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擺渡人》讀後感(集合)

《擺渡人》讀後感(集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擺渡人》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擺渡人》讀後感(集合)

《擺渡人》讀後感1

讀《擺渡人》是被它宣傳的心靈治癒所吸引,讀完第一部並沒有覺得很好,可能期望值太高,留下的伏筆太多。後來無意中讀了第二部,本來以爲作者可以填補前邊的漏洞,結果拖了很久很久才勉強讀完,很失望。很感謝作者寫了第三部,才讓這個故事可以有個終結(雖然很多情節和人物都忘了)。沒想到這三部時間跨度有七年,作者說“擺渡人”系列改變了她的整個世界,她不敢相信自己寫完了最後一個字,不敢相信最後要與迪倫、崔斯坦、蘇珊娜和傑克說再見了。是的,我也不敢相信。謝謝你有了第三部才讓我終於明白了整個故事,也對我自己對擺渡人系列有了一個善始善終的交代。雖然還是有很多漏洞,很多沒有交代的地方,但好歹結局是治癒的。

一路見證了迪倫和崔斯坦的愛情,不得不說很勇敢。鐫刻着愛的靈魂是偉大的,他們是彼此的擺渡人。因爲有愛,荒原的硬性規則才被打破。因爲有愛,荒原的很多不可能纔會變爲可能。因爲有愛,人們纔有了更多的勇敢。因爲有愛,人們纔有更多的嘗試。因爲有愛,人們纔可以長相廝守。其實所愛之人的靈魂並沒有真正消失,還可以被拯救回來,唯一條件便是願意爲之獻出自己的`靈魂,這樣就可以把所愛之人救回來。也許,這就是無境之愛吧。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男神陳銘,一個被稱爲全世界最會說話的年輕人,一個被戲謔爲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最佳辯手,一個出口成章且具有強大氣場的有趣之人。他經常在辯論過程中呼喚愛。我相信,愛是一種信仰,是積極的,是陽光的,是向上的。靈魂迷失不可怕,惡鬼亦不可怕,總會等到愛來喚醒他們拯救他們。在命運這條孤獨的長河裏,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呢?

《擺渡人》讀後感2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在現實世界,她是孤獨不幸的,父母離異,好友遠去,受人捉弄,她卻無力改變。當她偶然間知道父親的電話時,她是激動又忐忑不安的,與父親見面卻成了她迫切渴望去完成的願望,於是她隻身搭乘火車去見父親,奈何火車發生事故,原以爲是唯一的'倖存者的她事實上卻是唯一的遇難者,命運竟和她開了這麼大的玩笑。

當她醒來爬出火車殘骸後,她遇見了正在等候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她用她的真誠善良感化了在一次次擺渡靈魂中逐漸麻木冷漠的崔斯坦,倆人間也敞開心扉交換心意。崔斯坦爲了讓迪倫穿越荒原,平安到達天堂的彼岸,他壓抑自己的情感欺騙迪倫,可是到達天堂的迪倫也開始明白自己的追尋,開始想方設法尋找返回荒原的方法,願意冒着生命危險去找崔斯坦,勸說崔斯坦回去荒原的起點。迎接他們的會是命運的贈予還是懲罰呢?可是不管怎樣,如果前進他們依然是分離的命運,那麼爲何不往回走,回到最初相識的地方,跟命運反抗一回,大不了也是一起死而已,卻不用忍受生離死別的悲痛欲絕。這一刻,她是他的擺渡人,她引領他向命運發出狠狠的一擊。

回到失事火車殘骸時,她成功回到現實世界,可崔斯坦在哪?她害怕再也見不到她了。如果是這樣,她寧願一輩子待在荒原裏,至少他在身邊。然而她見到了他,在人羣中只一眼,恍如隔世。

“原來你在這裏”

“我在這裏”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世間最動情的話莫過如此。

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你是你自己的擺渡人,生命中有那麼多羈絆,能拯救你的,唯有你自己。

《擺渡人》讀後感3

記性不太好的緣故,看了10頁左右,才發現幾年前讀過這本書。用飛機上的時間快速重溫了一遍。

記得第一次讀的時候,最喜歡的是這個設定:死亡之後的靈魂穿越一片荒原,有機會再次回到軀殼實現復活。

我想這在醫學上是可以驗證的:一些重症病人陷入昏迷後,他們的思想也應該是遊離狀態。那些有着堅韌意志的的靈魂甦醒的概率遠大於易於放棄意志軟弱的'的靈魂。

重溫的感悟是:每個靈魂都是獨特的,但最有趣的靈魂是哪種呢?我想是純粹的、以及能夠考慮他人的——哪怕知道已經死亡的情況下,也不是一味的悲傷,而是去關心另外一個靈魂。

主人公迪倫就是一個有趣的靈魂。她會考慮擺渡人的感受,哪怕擺渡人可能只是一團光而非人類。她也是勇敢的,在歷經艱險穿越“荒原”後,竟然有勇氣原路返回再經歷一次。

二讀也發現這本書的不足:

1、迪倫與擺渡人之間的愛情,缺乏一些支撐。更多是危難之間的依靠。

2、擺渡人來到現實世界與迪倫相認,需要一個科學的解釋與合法的身份。比如這樣的設定就更合理:他在另外一個人身上覆活,改變了外貌,但不變的藍眼睛讓他們相認。

3、那個猶太營的士兵,故事沒有展開。那個因爲迪倫而泯滅的婦女的靈魂,沒有後續補充。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每一個小人物都應該完整,且是宏大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結論:擺渡人更像是一部輕鬆的童話故事。它並不能真的擺渡什麼、治癒什麼。就像主人公迪倫,她之所以獲得救贖,更多還是靠自己的意志,而非擺渡人。所以,自己纔是自己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後感4

故事講了一個15歲單親女孩,有一個嘮叨的母親,不開心的學校,一個倒黴的早晨。在去看望自己多年不見的父親時,路上遇到了事故,等她從火車爬出來時,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卻是一片荒野。就在這時,她看到遠處的山坡上有一個男孩。這個叫崔斯坦的男孩一路帶着她穿過荒野,躲避魔鬼的追趕。在她得知自己死亡的事實時,沒有消沉,而是淡定的接受了死亡的事實。多麼勇敢的孩子,在知道事情的真相還能勇敢的面對魔鬼的追趕。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一路保護着她,引領着她,護送她的'靈魂到達應該去的地方。

如果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崔斯坦爲了超度靈魂,隨時變成那些亡靈想要的陪伴着的樣子。他怕傷害迪倫,所以一直隱瞞着她已經去世的事實,崔斯坦是善良的。當迪倫知道崔斯坦沒有過去沒有將來,更沒有感情時,她同情着崔斯坦。當迪倫跨越擺渡的終點邊界線時,卻沒有看到答應與她一起離開的崔斯坦,痛苦欲絕的迪倫決定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尋找自己的靈魂擺渡人。爲了愛,迪倫選擇一條未知和艱險的路。在茫茫的荒野上,迪倫找到了崔斯坦,她勸說崔斯坦跟隨自己回到屬於她的世界。這是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但是崔斯坦因爲愛,決定去冒險。這一次,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帶領着他義無反顧的找到自己出事的火車。當迪倫醒來時,沒有因爲自己活過來而高興,卻爲自己放開了崔斯坦的手而傷心難過。一句“原來你也在這裏”,讓兩個年輕人會心一笑。

迪倫是幸運的,因爲她遇到了崔斯坦,擺渡了她的靈魂與人生。

當我們心中充滿愛的時候,纔會勇敢的去戰勝困難。其實自己也可以做別人的擺渡人,只要我們的內心足夠強大,足夠善良,一樣可以幫助別人。

《擺渡人》讀後感5

《擺渡人》這本書講的是一個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坐上火車去找她的親生父親,不料在路上遇到了交通事故的故事。

“她的呼吸越來越急促,她努力想把心中無邊的恐懼感想個清楚、弄個明白。眼前的黑暗讓她產生了幽閉恐懼,她抓着自己的喉嚨,像是有什麼東西在掐着她似的。她現在孤身一人,周圍是……是……她都不敢想下去了。”在事故發生以 後,周圍一片漆黑,迪倫一個人非常害怕。她的'周圍都有些什麼,她都不敢想象了。看到這裏,我的腦海裏浮現了一幅畫面:在長長的火車車廂裏,一片漆黑,車廂地板上滿是橫七豎八,軟塌塌的遇難者屍體。我不打了一個寒顫,繼續看下去。

等迪倫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的景象,卻是一片荒原。此刻,迪倫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坐着一個男孩。那個男孩將迪倫帶離了事故現場。他們在趕路的過程中,迪倫得知自己是這場事故中唯一一個逃出來的人,而這個男孩,就是要將迪倫的靈魂帶向世界的另一端。

隨着時間的推移,天也很快的黑了,就在他們將要到達不遠處的屋子裏的時候,卻遇到了一羣吞噬人類靈魂的魔鬼。“在羣魔狂歡的咆哮和尖叫聲中,他的聲音幾乎難以察覺。現在那些東西全都朝她一窩蜂撲過來。她能感覺到這些魔鬼在自己的胳膊上和腿上,穿過她的肚子,甚至爬到她的臉上。它們觸碰着迪倫身體的各個部位,火辣辣的,就像結霜的金屬貼在裸露的皮膚上一樣。”這一節我覺得描寫的很精彩,它寫出了那些魔鬼的兇惡,全都一窩蜂地朝迪倫撲去。而這也體現了迪倫的勢單力薄,面對這些魔鬼,她毫無辦法,只能聽從那個叫崔斯坦的男孩的話,一個勁地向不遠處的屋子裏跑。最終,迪倫和崔斯坦一起跑到了屋子裏,這才安全。

《擺渡人》這本書是一個驚險動人的故事,它既令人興奮,又令人恐懼,卻又十分的溫馨,這本書非常的引人深思,我推薦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擺渡人》讀後感6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作者從青少年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溫情,通過男女主人公的所見所感,娓娓道出所有人對親情、友情和愛情幸福的嚮往。故事情節描寫地細膩生動,這讓小說別具一格,吸引眼球。

每一次驚險刺激的生死逃亡背後,也都是有溫暖,有堅強,有希望。很少的人能時時感受到,身邊的一切是有多麼的不堪一擊。當生命都逝去之後,生前的一切名利財富、酸甜苦辣都的沒有了任何意義。

雖然故事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少男少女,給人以奇遇、魔幻的感覺,但很多適合看的人,會因爲故事的背景而忽略它,被真正適合它的人所忽略。一開始看這本書時,覺得應該沒有那麼好看,不會很快看完,但當我真正用心去看時,彷彿身臨其境般的驚險,讓人回味無窮、發人深省。“如果生命是一條長河,誰會是你生命的擺渡人?”這句話給人一種震撼人心的感覺,會不自覺想象這是一個讓人唏噓不已,感天動地的故事。

崔斯坦看似一直守候在荒原去擺渡別人,實際上,不如說他也同樣在等待他的擺渡人。迪倫既被崔斯坦擺渡了,同時也擺渡了崔斯坦,最後兩人還成爲了情侶。

許多人的生活都是平淡、庸俗的,但驚喜和幸福也是因爲庸俗、平淡而更加可貴。讀完這本書會使人不禁想到,愛是不應該被動的,追尋幸福的過程就是最耐人尋味,最吸引人的。它是不經意間的火花,是看不見幸福的終點。迪倫在生命的.最後找到了人一生所在尋找的東西……幸福,雖然短暫,但在她離開人世間的最後一刻出現了。

如果每一個人都等待幸福,不去追尋幸福,不去抓住幸福,只是安靜地等待,那麼你永遠也不可能有刻骨銘心的感情,所有的愛都是爲了愛而去愛,那世界就失去了它原來的色彩,不再是絢爛多彩的,那人將會多麼悲傷。

“這是一個史詩般的動人故事。他令人激奮、恐懼、溫暖,迴歸人性,引人深思。”

《擺渡人》讀後感7

經朋友介紹買下的這本書,名字聽上去像本名著,網上介紹的也挺牛逼,看了後不能說不好看吧,因爲自己也是在短短几天之內就看完這本小說,並且在火車上那麼嘈雜的場所也看了本書的60%,可能我該爲自己現在的閱讀狀態高興吧。

一開始決定看一些小說也是出於培養自己的看書習慣,從《追風箏的人》到這本《擺渡人》,可能兩者的差距太遠,以至於剛開始看《擺渡人》的時候,我以爲是特別俗套的言情小說,冷酷的男一,愛耍寶又顯得有點傻的女一,都想放棄閱讀的一本小說,但是,火車上的無聊讓我重新拿起了這本小說,看到最後,我爲自己的沒有放棄感到慶幸,不是因爲遇見這本小說,而是最後女主的選擇。

其實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是在求穩,不想改變,等待着時間給我們答案,然而迪倫穿過荒原,她就擺脫了那些一直糾纏她的惡魔,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她生命不再受到威脅了——她“回家”了,這是擺渡人的`終極目標,然而她愛上了她的擺渡人,走過分界線她便再也見不到她的擺渡人,她不願過着那樣沒有希望無限期等待的生活,她選擇了再次回到荒原——那個她曾經無比害怕也無比甜蜜的地方。在看小說的時候我一直受一種思想束縛着——那個統管人界、荒原和鬼界三界的大boss該出來阻攔了吧。可能作者追求的是一種無拘無束,而受限的是我自己。

看完後會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我是否在無休止的過着複製般的生活,沒有變化,沒有期待。然而其實自己是有夢想的,只是沒有勇氣再回到那個“可怕的荒原”,去尋找自己的“崔斯坦。

《擺渡人》讀後感8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長河,誰會是你的擺渡人”因爲這句話,我讀完了整本書。一個青春懵懂的女孩兒因爲一場火車事故,靈魂和肉生剝離,每一個剛死去的靈魂都由自己的擺渡人帶領,穿過荒原,進入死後的天堂。荒原並不是坦途,很多惡魔覬覦着新來的靈魂,隨時準備抓住靈魂美餐一頓。在擺渡人崔斯坦的指引下,迪倫在高山,泥潭,沼澤,深谷中前行,抵住惡魔的幾次威脅。

十幾天的生死與共讓兩個人深深地愛上了對方。然而崔斯坦和迪倫不是一個世界的人:迪倫註定將進入天堂,而崔斯坦要在這個大荒原完成擺渡人的使命。當他們來到了天堂和荒原的交界處,崔斯坦哄着迪倫會陪她一起渡過交界。當迪倫跨過界限時,卻發現兩人已經在不同的世界。迪倫找到回到荒原的方法,在沒有擺渡人保護下與惡魔做生死搏鬥獨自前行。然而沒有擺渡人的荒原,迪倫只能看到紅色的天空和天空下蠕動的靈魂,擺渡人的.形象只是每個靈魂前的一盞燈。迪倫在絕望中因爲愛而堅持,終於在千千萬萬的燈中辨認出了崔斯坦。兩個人再次相聚,放手一搏,決定同回人間。故事很圓滿,但是我總感覺少了什麼,擺渡人催斯坦違背了他作爲擺渡人的遊戲規則,結局並沒有細說,就直接結束了。這個故事時常感覺到死寂的絕望。在荒原中,你不知道前路,不知道死生,不知道關於自己未來的一星半點,只能埋着頭往前走,別無選擇。如果是我,在這樣的絕望中,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更加不可能獨自一人回返,爲看不到一絲希望的目標,堅持堅持再堅持,也許只有愛才能夠讓人在迷茫的一生中,有溫暖有慰藉有前進的動力。

《擺渡人》讀後感9

經朋友介紹買下的這本書,名字聽上去像本名著,網上介紹的也挺牛逼,看了後不能說不好看吧,因爲自我也是在短短几天之內就看完這本小說,並且在火車上那麼嘈雜的場所也看了本書的60%,可能我該爲自我此刻的閱讀狀態高興吧。

一開始決定看一些小說也是出於培養自我的看書習慣,從《追風箏的人》到這本《擺渡人》,可能兩者的差距太遠,以至於剛開始看《擺渡人》的時候,我以爲是異常俗套的言情小說,冷酷的男一,愛耍寶又顯得有點弱智的女一,都想放棄閱讀的一本小說,可是,火車上的無聊讓我重新拿起了這本小說,看到最終,我爲自我的沒有放棄感到慶幸,不是爲遇見這本小說,爲最終女主的選擇。

其實我們此刻很多人都是在求穩,不想改變,等待着時間給我們答案,然而迪倫穿過荒原,她就擺脫了那些一向糾纏她的`惡魔,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她生命不再受到威脅了——她“回家”了,這是被擺渡人的終極目標,然而她愛上了她的擺渡人,走過分界線她便再也見不到她的擺渡人,她不願過着那樣沒有期望無限期等待的生活,她選擇了再次回到荒原——那個她以往無比害怕也無比甜蜜的地方。在看小說的時候我一向受一種思想束縛着——那個統管人界、荒原和鬼界三界的大boss該出來阻攔了吧。可能吧,作者追求的是一種無拘無束,而受限的是我自我。

看完後會反思自我的生活狀態,我是否在無休止的過着複製般的生活,沒有變化,沒有期待。然而其實自我是有夢想的,只是沒有勇氣再回到那個“可怕的荒原”,去尋找自我的“崔斯坦。

《擺渡人》讀後感10

不管擺渡人以何種的形式出現在你的生命中,都會促使你重新審視自己,勇敢地走出生命的困境。 ———題記

15的單親少女迪倫,與母親速來無話,在學校也是同學嘲笑的對象,在去看望十年未曾謀面的父親的路中遭遇車禍,走出車廂的僅僅是她的靈魂,這時她靈魂的擺渡人崔斯坦出現了,崔斯坦的任務是幫助迪倫渡過荒原,一路上惡魔不停地追擊,試圖撕毀迪倫的靈魂,將其變成自己的成員之一,迪倫在與擺渡人崔斯坦在生死與共中產生了愛情,當崔斯坦騙迪倫跨出靈魂擺渡的分界線,迪倫找到她靈魂的棲息地,而崔斯坦返身繼續當他的擺渡人時,迪倫義無反顧地回到荒原,在獨自與魔鬼的爭鬥中變得勇敢而堅強,她說服途中相遇的崔斯坦,走出荒原,和她一起回到出事地,當她的靈魂再次回到她的軀體裏,迪倫甦醒了,重回人間,而她的崔斯坦呢?迪倫一直手拉着崔斯坦,生怕再次的別離,不幸的是最後她滑倒在她的軀體旁邊的瞬間手鬆開了。

當迪倫睜開眼睛,後悔自己最後時刻的鬆手,她驚訝的發現崔斯坦就在她的不遠處。

小說的結尾,迪倫微笑着說:

原來你也在這裏。

正如書中崔斯坦所言:“荒原是你心靈的投影”,也許每個人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心都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原,都會出現一個你靈魂的擺渡人,這個擺渡你靈魂的人只是個虛幻的象徵,也許是一件足以觸動你的故事,也許是某一天你心靈的一次了悟,也許是愛你的人給予你的信任與理解。不管擺渡人以何種的形式出現在你的生命中,都會促使你重新審視自己,勇敢地走出生命的困境。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用不變的承諾,勇往直前的行動,擺渡你的靈魂,陪你抵達幸福的彼岸?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你自己。

《擺渡人》讀後感11

最近讀了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暢銷小說《擺渡人》。講的是一個小姑娘迪倫在去看爸爸的途中遭遇車禍死亡。作者巧妙地運用活人的視角,寫了迪倫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在車禍後遇到擺渡人崔斯坦,一路上崔斯坦保護着迪倫去往天堂,各種的艱難險阻驚心動魄。

當迪倫成功擺渡到天堂時,因留戀崔斯坦而再次找到從天堂返回荒原的辦法並與其相見。二人一起從荒原逆行回到人間,達到了圓滿。

故事聽起來似乎和平常的穿越劇、靈異電影相似。但仔細品讀時,字裏行間卻透着我們對人生態度的思考。

若人死了真有靈魂的擺渡者,那麼死亡或許沒有那麼可怕,只是離開了一個現實宇宙能看見的世界到達另一個顛沛流離的世界罷了。在那裏有逝去的親人,活着的人早晚有一天也會到來,死亡只是一個空間的跨越。

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說每個人都來自牆上的一幅畫,只是從靜態的平面跨越到動態的立體空間。(看過神話電影《畫中人》的都能懂)如果有人離開了,TA只是回到了那幅畫裏而已。

看到這句話是你是不是覺得特輕鬆?因爲世界沒有可怕的.事,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態所爲。

如果連死亡都不怕了,世界上還有可怕的事嗎?

曾經採訪過一位老者,問過他害怕死亡嗎?答:曾經很害怕。難以想象一個人走在死亡的邊緣那一刻是什麼感受。後來不怕了,他說若抱着一顆好奇心去對待,或許就能消除恐懼。因爲好奇那一刻的到來,自己會是實踐者,想知道答案。

這世界有太多永遠解不開的祕密。比如,人死了到底有沒有靈魂,到底有沒有天堂的存在,沒有人能親自實踐過再回頭告訴世人答案。

《擺渡人》讀後感12

在某東的雙十一特賣上買了《擺渡人》並開始讀,讀完又買了《擺渡人2》又讀完,時間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一直遲遲不寫讀後感,是因爲不知道怎麼去形容它,也許是因爲書的宣傳做的太好,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拖延症又犯了。

《擺渡人》吸引我的是:腰封上“心靈治癒型小說”,說實話,讀第一本的時候,對迪倫只是同情,單親家庭,母親冷漠,學校中同學排擠,當她知道自己死亡時之所以那麼淡定也許是現實沒有太多的引力,到是靈魂的'擺渡人崔斯坦,面對着自己的重複工作,起初富有熱情用心在工作,但是工作久了就麻木了,這更能讓我聯想到工作中的我們,面對重複的工作,想要逃避,但只能面對,缺乏了改變和創新的勇氣和決心。從這點上看的話的確對我讓我反省了,或是說“治癒“也行。

迪倫打動我的是她不怕困難對夢想的執着追求的那股勁兒,的確發人深思,想想自己多久沒有這麼執着的追求了。

《擺渡人2》也就是《擺渡人》的續集,是對《擺渡人》從心靈治癒型小說到言情小說的過渡,裏面更多的是你儂我儂,簡單的校園愛情。至於因爲穿越到人間,在人間和荒原之間留的那個洞,給後來的惡鬼可乘之機,造成大批惡鬼來到人間吞噬着人類的生病,我看到只是對自己做錯事兒的愧疚和改正錯誤的行動。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要求,不存心靈的救贖。至於他們及時的補上洞,還允許他們留在人間,也是在太狗血了。

讀完《擺渡人》對我來說算是科普,讓我對死後的生活有了瞭解,對死不是那麼的懼怕,對死去的爸爸也不會那麼的掛念,知道他們在那裏很好

《擺渡人》讀後感13

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所以我們終會遇見自己的擺渡人?

其實,若說是擺渡人擺渡自己,不如說是自己在境遇中擺渡了自己。

在穿越一趟荒原後迪倫從一個猶豫要不要帶熊的小女孩成長爲一個敢於挑戰充滿勇氣的女孩。善良、愛和勇敢便是她的武器,從一個需要被擺渡的靈魂擺渡了她的靈魂擺渡人。

其實,人們都着眼於“死亡”,但故事何嘗不在於換了一個世界,現實世界和彼岸世界是一個互補的世界,而荒原則是另一個世界,有的人和已經離去的`親人生活在一個世界,有的人則生活在現實世界,而荒原中的這個世界正因爲黑暗和恐懼所以無所留戀,但迪倫有了崔斯坦便有了信心,有了無所畏懼的勇氣。迪倫在安全屋中的夢境卻是現實世界醒來的一切,所以生死的界限在哪裏?生與死有何區別?死是生之現實,生是死之夢。生亦死死亦生,如同莊生曉夢迷蝴蝶,誰又能分清呢?

只可惜從沒人知道死亡以後的世界,所以我們不斷探尋。如果有機會去死亡的世界看一看,代價是十年的現實世界的生命,你願意去嗎?我不知道。

在這本書中,愛情有着超越一切的力量,大概也是因爲人設,迪倫父母離異,與現實世界格格不入的女孩,因爲現實世界的無可留戀,殘酷世界的微光溫暖的愛情便成了重要的一切。是啊,但願有一處安靜的墳墓可供我們談論愛情。

“如果你還在這個世界存在着,那麼這個世界無論什麼樣,對我都有是有意義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無論這個世界有多麼好,他在我眼裏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個孤魂野鬼。”

《擺渡人》讀後感14

一葉輕舟,孤獨地漂泊在水面上,而水面卻被陽光曬的金黃,擡頭才發現陽光上還有團團烏雲。

擺渡人,是岸與岸之間的相接,更是靈魂與靈魂的相擁。當他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行再次輪迴,他們又願爲此付出怎樣的代價。

克萊兒。麥克福爾,《擺渡人》的作者,一個極其平凡的人,卻寫出了不平凡的作品,塑造出來的主人公崔斯坦和迪倫都是那樣的令人深省。這是一個史詩般動人的故事,它令人激奮、恐懼、溫暖、迴歸人性、引人深思。

上帝爲了幫忙孤苦無依的靈魂,找到回家的路,便爲每個靈魂安排了一個擺渡人,陪伴他們一齊走過這段艱難的路程。崔斯坦,迪倫的擺渡人,他不明白自我爲什麼活着,沒有屬於自我的相貌性格,唯獨擺渡人的身份能證明他的存在,護送靈魂是他的職責也是他的使命,歷經千辛萬苦後,只爲一個靈魂得到歸宿,而自我卻沒有歸宿,周而復始地完成宿命的輪迴。或許也正是他這樣,之後纔會有一個女孩出此刻他的生命裏,改變他,讓他感受到生活的完美,也讓他找到了自我最終的歸宿。當他爲了自我所愛的,所想要得到的東西時,他能夠奮不顧身甚至捨棄生命,只爲守護一個無形的承諾,堅持不懈地追求,直到最終。他也得到了他最初嚮往的幸福。

但,崔斯坦和迪倫之中到底誰纔是真正的擺渡人?是崔斯坦還是迪倫,沒有定數,記得有部電影中說:“怯懦囚禁人的靈魂,期望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而迪倫用生命和靈魂的不懈追求告訴我們:禁錮我們的`從來不是有形的鐵鏈和枷鎖,而是來自我們心中無形的膽怯和對未來的恐懼與擔憂。你的信念決定你自我的人生,僅有無所畏懼的自由靈魂,才能抵達美麗的彼岸,才能擁有完美的結局。或許,在過程中有多麼的不盡人意,多麼的坎坷,但想想總是完美的,當場最終擁有了圓滿,你會感激那些挫折,因爲是他們讓不可能變成可能,讓夢想照進了現實。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後感15

總有一片荒原要獨自穿過——氣看完克萊爾.麥克福爾的《擺渡人》。

一本寓喻濃厚的英國小說,寫自蘇格蘭格拉斯哥南部的中學女教師——麥克福爾。在小說裏,我們看到孤獨、愛、磨難、勇氣、救贖、迴歸、家園等多層面敘述的脈絡。

可以把它看成愛情故事,但讀者似乎更願意把它當作內省、發現、強大、自救和他救的心靈成長和靈魂救贖的小說。如果把小說主人公15歲女孩迪倫所穿越的荒原看作是人生必經的困頓、惶恐、黑暗、苦難,那麼這就是本勵志小說。

文中一句話,相信會打動一些讀者,因爲它已打動了我。“我引導靈魂穿過荒野……”

總有一片荒原要獨自穿過。就像每人要從母親溫暖的子宮穿過黑暗陰道,才能來到人世。這一出生的過程,象徵着人之靈魂的發現和拯救亦是如此。我們從懵懂無知,到洞徹世事,最後與塵世與自己和解,需要穿過多少荒原,甚至獨自穿過沒有星辰做指引的荒原,才能看懂自己?看清洪荒?

在苦難中,在跋涉中,逐漸發現自己力量的成長,發現對自己的愛,發現對他人的愛。等無數時間之沙從指縫溜走,等走過片片荒原,我們終於成長爲人,一個擁有獨立而自由意志的大寫的人,纔可以說:我來過,我見過,我征服過!

如果在穿越中,不能挖掘足夠的力量和愛,易被荒原淹沒,成爲荒原中飄蕩孤苦的魔鬼,以吞噬每個新跋涉者爲生。一如《呼嘯山莊》中的孤兒希斯克利夫,從愛出發,但被世俗等級的荒原摧毀了他的.愛及他本人,由愛轉恨,希斯克利夫成了荒原上的惡魔,一個復仇者。文中的每個人,都是悲劇的主角,所有的愛、恨,最後化作英格蘭北部高地呼嘯的長風,掠過孤寂的墳頭,掠過茫茫的荒原。

“未曾長夜痛哭者,不足以語人生”。19世紀的浪漫詩人拜倫告訴我們,苦難是人之必經之路。但更重要的,從苦難中汲取生活的真諦,然後帶着愛,穿過荒原。

我們都是荒原上的露珠,向死而生,轉瞬即逝,在被烈日蒸發前,閃爍一點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