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有關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範文

有關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導語: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探索語文高效課堂的途徑與方法。以下小編爲大家介紹有關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範文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有關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範文

  有關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範文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農村語文教育問題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關注的問題,他們對農村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與特色、今後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語文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高度,分析了發展中國家語文教育的現狀,提出瞭如何使語文教育適應當地經濟條件,促進學校教育與生產過程結合,增強學校教育對社會的貢獻。指出要“把以學校教育爲中心的語文教育活動與生產、健康、營養相關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以學校爲中心的語文教育活動與科學技術的實際作用和生活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生活發展結合起來”。但是,這些實踐與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農村經濟不發達的,貧窮落後這一層面上進行的。作爲21世紀逐步邁向小康社會的新農村,它的教育又將怎樣更好地培養適應新農村發展需求的高素質的人才,使我們的教育更好地服務於新農村的建設,這也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課題。

2、調查分析農村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難,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課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不斷轉變和昇華農村教育教學理念,擡高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優化教育手段,完善有關學生和教師的評價體系,促進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爲的轉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發展農村教育。

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調查分析,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意識。

3、從20xx年5月份起,我們學校着手進行課堂改革,從學習昌樂二中的“271高效課堂模式”起步,發展到現在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打算把這種模式推廣到全縣的各個中小學,進行農村學校高效課堂改革,期間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時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怎樣走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的高效課堂改革的路子,是農村學校教研的重要課題。

4、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發揮學生在新的教學管理模式下,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優化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5、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探索語文高效課堂的途徑與方法。

6、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提高和完善,優化師生關係,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課題界定

“語文”,《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爲“語言和文字”。我們這裏談的“語文”主要是指語文這門學科,“高中語文”即指高中語文這門課程,它包括課文的教與學、試題研究、寫作實踐、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現有課堂時間和課堂資源的情況下,教師最大限度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學有所用。“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探索”是指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結合農村發展的要求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對語文課堂和課外教學進行的有價值的研究與探索。其核心就是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用現代的對話式、交流式的教學組織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自主學習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爲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理論依據

(1)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xx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農業和農村的經濟增長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2)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這就要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優化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3)《xx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的思維習慣。”

(4)現代人本主義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張。

(5)建構主義認爲:人的認識本質是主體“構建”過程,即主體藉助自己的認識結構去主動構建知識;人們的認識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構活動是具有社會性,強調生生互動,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知識,增長能力 。

(6)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傑羅姆·S·布魯納認爲:發現法作爲一種教學方式,無論是教學過程,還是教學目標,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這種意義下的“發現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爲主要特徵,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其元認知、動機、行爲都能得到積極有效的參與。

三、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以周至中學高效課堂模式——“三步五環”爲窗口,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研究,調查分析農村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難,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課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不斷轉變和昇華教學理念,擡高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優化教育手段,完善有關學生和教師的評價體系,促進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爲的轉變,形成互動的語文課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發展農村教育。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調查、分析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現狀。

施行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個案研究。對本校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進行研究,調查分析高效課堂開展以來的教學實效、學生評價、教師感想以及社會上的要求和建議。探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和方法。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難。

2、新教學管理模式下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課堂的基本課型及教學模式。

3、研究高效課堂語文教學方式對農村中學學生創新意識、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課題研究過程及方法

研究過程:

1、參與對象:陝西省周至中學高一年級全體學生。

2、 研究步驟(20xx.4-20xx.12)

(1) 準備階段:(20xx.4-20xx.5)深入學習新課改的理念,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佈置落實課題實施細則。學習《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學習語文科的《課程標準》,學習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心理學理論,學習合作教育、創新教育、研究性學習等現代教育專著。

(2) 實施階段:(20xx.5-20xx.6)

A、 (20xx.5-20xx.6)調查研究,明確要求。通過對自身及教研組成員的教學行爲研究、問卷調查、個案訪談、參觀瞭解縣內其它學校課堂教學等方法,分析周至縣課堂教學現狀,社會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具體要求、學生學習現狀、現行教材及教學方式存在的弊端、農村中學教育資源情況等等。

B、 (20xx.9-20xx.10)設計案例,具體實施。根據第一階段的調查,開展相關的教育實踐活動,並在研究實施過程中不斷反思、整改和提高。

C、 (20xx.11-20xx.12)小結規律,進一步實施。小結一年來課題開展情況,總結並探索出有關規律及體系,根據這些規律、體系及模式進行進一步的嘗試實踐。完成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初步探索和相關案例的搜索整理。

(3) 總結階段:(20xx.11-20xx.12) 彙總研究資料,統計相關數據,分析綜合,撰寫課題報告。邀請上級領導、專家進行結題評鑑。

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是農村學生,研究者又是農村中學教師中的一員,我們學校作爲我縣農村中學的領頭軍,擔負着把農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聖使命,因而我們自身的行動研究尤爲重要。因此,本課題的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爲主,具體過程中結合文獻資料法、調查分析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

2、文獻資料法。

對國內外有關語文教學的材料加以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3、調查分析法。

通過對我校高效課堂教學現狀的分析及存在問題進行研究,爲發展

農村教育提供依據。

4、個案研究法。

圍繞典型個體案例開展研究,全面調查和剖析,尋求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途徑、方法。

5、經驗總結法。

重視積累,及時總結,形成規律和方法。

四、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刻制課堂教學實錄光碟。

2、撰寫課題研究心得,並形成研究論文。

3、整理編排研究期間的教學課件、調查訪談錄音及問卷調查等相關資料。

  有關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範文2

“信息技術考試製度實施與學生信息素養相配套的實踐研究”是河北省教育學會“十一”課題規劃立項課題,又是本校重要研究課題。

本課題週期爲兩年(XX年1月—XX年2月),分準備、實施、總結三個階段進行。由課題負責人張國棟校長,魏宏麗、屈建偉、孫文嬌、賈新穎、陳笑竹、尹鈺老師共同研究,目前課題研究研究完成了課題準備、課題立項工作,課題實施階段、現在進入課題結題部分,自從立項以來,本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工作,作了較爲廣泛和深入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果。

一、課題研究概述

將信息技術考試與學生信息素養進行整合,找到信息技術會考與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最佳結合點,形成新型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編著信息技術考試與信息素養培養相統一的校本教材,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 什麼是信息素養,信息技術和信息素養的關係;

在20世紀80年代,信息素養是一種綜合的能力與素質,隨着時代信息化的發展,經過短短的幾十年,信息素養的含義已很明確的演變成此時代的所需的一種品質與素養。

由此我們即可總結出新的信息素養的含義:信息素養是人認識、創造利用信息的品質和素養。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信息道德、信息意識、信息能力。

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目標。信息素養的培養實質上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和再學習的能力,而且學會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高效率地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1、學科課程教學爲"主食"

學科課程教學是學生獲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徑。開好《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主食",學生在學科課的學習中增加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儲備,掌握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在課程教學中,採取"任務驅動"、"主題性研究"等教學模式與方法,加強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學科課程整合爲"配菜"

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課程整合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一條有效途徑。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去學習其它課程,不但能提高其它學科的學習效率,而且對提高信息素養也起了不斷補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

3、各種傳媒爲"佐料"

電腦報刊、雜誌和相關的電視頻道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只要我們正確地引導學生運用好這些資源,學生將受益非淺。

例如,如果學校給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班級規定了讀報時間,讓學生定期學習相關讀物。若學生在學習《電腦小神童》,it行業成功人士的經歷,以及對製造病毒程序人員的懲罰過程中,不斷提高信息素養。

4、建好學習環境"生力軍"

學校、家庭和社會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不可分割的有機組合體,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多方面努力。

5、學校教育是"主力軍"

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學校必須營造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良好環境--加強硬件、軟件和潛件建設。由於對信息技術教育認識上的不到位,大多數學校只重硬件建設,忽視軟件和潛件的發展,導致硬件設備成了擺設,信息技術教育成了口號,學科教學成了形式。因此,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必須加強"三件"的建設,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件"齊頭並進,才能真正形成信息化的教學環境。

6、家庭教育是"地方軍"

現今,電腦進入了大多數家庭,家庭教育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地方軍",我們通過"校-家"聯合培養的方式取得了較好效果。

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要求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相關學習理論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構建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爲中心”的全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爲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建構者。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灌輸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教學媒體不再是充當灌輸的工具,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討論交流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的工具。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任務驅動、主題探索、研究性學習、分組協作、創設的情境、任務、激勵機制來進行問題探究、協作學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