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6留守兒童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016留守兒童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長期的、必然的社會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2016留守兒童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016留守兒童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實踐主題:關於綿陽市鹽亭縣兩河鎮高團村留守兒童的調研,以及進行“快樂學校”支教活動

活動的目的:瞭解到留守兒童的現狀,並且得出了一些淺顯的建議和意見,並且在支教過程中給他們帶去知識,更帶去快樂。

背景: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爲了一個社會性問題。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在農村家中。基於留守兒童的一些問題,我們針對留守兒童在某些偏僻的農村進行了實地的調查和走訪。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較突出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協同合作。但是,每個孩子都需要關愛,每個夢想都值得期待。本文通過實地調查,親身走訪農村,瞭解到留守兒童的現狀,並且得出了一些淺顯的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

留守兒童 關愛 現狀 原因 建議

  【正文】

  一、高團村情況介紹

鹽亭縣兩河鎮高團村幅員3.4平方公里,距縣城20公里,有人口1856人、耕地1406畝。去年以來,按照“生態產業、生活富裕、鄉風文明、優美整潔、管理民主”等總體規劃目標,村域發展優勢更加明顯,村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一是狠抓村落規劃設計,注重特色民居風貌的統一,着力於村級陣地建設,綠化、美化、亮化,水利基礎設施、環衛管理和垃圾無害化治理。二是強化村莊風貌的全面塑造,突出“灰瓦白牆”地域文化,投資500多萬元,統一按照“青瓦、粉牆、坡屋頂、穿梁平拱”等川北民居建築風格完成風貌塑造473棟。同時,投資400萬元建成了佔地15畝面積達850平方米,包括村委會、便民中心、培訓中心、文體中心、衛生中心、調解中心、購物中心爲一體的“1﹢6”村級服務中心。三是高度重視綠化美化亮化,堅持“把家園變成花園”的理念,村內農戶庭院全部硬化,輔之以統一的花壇和綠化帶(桂花、天竺、文母球等)、燈飾,從而形成了較有凝聚力的鄉村旅遊區。三是狠抓長效機制建設,深入宣傳教育引導,大力發展以“水”爲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實現了山水田林路電和“三建四清五改五通”綜合整治,在此期間,兩河鎮高團村不斷跟進農村環衛體系建設,充實保潔力量,增添環衛車輛、垃圾房、箱(桶),結合“佈局科學、方便羣衆、便於轉運”的總要求,完善了垃圾生態處理池24個,垃圾房4間,清運車1臺,形成戶、組、村較爲統一的垃圾無害化處理體系。通過現場會,三臺、梓潼有關方面一致表示:要認真借鑑鹽亭縣兩河鎮高團村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方面的工作經驗,不斷提升環境優美示範,加快災後美好新家園發展振興。

這一段介紹是網站上介紹的,但是據我們瞭解的實際情況看,可能有些出入。正如每個繁華地帶的背後都有不爲人知的貧困一樣,這個被稱爲“鹽亭第一村”的地方也有許多讓人心酸的地方。

儘管高團村已經進入了建設新農村的時代,鄉村公路兩邊的房子也都已經刷白,家家戶戶都給人一種富庶殷實的感覺。通過家訪,我們卻瞭解到了這些漂亮房子後邊的真實情況。其他家庭的情況我們不知道,但是有一些有留守兒童的家庭我們卻是真是看到的。很多家庭在路邊的房子都只是一個擺設,他們實際上住的地方是白色房子後邊的地方,那是一些十分普通的居民房,甚至有些房子還是土房,一點都不堅固。也就是給人這樣一種感覺,前邊的房子只是一個擺設,他們實際上生活的地方還是在簡陋的後院裏。

我們家訪的孩子裏,李雲先家、許周雪家都是這樣,還有我們夜晚走在農村的水泥路上時,發現很多路邊的房子都是黑漆漆的,也就是說沒有人住在這些房子裏。除了路邊的房子是白色的,其他的不是路邊的房子就不是這樣的了,像李玉川家、李科潤家、許丹丹家、宋齊齊、宋鵬歡姐妹家都是這樣的。

據高團村農場承包的方總介紹,08年他來到高團村之前,這裏百分之九十的年輕人都在外邊打工,村裏就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這兩年還算比較好,很多年輕人都在陸續回家。

  二、高團村留守兒童現狀

當初選擇高團村,是因爲我們與鹽亭縣的團委書記聯繫之後,他們決定讓我們在高團村開展活動,因爲這個村也有很多留守兒童,而且這個村條件還算比較好。當我們到達目的地開展調研的時候,才知道爲什麼他們讓我們在這裏開展活動了。

通過一天的家訪和調研,我們確定了23個留守兒童,這個數量還只是挨着村委會的留守兒童,並且是小學到初中年齡階段的孩子,高團村留守兒童的數量保守估計應該有五六十人。村裏的婦女主任告訴我們,其他的孩子離我們開診活動的村委會比較遠,所以沒有讓我們去邀請他們來上課。

在這個只有一千五百個人的農村,留守兒童就有五六十人,這樣一個比例我們不知道是大還是小。但是據我們親眼所見的,那些沒有父母在家的孩子,要麼就是一個人在家的周圍玩耍,要麼就是到村委會的廣場上玩耍,每天那個廣場上玩耍的人都很多,那些孩子都是留守兒童。

通過家訪我們知道,高團村的年輕人很多都是在江浙一帶打工,或者更遠的地方,比如山西、寧夏,甚至新疆,而且一般都是做一些粗活,紡織或者生產瓷磚,工資一般都不高。而且這些人都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外出打工了,有的父母每年都會回來一次,有的父母幾年纔回來一次,還有的父母已經離婚,並且對孩子沒有擔負一點撫養責任。

這些孩子一般都是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爺爺奶奶年齡一般都在六十歲以上,而且有些老人的身體還不是很好。像許彩虹、許李薇倆姐妹的爺爺奶奶就在長期吃藥。還有一些老人要忍受着高齡,在方總的農場裏幹活,每天做着和年輕人一樣的體力活,賺着每天三十元的工資,像李雲先的奶奶,李玉川的奶奶都是這樣的,還有一些老人因爲年齡的原因只有呆在家裏養孩子。平時孩子與父母的聯繫都是靠着電話聯繫的。

這就是我們家訪孩子的具體情況,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這些年輕父母一般都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離開家了,而且很多父母幾年都沒有回來一次。據我們瞭解,在所有孩子中,李雲先和李玉川兩個孩子是最特殊的,他們的父母都已經離婚了,而且都沒有承擔任何撫養責任。

高團村沒有自己的小學和初中,甚至幼兒園都沒有,孩子上學都要去兩河鎮上的學校去讀。兩河鎮有兩所幼兒園、一座小學和一座初中,高中的話只有鹽亭縣纔有。所以這裏的孩子一旦上學,就要離開家去學校住宿。據我們瞭解,小學的孩子每個月的生活費是180元,(而我們二月份去回訪的時候發現生活費已經變成200元每個月了),初中是每個人200元每個月。除了這些費用之後,每個人都要交試卷費、報紙費,綜合起來,每個小學生每年都要花去三千多元的費用,每個初中生要花去大概四五千的費用。有家長說,儘管是義務教育,不要學費了,但是現在孩子的費用卻比以前要交學費的時候多多了。

留守兒童上學的費用一般都是在外的父母打工寄錢回家的,也有的孩子只能是爺爺奶奶撫養。李雲先的父母在她一歲時就已經離婚了,沒有承擔一點撫養義務,從小她就和爺爺奶奶在一起,所有費用都是爺爺奶奶承擔。爺爺是一個退休軍人,每年都有一些微小的撫卹金,奶奶六十多歲還要去農場做工,每天三十元,這就是這個家庭每年開支的來源,生活費用、孩子上學費用,老人治病用的錢等等。李玉川的情況類似,父母離婚,全靠爺爺奶奶的收入。

  三、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開展

8天的“快樂學校”支教生活,總共8個隊員,每一個都是來自西南科技大學,我們都是帶着同一個目的來:給這裏的小同學們帶來快樂和知識。做着同一件事:教他們知識,並與他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起快樂。現在又一起帶着同一份記憶離開,走的時候我知道有人爲此流淚了,這也證明在這短短的時間裏,我們積澱出了一份深厚的情感。

我們是7月8號下午纔到的高團村,比我想象中高團村好多了,而且是遠近文明的花卉基地,現在也正在進行新農村改造,當我們落腳後就開始了支教生活。

也許吧,剛來到高團看到這些幼兒園到高中的孩子還感覺是如此的陌生,當然我對於他們也更是如此,而現在我們都可以以哥哥姐姐來相稱,以朋友來交流,也許我們並沒法教與他們很多知識,但至少盡我們所能去把我們知道的東西傳輸給他們,並且以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

在這裏我們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起玩遊戲,一起畫畫,一起寫字,一起摺紙,一起攝影,最重要的是我們一起在學習中快樂,在快樂中學習,這也正是“快樂學校”所要達到的目的吧,我們能交給他們的知識是有限的,但是快樂是無限的。而且在我們走的時候看到大家在不斷的改變着,相信大家在走的時候在心中也都留下了一份美好的記憶吧。

在整個“快樂學校”的活動中,我們不僅在教室裏面教與他們既定的任務,包括書法、繪畫、小主持人、小記者、小攝影愛好者,小自然等課程,讓留守孩子接觸有趣的特長教育,同時爲了達到“寓教於樂”的授課理念,我們也都是在開心快樂的前提下傳播知識,增長見識,上課也不侷限於教室裏面,而是採用形式多樣化,內容趣味化的方式教與他們,同時爲了豐富留守學生暑期文化生活,讓留守學生度過一個快樂的暑假,我們還開展了快樂運動會,知識競答主題班會,逛廟會走近大自然,以及最後的畢業典禮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大家留下了一段珍貴的知識財富,以及快樂記憶。

在這裏我們每天6點半就得起來,然後9點開始上課,上午3講,每講課40分鐘,下午3點開始,也是上3講課,然後每天晚上9點開個例會,總結當天的內容以及第二天的安排等。每天課堂上大家都是認真的聽講,當然也有些比較調皮的同學喜歡上課打鬧等,但經過幾天的接觸課堂上的紀律好了許多,而且大家也都踊躍參加了課堂上的互動環節。

接下來就對每天進行一個總結吧。

第一天:我們的正式招生,因爲去年自己學校的一個隊伍到過這裏開展過支教的活動,而且村民的反映都還不錯,爲我們打下了一點基礎,所以我們的招新開展的還是很順利的,我們一行八個同學分爲兩組,每一組進行挨家挨戶的找生源,並介紹我們此行的目的,大家也都積極的配合我們的活動,村上包括小學,初中甚至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都願意參加我們的義務支教活動。最後第二天也證明了今天的招生比較成功,村子裏面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同學基本上都參加了我們的“快樂學校”,第二天有超過30個同學。

第二天:開始了正式的上課,由於大家剛剛見面彼此都不怎麼熟悉,爲了消除這種隔膜,剛開始我們並沒有直接開始授課,取而代之的是先開展了幾個小遊戲,通過這些搞笑而生動的遊戲建立了一個溝通的橋樑,下午才正式開始授課,因爲剛開始大家的積極性也都蠻高,在第一講的小醫生課堂上大家也都聽的津津有味,第二講的快樂小自然的課堂上大家也都踊躍參加了課堂上的知識問道以及其他互動換屆。

第三天:爲了豐富大家的課餘活動,並考驗他們知識水平,我們開展了一個別開生面的知識問答環節,採用開心詞典的問答方式進行,同時也爲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每一位答對題目的同學都能獲得一份獎品作爲鼓勵,這些問題包括腦筋急轉彎,小知識,平時上課的一些內容等,大家也都開動腦筋回答問題,甚至有些腦筋急轉彎比我們這羣大學生都回答的快,也許是因爲我們的腦子更受到了禁錮的緣故吧。尤其在搶答環節,大家每次都是還沒說完題目就知道答案了,但又按照遊戲規則,他們不得不在老師說開始後才能搶答,這就考驗大家的反應速度了,但是也有些舉起手後卻不知道答案的。整個主題班會都在活躍的氣氛中進行着,也算是達到了我們所要的效果。

第四天:今天下午舉行了我們“快樂學校”第一屆運動會,因爲很多有趣而又他們沒玩過的遊戲,調動了大家的樂趣,雖然天氣有點熱,但依然沒法阻止大家參與我們活動的熱情。大家在比賽中比拼着速度,技巧,當然更多的是團結,大家一起向着同一個目標----總冠軍,做着同一件事情。比賽精彩紛呈的同時,傳出的是一聲聲的歡笑,大家在這些趣味比賽遊戲中也獲得友誼和知識。此次的運動會是以趣味爲主,考慮到小學生喜歡玩一些遊戲,所以我們把比賽設置成遊戲的形式,既不失去其娛樂性調動大家的興趣,又不失其競爭性。總共我們玩了5個遊戲,包括兩人三足,袋鼠跳,巧過泥濘,接力賽,巧運乒乓球。大家在緊張而激烈的比賽中大家也在享受着比賽帶來的樂趣,比賽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最後並評出了名次,最爲獎勵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名次得到相應的獎品。大家也都還沉浸在比賽的樂趣中了。

第五天:村上今天有一個廟會,這裏的廟會一年才舉辦三次,當然我們團隊也自然不會錯過這麼好的機會,所以我們把逛廟會當作上午的活動,同時帶小朋友們一起去感受大自然,所以我們組織好大家一起上山,把課堂帶進了大自然,因爲大自然纔是最好的課本。在上山的途中我們一路介紹大自然的奧妙之處,一路欣賞眼前這片開闊的風景,小朋友們也一邊學習拍照技巧以及山水話的要點等,而且還把今天這個活動當作新聞來講述該如何描寫等,可謂是把“快樂學校”裏所有的課程都融入進來了,而且這樣的灌輸方式他們也更容易接受。

第六天:這是我們的最後一天了,也是最精彩的一天,舉辦了最後畢業典禮的彩排,大家也都踊躍報名參加了,而且表演內容豐富多彩,有詩歌朗誦,歌曲獨唱,串燒,還有舞蹈等。就連平時不怎麼願意說話的也上臺唱歌跳舞,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個我們叫她小李薇,她給大家載歌載舞的2表演了一段貴妃醉酒,引起了臺下觀衆的熱烈掌聲,在所有的表演結束後,我們爲每位同學頒發了一個結業證書,最後大家合影留念。

短短的8天時間卻給我們以及他們都留下了一段最美好的回憶,這次支教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快樂中學習,但也許真正的教育不應該是課堂上你來講,底下的他們來接受,而是在平時的接觸交流中不斷的把知識和思想那些教與他們,同時也可以互相學習吧。當然時間有限沒法交他們很多,只是希望能夠他們帶來一份快樂,帶來一份友誼,然後明天走的時候大家都能帶着一份記憶,依依不捨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