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學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

學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學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
-
-
  學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
  
  作爲一名班主任,你是否也時常會爲某些問題感到困惑,甚至有時還會感到痛苦?
  
  對於工作中形形色色的困擾,我們也曾夜思夢想,甚至輾轉難眠;也曾聽過一些專家熱熱鬧鬧的報告,看過一些莫測高深的書籍,一些“主義”、“理念”看着很美,聽着很高明,可到了實踐上,這些東西就太過理想主義,只好又回到自己狹隘的經驗上來;也曾聽過一些優秀班主任的典型發言,但有些東西也確實不好照搬照抄,否則真是南橘北枳,相差甚遠。
  
  可是王曉春的《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這本書不一樣,這本書的寫作宗旨是:“儘量減少行政思維和行政語言,減少空話、套話、廢話,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爲一個教育專業,進行學術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規律,構建其體系,尋找其方法,從而使更多的班主任從‘知之’走向‘好之’和‘樂之’”。我一氣讀來,不忍釋卷,感覺很多的困惑豁然開朗,也感覺自己對班主任工作的專業化認識還不夠。書中很多的建議和理論切合班主任工作實際,很有指導意義,使我真正體會到那種“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的感覺,也促使我以後儘量學着以“專業化”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收穫一:班主任是幹什麼的
  
  班主任是幹什麼的?這是做班主任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如果連這個都搞不明白,那我們一定不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我得承認我原先就認爲班主任是完成學校賦予的管理任務,組織一個班級平穩有序地進行學習,及時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等等,如此而已。王曉春老師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在書中把常見的班主任分成九類:班媽型、班官型、鼓動家型、領袖型、導師型、科學家型、維持會長型、寨主型、書生型。這九類老師對班主任應該扮演的角色理解是不一樣的:覺得自己應該像學生的母親,就會逐漸變成“班媽型”;覺得自己是學生的上級,“學生就應該聽我的”,就會慢慢變成“班官型”……每個班主任其實都是在塑造自己。
  
  當然,現實生活中可能很少有這樣單純的類型,一般都是複合型的班主任。當前,正像科研室杜書念主任常說的,很多老師都不知道“自己是誰”,既不知道自己的優勢,也不知道自己的弱點:對自己缺乏清醒、明晰的認識。作爲學校也只是不停地在佈置任務,進行檢查、評比,好像只要和班裏學生有關的,班主任就什麼都應該幹。班主任到底該幹什麼,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卻從來沒人認真研究過。
  
  王曉春老師認爲當今要做好班主任,應該同時具備以下幾種角色意識:教育型的管理者,學習指導者,學生的平等對話者,學習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導者。至於這幾種角色在某位班主任身上按什麼樣的比例搭配,那是無法統一要求的,而且正因爲色調不同,纔會造就各種不同風格的班主任,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王曉春老師特意把教育型的管理者放在第一位,他認爲得首先承認班主任一個領導者、組織者、管理者,其管理能力甚至比教學能力和知識水平還重要:一位老師管理能力差,有十分的知識也許只能交給學生三分,另一位老師管理能力強,有七分知識也許就能交給學生五分。但是他也指出,班主任首先是個光榮的教育者,其次纔是管理者,管理是爲教育服務的。對於很多流行在教師中的所謂“高招”、“祕訣”、“兵法”,都必須從教育理念上加以審視,否則謬種流傳,貽害匪淺。這對我們也是一個警醒,教育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事,不能單純爲了管理效果而犧牲教育效果。
  
  王曉春老師還注意到這幾種角色在總方向上是一致的,相輔相成的,但是它們之間也有相互矛盾的地方,這就造成了班主任的角色衝突。爲此他提出瞭解決角色衝突的兩個辦法,一是掌握角色分寸,二是注意角色變換。強調班主任必須要控制自己的感情,提高角色變化的能力。
  
  收穫二:班主任的十八般武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班主任作爲班風學風的主要締造者,必須清楚自己手裏到底有哪些“武器”來影響學生,這就是班主任的“十八般武藝”。
  
  在書中,王曉春老師總結了十種影響學生的手段,並逐一進行了分析點評。它們是:定規矩、評比、批評、懲罰、說服、表揚、榜樣、集體輿論、師愛、威信。王老師的分析不唱高調,不媚俗,實事求是,十分中肯,其中有些分析我感覺受益匪淺,甚至是醍醐灌頂。
  
  比如對於定規矩,王老師提醒,“千萬不要以爲‘我定規矩,你成方圓’就是教育了,教育要是如此簡單,那它就不是一門科學了”。也千萬不要有這種幻想:制定了班規,人人照辦,於是班集體舊貌換新顏。事實上,一個新班規大多數人能夠執行,少數人偶爾違反,個別人經常違反,這是最正常的情況。(班主任工作經驗 )如果一個班規出臺,超過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人違反,那它可能是要求太高了,反之,如果沒人會違反,則說明要求太低了。過去我確實就有這種思想,認爲討論制定了班規班紀,就河晏海清,天下太平了,而一旦有學生違反,就暴跳如雷,不勝其怒。
  
  對於批評,王老師沒有糾纏於該不該批評學生的問題上,而是特別提醒一些老師不要動不動就批評學生。有的老師根本沒把批評當作一種鄭重其事的工作方法,而只是老師心理能量的釋放,不講修養,不控制自己情緒地去諷刺、挖苦學生,這樣的批評不只是質量很低,甚至對學生還是一種戕害。所以,我們做老師的應該時時警醒。
  
  對於爭議比較大的懲罰學生,王老師沒有迴避,也沒有不負責任煽情地喊什麼“老師,放下你的鞭子”,而是本着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地提出教育懲罰根本不是需不需要的問題,更不是存不存在的問題,而是一個規範化、具體化、情景化的問題。爲此,書中把老師們常用的懲罰措施分成了兩類,一是可以適當採用的懲罰,另一類是應該禁止的懲罰,並詳細列舉了這兩類懲罰的常見形式,這對於引導我們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分析和認識懲罰的價值和作用有很大的啓發。使我們更清晰得知道了哪些懲罰能用,應該怎麼用?哪些懲罰絕對不能用,應該禁止!對於我們的工作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對於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師愛”,王老師在書中也提醒我們“準確地領會師愛,恰當地表達師愛,相信師愛的力量而不迷信它,用教師專業人員的眼睛看待師愛,而不是盲目跟着電視節目裏愛的囈語起舞”。過去,我就有這種痛苦,感覺自己很愛學生,把對學生的愛當作一種投資,要求學生回報以學習的進步,或者壞習慣的改正等等,否則就受不了,認爲學生是白眼狼,沒良心。其實,到現在也有很多老師還認爲“師愛”能解決一切問題,認爲只要不斷給學生加溫的愛,學生就能變成老師希望的那樣,這其實是科學精神的缺失,是一種迷信!
  
  收穫三:班主任是萬能的嗎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那麼工作的重點和邊界到底是什麼?如果搞不清楚這個問題,我們肯定就會每天忙忙碌碌,卻又稀裏糊塗。
  
  王老師對兩個現今比較流行的口號進行了鞭辟入裏的分析,廓清了我們一些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首先是“校園無小事”,這使得班主任工作失去了重點——沒有小事,全是大事,那也就全不是大事了。另外一句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使得班主任工作失去邊界。可悲的是有些教育管理者竟然認了真,只要學生有點什麼問題,就肯定是班主任工作出了問題,這已經不只是教育萬能論了,已經演變成了教師萬能論了。這種教育萬能論或者教師萬能論,不僅使得班主任工作整體水平長期難以提高,也使得班主任羣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這一定程度上也是老師們爲什麼不願意當班主任的原因。
  
  爲此,書中提醒班主任們要有邊界意識,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什麼事我能應對,什麼事只能交給別人去辦……就像一個醫生一樣,不要要求自己全知全能,搞清楚自己工作的邊界,這纔是科學化、專業化的態度。王老師認爲,家庭教育總的來說要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不但是基礎性的,而且是全程性的,孩子的命運基本上是由家庭教育定調的。學校是幹什麼的?學校只是在孩子成長的某一階段給家長幫忙的,所以老師們不要動不動就說“家長不配合老師的教育”,好像老師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這樣把無限責任放到自己肩上,只能破壞自己的心理健康。王老師還呼籲“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研究和界定老師的工作範圍,少提一些漫無邊際、雲山霧罩、胡亂煽情、神祕兮兮、經不起推敲的口號,以免誤導教師,無端加重教師的工作負擔和心理負擔”。 真可謂鍼砭時弊,切中要害。
  
  期許:學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
  
  最後,真的希望自己能像王老師在該書封面上寫得那樣:
  
  爲什麼有一些老師喜歡當班主任呢?
  
  他們即使在夾縫中,也儘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獨立性;即使在一片盲從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類體力勞動”的包圍中,也能捍衛思想的權利和尊嚴。
  
  他們的肩膀上,長着自己的腦袋。
  
  他們是一些真正把班主任工作當作專業的人!
  
  總之,讀王曉春的書,我們不一定同意他的觀點,但是我們一定要學習他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精神,學習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站到專業的高度來重新認識和檢討自己的工作,也使我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班主任工作的價值,從而向着班主任工作專業化的方向努力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