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通用7篇)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通用7篇)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通用7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戲曲進校園觀後感(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1

戲曲進校園作爲國家文化復興戰略的組成部分,其意義在於通過創造戲曲與年輕人的交集,對戲曲事業的振興和青少年精神培育兩方面同時產生深刻影響,讓青少年因親近戲曲而變得高雅,讓傳統戲曲這一中華文化瑰寶得到繼續。

當前,對中華文化的自信自覺開始強化,西方文化的影響仍然存在,兩種文化的衝突正影響着成長中的孩子們。文化的尋根之旅不只存在於漂泊在外的華僑華裔後代,也廣泛存在於國內校園的在校學生中。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的年青一代應具有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具有千百年來積澱而成、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

戲曲作爲集中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融合吸收了詩歌、音樂、舞蹈、美術、服飾、武術等藝術精華,可以很好展現中華美學風範。通過戲曲傳藝、傳神、傳德,講述中國道德故事,褒揚家國情懷、優秀品格、善良人性,引人向真、向善、向美,可以很好地傳承中國精神。因而,戲曲進校園將爲學生們架起文化上聯通過去與未來的橋樑,讓孩子們自覺地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從優秀傳統文化中獲得思想涵養和價值支持,進而帶動整個社會向善向上。可以說,戲曲進校園爲校園文化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學生精神世界的塑造提供了無限可能。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戲曲劇種以平均一年一個的速度在消失,觀衆老化分流,“戲迷”“戲粉”銳減,戲曲衰落,前景堪憂。中國戲曲孤獨的守護者們一直堅忍不拔,孜孜以求,堅守定力,苦練內功,遏制流失,用心傳承。

當然,在西方文化劇烈衝擊的背景下,我們在思考戲曲的存在與發展問題時,也有一種現象,即習慣於在繼承與創新這對關係的討論中本能地維護傳承的價值。強調對戲曲本體的堅守,這是不錯的,多年來正是這樣的價值傾向保證了戲曲的存續。但是,對於一直在尋求更好發展的戲曲來說,另一對關係也同樣重要,那就是戲曲傳承與傳播的關係。傳承保證戲曲本體在發展過程中不走樣,保持其內在的規定性,保證這個文化種子的基因不變異,保持其特殊的審美質量和精神。傳播則是傳承得以存在的陽光雨露。在戲曲行業走向復興的初始階段,我們特別需要關注傳播的價值,捕捉傳播的機遇,選準傳播的途徑,瞄準傳播的優先羣體。

最近兩年來,全國範圍的系列利好政策正助推戲曲繁榮,戲曲界應順應變化,努力將多年傳承積累的成果轉化爲全社會的價值資源,主動將傳播作爲階段重點,在中小學普及戲曲常識,講述戲曲所承載的中國故事,科學引導孩子們看戲、聽戲、學戲、唱戲、愛戲,培育更多年輕觀衆,涵養更多的戲曲人口,從根本上解決戲曲事業發展後繼乏人這個瓶頸性問題。可以說,戲曲進校園政策爲戲曲的傳承與傳播提供了面向未來的無限可能。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2

9月12日,天等縣城關小學舉行20xx秋季學期一年級新生“開筆禮”暨“戲曲進校園”活動。通過參加活動,我看到了精彩的戲曲表演,也對戲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活動中,我感受到戲曲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需要有人去延續傳承。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黃梅戲。據瞭解,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與徽劇、廬劇、泗州戲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

黃梅戲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一帶的採茶調,清末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唸白,逐漸發展爲一個新生的戲曲劇種,一度被稱爲“懷腔”“皖劇”。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成爲演繹、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5月20日,黃梅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活動結束後,學校要求每位同學製作一份有關戲曲內容的手抄報,我選擇的就是以黃梅戲爲主要內容的手抄報。我在網上尋找了有關戲曲的知識和圖片,並把它們摘抄到手抄報上。製作手抄報讓我對黃梅戲有了更深的瞭解。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3

5月11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晉中市“戲曲進校園”巡迴講演來到了我們學校。同學們個個興奮不已,期待着,期待着。

下午,烈日炎炎。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走進操場,卻見碧綠的草坪上已是人頭攢動。同學們聚精會神凝視前方,時而又探頭張望。主席臺上不知何時已搭起了一個大架子上面寫着“晉中市‘戲曲進校園’巡迴演出”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我們剛剛坐好,就看到主持人緩步走上講臺——活動正式拉開了序幕。

瞧,幾個身着華麗服裝的人徐徐走上舞臺。眼尖的我一眼看見了斷案如神的包公。只見他穿着黑色的長袍,白色的袖口輕輕甩動着;他的眼睛炯炯有神,黑色的臉中間誇張地畫着兩道白紋,那或許是他的眉毛;下巴上幾縷長長的鬍鬚,無聲的告訴人們他的閱歷豐富,他的聰明果斷,他的嚴謹認真……他好像帶領我們穿越歷史,來到了那個時代,親眼看他如何巧妙斷案,看他鐵面無私,擺平一場場官司。我敬佩,我驚歎,更深深沉醉於晉劇的博大精深。

主持人又請出另外幾個經典人物,並繪聲繪色的向我們介紹了刀馬旦等角色,他們個個都施展出自己的拿手好戲,同學們看得目瞪口呆,讚歎不已。

藝校的哥哥姐姐見我們還不滿足,又爲我們表演了許許多多自編的舞蹈。他們那曼妙的舞姿和生動的肢體語言無時無刻不在吸引着我們的目光。優美的音樂作了一曲又一曲,哥哥姐姐們彷彿永不知疲倦似的,舞了一支又一支。我想起了兩句詩:“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最後,哥哥姐姐們帶來的兒童劇《叫醒陽光》宛如一串委婉的歌謠,一副多情的風土畫,一曲優美的敘事詩。他們的一顰一笑都感染着我們,讓我們嘖嘖稱奇,流連忘返。

活動結束了,我心中感慨萬千。如果沒有藝校哥哥姐姐們臺下無數次的苦練,我們又怎能真真正正體會到晉劇的精美和中國藝術的精華所在?如果沒有這樣熱愛戲曲,熱愛藝術的人,中國的藝術又怎能延續至今,走向繁榮?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4

中國戲曲,對於年輕人的我們未必十分關注,但我對中國戲曲還是很關注的,從小受爺爺的影響,我對戲曲也有點興趣了,在大學,沒想到我可以選到這樣的課,我根據我的愛好就選了,通過這個課程的學習我學到很多關於戲曲的知識,我通過查一些資料,自己寫了一些對該課程的感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從盤古開天闢地,到如今的現代科技飛速發展,中華文化也從幾千年前的單調,發展到現在的輝煌。戲劇,無疑是能夠很好地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和特色的一項文化。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髮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戲劇的發展可以說是隨着文明的出現就出現了,雖然原始的戲劇很粗糙,也可能稱不上是戲劇,但任何一項文明的發展都是要經歷剛開始的粗糙,才能逐漸得趨於完善的。原始的戲劇爲後來完美的戲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戲劇從原始社會發展代中國古代,經歷了一個重大改革。中國古代戲劇因以“戲”和“曲”爲主要因素,所以稱作“戲曲”。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5

11月30日下午八、九節課,我們在北一階觀看了“戲曲進校園——評劇專場”,讓我們得到了精神食糧的補充。

首先,由侯順成侯老師爲同學們系統地講解並普及了戲曲及評劇的知識,使同學們瞭解了戲曲。

戲曲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共三百六十餘種。每一個地方几乎都有本地方言的劇種,根據數量的多少而分出六大劇種,分別是:北京的京劇、河北的評劇和梆子、河南的豫劇、上海的越劇、安徽的黃梅戲,而在這六個劇種中,京劇和評劇是唯二有國家級劇院的劇種,其它的則都是地方上的劇院。評劇是從唐山地區發源的,評劇的代表作有《花爲媒》和《小二黑結婚》。

侯老師接着又給我們講了各個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劇種,如:曲劇和越調、山東的呂劇等。接着又給我們講了唱戲的唱法,現在90%以上的戲曲演員都是用普通話的唱腔、唸白,但也是有特殊的,如:演員趙麗蓉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是一名戲曲演員,她唱戲的時候就是用唐山話唱的。還有就是評樂隊,它是由古代樂器和現代樂器結合而成,古代樂器有絃樂、二胡、笙、嗩吶、梆子、鐃鈸等,現代樂器有提琴、黑管、長號、小號、大號等。

之後,就是劉和軍老師介紹笙。劉老師先講了笙的歷史。笙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樂器,它最早發源於3500年前,並且很多西洋樂器都是受笙的建造原理的啓發而創造出來的,例如:口風琴。笙還有17、21、27、30孔之分。之後,劉老師還親自現場爲我們吹奏了笙。

接着,馬旭峯老師爲我們講述二胡和板胡的知識。它們兩個的用處很多,如:電影《地道戰》和電視劇《西遊記》中都有用到板胡的地方。拉二胡的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激發大腦,保持體形。

最後,還進行了互動,還進行了現場演唱,並且唱得都很好,臺下掌聲雷動。

我相信這次活動,讓我們瞭解了許多戲曲知識,還讓我們在繁忙的學習中得到精神上的緩解和放鬆。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6

衆所周知,我們國家的戲劇文化博大精深,京劇又是我們國家的國粹。但是11月30日下午我們在學校裏聽到了被譽爲京劇之後的第二大劇種——評劇。其實之前在我心裏,戲劇都是一樣的,我聽不出戲劇裏的抑揚頓挫,咿咿呀呀的曲調更是讓我們這些青年學生摸不着頭腦。

可是通過這次學習,我瞭解到評劇,是流傳於我們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是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位列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二。而且評劇還在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戲曲文化都是我們國家的國粹,是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精華。我們作爲新一代的中學生,更應該瞭解更多的歷史文化內涵,這不僅是我們愛國意識的體現,更是我們對我們精神境界的一個提升。

今天我們在校園裏聽到的評劇非常震撼,評劇老師還教給我們一個評劇演出裏的基本臺步——原場。通過跟老師近距離的接觸、教學。我們真心瞭解到戲劇工作者的不易,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個簡單的臺步卻有如此繁雜的肢體動作配合、身形如此優雅。雖然我學得很一般,但是卻得到了老師的誇獎並得到一個獎品作爲獎勵,我很開心。

另外,評劇裏的樂器也是十分獨特,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二胡。二胡拉出來的聲音也是非常好聽。一個只有兩根弦的樂器,通過老師的演奏卻能演繹出喜怒哀樂各種情感。這些樂器都是我們平時沒有聽過沒有接觸過的。我非常想要一探究竟,想要向老師討教學習。

這次戲曲進校園的活動讓我受益匪淺,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戲劇方面的知識,更懂得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不易。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付出才能獲得讚美的掌聲。這就像我們學生學習一樣,雖然有時候很枯燥乏味,但是隻要我們努力去學習了,去付出了,我們不僅能收穫知識,更能在我們以後的成長之路上奠定堅實的基礎。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努力了,我們的青春,我們的校園生活纔會無悔!

最後,感謝學校、感謝班主任樑琦老師給我們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我一定不辜負學校的期望,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學習,爭做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7

今天,在我校開展了第一屆“戲曲進校園”活動,我們懷着興奮的心情去觀看了戲曲表演。

小時候,看見自己的爺爺和奶奶看戲曲時,我總認爲他們實在很老土,趕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賞了戲曲後,我才被戲曲震撼了。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川劇變臉《戲曲進校園》。看了很長時間,經過仔細觀察,我終於知道了變臉的“廬山真面目”。其實變臉人的衣服後面有一個機關,每次要變臉時,我都注意到變臉人的手會往背後伸。

還有使我高興的一齣戲,一個白鬍子老爺爺,頭上戴個有“翅膀”的帽子,這個節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爺爺戲沒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厲害。他頭上的兩個“小翅膀”很神,爺爺頭晃晃它就一直在轉。老爺爺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倒下時還一直在吹鬍子,從中看出老爺爺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後,主持人說爺爺練了二十多年了,我都驚呆了,不愧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吶。

戲曲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