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5農業園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2015農業園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按照常委會今年工作要點安排,xxxx月下旬,在常委會副主任牟林樂帶領下,我們先後深入xxxx、xxxx、xxxx、xxxx區對全市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實地查看了海升蘋果產業基地、國家級獼猴桃交易中心等1xxxx個園區的建設與發展情況,聽取了縣區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工作彙報,並與縣區農業、國土、林業、水利等10多個涉農部門負責同志、園區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養大戶以及部分市人大代表進行座談交流。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2015農業園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全市各級政府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園區作爲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強化政策扶持,現代農業園區快速發展,產業規模迅速擴張,示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已成爲促進全市農業轉型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新引擎”。

1、強化行政推動,園區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市、縣(區)政府先後成立了現代農業園區組織領導機構,制定出臺了深入持續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積極實施政策扶持和項目捆綁支持,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工商資本、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園區,全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加快發展,齊峯果業、綠豐源等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先後開始投資園區建設,成功引進海升、煜羣、新希望六合等一批國家級產業龍頭企業前來我市投資建園,園區建設速度明顯加快,亮點紛呈。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縣級以上園區119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25個,各類園區數量比xxxx0年增長了xxxx倍多。

2、加強科技合作,廣泛應用新技術新品種。市政府把強化科技支撐作爲增強園區競爭實力和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增收的戰略選擇,在鞏固深化寶雞市與楊淩示範區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兩地三方”農業科技戰略合作的同時,先後與國內xxxxxxxx個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積極開展農業科研合作,聘請各類專家教授和專業技術人員2xxxx1人進園開展農業科研試驗,在園區內合作建成xxxx個國家級農業產業科研試驗站和5個省級大學試驗站,基本涵蓋了我市特色主導產業,累計引進培育新品種710個,研發新技術171項,全市園區科研實力和企業研發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不僅帶動形成了一批區域特色明顯的產業羣,還帶動農戶思想觀念轉變和投身園區建設積極性。調研中瞭解到,xxxx縣12戶農民在海升蘋果園區的帶動下,經過一年多的務工學習,加盟海升園區高標準種植矮砧蘋果18xxxx0畝,實現了由普通農民向家庭農場主的可喜轉變。

3、創新發展理念,園區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積極引導園區自覺樹立工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全產業鏈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理念,促進了園區產業的轉型升級。一是通過建立推行園區插牌亮界、運行監測和考覈考評等管理制度,對園區建設發展進行分級考覈,獎優促慢,促進了園區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二是通過制訂建立規範的生產流程和企業員工考覈獎懲等一系列園區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實施標準化生產,告別了過去簡單粗放的管理模式和生產方式,提高了企業經營效益。據統計,xxxx3年全市園區畝均產值7522元,是普通農戶夏秋兩季糧食畝均產值3倍多。三是運用現代經營理念,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一批產加銷、農工貿一體化綜合功能完善的現代農業園區。以綠豐源爲代表的園區企業在實踐中探索形成的“農社對接”模式,成功解決了農產品生產與市場銷售不對稱的問題,由於物美價廉,不僅深受居民歡迎,也得到了農業部的高度重視,被全國推廣。

xxxx、推動土地流轉,建立農企利益聯結。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在推動土地流轉上,依據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從保障農民利益和促進農民增收出發,突出解決園區發展的土地“瓶頸”制約問題。具體做法是:以糧食平均畝產折價來確定土地流轉費標準500元--1000元不等,並按當年市場糧價及時上調流轉費,保證了農民土地收入基本穩定可靠。在此基礎上,形成三種促進“失地”農民增收模式:一是引導農民以土地託管、土地入股等方式,參與園區經營分紅,增加資產性收益;二是鼓勵優先聘用當地農民到園區企業打工,增加工資性收入,實現了 “家門口掙錢,零距離就業”;三是採取 “園區做兩端,農民做中間”的辦法,園區把經營重點放在培育良種、開發高端產品和開拓市場上,將成熟的生產環節交給農民合作社承包,降低企業成本,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實現農企雙贏。

  二、存在問題

1、園區數量少、規模小、水平低。與發達地區相比,我市農業園區發展還相對滯後,按規劃“xxxx五”末突破100萬畝的發展目標,目前全市建成各類園區27.56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5%,比全省平均水平8.97%低近xxxx個百分點。已建成的119個園區中,國家級園區2個,符合省級甲類園區標準的也只有5個;省級園區數低於榆林、咸陽,僅與渭南、安康持平;大多數園區單體規模在500畝左右,層次低,輻射帶動力弱;從事二、三產業的僅有1xxxx個,絕大多數園區農產品直接進入市場銷售,精包裝和深加工偏少,產品附加值不高。

2、農業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存在差距。全市園區農業科技研發水平高、成果多,但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少,大多數新品種、新技術未能及時被廣大農戶接受掌握,形成產業發展優勢。這一方面是因爲,部分縣區部門和鄉鎮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園區建設上,推廣實用技術和帶動廣大農戶發展現代農業思考不夠、辦法不多;有些鎮、村幹部對組織村民開展技術培訓存在畏難情緒,推廣普及不夠。另一方面是因爲,部分園區對農民宣傳培訓重視不夠,園區 “田間課堂”、“地頭學校”的作用發揮不到位。加之,我市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農技推廣不力。

3、園區建設資金不足。我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資金來源主要是龍頭企業、工商資本和以種養大戶、農村能人爲主體的專業合作社三個方面的投資,大約佔總投資的80%以上。政府主要是通過整合水、電、路等涉農項目和落實各項補貼政策來扶持推進園區建設,財政專項投入明顯不足;園區企業受金融信貸風險控制影響,園區設施不能作擔保抵押,貸款難度大;農業保險尚處試點階段,覆蓋面窄,保障率低,賠付難;專業合作組織及農村種養大戶等本身實力不強,籌集資金難度大,只能勉強維持小規模、低層次的經營活動。從全市看,資金不足是制約園區發展的突出問題。

xxxx、土地流轉難度大。由於絕大多數農民堅守土地不願流轉,使土地成爲園區發展的“瓶頸”制約。這不僅是因爲千百年來積澱的土地情結使農民對土地難以割捨,而根本原因是農民從流轉土地中難以持續得到更大利益,缺乏土地流轉積極性。調研中看到,“一份土地、兩份三份收入”的情況只是在個別園區存在,大多數農戶從園區企業得到的只有土地流轉費,在園區打工和參與園區生產、經營的是極少數。另外,我市不少新建園區土地審批手續尚不完善,隨着國家土地保護政策愈發嚴格,今後土地流轉的難度將更大。

  三、幾點建議

1、高度重視,加快園區建設步伐。農業園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完善措施,全力加快我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要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着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完善投入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強化科技支撐,不斷提高園區整體水平。深化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廣泛發動羣衆投身園區建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2、着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快園區產業發展。要把培育壯大園區龍頭企業作爲擴大園區產業規模、提升園區建設水平、帶動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通過採取稅收政策傾斜、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暢通融資渠道、搭建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平臺等措施,引進若干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品牌優勢明顯的知名企業入駐我市進行特色產品深加工,增強全市農產品深加工能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集中扶持、提升改造,培育壯大一批本地龍頭企業,依託xxxx國家級獼猴桃交易中心這一市場平臺,不斷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促使企業儘快成長,力爭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按照集羣發展思路,形成以產業龍頭企業爲主體、專業合作組織跟進、廣大種養戶補充的園區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羣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規模。

3、強化科技支撐,提高爲農服務水平。加快推進我市現代農業園區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實用技術應用推廣,進一步鞏固擴大與農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農業科研專家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的密切合作,努力爲園區各類試驗站、點建設和專家技術人員進園開展科研活動創造更多便利條件,使他們進得來、留得住,長期合作,形成較爲穩固的農業科技力量。鼓勵有條件的龍頭企業積極開展自主研發,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加強企業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強化企業科技隊伍建設,增強龍頭企業科技實力。依託園區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推廣應用,引進和培養農村實用型科技人才,使科技成果更多惠及廣大農民。要近一步加強我市各級農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和農村實用技術普及推廣體系建設,不斷創新服務機制,提高爲農服務水平。同時,還要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引導企業和廣大農戶增強品牌意識、質量意識,提高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xxxx、強化利益聯結,促進農民增收。要把促進農民增收放在首位,通過密切農企利益聯結,在實現農企雙贏的基礎上,推進土地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建議成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指導服務土地流轉,借鑑外地經驗,推行制式合同,合理確定租金標準,監督園區企業按時足額兌付,確保農民土地利益不受侵害。大力推廣我市土地入股分紅、企業建園農戶承包經營等農企利益聯結模式,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要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通過逐步推進小村、空心村向大村和鎮合併搬遷,加快城鎮化建設,爲現代農業園區發展預留出更多土地。引導園區企業加快規劃內園區建設步伐,儘快辦理完善土地手續,增強土地節約利用意識,嚴格貫徹執行國家土地政策,提高園區土地利用率,推進園區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