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有關《錢學森》精選讀後感三篇

有關《錢學森》精選讀後感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有關《錢學森》精選讀後感三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錢學森》精選讀後感三篇

有關《錢學森》精選讀後感三篇1

他,舉世矚目的大科學家;他,爲了回到自己深愛的祖國,歷經千辛萬苦;他,爲我國的航空導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學習知識,貢獻社會”這八字家訓從小就深深印在了錢學森的心裏,爲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勤奮好學,成績優異。1932年的“一二。八”抗戰,他目睹蔡廷鍇將軍率十九路軍以弱勢的空軍力量,在上海慷慨悲壯抗擊日寇的戰鬥場面,更堅定了他要爲祖國製造出現代化武器、抵抗外寇的信念。爲了這個堅定的信念,他在美國潛心攻讀,終於學有所成。他沒有忘記來美國是爲了學知識,爲了更好地報效祖國,他堅持要回國。當然,美國人也沒有輕易的放過錢學森。一方面給以誘惑,另一方面不斷阻撓,但這些都沒能阻擋得住心繫祖國的錢學森。終於,他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讀到此處,我感慨萬分,錢學森那種忠誠不渝的愛國情懷着實令我感動。在那麼落後的時代,錢學森能不爲財富所誘惑,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是因爲祖國在他心中超過他擁有的一切,他始終想着用自己所學報效祖國。再看現今,我們偉大的祖國日新月異,欣欣向榮,宛如一顆明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科技水平名列世界前茅。中國人也不再是“東亞病夫”,不再受人歧視。作爲一名中國人,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正是有了像錢學森那樣的前輩們矢志不渝、爲國勤學,纔有我們今天的揚眉吐氣;正是有了他們的自強不息,刻苦鑽研,我們的祖國纔會這麼繁榮強大。我們沒有理由不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去奮發努力,去回報他們!

錢學森在回國前曾這樣說:“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裏的一切,但不能放棄我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爲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爲了祖國建設事業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同學們,讓我們牢記這份愛國情,向錢學森學習,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刻苦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不管任何時候都忠誠祖國,不忘報效祖國,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強大!

有關《錢學森》精選讀後感三篇2

科學家錢學森是我國的導彈之父,他發明製造了很多導彈,而且爲中國的'兩彈一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你大概不知道,錢學森3歲的時候以可背誦百首唐詩宋詞了,鄰居都說錢家出了神童,5歲時他以可以讀水滸傳了,還有一次他在測試中得了100分,但是他卻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小錯誤,他立刻舉手,向老師指出自己的錯誤,並要求扣分,老師感動了,主動收藏了他的卷子,這份卷子在老師那裏一放就是40年。他這種認真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想回到祖國來,但是美國設置了重重障礙,回國的時間長達5年,他是靠着信心和聰明才智回來的。

回到祖國後,他投入到武器製造中,領導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否搞成導彈,錢學森回答;爲什麼不能搞,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頭嗎,陳賡說;太好了,錢學森帶領大家克服重重困難,由於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導彈發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

他的嚴謹的學習態度,愛國的思想,克服困難的信心是我學習的榜樣。

有關《錢學森》精選讀後感三篇3

在剛剛建立的新中國,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沒有實驗數據,他們就自己計算;沒有實驗器材,他們就去垃圾站淘,去自己造;沒有科技人才。他們就自己培養,總而言之,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全國人民上下一心,齊心協力搞建設,團結一致創輝煌。

在導彈的研究建設當中,不僅錢學森,還有很多科技工作者也付出了自己的畢生的精力。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半路出家的張工農。軍人出身的張工農,勤奮刻苦,通過自己的努力也成爲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張工農作爲工農階級的代表,象徵着爲了祖國的騰飛,無數人都在積極向上的努力着。有這樣的幹勁,讓人對新中國的導彈事業的騰飛,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錢學森,留美博士,在美國生活二十年,曾任加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在美國有着很高的名氣和優越的生活,然而在祖國建設的召喚面前,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這些優越的待遇,並且通過了美國政府的重重險阻,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回國後,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爲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爲重要的實施方案——爲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