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心靈捕手》觀後感(通用10篇)

《心靈捕手》觀後感(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靈捕手》觀後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心靈捕手》觀後感(通用10篇)

  《心靈捕手》觀後感1

《心靈捕手》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對於沒有親身的經歷、閱歷的我們,多看看,更是不錯。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在象牙塔裏求學,和書本打交道的學生,更要注意彌補缺乏生活經驗的不足。因爲任何學科,都是依歸於生活。論文是要寫滴,專着和教材是要讀滴,但"活"更是要"生"滴。揮去那看似沉重的憂傷吧,迴轉到活生生的當下;跳出學科的窠臼與成規,在陽光下去體驗行動出人的生氣。

"人"這是心理學、乃至一切學問存在的意義。須知是書本和知識在試圖完整表述人的屬性、特徵,而絕非人就是按照學科理論來存活。學理研究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其價值離開了人本身就是一堆廢紙。

前人把自己生命經歷、專業研修所領悟到的情感和思想注入到某種物質媒介,從而作者肉身朽滅之後,精神性的思緒得以留存。人類的文明就得益於這一累積過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命短暫而侷限的,矇昧無知是一種過法;"朝聞道、而夕死"是一種生存方法;悟道而行道、傳道,將人類文明的火炬"薪盡火傳"亦是一種活法。各領域卓越的專家、學者、行者,能做出成就其實源於"不甘心"。他們大抵都有聰慧敏銳的心智或自己對生活的切身感觸,以及專長的技能或足以保障自己一生安穩的才華。然而他們必然有一點共性:他們不滿意就此停止,不甘於此生只是被限制在自己的領域,也不想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裏。於是他們不住的向外探索,要超越自己的身心轄制。

在對抗自己、向外尋求的動態下,人們無意識中得到了這樣一個好處:不過分的關注自己心理的好惡與哀樂。雖然這世界許多人或自戀自大、或自憐自怨、或自私自利。這些情緒其實人所共有,當你太關注自己、太沉浸於書本的世界、太在意一個人、太順服自己的積習。

西人有語曰:人在看到大自然的瑰麗奇異時,流下兩滴眼淚。一滴是感嘆造物主鬼斧神工的創造;另一滴是爲了哀嘆自己有這樣一顆睿智細膩的心靈能欣賞這奇異世界,而這顆心卻還註定要死去……

  《心靈捕手》觀後感2

《心靈捕手》又譯《驕陽似我》,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天才少年在一位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撫平童年傷痛,找到璀璨人生方向的故事。它以較爲專業的視角讓學習心理學的人,通過觀看電影對本專業的心理諮詢實務有更直觀的感受。電影當中的心理諮詢場景看起來稀鬆平常,但是在漸進的諮詢中,資訪雙方的關係卻在不斷地深入。最終他們甚至成爲忘年之交,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讓人生轉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奪目。

在當今有許多心理諮詢師給自己“心靈捕快”這樣一個定位,從電影中我們也能夠體會心理諮詢時常是捕風捉影的迷離,不得見其本來面目。所以也就要求諮詢師有着敏銳的知覺,及時調整策略。並且能夠對於來訪者的問題和心境感同身受,而不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說教。對於我們,在觀看電影、欣賞藝術的同時,更該關注的是這一諮詢中的資訪關係,以及諮詢師是如何應對和化解這樣一個初看起來甚爲棘手的諮詢。以便我們看完電影能所獲益,拓寬思維。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主人公威爾和諮詢師肖恩他們各自不同的人生遭遇,由於記憶的存在,讓生活成爲一個連續體。在這種程度上,每一個今天的人都是由無數的昨天構成的,總是會不可避免地帶着歷史的印記。資訪關係讓威爾和肖恩這兩個原本幾乎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存在於一個空間,開始他們之間的交流。而所有的人際交往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勢在必行,不可避免。於是兩個帶着不同歷史印記的人,他們的過去、現在、未來,在相遇的那一刻發生碰撞,或是閃爍智慧的光輝,或是流露煙花的悽美,或是乾脆就是一道閃電,空前絕後,把人生徹底地分成兩半。有些東西已在昨日死,有些東西卻今日生。就像傳統意義上諮詢師幫來訪者換個活法,在影片中不得不說肖恩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威爾的人生,但這種改變主要是源於威爾自己內心的願望,外因總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那麼威爾經歷了什麼而使他成爲今天的自己呢?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他是遭父母拋棄的孤兒,輾轉幾個領養家庭,受到養父及同學的暴力。他很有數學天才,在麻省理工學院當清潔工。實際上由於他超常的記憶力和超脫的思維能力,他甚至是各科的天才,無論歷史經濟還是生物化學。在他的世界裏,還有二、三好友始終相伴,並且都是生死兄弟。整個成長過程中,他因打架或行竊屢屢犯科,卻能夠自如地在法庭上爲自己辯護。由於種種經歷塑造了他看似不羈的性格,還有他爲保衛自己內心深處不受傷害的防禦機制:在別人離開自己之前離開別人。以致於在遇到知心戀人時也不敢袒露自己,而選擇鬧翻、選擇放棄。

總之,他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一個很難信任、藏得很深的天才人物。給他做諮詢的肖恩呢,因爲是威爾的長輩,人生經歷更爲豐富,並且有着更深沉的情感體驗。他是那種行過許多地方、見過許多人、經過許多事、見過人世盛放與凋零的悲歡的長者。他曾經參軍、打仗、與戰友情深。遇到一個正當好的人,卻又在相伴多年之後失去最愛的她,即他深愛的妻子。他在我的眼中是平凡的那一個,也是不俗的那一個。有天才而甘願平凡,懂得忍耐和理解,注重信任,有着深厚沉重的人生經驗同時又保持着溫和與善良。

在蘭博教授找到肖恩來給威爾做諮詢之前,有兩個心理諮詢師爲威爾提供了諮詢服務。第一個諮詢師被威爾調戲說他隱瞞自己是同性戀,惱羞成怒而離去。在諮詢談話過程中,這個諮詢師總是使用“不要…”之類的告誡。這樣的言行不但是不尊重來訪者的表現,也很容易讓來訪者在諮詢中形成阻抗。第二個諮詢師採用的是催眠療法,可惜威爾並不配合他,而是佯裝被催眠,並以此來戲弄諮詢師。在這段諮詢過程中,我們都能注意到,蘭博教授和他的助手湯米也在場。這樣的非親非故人物的存在,簡直就像一種監視,我想沒有一個來訪者能夠做到在這樣的他人在場的情況下真正放鬆下來。第二個諮詢師也一樣自負出走。那麼後來,蘭博無法只得找到肖恩。我相信肖恩本身是一直奉行着一種理念的,這在他一出場的電影鏡頭裏就有體現。他在講心理專業課程的時候,反覆提到“信任”一詞,這表現出了他對信任的強調和重視。

在蘭博教授的勸說下,肖恩接下了這個諮詢。於是開啓了一輪威爾與肖恩的心靈之旅,從第一次開始諮詢的相互試探到最後一次結束諮詢關係的心意相通。這是一個有魔力的過程,不是上帝在其中施了魔法,而是兩顆真心的相互融合。我們來看他們的幾次諮詢,第一次是威爾仍然桀驁不馴地一直抽菸,兩人隨意聊些共同感興趣的東西或者彼此熟知的領域。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對諮詢人員經驗和閱歷有無形的要求,因爲他必得能夠跟來訪者聊得起來。第一次諮詢他們相互試探,威爾在發現自己對一幅畫的評論引起肖恩情緒反應的時候,便開始利用這點來激惹肖恩,卻不知肖恩的激烈行徑實則是出於對自己已故妻子的深切在乎。在第二次諮詢中,肖恩經過反覆的思考平靜了下來,認爲威爾這樣輕巧的評論只是因爲他不知道自己沉重的往事而已。他以一個長者應有的風度原諒了一個少年未經世事的膚淺。這次他選擇自我坦露的方式,向威爾訴說自己的故事,其實也是一種試探,只不過換了種靈巧的方法。第三次諮詢是難得甚至令人詫異的相對無言。在這緊張焦灼的對峙後,迎來了資訪關係的轉折,他們開始在諮詢中分享笑話,後來肖恩甚至對威爾袒露心扉說出自己妻子的小毛病,並以自己的觀念去影響他,甚至逼着他去面對現實、尋求改變。而威爾也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放鬆身心,雖然他仍然防禦着。但當肖恩說出自己童年有個酗酒的父親對自己使用暴力時,威爾也坦白了自己童年受虐的經歷,那個時候他們既是同病相憐又是交通心神。肖恩一直在幫助威爾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真正的想法,同時鼓勵他不再害怕、不再彷徨、不再退縮。最爲可貴的是,雖然他是一個引路人,但他卻並不想左右威爾的人生。因此他要與蘭博教授辯論,而爭取把選擇權交給威爾自己,這當然很大程度上基於他對威爾的瞭解。最後一次諮詢,他一次次地飽含深情和理解地告訴威爾:“這並不是你的錯”,徹底卸下了威爾心中的防線,也是由於他敢於面對過往凝固不逝的傷害,讓他能生活得更坦然,人生之路也收穫更多幸福。最終這兩個男人相擁而泣,十分感人。電影的最後,好像又回到了一開始的時候。只是當朋友來叫威爾時,他終於已經離開了。威爾受了肖恩的影響,最先去做的是:去見一個女孩,也就是他的戀人。從此開始了他自己獨特光芒的人生,不管未來世事如何發展,就像肖恩說的,我們相信:“真情所在,何必言悔。”

從這個電影給我們展示的內容來看,心理諮詢不再神祕,它尤其樸實無華,但人心改變卻盡在其中。我們需要學習、借鑑、領悟肖恩是如何解碼威爾深藏的心理,以及我們對於來訪者應有的態度和承諾。而威爾自身能夠得到如此改變,其實也能體現更易改變的來訪者的特點。要想使諮詢有效果,年輕、領悟能力強的諮詢者應該更符合條件。總是整部電影給我的感受是心理諮詢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願我們日後如能工作在這樣的崗位上,也能夠提升自己並助力他人。

  《心靈捕手》觀後感3

看完這部電影,感覺有很多感觸。這部電影在網上的評價很高,之前就一直想看,還好把它看完了。不想過多的去介紹劇情,看過的人都知道,沒什麼必要講。沒看過的人推薦你們去看吧,我就不在這劇透了。我想說的是我感受最深的部分。

首先,威爾雖然擁有一個常人所不能及的大腦和聰明才智,但是,他的生活是混亂的,而且他的精神世界是很空虛的,雖然他也有朋友陪在身邊,每天也有朋友來接他,去泡酒吧或是去玩,雖然威爾也和他們一起聊天,一起鬧,但當尚恩問他有沒有心靈伴侶的時候他卻回答不出來。我想是因爲威爾還沒有遇到那個和他心靈相通、可以觸動他靈魂的那個人。總覺得那些少數的天資聰慧之人的世界大都是孤獨的,並不是說世上的其他人們太過愚鈍,只是他們的很多思想和對於生活的見解異於常人,他們和身邊的人談論自己的思想卻得不到任何迴應和共鳴還不如什麼都不說,就讓這些想法深藏於心底。威爾正是這樣的一個孤獨的孩子。鏡頭中的威爾獨自一人看着點燈發呆或是獨自走在街上,又或是他坐在火車上時的眼神都讓我感覺到了他的孤獨與無助。

如果是以前,我可能覺得威爾是個問題少年並且覺得他應該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我覺得他出現的那些問題,或者說他會去打架、酗酒、鬥毆等等這一切都只是他在自己幼年時期心靈受傷後的'一種表現,他想要利用這種方式來引起人們的關心或是關注,他想感受到別人的關心和愛。童年時期的那些記憶和精力讓他更加需要別人的愛和關心,但是他卻把自己的內心隱藏起來,拒絕並防衛每一個試圖走近他內心的人。正如尚恩重複多次對威爾說的“不是你的錯”一樣,我也覺得威爾的現狀並不是他自己造成的,是他童年那些不堪回首的經歷和遭遇、是這個畸形的社會,是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讓他迷失了自我,但是還好他在這個時候遇到了尚恩。當威爾放心防衛的面具並抱着尚恩哭得像個孩子的時候,我感動的流下來眼淚,同時也爲他感到開心,他終於放心了內心外面的那個面具,他終於找到一個能夠觸到自己內心的人。人生中得一知己是多麼不易的事情,像威爾這樣聰慧之人更是不易。當最後一次談話結束時,我們看到了他們兩個人的不捨,當威爾主動抱向尚恩的時候我覺得他已經走出了以前那個封閉內心,防衛一切的自己。能在人生中遇到一個這樣的人真的是很不容易,但我覺得在人生中總會有那麼幾個人給你的幫助很大或是幫你真正看清了一些事情。他們還能夠爲你的人生做出一些指導和幫助,所以當你遇到那個觸動自己內心的人的時候要懂得珍惜。

再來說說威爾和他的那幾個好哥們,當威爾對查克說20年後他還要在這裏工作生活時,查克的回答讓人印象深刻“你知道每天我最渴望哪段時刻嗎?就是我下車走向你家門口那十秒,我希望敲門時你已經離家遠去,連一聲道別也沒有就離開了。”查克說的對,他也許沒有威爾的那些天資,但他知道威爾不應該一直生活在這裏,他不應該一直平凡下去。這纔是真正的朋友,這纔是真心爲你着想的朋友。而當查克又在一天來到威爾家門前敲門卻得不到迴應,他知道了威爾真的如同自己所說的不辭而別時,他的表情和反應演員刻畫的十分到位。我想他應該感到有些驚訝,但當他意識到威爾真的像自己所說的那樣去勇敢的行動後他還是很開心的,替威爾開心,但同時他的臉上又有一絲的失落和遺憾。遇到一個這樣真心爲你着想、爲你好的朋友是多麼開心和幸福的一件事情。

每個人在生命的旅途中都會遭遇各種問題和跨不過去的障礙,我覺得需要自己內心勇敢的去直視困難,並且擺正心態,當然也需要身邊有像尚恩這樣的人指引,還有像查克那樣真正的朋友。勇敢的去面對、勇敢的敞開心扉去感受這個世界吧,就像片中的威爾一樣,開着朋友送的組裝車勇敢上路,一直往前走。

  《心靈捕手》觀後感4

威爾是麻省理工大學的一個清潔工,無意間他解開了大學教授蘭博博士出的一道世界級難度的數學題。從而使教授發現了他這個不可多得的數學天才。沒錯,他在數學上是有極高的天賦,但是由於成長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使他成爲了一個自負,自卑,又狂放不羈的人。爲了不讓他糟蹋自己的天賦,蘭博教授帶他去看了許多心理醫生,希望能消除他強烈的防衛心理,但是都失敗了,連心理醫生都被無法接受這樣一個有些極端的少年。最後,他找到了自己的大學同學,尚恩,故事就在這裏開始了。

平時寫觀後感的時候更多的是側重於故事的內涵和情節的發展,感人的細節,這一次,更多的是要從心理學的角度入手,所以看的時候,更多的是在關注尚恩的治療方法和威爾的變化。

第一次的治療,也是威爾第一次來到尚恩的這個私人的小辦公室,和其他的心理諮詢者不同,尚恩的辦公室更具人性化,有許多的書和私人小物品,整個環境是很輕鬆的,從威爾對書興趣上尚恩開始了他的談話,和前五次一樣,威爾以一種不羈的態度與他交流,甚至對尚恩的一幅畫妄加評論,直至侮辱到了他最深愛的太太。怒不可遏的尚恩把威爾趕出了辦公室,卻出人意料的同意接受威爾下一次的治療。他作爲一個心理諮詢人員的包容心讓我很震撼,他沒有像前5個人一樣,在面對挑釁,無視甚至侮辱時,選擇放棄。而是憑着自己的耐心和寬容之心想要去拯救這個孩子。這就是他的不同之處。

第二次的治療,尚恩帶威爾來到了一個公園,這樣一個接近自然,讓人覺得身心舒適的地方。開始的威爾依舊是不屑於與尚恩談話,覺得沒人能達到他的程度,沒人能理解他。可是尚恩就那麼和他坐在湖邊,用真摯的情感,動人的講述着自己的經歷,自己對人生的最真實的感悟。他在用自己的心,自己的經歷告訴威爾,人生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樣,是要靠心去體會,去愛的。他告訴威爾,唯有愛別人勝過愛自己,才能真正體會愛的滋味。顯然,防衛心理強的他,從沒做到過這一點。說到這,尚恩並沒有停下來,並繼續說,他懷疑威爾敢那樣愛人。我想這句話應該是深深觸動到了威爾的。尚恩,並不是把她當作一個病人,而是一個孩子,一個因無助而狂妄扭曲的孩子。尚恩問他是不是孤兒,並告訴他,他希望他能談他自己,談他是誰。從威爾的表情我知道,他堅硬的防線,已經有了一絲鬆動,他在思考着尚恩的話,也在思考着自己。

第三次的治療,整整一個過程,威爾一句話都沒有說,尚恩也只是坐在自己座位上看着他,等着他開口,直到最後時間到。尚恩說在威爾自己開口之前,他不能先講話。這一次的治療看起來似乎是失敗的,但我想,尚恩的沉默和耐心,也許再一次給了威爾不一樣的印象。

第四次,遇到了心中理想愛情的威爾來到了尚恩的辦公室,出乎意料,他開口跟尚恩交談了,他告訴他他不想去約她,怕破壞這種完美感,可以說此時的威爾已經有了對尚恩一定的信任,至少在他看來,尚恩是不同於其他人的。他將自己的困惑說了出來,尚恩並沒有直接告訴他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而是在講述自己太太的小故事,在告訴威爾人並不完美,他用自己的故事鼓勵威爾去約會。這一次的治療是完全的兩個人的交流,最後,是尚恩提出來時間到了。

第五次的見面,尚恩告訴了威爾他是如何認識的他的太太,他是如何珍惜和她共度的每一個時光,又是如何陪伴着她走過了生命的最後一刻,聽了尚恩的故事,威爾幾乎說不出話來,他一定也被尚恩對他太太的那種執着的愛而感動了。真心的交談,讓威爾在內心深處已經漸漸加深了對威爾的信任與好感,讓他慢慢接受了這樣一個人,去走進自己的內心,去幫助自己打開心結。

因爲他是一個孤兒,他從小就害怕別人離棄自己,所以一直以來強烈的防衛心理讓他選擇在別人離棄自己之前先離開別人。所以他和心愛的女孩分手了,帶着這樣的情緒,他第六次走進了尚恩的辦公室。這次的尚恩更多是對他的提問,他問威爾是否孤單,是否擁有心靈的伴侶,是否有能打開他心扉,觸動他心靈的人,可是威爾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身邊活生生的人。尚恩瞭解到他總是隻看到事情的負面,並且不願意去相信任何一個人。尚恩繼續提問,對他在哈佛打工,對他去解那道數學題的行爲提問,讓他意識到自己其實並不是什麼都不想做。尚恩問他真正想做的到底是什麼?他用最真摯的眼神看着威爾,讓他同樣也看着自己,可是威爾卻在逃避,他不信任的心理,讓他無法面對這樣一雙真摯的眼睛。這一次又是尚恩提出的時間到,可是威爾不願離去,卻是尚恩將他趕出了辦公室,尚恩的刺激行爲,讓威爾有了觸動,有了思考,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第七次的見面,是在威爾聽到了尚恩和蘭博的爭吵之後,在兩人的爭吵中,威爾聽到了尚恩的心,知道在尚恩的眼中,他是一個好孩子,知道了尚恩對自己的關心,也知道了只有信任才能讓他敞開心扉。如果你對比這時出場的威爾和第一齣場時的他,你會發現,他整個人有了多麼大的改變,沒有了那麼重的敵意和挑釁,真的更像是一個一般的少年,一般的孩子,他和尚恩的交流已經變得很隨意,很自然,就像是信任的朋友一樣。尚恩講述着自己童年受虐待的事情,威爾也講着自己的經歷,拿着威爾犯罪報告的尚恩用關切的眼神看着威爾,就像看着一個受傷已久的孩子,對他說:“這不是你的錯”在尚恩重複了10遍“這不是你的錯”的過程中,威爾心裏最後的防線一點一點的在崩潰,這句話包含了太多的意義,他在告訴威爾,成爲現在這樣,這樣不信任別人甚至傷害別人,都不是他的錯,而是那弄人的命運,是悲慘的童年,是養父的虐待,這些統統都不是他的錯,在這裏,他只是一個受到傷害很久的孩子,需要的人們的關心和理解。聽了10次這句話後的威爾終於徹底打破了二十多年來的防衛心理,他留下了淚水緊緊地抱着尚恩,多少年來無助委屈的情感在這一刻,得到了宣泄。

最後一次的治療意味着所有會面的結束,這時的威爾接受了新的工作,並且認爲老闆人很好,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從不信任別人,總看到負面到可以輕易地認可相信他人,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轉變啊。最後,威爾抱着尚恩說:“謝謝你,尚恩”。

這樣看來整個的治療過程中,威爾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在想,是什麼使得尚恩與別人不同,是什麼讓他最終拯救了威爾。首先我認爲尚恩有一個很特別的辦公室,那裏有着讓人舒適輕鬆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裏我認爲是有利於人們減輕第敵意,放鬆心理戒備的。第二尚恩有着很好的耐心和包容心,他能用自己這顆寬大的心去原諒威爾對他的不敬,去等待威爾對自己的相任,和自己交談。第三尚恩是一個很會思考的人,他會考慮爲什麼威爾要逃避,爲什麼他不願意去相信別人,他有着自己的判斷,又不妄下結論。第四,他明白信任是突破心防的重要關鍵,不彼此信任就無法坦誠相待,這是十分重要的一點,在進行心理輔導的時候,一定要在過程中,一點一滴地培養對方對於自己的信任,只有信任自己,纔可能會把自己心中的祕密說給自己聽。第五,尚恩有着豐富的人生經歷,他可以把自己最真實的故事講給威爾聽,讓他由自己的故事去聯想去思考,所以要想成爲一個優秀的心理諮詢人員,一定不只是在書上獲取知識,一定應在生活中去豐富自己的內心。第六點,我覺得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尚恩對待威爾時是十分真誠的,他的眼神他的話都在以最真實最真心的一面面對威爾,讓威爾能真正的信任自己,讓他能感受到自己是真的在關心他,想要幫助他。第七點,尚恩是很有技巧的,他知道在什麼時候應該保持沉默,在什麼時候應該去獲取信任,在什麼時候要提問,讓其去思索自己的人生歸宿,在什麼時候要給他一定的刺激,讓他能進一步去敞開心扉,這些他都很明白。這些就是他與別人不同的地方。

故事的最後,威爾終於打開了心靈,消除了人際隔閡,找回了自我和愛情,可以說,尚恩是成功的。

  《心靈捕手》觀後感5

影片講述的是曾獲得相當與“數學界中的諾貝爾獎”的菲爾茨獎的藍勃先生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面對越來越難解的數學難題,他一直渴望出現像保羅·埃爾德什、歐拉這樣的數學天才,與他共同改變這個世界,爲此,他不時的在MIT頂尖大學走廊的黑板上留下難題,期待有人。令人難以想像的是解出難題的並非本校的高才生,而是本校的一名清潔工威爾。威爾可是個叛逆不羈的小子,除了打零工,就是打架、鬥毆、偷盜等等。對於藍勃的賞識,他一點也沒感到榮幸,而是不屑,甚至逃避。爲了能夠將威爾難得的才華派上用場,藍勃把他從監獄裏保釋出來,爲他尋找心理醫生肖恩,終於使威爾消除了心理陰影,尋找到自我,以及愛情。

威爾是個孤兒,生長在波士頓南部窮人區。除了做些砸牆搬磚和清潔之類的粗重活計,就是整日和幾個朋友在外瞎逛,還常常打架鬧事,並數次被看守所拘押。不過他懂得運用自己的過人才智爲朋友出頭,爲己辯護。所以他在哈佛酒吧毫不費力地把一名自大的哈佛學子辯得體無完膚,又常在法庭上爲自己的行爲引經據典,尋找法律漏洞。

雖然表面看,他好像沒覺得這樣的生活有何不好。可是正像他的心靈導師尚恩說的那樣:“我只是有個小問題。你到哪裏都能做工友,卻爲何挑中世界一流的科技學府?又爲什麼在夜裏偷偷的演算世界上只有兩個人會的方程式?”顯然他的內心是有更多渴望,看似無所謂的生活態度不過是一種掩飾。

你年輕彪悍,我如果和你談論戰爭,你會向我大拋莎士比亞,朗誦“共赴戰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未親臨戰陣,未試過把摯友的頭擁入懷裏,看着他吸着最後一口氣,凝望着你,垂死向你求助。

沒人可以完全認識到你的深度。但是你在我的油畫上瞥過一眼、就以爲了解了我的一切?你的狂言糟蹋了我的人生!你是個孤兒吧?但你認爲我能看穿你的悲慘生活、認識你的全部,僅僅因爲我讀過《霧都孤兒》?莫非它能簡化你的人生?除非你先談論自己,告訴我你到底是誰。於是我對此着迷,我願意來幫助你。但是你並不想這麼做,是嗎?你甚至還怕你會被說出來的話嚇到。人們稱之爲“瑕疵”,但其實不然。“不完美”那纔是好東西,能選擇讓誰進入我們的小世界。你並不是完美的,我也不想吊你胃口。我想說的是,你認識的那個女孩,也不是完美的,但關鍵是你們能否完美的適應彼此。親密關係就是這麼回事。

  《心靈捕手》觀後感6

奔走在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象一棵樹獨自站立,又和許多樹心手相連構成一片片森林,不管多麼強大和樂觀的人,面對着吃喝拉撒、愛與信任、理想與現實、堅持與放棄這些問題時都會有不同程度上的困惑,心靈的城池上飄着陰影。有些人走過這段旅程,清風淡月,一步步走進了人生的佳境,有些人沒能趟過這條河流,擱淺在了青春的中途。

這是一部心理救贖的電影,成長於波士頓南區貧民窟的威爾·杭汀(Will·Hunting)是麻省理工大學的清潔工,他與他的朋友整天泡酒吧、打架,卻擁有着超人的智慧,是一位數學天才。他的數學才華是在偶然的情況下被人發現的,麻省理工大學的教授在講課時給學生布置了一道高難度的數學題,能解答出這道題的人都是當今的頂尖人物,驕傲的學子無人解題,但主人公在很短的時間內將答案寫在了教室外的黑板上,然而他並不想別人知道是他所爲。教授發現了這個天才,欣喜萬分,希望把他培養成自己心目中的人才。然而他的心扉似乎是上鎖的,教授無法走進他的世界。

主人公走在自信與自卑的邊緣,才華讓他自信,心理創傷卻讓極度自卑。他把未來總是想象得十分恐懼,內心只有負面的事情,他寧願與女朋友分手,因爲他害怕被女朋友拋棄;他寧願放棄好的職位,因爲他害怕工作中出錯,對未來的恐懼一直讓他改變不了現有的生活。他沒有辦法信任別人,因爲他被愛他的人所拋棄,所以他總是在別人離開之前先拋棄別人,在防正心理下他孤獨了20年,沒有人能夠理解他。

主人公緊閉自己的世界時,什麼都進不來也什麼都容納不了,在心理醫生西恩的幫助下,他敞開自己心扉正視自己的過往,而這時,陽光便進來了。

  《心靈捕手》觀後感7

參加了心理諮詢培訓班,看這部電影時,完全是從心理諮詢的角度來看賞析啦!

心靈捕手,亦或是心靈伴侶,講述的是一個心裏不完善的孩子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從扭曲走向健康的成長故事。再說簡單一點,就是一個成功的心理諮詢的案例。主人公威爾、尚恩,一個是被動的求助者,一個是諮詢師。在我看來故事的主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即是:用愛、用信任強大心靈,走向健康。

欣賞《心靈捕手》我不會對電影內容的故事背景問過多的爲什麼,特別是關於主人公威爾爲什麼會有這麼聰明的頭腦驚人的記憶,那些不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思想,只是作爲一種天賦的象徵出現在電影中。“心靈捕手”獵捕的對象固然是人們的心靈,但是心靈的歸屬究竟是自己還是他人呢?無論是己或他,對於影片的理解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爲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心理學理論基礎上的。欣賞電影時在我腦海裏跳躍的詞語都是與心理學相關的詞:自我意識、潛意識、心理暗示、阻抗心理、共情、自我暴露、自我成長……

從影片的主人公威爾是一位擁有足以令人感到羨慕嫉妒恨得普通人,他的社會地位儘管不高,僅僅只是麻省理工大學的一名不收人關注的清潔工,但是其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和對數理的敏感大腦,能夠在瞬間知曉答案顯然與這種身份格格不入。不過與此同時則在於他的社會背景和交際圈層致使他成爲了一個自我放逐、失去生活目標和方向的社會青年。無所事事的狀態、浮躁、自我、雖不張揚但卻讓人感到他的狂妄和攻擊力,類似披頭士的生活,朋克的態度。這些讓想拯救他的蘭波教授無計可施,即便是心理醫生也黔驢技窮。

整個狀況在尚恩這位心理學教師接手後發生了改變。

  《心靈捕手》觀後感8

開篇想說,此電影少兒不宜,但這不是重點。

電影中的藍勃教授很象現實中的我們家長,一心期望威爾能成爲他想要的樣子。可叛逆的孩子威爾卻總不能如他心願。

天才的孩子很難找到能引導他的人,最後不得不找到尚恩這位看似不太靠譜,卻有真才實學,能捕捉心靈的導師。威爾最終在尚恩的引導下找回了自己,但事與願違,這樣的威爾卻與藍勃想要的樣子相去甚遠。很顯然,對於藍勃來說,他是失望之極的。

我們家長究竟是做“藍勃”還是做“尚恩”,是讓孩子按照我們家長的想法,過上我們家長認爲的“未來幸福生活”不管他樂意不樂意,還是讓孩子做回他自己,無論他的未來是怎樣的,只要他感覺開心,自己樂意就行。

這部影片看得我心裏好爲難。我是一個普通家長,我想什麼,藍勃能代表我,我做的究竟是對是錯?影片中是有答案的。問問身邊的家長,在現實中你們扮演的角色是藍勃還是尚恩?其實答案不用回答,因爲絕大多數家長都用行動去回答了這個問題。藍勃說“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逼迫出來的,人生需要逼迫”現實中我們逼迫孩子學習,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輔導等等都是我們用來逼迫孩子的工具。

影片的最後,威爾告訴尚恩他的選擇,尚恩不問他的選擇是什麼,只問他是不是自己要的。找回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開心生活,開心工作,“去他的菲爾德獎章“,這應該就是尚恩自己的想法與做法,也是威爾的想法。尚恩對威爾的期望也僅僅如此而已。

藍勃與尚恩,誰成功?誰失敗?立場不同看法不一樣,角度不同看法也不一樣。

此處省略N個字,因爲我在矛盾中,在沉思中,難以抉擇自己是繼續做藍勃還是“改行”做西恩。因爲我很難說服自己不做藍勃!!!!

以上矛盾的語言權當觀後感吧。

  《心靈捕手》觀後感9

參加過心理諮詢培訓班,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從心理諮詢的角度看欣賞的!

《心靈捕手》講述了一個內心不完美的孩子,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從扭曲成長爲健康的故事。簡單來說,就是心理諮詢的成功案例。主角威爾和謝恩是被動的幫手和顧問。在我看來,故事的主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用愛和信任來強化靈魂,走向健康。

欣賞《心靈捕手》,對於電影內容的故事背景我不會問太多原因,尤其是主人公威爾爲什麼會有如此聰明的頭腦和驚人的記憶力。那些想法不是導演想表達的,只是作爲天賦的象徵出現在電影裏。“善意狩獵”狩獵的目標是人心,但靈魂是屬於自己還是屬於他人?無論是他還是他自己,對電影的理解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爲這一切都是基於一定的心理學理論。看電影時腦子裏蹦出來的詞都是和心理學有關的詞:自我意識,潛意識,心理暗示,阻抗心理,共情,自我暴露,自我成長…

影片主人公威爾是一個有着足夠羨慕和仇恨的普通人。雖然他的社會地位不高,只是一個在麻省理工學院不受人關注的清潔工,但他那難忘的記憶和對數學的敏感大腦顯然與這個身份格格不入。但與此同時,他的社會背景和社交圈使他成爲一個自我放逐的社會青年,失去了人生目標和方向。懶散,浮躁,自我意識,讓人感受到他的傲慢和攻擊力,類似於披頭士的生活和朋克態度。這些都讓想救他的蘭博教授無計可施,連心理醫生都不知所措。

心理學老師謝恩接手後,整個情況發生了變化。

  《心靈捕手》觀後感10

《心靈捕手》,又名《驕陽似我》,講述的是一個心靈交互與救贖的故事。這個電影中沒有驚心動魄的場景,也沒有觸目驚心的情節,有的是它所表達的耐人尋味的主題及心靈之門開啓的全過程。其核心之處也就在於西恩如何開啓了威爾的心靈之門,使之走出由於童年創傷所導致的心靈牢籠,能夠有勇氣去感受生活、更積極地面對世界,勇敢地踏上追求真愛的人生旅途。

看完<心靈捕手>,心裏的滋味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震撼,惆悵,感概……

影片從麻省理工大學著名教授的一堂數學課開始,教授得意地給學生們留下了一道引以爲榮的數學難題,不料卻讓一個清潔工,威爾,解答了。這讓教授很是吃驚。他終於發現了威爾——聰明絕頂、數學天才,卻叛逆放蕩、惹事生非,被少年法庭拘留。教授不忍心看着這樣一個天才就此荒廢,所以向法官求情保釋了威爾。雖然教授希望威爾能夠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但之前的幾個心理醫生都無能爲力。 一個試圖用人本主義觀點的勸說方式,迅速完成干預,結果是欲速則不達;一個企圖用催眠探尋威爾心靈最深層的土地,然而他的不配合讓治療無疾而終;只到西恩的出現,是這個資深的心靈捕手解救他這個心靈受創的孤獨天才。

幼年被棄,並且還常遭養父的毒打,這樣的童年陰影讓威爾對這個世界默然。長大後更是將自己緊鎖在狹隘的自我空間中,不再相信別人,也不再真心付出任何感情。強烈的自卑感充斥着他的每一滴記憶。拒人於千里之外,以爲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或者說,他根本沒有良好的自我意識。 威爾太缺少愛了,他需要愛,需要得到幫助。西恩洞察到威爾內心封閉而自卑的根源,即他擺脫不了幼年經歷的陰影,導致他不敢去信任別人,不敢面對世界,不敢付出愛甚至不敢承受愛。 信任是探知心靈的基礎,而西恩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此。他在信任的基礎上與威爾建立了平等的互動關係,進而捕捉到其內心深處的創傷。我們看到,信任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在第一次談話時,他們的心靈不是交互的而是碰撞與衝突的。威爾由一張畫莽撞的評論了西恩的感情與生活,激怒了西恩,因爲那些話碰觸了他冰封已久的心結。可貴的是,西恩率先敞開心扉,以寬容、理解和信任與威爾進行了一次深入而平等的溝通,也許就是那次談話觸動了威爾的內心。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西恩在啓發威爾的過程中,自己也在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去。雖然在過去的婚姻生活中扮演了一個救贖者的角色,但他並不後悔,依然回味着那美好的回憶。 西恩應用的是心理分析的治療方法,這讓治療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治療中西恩向威爾袒露了一些自己的事情,這是與原則相違背的。不過,我們應該看到的是適度得暴露心理師的一些經歷是可能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的。事實上,也就是因爲這些而得到了威爾的信任,在西恩的面前脫下了僞裝的外殼。

從影片中我也看到,沉默應該是一個心理師必備的素質,並且知道什麼時運用最好。在心靈即將開啓之前,西恩耐心的等待威爾,等待其想好該不該說出自己心中的痛,將一個透明的威爾展現在心理師的面前。但當時機成熟的時候,他是絕不會放過的。這也就是影片的高潮部分。西恩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着“it’snotyourfault”,步步逼近。終於,徹底衝破了束縛威爾多年的心靈枷鎖。他緊抱着西恩,泣不成聲。 在電影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蘭博教授,他也應該是威爾的一個救贖者。但他的救贖顯然有着功利目的,並試圖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威爾,希望他能夠走自己爲之所設想、甚至設計好的道路。他的“救贖”,不是從人性的本質出發,不是出自平等的關愛,而更像是一種操縱,所以他觸摸不到威爾的心靈,也打動不了他。 影片的最後,心靈釋放後的威爾告別了朋友,道別了西恩,也拒絕了蘭博教授給他安排的人生規劃,他開着車上路了,去追求屬於他的愛情了,去追尋一條自己嚮往的人生之路。

經過一年教師工作的歷練和假期的心理諮詢師的培訓,我回過頭來,再來看這部影片,讓我感觸很多,獲益匪淺。對待孩子,對待學生,對待家長,即使是一樣的行爲也會有不同的理由和迥異的家庭背景,不僅要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捕捉到孩子的心靈,走進去,走進那個黑暗不堪,充滿恐怖角落,救贖他們,讓他們感受陽光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