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鄉鎮小農生產調研報告

鄉鎮小農生產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農業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過程中的薄弱環節。下面是語文迷小編蒐集的2017鄉鎮小農生產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參考!

鄉鎮小農生產調研報告

  【2017鄉鎮小農生產調研報告1】

XX縣委、縣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深化貧困區域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繼續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完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強化農業支持保障制度,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全面推進富強、文明、和諧、幸福新湯原建設步伐,力爭補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腿。

一、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狀況

XX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會議和文件精神,緊緊圍繞優化農村經濟結構、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爲重點,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大對農業的保護力度,克服低溫、洪澇災害困難,穩定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民持續增加收入,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全縣現代農業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2013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621436萬元,比上年增長17.8 %;糧食總產量達到857536噸,比上年增長7.3%;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408元,比上年增長15%。綜合全縣現代農業發展情況,歸納起來主要有五個新特點:

1、優,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優。以促進農民增收爲核心,優化農業內部結構調整,改變單純依靠種植業增收的老習慣,加快牧業、水產、勞轉、扶貧等產業發展,強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速度。2013年以市場經濟爲導向,進一步調整農業種植業內部結構,農業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實現“兩增(水稻、玉米)一降(大豆)” 新結構,全縣水稻發展到85萬畝。全縣超額造林綠化7788公頃,綠化村屯68個,實現林業增加值4209萬元,比上年增長15.9%;以奶牛、生豬爲重點的畜牧業生產加快發展,2013年全縣肉蛋奶總產量達到166404萬噸,比上年增長 0.4 %;水產品養殖水面擴大、品種增多,產量提高,2013年全縣水產品產量達到 7750噸,比上年增長7.9 %。

2、強,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強。以拉動內需和企業恢復性增長爲重點,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依靠水稻、玉米、大豆等優勢主導產業爲骨幹實施名牌資源融資發展戰略,增強企業創新和抗風險能力。全縣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已發展到32戶,農林畜產品加工業逐步壯大,佳原乳業、碩業乳業等龍頭企業規模和輻射帶動能力增強。全縣牛奶產量89786噸,水稻加工能力 達到431958噸,比上年增長75.9%;以“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爲基地,突出地方特色,形成產業經營優勢,帶動經濟快速發展。2013年全縣新增奶牛2106頭,生豬出欄109萬頭,生產乳製品1840噸,被國家列入生豬調出大縣行列、生豬良種補貼縣和省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重點縣。

3、快,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快。以拉動內需和企業恢復性增長爲重點,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帶動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2013年以佳明乳品和碩業公司爲主的龍頭企業的形成和發展壯大,帶動全縣以奶牛爲主的牧業生產的發展,全縣奶牛存欄達到31932頭,比上年增長6.1 %; 2013年以四海公司爲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建設以奶牛、生豬爲重點的畜牧業基地,牧業生產快速發展。2013年全縣牧業增加值達到106566萬元,比上年增長13.6 %。大牲畜存欄86070頭,比上年增長3.0%,生豬存欄達到476151頭,比上年增長8.7%;羊存欄達到108292頭,比上年增長0.1%。實現漁業增加值6771萬元,比上年增長10.9%。

4、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施強。充分利用國家和省不斷加大農田水利建設項目扶持和資金投入政策,重點實施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不斷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努力建設高產穩產農田。2013年全縣積極爭取資金4億元,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完成引湯灌區續建、湯旺河灌區渠首改造、新興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重點工程建設。抓緊改造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建設,完成了“節水增糧行動”和香蘭、勝利一鎮一鄉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啓動了勝利、湯旺、竹簾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向上爭取大型農機建設,2013年全縣已組建千萬元以上的農機合作社2個;新增大中型農用機械297臺(套),全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40萬千瓦。

5、好,新型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好。加強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以農業技術推廣、優良種子繁育、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銷售爲重點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堅持爲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提高農民種植業經濟效益。充分發揮科技示範區作用,全縣建設2個水稻、3個玉米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區,示範面積5萬畝,輻射面積51.7 萬畝。堅持農業標準化,實行科學種田,新建智能化水稻催芽育秧基地4個、大棚500棟。推進湯旺有機水稻產業園區建設,整體流轉土地2萬畝,全縣共流轉土地34萬畝。完成了18個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任務。新增省級新農村五星級村2個,被評爲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和“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二、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XX縣現代農業綜合開發進展態勢良好,但按照全國、省和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的要求,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環境複雜多變,還存在一些急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產業發展缺乏整體規劃。有的地方新型工業和立縣主導產業停留在口頭上,缺乏當前和長遠整體發展規劃,沒有細化現代農業發展實施方案,現代農業整體發展不快,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較差,沒有實現農村經濟效益目標。

2、農業發展速度仍然滯後。地方龍頭企業較少,形不成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經營模式,無公害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較爲滯後,沒有實現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發展速度是比較緩慢的。

3、農民持續增收仍然困難。有的地方農民增收渠道狹窄,年輕力壯的人一般外出打工,在家搞產業的多數是老人和婦女,農業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現代農業生產效益還是不夠好的。

4、農業科學研究水平較低。農業技術推廣雖然取得很大成績,但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支撐力度不夠,存在農業推廣體制不活、知識老化、手段落後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農民增收幅度還是比較小的。

5、農業基礎設施仍然薄弱。有的地方農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農村投資的主體農民收入水平較低,加之貧困縣域財力緊張,擴大再生產能力有限,對現代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不夠,抗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農業遭災就大幅度減產。

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但歸納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舊,就是思想觀念陳舊。有的人思想解放程度不夠,存在因循守舊、滿足現狀的思想,求穩怕亂、眼界不寬,現代農業發展經濟環境還不優。

2、少,就是發展措施較少。有的地方農業發展措施較少,存在總量偏小,存量不活、增量不足、結構不優的問題,現代農業主導產業不發達。

3、慢,就是產業園區發展慢。有的地方農業產業項目規模小,數量也比較少,缺少拉動力較強的經濟增長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展滯後。

4、鬆,就是領導抓得鬆。有的領導存在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以及消極腐敗現象,經濟結構調整不好,對現代農業發展抓得不緊,致使經濟效果不夠明顯。

分析這些問題和產生問題的原因,必須明確現代農業發展必須亟待解決的三個問題,即:現代農業基礎最需要加強,現代農業發展最需要扶持,現代農民增收最需要加快,進一步增強發展現代農業的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迅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繼續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加快現代農業經濟的穩定協調快速發展。

  【2017鄉鎮小農生產調研報告2】

調研組召開座談會,聽取自治區工信委、農業廳、林業廳、商務廳、水產畜牧獸醫局等部門有關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的彙報。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十二五”時期提出農業產業化“十百千萬”行動計劃,“十三五”初期印發《關於打造農業千百億元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的意見》,確定了農業產業化“339”工作目標,重點做強蔗糖、畜禽、速豐林3個千億元產業,壯大糧食、水果、蔬菜3個五百億元產業,培育桑蠶、油茶、優勢水產品、花卉、草食動物、中藥材、非糧生物質能源、奶水牛、農業生態旅遊9個百億元產業。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各地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積極制定各項具體措施,狠抓工作落實,我區農業產業化取得長足發展,爲推動我區現代農業發展、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十三五”農業產業化目標有望較好完成。

(一)優勢產業穩步發展。一是傳統產業穩步發展。2014年糧食單產實現連續3年創歷史新高,糧食總產創15年來最高水平;糖料蔗產量佔全國的60%以上,居全國第一位;木薯產量佔全國的70%以上,居全國第一位;香蕉、荔枝、龍眼產量居全國第二位,蔬菜產量居全國第五位,肉類和水產品產量居全國第八位;森林覆蓋率達62%,居全國第三位,木材產量佔全國的31%,居全國第一位。二是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蠶繭產量佔全國的45%以上,連續10年居全國第一位。截至2014年底,累計建設休閒農業景點和農家樂旅遊點3700多個,接待遊客3600多萬人次,產業總收入148.3億元。森林旅遊2014年實現產值200億元,成爲林業第三產業最大的增長點。三是優勢產品、優勢產業進一步向優勢區域集中。近年來,我區加快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建設步伐,通過培育龍頭企業集羣、拓展產業鏈條、打造區域優勢品牌,促進了特色優勢產業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目前,全區擁有2個國家級和7個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在優勢產業集羣發展的帶動下,我區養殖業初步構建了“四帶四區”的發展格局

(二)產業經營組織不斷壯大。截至2014年底,全區共有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16377個,銷售額2239億元,相當於2013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產值的60%。一是龍頭企業不斷壯大。2014年,全區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從2010年的1180家增加到1596家,增長35.3%。其中,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31家,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210家,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1000多家,初步構建起重點龍頭企業梯隊。龍頭企業已成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的“火車頭”,農業產業化“339”工程確定的15個產業,都依靠龍頭企業帶動發展。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蓬勃興起。截至2014年底,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85萬家,出資總額221.8億元,實有成員超過76萬戶;全區家庭農場發展到2000家。

(三)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能力增強。各地不斷探索產業帶動農民增收的有效形式與途徑,努力把經營組織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起來,帶動農民增收。一是通過訂單關係帶動農民增收。各地積極發展“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形式,經營組織與基地農戶簽訂產品保價收購合同,併爲基地農戶提供生產資料扶持、技術指導等。2014年全區龍頭企業訂單帶動農戶300多萬戶,農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比如,廣西雄達米業有限公司實施“公司+基地+科技+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每年爲4萬多農民增收5000多萬元。二是通過出租方式的土地流轉關係帶動農民增收。截至2014年底,全區累計流轉面積678萬畝,佔農戶承包地總面積的20%以上。在土地流轉總面積中,出租方式佔60%以上。廣西金穗集團每年支付土地流轉金6000多萬元,發放農民工工資4570萬元,基地農戶增收顯著。三是通過入股方式的土地流轉關係帶動農民增收。南丹縣巴平村小規模探索了農戶土地入股公司的模式,經營組織和基地農戶按股分紅,增收激勵機制更加充滿活力。

(四)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較好保障。農業部2013年例行監測情況表明,我區蔬菜樣品合格率爲96.7%,水果樣品合格率爲90.0%,均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2013年對餐飲服務環節農產品抽檢,我區豬肉、雞鴨肉和牛羊肉合格率爲96.79%,魚蝦、貝類合格率爲88.34%。近年我區沒有發生過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農產品質量安全爲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順利舉辦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些都得益於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監管能力和認證等方面的完善提高。一是在監管制度方面,農業部門監管機構已實現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水產畜牧獸醫部門監管機構已實現自治區、市、縣、鄉四級覆蓋,監管體系初步建立。二是在監管能力方面,農業部門檢測機構已實現自治區、市、縣、鄉四級覆蓋,並建立了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信息系統,實現了全區各市縣主要農產品農藥殘留數據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傳輸、實時性監測。水產畜牧獸醫部門已建成自治區、市、縣三級檢測體系,檢測體系逐步完善。三是在認證方面,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的“三品一標”認證取得較好成效。截至2014年底,全區累計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325個,綠色食品162個,有機食品58個,地理標誌農產品43個。

(五)農產品流通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農產品市場網絡逐步完善。目前,我區已基本建成以大型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爲骨幹、中小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爲支撐的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體系。鄉鎮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步伐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逐步建立。二是農產品產銷地對接、農超對接取得較好成效。自2011年我區被列爲“南菜北運”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省區以來,共建設24個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項目、6個農產品銷地交易配送專區項目、10條產銷商流鏈條,基本建成“南菜北運”產銷鏈條。積極引導大型連鎖超市與農產品產地建立長期、穩定的採購關係,有力地促進農產品從田間到市場的直供直銷。三是農產品展銷、促銷活動十分活躍。自治區和各地通過舉辦“廣西特產行銷全國”系列促銷活動和建設廣西特產展銷中心等方式,較好地向外界推銷我區的農產品。各地還利用電子商務等新型銷售經營手段促進產品銷售。據統計,2014年我區電子商務成交額2100億元,相比2013年的1266億元增長65.9%,增幅高出內地平均水平40多個百分點。廣西容縣平原農牧有限公司通過淘寶店銷售沙田柚等產品,網店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多萬元。

二、主要問題和困難

近年我區農業產業化雖然實現了較快發展,但與發達省區相比、與中央提出的農業現代化要求相比,仍差距不小,集中表現爲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仍較弱小,優勢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帶動農民增收難度仍較大等。

(一)龍頭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不強。一是知名大企業少。我區缺少領軍全區甚至全國現代農業的大企業,目前僅有1家企業產值過100億元,1家產值超50億元。二是地區發展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的龍頭企業較多較大;欠發達地區產業開發難度較大,龍頭企業較少較小。三是抵禦自然、市場和政策風險能力弱。企業以傳統種養居多,基地設施化水平不高,產業鏈短,不具備核心競爭力,不掌握行業話語權,易受自然災害、價格波動、政策變動的影響,如近年的禽流感致使一批養殖企業一直在困境中艱難求存。

(二)知名品牌少,市場認可度不高。一是特色產品品牌少。許多特色產品有口碑無品牌,特卻不優,如我區的柑橘、沙田柚等一大批特色產業,在區內雖知名度較高,但由於缺少品牌,出到區外就少有人知曉。二是品牌不突出。已形成品牌的產業,同質產品多,衆多中小品牌混雜發展,如我區蔗糖產業雖佔據全國半壁江山,但100多家糖廠各自爲戰,沒有一個品牌能打響,連廣西人都說不出本土糖品牌。相較於已在全國打響的“四川泡菜”、“貴州茶葉”等品牌,我區目前尚無區域性、行業性的統一大品牌,產業優勢沒能很好地轉化爲市場效益。

(三)一二三產業融合不夠,帶農增收力度不大。一是農業“接二連三”不足。與農業產業配套銜接的加工、流通、餐飲服務業等沒能同步協調發展,特別是精深加工嚴重滯後,我區蔗糖、桑蠶、果蔬等多個主導產業優勢突出,但以銷售原料或初加工產品爲主,產業大卻不強。蔬菜採後處理加工率僅15%,水果初加工率不到20%。田陽小番茄今年不好賣,沒有加工做保障,只能大量爛在地裏。二是帶動農戶增收能力不夠強。企業與訂單農戶之間主要是簡單的買賣關係,合作層次仍較低,農戶增收空間較小。以水產畜牧業爲例,我區水產畜牧龍頭企業與農戶的聯結方式中,合同(含訂單)方式佔65.3%,合作方式佔16%,股份合作方式佔5.2%,其他方式佔13.5%。

(四)企業融資難,產業生產要素流失較嚴重。一是貸款難貸款貴貸款慢。多數龍頭企業貸款需求缺口較大,企業貸款利息基本在7、8釐,有的甚至在一分以上;企業大多隻能貸到短期借款,手續繁瑣,而且越急需資金週轉就越難貸款。二是財政扶持相對較少。自治區農業產業化專項從2009年至今都是每年5000萬元,而2013年全國省均產業化專項已達1.3億元,市、縣資金扶持力度更弱,不少市每年至多安排二、三百萬元。三是徵地用地難。農業企業難以拿到足夠指標,甚至拿不到指標,而且徵地手續多審批慢。四是人才和技術缺乏。缺少各類高水平的經營管理和科技研發人才,企業和產業發展缺少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造成以上問題和困難,有我區經濟基礎和產業基礎較薄弱、近年國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國內外市場波動加劇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上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門對農業產業化認識不深刻。首先是沒有充分領會新時期發展農業產業化的戰略意義,對農業產業化在扶貧增收、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定位高度不夠,推進措施不力。其次是對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是農業產業化的關鍵環節認識不足,對農業多功能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瞭解不多,重生產輕加工,滿足於鮮銷、賣原料,片面追求擴大生產規模。

二是缺乏科學規劃和落實。自治區和大多數地方都沒有制定專門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缺少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長遠謀劃和有效政策;一些地方即便有規劃也因缺少具體工作方案和責任分工,可操作性不強。已有的資金、土地、水電、稅收等扶持政策,因一些部門服務龍頭企業意識不強,造成落實不到位。

三是體制機制不夠健全。首先是農業產業化管理體制不順,產業化強調產加銷一體化,目前我區農業產業化、農產品加工和農產品銷售職能分別劃歸農業、工信和商務部門,造成產加銷脫節。其次是考覈機制不健全,目前對各級政府主要領導的考覈沒有設置發展產業化指標,沒有形成工作督促力。再次是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對完善產業化利益聯結機制缺少監督,在總結和探索推廣新模式方面經驗不多。最後是農村改革滯後,推進土地流轉進度仍較慢,制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發展。

四是服務保障跟不上。首先是企業問題解決難,企業反映心聲的機會少,對企業問題解決沒有跟蹤落實。其次是市場信息服務不足,缺少及時反饋價格信息、預警信息等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市場引導不夠。再次是技術支撐體系不強,在統籌構建科技服務平臺和推動行業重大技術攻關方面措施不力。最後是金融保障服務不足,貸款擔保體系尚未健全,農業項目見效慢風險大致使商業銀行放貸謹慎。農業保險推廣慢,目前我區政策性農業保險主要針對甘蔗、水稻、能繁母豬、育肥豬、奶牛、公益林、商品林,其它產業保險推進較慢。

三、幾點建議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階段,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產業化發展作出了重要部署,農業產業化發展面臨良好機遇。我區要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圍繞做強做大我區農業優勢產業,促進農產品加工、流通以及產品質量提升,努力把廣西打造成國家熱帶亞熱帶特色農業示範區、生態循環農業引領區、以冬季蔬菜爲主的農業開發區、打造外向型農業發展先行區和熱作農產品貿易中心,全力做好農業產業化工作。爲實現上述目標,建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強化以下6個方面:

(一)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提高認識。要準確把握中央對新形勢下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的要求,從全局的高度認真領會發展我區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意義。一是要確立農業產業化的重大戰略地位。要牢固樹立扶持農業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觀念,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爲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切實把發展農業產業化列上各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要親自抓產業化工作,深入研究並及時解決好產業化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推動產業化有突破性的發展。二是要樹立全產業鏈觀念。農業產業化是產加銷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等服務業是增加產業化效益的關鍵環節,只有產業鏈各環節都同步協調發展,農業產業化纔能有大發展。當前重點是要樹立長遠發展意識,以農產品精深加工爲戰略突破口,積極發展與加工、流通、配送等相配套的服務業,努力打造全產業鏈、價值鏈,推動上中下游產業有機銜接,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二)科學做好專項發展規劃。自治區、市、縣三級要把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作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做好“十三五”時期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一是要謀劃好產業佈局。要立足當地區位優勢和資源特色,大力培育各類產業化經營組織,重點把農產品加工、冷鏈倉儲、市場流通佈局到優勢產區,推動企業集聚、產業集羣,構建優勢區域佈局和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格局,形成功能互補、分工協作的完整產業體系,促進產業優化升級。二是要做好關聯目標相互銜接。制定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要注重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土地利用、城鎮化、扶貧等發展規劃相銜接,推動各種要素有機結合、各項工作相互促進,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更深層次的作用,實現農業產業化與經濟社會建設同步快速發展。三是要落實責任分工。要根據規劃內容制定配套的生產、加工、流通等各專項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確立工作目標,細化具體工作及進度,明確責任分工,強化監督措施,切實提高發展規劃的可操作性。

(三)完善推動產業化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是理順農業產業化管理體制。按照農業產業化發展內在規律的要求,並借鑑有關省的做法,調整有關工作職能,建議自治區人民政府將農產品加工職能統一歸口到農業產業化工作機構,推動產加銷協調發展。二是完善領導考覈獎懲機制。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重點市、縣以及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所在地,將產業化工作和發展成效列入主要領導考覈及縣域經濟考評體系,並增加考評權重。三是完善產業化利益聯結機制,引導和支持各類產業化經營組織多形式聯合與合作,積極探索帶動農戶面更廣、農企共同增收更顯著的新模式。加快探索推行農戶土地入股模式,讓農戶獲股份分紅,與公司形成更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大力推廣規模化經營模式,讓農戶既獲地租,又轉變爲產業工人獲工資收入。結合創建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在示範區開展新型利益聯結機制試點工作,推動示範區的產業化經營先行示範。四是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加快農村土地確權頒證,積極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交易中心、中介機構等,促進土地流轉規範化、網絡化、開放化、多元化,滿足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需求。

(四)強化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服務。一是建立領導掛鉤服務企業和政策落實督查制度。農業產業化發展重點市、縣和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所在地政府主要領導要掛鉤幫扶本地主導產業的領軍企業,努力做到“一業一策”“一企一策”,切實幫助解決產業和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每年由自治區農業產業化工作機構開展產業化扶持政策落實情況督查,針對產業化經營組織反映突出的問題,聯合有關主管部門開展專題調研,拿出解決方案,並對問題解決進行跟蹤。二是引導打造大型企業、優勢企業。通過資金獎補、掛鉤服務等措施,引導行業領先企業採用兼併重組、股份合作等方式整合資源,爭取發行企業債券或上市融資,加快培育我區標誌性大企業、優勢企業。三是強化技術支撐體系。搭建產業化經營組織與各類科研機構開展常態化合作的大平臺,支持產業化經營組織和科研機構聯合開展行業重大技術攻關,以高新技術引領和推動農業產業化更大發展。加快完善引進人才的政策措施,由自治區統籌引入高級科技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四是建設服務“三農”信息平臺。加快建立和完善覆蓋全國的農產品供求、價格信息和預警信息發佈系統,及時有效指導產業化經營組織調整生產經營。建議由自治區農業部門牽頭建設政府支持、市場化運作的廣西農產品電商平臺,將全區優勢特色農產品“一網打盡”。繼續支持各地圍繞本地主導產業、特色風俗等,舉辦形式多樣的農產品節慶活動和展示展銷,通過拓展農業產業的文化內涵,助推產業知名度提升。五是加快推廣政策性農業保險。積極爭取和充分利用好國家和自治區配套的保費補助,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牽頭帶動訂單農戶投保,擴大保險覆蓋面。在大力推動災害險的同時,根據我區實際探索設立產量險、價格指數險等,進一步增強風險保障能力。

(五)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一是切實加大專項資金扶持力度。各市、縣要加快設立農業產業化專項扶持資金,每年各級財政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適當增加產業化專項。對自治區農業產業化專項扶持資金,要完善覈准扶持機制,適當減少扶持前置條件和降低扶持要求,適當向欠發達地區企業傾斜;要強化資金扶持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確定的重點扶持導向要保持3至5年不變,符合重點扶持導向的重大項目要連續扶持3至5年,提高扶持的有效性。要加大貼息扶持力度,撬動更多信貸資金投向產業化經營。二是抓好涉農資金整合扶持。進一步整合農業產業化、農產品加工、農業綜合開發、扶貧等涉農發展資金,在不改變資金使用渠道、審批權限和各記其功的前提下,集中投入自治區確定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自治區層面要統籌策劃一批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產業化項目,積極爭取國家各部委的大力扶持。三是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首先是深化政銀企合作,推動金融機構創新支持方式,推行授信貸款,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活物動產和經濟作物未來收益權抵押貸款等;加快完善貸款擔保體系,探索建立由財政注資的自治區農業產業化擔保基金,爲自治區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和示範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其次是創新農業投融資機制,引導和支持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及小額貸款組織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自治區適時探索成立政策性農業投資公司。再次是大力引進民間資本和境外資本,抓住國家建設“一帶一路”的機遇,依託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等平臺,積極策劃各類招商引資活動,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和投資機構來我區投資發展。

(六)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一個質量問題足以擊垮整個區域、整個行業,要以最嚴格的措施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要全面落實《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意見》,推動我區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上新的臺階。一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引導和督促產業化經營組織建立健全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的標準體系,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全面建立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實行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加工、流通等全程監控,樹立廣西農產品生態、優質、安全的形象。要強化多部門合作的監管機制,切實落實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各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二是加大對不合格農產品查處力度,加強聯合執法,督促生產者履行主體責任;開展農產品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實行“黑名單”制度,凡列入“黑名單”企業,及時在社會上曝光,一律不得享受扶持優惠政策。三是積極打造廣西大品牌。完善爭創名牌的激勵機制,積極開展“三品一標”等各項品質認證和規範化管理認證等,促進特色產品品牌化經營。加快創建區域性大品牌,引導和支持行業領先企業強強聯合,整合行業品牌資源,推出全區統一的行業品牌,建議先行打造廣西蔗糖、廣西絲綢、廣西三黃雞、廣西中草藥、廣西富硒產品等大品牌,自治區層面要通過媒體宣傳、展會展示、營銷網點佈局等造勢助推。


1.2017小農生產情況調研報告

2.2017鄉鎮小農生產調研報告

3.2017關於小農生產調研報告

4.2017小農生產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