃樂、二胡、笙、嗩吶、梆子、鐃鈸等,現代樂器有提琴、黑管、長號、小號、大號等。

之後,就是劉和軍老師介紹笙。劉老師先講了笙的歷史。笙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樂器,它最早發源於3500年前,並且很多西洋樂器都是受笙的建造原理的啓發而創造出來的,例如:口風琴。笙還有17、21、27、30孔之分。之後,劉老師還親自現場爲我們吹奏了笙。

接着,馬旭峯老師爲我們講述二胡和板胡的知識。它們兩個的用處很多,如:電影《地道戰》和電視劇《西遊記》中都有用到板胡的地方。拉二胡的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激發大腦,保持體形。

最後,還進行了互動,還進行了現場演唱,並且唱得都很好,臺下掌聲雷動。

我相信這次活動,讓我們瞭解了許多戲曲知識,還讓我們在繁忙的學習中得到精神上的緩解和放鬆。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6

戲曲,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藝術的博大精神,源於它立世五千餘年。

在這個星期三的上午,我們十一小學迎來了戲曲進校園的活動。同學們都一個個懷着激動之心來到了現場,在學校搭起來的舞臺上,演員們一個甩袖猶如一道和煦的春風,將京劇的氣息撒至操場的各個角落;一個邁步彷彿讓人身臨其境般,掉入了京劇的大殿。我們在演員們身上看到了戲曲的魅力,不是想象的那麼乏味,而是令人沉醉於此。同學們的目光緊盯着舞臺上的演員,眼中充滿了讚歎的神色,好美麗啊!原來京劇也可以演繹得這麼灑脫,富有虛實的色彩。舞臺上演員的一招一式,如行雲流水,不愧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們汗水的背後除了努力,更是堅持,演員們的唱、念、做、打看似信手捏來的,卻在臺下付出了不知道有多少的汗水。演員們精彩的表演結束,臺下同學們的掌聲猶如陣陣波濤,席捲了整個校園,叫好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演員們謝幕的微笑,沐浴在同學們的讚美聲中,也表達了他們內心的喜悅之情。

對於傳統文化的傳遞來說,校園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土壤。一方面,戲曲進校園,到底應該採取什麼形式,期待獲得哪些目標,如何才能夠讓戲曲進校園不再流於形式,這些細節問題都應該思考到。另外一方面,對於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年齡層次,都需要制定個性化的戲曲進校園的方案,而不是隻是爲了節約工作而進行各種敷衍了事的工作。有鑑於此,戲曲進校園的工作貴在“精準”二字上做足文章,否則,戲曲進校園往往不能夠獲得預想中的效果。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我相信,中國的京劇必定會閃耀出它璀璨的光芒。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7

今天,在我校開展了第一屆“戲曲進校園”活動,我們懷着興奮的心情去觀看了戲曲表演。

小時候,看見自己的爺爺和奶奶看戲曲時,我總認爲他們實在很老土,趕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賞了戲曲後,我才被戲曲震撼了。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川劇變臉《戲曲進校園》觀後感《戲曲進校園》觀後感。看了很長時間,經過仔細觀察,我終於知道了變臉的“廬山真面目”。其實變臉人的衣服後面有一個機關,每次要變臉時,我都注意到變臉人的手會往背後伸。

還有使我高興的一齣戲,一個白鬍子老爺爺,頭上戴個有“翅膀”的帽子,這個節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爺爺戲沒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厲害。他頭上的兩個“小翅膀”很神,爺爺頭晃晃它就一直在轉。老爺爺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倒下時還一直在吹鬍子,從中看出老爺爺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後,主持人說爺爺練了二十多年了,我都驚呆了,不愧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吶。

戲曲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8

戲劇之所以被譽爲是中國戲曲藝術的代表,還被稱爲是“國粹”,我想原因應該就在眼前的戲曲表演中。充滿繽紛色澤的服裝,濃重的中國氣息,一位位邁着京劇步伐的演員們登場了。一個甩袖猶如一道和煦的春風,將京劇氣息紛撒至劇院的各個角落;一個邁步彷彿讓人身臨其境般的掉入了京劇的大殿;一個眼神讓大家把吸引力紛紛投向了他們,在他們的身上真正看到了中國京劇的魅力,不是想象中的那麼乏味,而是令人沉醉於此。同學們的目光緊盯着舞臺上的演員們,沒有搖頭,沒有做別的什麼,只有注視,眼中充滿着讚歎的神色,好美啊!原來京劇也可以演繹的這樣脫俗富有虛實的色彩。

烏黑的環境中,皎潔的月光下,“咕咕……咕咕……”貓頭鷹在啼叫着,是什麼讓它緊張起來了?是什麼讓黑暗的使者警惕着!啊,有一場打鬥,悄無聲息的來臨了。武生伸出了他的手,勘探着前方的道路,緊皺着的眉頭,表現着他的焦急與憤怒。依然伸了伸頭,苦苦地尋睨着,他在哪裏,我要殺的人躲在哪了!一蹦,憤怒的神色溢於言表。啊,拿命來!探着手,伸着頭,咦,就在此時,旁邊是個人!這不就是……我要抓的人嗎?砰砰乓乓,開打了。演員們的紮實功底頓時顯現了出來,恩,沒有語言的修飾,只通過兩名演員虛擬的表演各種武鬥招式,把“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狀態表現的淋漓盡致。《三岔口》登場了。

一招一式,行雲流水,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不愧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納。汗水的背後除了努力,便是堅持。演員們的唱、念、做、打沒有一樣不是信手捏來的。是的,在我們看來的十分普通的一個動作,他們爲了做到精益求精,也無不讓我們由衷的讚歎、敬佩。掌聲猶如陣陣波濤,席捲了整個劇場,叫好聲一浪高過一浪,我們爲他們吶喊,爲他們的精神而祝福,演員們臉上的微笑,折現了他們內心的喜悅,沐浴在讚美聲中,多年裏來的艱苦鍛鍊也變得不值得一提了。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相信中國的京劇必會閃耀出他璀璨的光芒。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9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比如:我們河南的是豫劇,北京的是京劇,四川的是川劇,河北的梆子,安徽的黃梅戲……

俗話說:“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11月3號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迫不及待地去後操場觀看豫劇。主持人不僅爲全校師生講解了豫劇的基本知識,還帶領大家欣賞了四大板式的節奏和傳統曲目,如:《花木蘭》、《擡花轎》、《三哭殿》、《鍘刀下的紅梅》……中間主持人請同學們上臺跟着老師學動作,一個多小時的演出,演員們精彩的表演,贏得了師生們一次次熱烈的掌聲。

戲曲進校園活動,不但讓我感覺戲曲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而且需要我們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10

今天上午老師告訴我們:“我們學校下午要舉行傳統文化戲曲進校園活動”。

下午我早早的來到學校,遠遠的看見了舞臺,我趕快上樓吧書包放下。接着,同學們搬着凳子下樓,去西廣場有次序的坐下,坐好以後,主持人開始倒數時間了。宣佈活動開始了,還介紹了很多戲曲內容,重點介紹了河南豫劇。第一個節目是《花木蘭從軍》第一個出場的是穿藍色衣服,帶有一把寶劍上了臺,在臺上唱,這時,第二個人也出來了,穿着紅色衣服手裏也拿了一把寶劍上了臺,盒穿藍色衣服的人對打了起來。

接着我最喜歡的《紅燈記》講的是李奶奶和她的孫女,不怕危險爲革命做出貢獻的事。還有《轅門外三聲炮》等······同學們看的津津有味。等表演結束後,我們還興奮不已。

今天的戲曲進校園活動真好,讓我們對傳統文化戲曲有了新的認識,讓我更喜歡戲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