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擺渡人讀後感【錦集14篇】

擺渡人讀後感【錦集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擺渡人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擺渡人讀後感【錦集14篇】

擺渡人讀後感 篇1

“木已成舟,無法更改了,可她還在這,她還是她就已經是萬幸了。喜歡這句話,特喜歡。可很難做到。平靜的接受自己已死的事實,還能看的清前方。”

看着迪倫,想起《安妮日記》,想起《逆流河》這些孩子看似天真,呆傻,卻有着常人不及的智慧。真的是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她的固執和執着,讓她一直走下去。她也會害怕,或者更糟糕的`是,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可能一切都會失去,看不到的結局。可她還是義無反顧。理由很簡單。她不想過這樣的生活,她想見他。真的,沒有比安於現狀更糟糕的事。於是她時不我待,踏上返程。

書中總有兩個聲音,一個叫直覺,給她希望告訴她應該這樣或那樣,另一個,應該是內心的恐懼。崔斯坦心中總覺得不應該如此。這樣有悖於規則。其實,也許所有事情都像荒原的天氣,只是內心所想。像那些門,火柴,只要你內心真的渴望,就會實現。可我們,被規則束縛慣了,我們不敢。我們以爲不能。我們害怕,所以內心選擇的依然是安於現狀。

可有些事情,誰又說的準呢?既然沒有嘗試過,誰又知道結局?誰又有資格對你說不可能?

擺渡人讀後感 篇2

穿過兵荒馬亂,跨越千山萬水,我如約而至,死亡也無法讓我們分開。

迪倫來到了她的內心荒原,荒原的山丘上坐着一個等她的少年。少年叫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沒錯,迪倫死了,死於一場事故。

荒原是死者內心的世界,因爲迪倫內心缺愛,所以荒原真的就只是荒原。擺渡人的使命是讓靈魂穿過荒原,躲開惡魔的吞噬,抵達安全的棲息地。所以他們會用最合適的相貌出現在每個靈魂面前,並在遇到下一個靈魂之前,一直保持這樣的相貌。初次見面,迪倫於崔斯坦而言不過是千萬靈魂中的一員。

直到崔斯坦的出現,迪倫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亡。與其他亡靈不同,她沒有痛苦沒有哀嚎,欣然接受了這個事實。

崔斯坦擺渡過很多人的靈魂,他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名字,也不知道自己原來的樣子,他的存在,只是因爲靈魂的需要,與其說他是一名擺渡人,不如說他只是一隻無處可去的孤獨靈魂。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直到迪倫的出現,才讓崔斯坦那波瀾不驚的內心泛起點點漣漪。

在充滿恐慌的荒野中,崔斯坦一次又一次的從惡魔爪下救出被困的`迪倫。情竇初開的少女對正義、溫暖的少年總是毫無抵抗力,崔斯坦溫馨的話語,讓她在充滿厲鬼的荒野中充滿希望,即使有惡魔的進攻,但只要有他在,迪倫也能綻開笑臉。於崔斯坦而言,迪倫又何嘗不是特別的呢?女孩的純潔、善良像光一樣照亮他近百年來毫無生機的內心。愛情正在這片淒涼、恐怖的荒野上悄悄綻放。

但凡是路就總有終點,另一個世界雖好,但沒有了崔斯坦的彼岸,再安逸也無法讓迪倫駐足。她寧願在荒原中和他一起飄蕩,哪怕生命會終止於厲鬼的口下。

她要回去,他的崔斯坦需要她,她不要讓他再一個人孤獨,她要做他的擺渡人!

愛上一個人,心便有了棲息的地方,即使知道回去的路有多艱難,這一次,她也要義無反顧。沒有任何一個靈魂這樣做過,她的勇敢讓我震撼。木心說: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跨過所有的障礙,有情人終於相遇,愛讓他們回到了原點。

她說:"原來你在這兒。"

他說:"我在這裏。"

如果我真的存在,只是因爲你需要我。

擺渡人讀後感 篇3

看之前有想到過這可能會是在發生車禍的情況下經歷了一次靈魂的洗禮,有可能會因爲這次洗禮主人公本身會發生本質的變化。事實上也確實這樣的事情發生了,本來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本來應該是正常的完成一次屬於他的使命,不曾想卻因爲這次的一個靈魂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相愛了,他們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迪倫不再是那個沒有主見的人,她經歷過了荒原上的種種,她變得勇於挑戰,亦或是因爲愛情,有了動力,她纔有了改變的勇氣。穿越荒原之後的生活是穩定的,至少是安全的,不會再有惡魔來襲擊,也不會有各種惡劣環境來影響。但迪倫卻選擇不這樣過,即使所有人都選擇了前者,但迪倫還是勇敢地向命運發起了挑戰,爲了那一絲希望,她置生命於不顧,她的勇氣可嘉,她最終也成功了。相信經過這一次擺渡,她在未來的路上會越走越勇敢的,這也是對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一個反映。有穩定不變的不喜歡的工作,大多數爲了穩定不敢尋求改變,也有自己規劃的人放棄這些穩定的去創業成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才能堅定的不顧一切的走下去。

擺渡人讀後感 篇4

帶着激動的心情看《擺渡人2》,想追隨迪倫去看她和崔斯坦回到人類的真實世界後的愛情如何發展,卻在看了十章之後被一個樂觀的老太太邢有瑜圈了粉。

她在見到擺渡人的時候便知道自己已經死去了,但是她沒有傷心難過,也沒有嘶聲力竭,更沒有痛苦不堪的不願意離開。她坦然的接受着眼前的一切,對於久臥病牀的她來說,此刻沒有痛苦,可以站在地上,可以大步向前走,可以大口大口呼吸,簡直是一件太美妙的事,就像又活過來了一樣,雖然她已經死去了。

有瑜的荒原一直陽光明媚,豔陽高照,甚至開滿了牡丹花。這讓她的擺渡人也驚訝不已(荒原是靈魂心境的印射,若靈魂心境不好荒原則容易陰雲密佈,暗淡無光,那些專吃靈魂的惡鬼便會趁機而動)。因爲看過第一部所以知道荒原有多麼的變幻無常,靈魂的心情稍微有變動都會使天氣立刻由豔陽高照變爲陰雲密佈。也知道荒原有多麼的'危險,有多少靈魂在陰影中,在黑暗中被惡鬼拖入地下。然而有瑜卻那麼輕鬆的走過了荒原,他們也曾在最危險的地方遭到惡鬼的襲擊,但書中有一處描寫到“惡鬼們未能損傷有瑜笑臉上柔軟、帶着皺紋的皮膚”讓我徹底迷上了這個老太太,僅僅“笑臉”一個詞就勝過千萬句話,有瑜的樂觀、坦然、堅定連惡鬼們也進不了身。她實在讓人佩服。

書中不止一處描述了那些死去的靈魂在得知自己已經死掉之後是怎樣的反應,有的絕望不願接受不再配合擺渡人,有的傷心欲絕痛哭流涕。而有瑜在見到擺渡人的第一刻便接受了自己死去的事實。她輕快的跟着擺渡人上路,即便知道荒原上有惡鬼她也沒有畏懼,甚至她還會安慰她的擺渡人,在她的身上樂觀、自信、睿智被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樣的有瑜即便是因病去世的老人,卻依然讓人覺得她魅力十足,優雅、美麗、熱情、開朗……似乎所有美好的詞用在她身上都不爲過。

我想若是我們在面對生活的時候也像有瑜一樣樂觀、自行,即便遇到如惡鬼般的困難也“笑臉”相迎,那我們的生活定然也會豔陽高照,開滿美麗的牡丹花。

擺渡人讀後感 篇5

最美好的四個字不過是“我在這裏”

Iexistbecauseyouneedme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只是因爲你需要我。或許真的在冥冥之中她們就註定會相遇,一起牽着手在荒原中漫步,從一開始的各種不合,到最後的難捨難分,他們一直都在一起。

上天註定了他們要相遇,分離,卻低估了愛的力量,我愛你,即使前路漫漫,萬分兇險,我也要去找你,哪怕我被黑暗吞噬,爲了你,我也會拼盡全力。

再次重逢後,爲了能一直在一起,面對未知的未來,再多的.恐懼無所畏懼,只要能牽着你的手一直走一下去就好了。

我知道你需要我,所以我會一直在你身邊,最後做到了許多原以爲不可能對事情,所以我在這裏,一直在這裏。

或許愛情不需要太多動聽的語言,只需要簡單的動作和簡短的話語就足夠溫暖人心,“我在這裏”,多麼美好的四個字,看到最後的我心都快融化了,害怕的時候有人牽着你的手,無助的時候有人會一直在你的身邊,有時候一個眼神就能夠傳遞所有美好,真好。

擺渡人讀後感 篇6

每個人都是一個微弱的靈魂,我們藉由擺渡人幫助我們度過一段艱難的歷程,一段我們自己內心世界的投影。

前方的道路艱難恐懼,險象環生,波濤洶涌,惡魔纏身,我們掙扎在內心世界的投影之中,感覺恐懼,感覺不安,感覺緊張,感覺前途未卜,感覺希望渺茫,我們祈盼身邊能有個擺渡人幫助我們度過一路的'艱難坎坷,我們總想找到前方的安全屋來暫時躲避恐懼危險!

遠方的歸宿遙遠也未知,我們希望它永遠安全,永遠沒有恐懼和痛苦,永遠是我們想要的平靜與安穩,於是當我們終於穿越了荒原,到達了所謂的彼岸之後,我們再也沒有勇氣回頭去面對那滿地的荊棘……

迪倫是勇敢的,也是幸運的,她終究走出了自己內心的桎梏,走出了別人爲我們設置的牢籠,我們看到了一個叫做希望的種子,一種叫不服輸的勇氣。

一路的艱難坎坷,我們爲自己內心設置了太多的恐懼和枷鎖,我們不停的在自己的心魔裏掙扎。

擺渡人,那個可以帶領我們穿越荒原,到達彼岸的人,然而真正能讓我們戰勝心魔,真正能擺渡我們自己的卻只有自己!

擺渡人讀後感 篇7

表面上看這本書寫的是關於愛情,但其實不然,這本書寫的更多的是關於勇氣,關於蛻變。或許愛給了我們勇氣,讓我們敢去和自己的命運作鬥爭,不管旅途多麼危險,要承受多少痛苦與折磨,是愛一次次給我們走下去,往前衝的動力,這樣才能一次次衝破危險,讓自己慢慢成熟蛻變,變得強大。

然而,不管愛給了你多少勇氣,它只是虛無的存在着,最終要赴險跋涉的還是自己。可能曾經與主人公迪倫有過同樣的心路歷程,在黑暗,潮溼,充滿惡魔的'心靈世界掙扎過,像崔斯坦這樣的擺渡人或許也有過,但最終還是因爲自己不再去理會這樣的心境,反而慢慢走出來了,每個人的成長都要經歷過一段痛苦掙扎的日子,但總會過來的。

比起這本書裏陰暗潮溼充斥着魔鬼的大背景,我更喜歡千與千尋,那種在有壞人有好人更加接近現實世界的背景下,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戰勝自己,使自己得以成長。因爲穿過那些黑暗的泥濘與沼澤,穿過惡魔哀嚎的夜晚,我更希望看到太陽般的光芒,照亮我的前路,我也有獨自前行的力量。

擺渡人讀後感 篇8

說實話,我對這本書還是有點失望的。

第一方面:作者描寫的荒原是死者心理的反映,荒原上所出現的怪物小屋湖水天氣等等都是根據死者心情而變化的,作者的立意是死者若要到達一個美好的地方必須通過自身的考驗披荊斬棘小怪獸嗎還是咋滴?

第二,對純潔的靈魂的詮釋。書裏面這樣寫的:“任何時候,只要一個進入荒原的靈魂仍是無暇之軀,魔鬼們就會變得更加咄咄逼人,更加兇險。”“它們想要你,特別想要你。對它們來說,你的靈魂就是一頓大餐”。所以,純潔的靈魂=處女?這是我不能理解的。

第三,就是迪倫開始回荒原那段,在這裏我看不出女主有哪些方面變化了?按理說從荒原經歷這麼多到達另一邊性格什麼的總有些變化吧,可我在她身上只看出少女對擺渡人崔斯坦的`情愫。“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原諒我不懂愛情。

第四,當然是結局。結局的確很治癒,擺渡人成功被擺渡回現實。以下原文:

“嗨。”她也輕聲回了一句,嘴脣顫抖着露出了微笑,“原來你在這裏。”

“我在這裏。”

“嘿!你的益達。”“不,是你的益達”我當時心中就是這種感覺的。

“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所以,迪倫最後是找到了愛情了吧。

不喜勿噴,純屬個人觀點。

擺渡人讀後感 篇9

原來從火車裏出來的迪倫已是脫離了肉體的靈魂,必須穿過荒原到達彼岸,就算完美的結束了這一生。原來擺渡人崔斯坦已在這荒原擺渡了無數人,卻從未體會過人生,也從未想過離開這裏。但是,這一切似乎從他們的相遇就預示着會有所改變。崔斯坦開始對這個單純善良的女孩感到好奇和關懷,迪倫也開始對她的擺渡人表現同情和愛慕。而我覺得,這一切都始於迪倫人性中的`美好:單純、善良、堅強,還有對自我和愛情的執着追求。崔斯坦因這些,愛上了本不該愛的人,但他仍不得不用盡一切辦法將迪倫獨自一人擺渡到荒原的另一邊,讓她徹底拜擺脫惡魔,靈魂得到安息。迪倫靠着對崔斯坦不可磨滅的愛,不畏艱難險阻返回荒原,是爲了和愛人待在一起。最終,他們突破了荒原的禁錮,一起回到人間,完成了他們的擺渡。

單就人物身份來說,崔斯坦無疑就是一個擺渡靈魂的擺渡人。但仔細想來,似乎故事的兩個主人公都是擺渡人。而且,他們不僅僅在擺渡對方,也是在擺渡自己。

故事看到最後,一句“你也在這裏”,一句“我在這裏”,看的滿心是感動。

擺渡人讀後感 篇10

《擺渡人》讀過的最完美,最震撼人心的小說,《擺渡人》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也很簡單,女主角迪倫,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迪倫跟隨母親居住,因爲父親居住在另一個城市,而迪倫呢!又想見一見這個沒有多少印象的父親,於是軟磨硬泡說服母親一同坐火車去探望父親,沒想到,火車行駛到一半就出事翹辮子了,迪倫的靈魂出竅,遇到了男主角,男主角是負責把她護送到下一個站點的擺渡人,而他會一直在那個區域擺渡。

如同瓊瑤阿姨的手法一樣,他們相愛啦,女的天堂也不去了,非要返回來,自然千辛萬苦,排除萬難、不怕犧牲,終於找到了男主角。

不僅如此,兩人還重返了人間,書的結尾女主角還用了張愛玲的那句“原來你在這裏”,男的說“我在這裏”。這也正是問題重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再說下整本書的感覺: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的寫作手法很好,尤其是細節描寫上注重得特別到位,就如文中在上學的篇幅和收拾行李的篇幅寫的很細膩,特別是在寫迪倫和泰迪熊的一段,用很簡單的文字描述了迪倫的童心情懷。

然後是說下書中最讓我印象深的句子,除了這句“原來你在這裏,我在這裏”外,還有一句“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主人公倫迪和催斯坦作爲彼此的擺渡人,在這個過程中,由把靈魂擺渡到天國,再因爲愛再把靈魂擺渡到人間,這個過程讓讀者感受到了所有人性美好的東西:信任,忠於職守,堅毅,勇敢,遵守規則,純潔真摯的愛。在倫迪返回尋找崔斯坦的過程中:執着,更深沉的愛,堅強,憐憫,犧牲自我,超越自我,更震撼人。小說的情節暗喻人生一樣是一個不斷成長,蛻變,豐富,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經歷各種考驗,始終保持一顆向善之心。誰是我的擺渡人?今生我又可以憑我平凡的生命擺渡誰?在人生這個不斷逃離苦難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有幸作爲一名小老師,希望學生們的困惑與迷惘我去點悟,我成人的世俗與世故更願意他們來擺渡。

擺渡人讀後感 篇11

在圖書室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我就被封面上的這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深深吸引,再一看封面插圖,一人在平靜的湖面上搖着船,金色的陽光穿過厚厚的黑壓壓的烏雲照在湖面上,把湖面染上一層暖意。本以爲就是一本愛情的小說,讀完之後才明白,這本書更是一部治癒靈魂的小說。

作者描寫了一個史詩般的動人故事,它令人激奮、恐懼、溫暖,迴歸人性,引人深思,用誇張而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把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環境表現出來,畫面感強烈,引人入勝。

15歲的迪倫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女孩,她與母親無話可談,校園生活不如意,唯一的好友轉學離開,在這個一片狼藉的世界裏,迪倫痛苦地掙扎着。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滿懷希望地踏上火車,但路上突發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後,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荒原。直到迪倫來到擺渡人崔斯坦的身邊,她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他們懷着恐懼走向荒原,攀過山峯,闖過山谷,越過惡臭的湖水,躲過無數惡魔,相處中,他們之間的感情隨着共同經歷的艱難險阻而慢慢升溫。迪倫漸漸愛上了這個屬於千千萬萬個靈魂的擺渡人,而崔斯坦也漸漸地愛上了這個天真無邪、單純善良的小姑娘。當他們到達終點,崔斯坦別無選擇的`去迎接下一個任務。迪倫始終忘不了崔斯坦,她決心冒着魂飛魄散的危險回去那片荒原,她是幸運地,憑着倔強、堅毅、果敢,挑戰未知,和崔斯坦一起逃離了那如死一般沉寂的世界。崔斯坦擺渡了迪倫,迪倫也擺渡了他。

整部小說最讓我震撼的就是迪倫的蛻變,一個膽小、缺乏親情的女孩,在經歷過各種冒險後變得堅韌、勇敢,大膽的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正是因爲她的堅持,她才能讓崔斯坦有自己的選擇,才能把崔斯坦來帶到她的世界。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永遠躲在安全屋裏,躲在父母的羽翼下,要像迪倫一樣勇敢的走出去,挑戰未知,披荊斬棘,哪怕迷路,哪怕受傷,走該走的路,過喜歡的生活,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彩虹!

擺渡人讀後感 篇12

我們都是崔斯坦,渴望遇見迪倫,重獲新生。

崔斯坦在遇見迪倫之前,他和他的工作一樣單調枯燥機械,行屍走肉一般。我們社會中的大多數也只是平凡世界的一員,日復一日重複着的生活,漸漸磨損了我們所有的期待,我們恨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斷絕所有不必要的拉扯。人對自己最大的殘忍大概是斬斷對世界的`好奇與想象。時間拉扯的越長,我們越來越害怕失敗,害怕自己的一不小心親手斷送了現在的安全與安逸,也正因爲如此,崔斯坦會對迪倫的大冒險那麼猶豫與不信任。

迪倫,我渴望的迪倫,那麼相信、堅定,勇敢,無所畏懼,她會怕會懷疑,但是還是選擇相信,選擇自己的命運,她是崔斯坦擺渡靈魂中最特別的,給他無趣的生活帶來了歡笑與煩惱。我們應該都渴望遇到迪倫,在戀愛成本越來越高、愛無能越來越普遍、越來越不願將就的時候,我渴望遇到一個這樣的迪倫,即使不是戀人,他都會給我的生活帶來一絲光明和希望。她和崔斯坦一點都不一樣,她真實,怕苦怕累,他,冷靜膽小,即使這樣她還是爲了愛義無反顧,他還是爲了她一步步違抗自己原本早就被安排的命運。

沒有誰的命運一早就被註定,也沒有哪種生活一早就被安排好,選擇權在自己心裏。

擺渡人讀後感 篇13

人死後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會去哪裏?遇見什麼人?有生之年,大概每個人都會想過,是否真的有前世今生、因果輪迴這麼回事。讀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擺渡人》引起我們的思考,關於親情,關於愛情,關於生命。

生來便是擺渡人的崔斯坦他沒有活過,沒人知道他原來的樣貌,他會以一種讓靈魂信任的樣子存在,直到遇見下一個靈魂,他的存在只是因爲靈魂的需要。

天真善良的迪倫在十五歲火車遇難,她成爲了唯一沒有逃生的'人。生命的結束突如其來,使她意識不到自己的死亡,她天真地以爲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她以爲自己還能見到陌生的父親,嘮叨的媽媽以及討厭的同學。

一路上顛沛流離,崔斯坦竭盡全力護送迪倫到天堂彼岸,而他又要回到荒原擺渡下一個靈魂。迪倫呢?她愛上了無微不至的崔斯坦,所以她毅然離開極樂地回到起點與崔斯坦在一起。

單親女孩迪倫15歲了,然而她的世界一片狼藉。在學校受到同學的欺負,與母親缺乏溝通,唯一的知心好友轉學離開……這一切讓她痛苦不已,她決定去看看素未謀面的父親。然而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當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她與火車附近的男孩崔斯坦結伴,跟隨他以爲可以回家,他們穿越荒原、沼澤……在經歷了怪物襲擊、看見鬼魂等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後,崔斯坦告訴她“你不是事故中唯一的倖存者,你是唯一一個沒有逃出來的人”每個人死後都會有一個擺渡人,引導靈魂穿過荒原,送他們去要去的地方。一路上,崔斯坦極力保護天真的迪倫,將她護送到天堂彼岸,可是迪倫卻愛上了崔斯坦,不忍與他分離,她決定冒險回到荒原和他在一起。

假如我們的內心有一片荒原,那心靈的擺渡人,是親人,是朋友,沒有他們的陪伴,或許我們很難完成這趟旅程,但是,也正因爲有他們,內心的荒原,纔會開花。

擺渡人讀後感 篇14

《擺渡人》這是一個關於擺渡人和被擺渡人的故事,是一個關於靈魂擺渡的故事,是一個關於生存和愛情的故事。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的心靈治癒系小說,對待這一類書,我一直都是懵懵懂懂的,因爲它們太多晦澀難解,與衆不同,甚至讓我對它們有了一種不一樣的看法。

這本書講了一位單親女孩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和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捉弄,唯一的好朋友也轉學。這一切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而在路上卻出現了交通事故,等她爬出火車的殘骸之後,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這時,迪倫看到不遠處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男孩將她帶離了事故現場,但是,迪倫很快意識到,男孩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路人,他就是迪倫的擺渡人。然而,命運從他們相遇的那刻開始,發生了無法預料的轉變……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迪倫在那位男孩——崔斯坦的指引下,依靠堅持不懈的精神打破重重困難。崔斯坦相當於迪倫的防禦罩,要時刻保護她的安全,防止她被惡魔捉去。有一次,崔斯坦爲了讓迪倫安全回到安全屋,被惡魔捉去折磨。迪倫在安全屋裏透過窗子目睹了一切。她呆在安全屋中,不停地哭泣着,希望崔斯坦可以回來。到了第三天,迪倫想:不行!我不能坐等崔斯坦回來,我要自己走,走到下一個安全屋。開始,我不相信迪倫能走到下一個安全屋,但是,她靠着自己的勇氣和毅力,她做到了。這個段落,我看得膽戰心驚。想:如果這是現實,那該多麼恐怖啊!

看完整本書,我看到了一位自卑、膽小、軟弱的女孩,破繭成蝶,變得勇敢而堅強。不知爲什麼,我看完這本書,心裏五味雜陳。說是感動,也不全是;說是心裏治癒,有點接近。我從中明白:在現實中沒有擺渡人,擺渡人就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地拯救自己,擺渡自己。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渡人就是渡己,渡己就是渡心。而生活最終帶我們去往何處,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擺渡。只要自己足夠勇敢、堅強,並堅持不懈地努力,你的思想和覺知就會帶着你走向每條正確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