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錢學森傳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錢學森傳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錢學森傳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錢學森傳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錢學森傳讀後感1

我在這裏寫下幾點感悟或發現。

(1)錢學森出身富貴之家,祖上有吳越王錢鏐這樣的王公,父親是留學日本的“海歸”,回國後擔任杭州良知師範學校的校長,母親知書達理。因此他纔有條件從小對音樂和科學感興趣。究竟傑出學者中有多少出身富貴家庭,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我本人出身貧寒,對於學術與貧困之間的衝突,恐怕很少有人比我感觸更具體、更深刻。如果家庭財富與學術成就是正相關的,那麼我們就必須設計有效的制度安排來解決學術和貧困之間的衝突;否則,我們就不用費盡心思尋找身邊的“勵志哥”。

(2)錢學森在上海交通大學讀書時,因病修學,繼而對政治產生興趣。當時的背景是,20世紀的前20年,中國處於外強欺凌的時代,學生對於新興思潮(比如共產主義和蘇聯模式)比較熱衷,因此出現激進的想法和行爲也很正常。這暗示了,如果經濟形勢或政治形勢不好,社會處於變革的前夜,統治者會更加嚴厲地管控思想。

(3)在所有列強中,美國最有遠見。在庚子賠款中,美國獲得的賠款是其期望值的大約兩倍(哪個xx的列強頭子唆使列國漫天要價?),於是將多餘的賠款用於爲中國培養留學生,這是最有效的“軟實力”輸出。

(4)錢學森長於理論,疏於實踐,因此他與MIT(麻省理工學院)的風格不符,學習一年後就被迫於1936年離開,轉而投奔加州理工學院。幸運的是,十年後他榮歸母校,擔任副教授。看來,英雄也有折戟之時,關鍵是最終是否有大成就。在這個意義上,以成敗論英雄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畢竟,歷史是用長尺度看人的。

(5)錢學森是因爲一個偶然的原因,加入了加州理工學院的火箭研發小組,這成爲他畢生最重要的事業起點。這個小組號稱“敢死隊”,當時設備簡陋,資金匱乏,一切從零開始。看來,一項事業能否取得成就,起點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開始就處於前沿。其次,英雄是扎堆出現的,因爲英雄的出現本身需要經歷激烈的競爭,同時需要與水平相當的人合作。試圖依靠孤家寡人,哪怕再聰明和勤奮,恐怕也難以取得重大成就。

(6)錢學森35歲時獲得MIT正教授職位,兩年後回到母校加州理工學院擔任講座教授,可謂一帆風順。但是,他爲人驕傲,孤言寡語,藐視智力上不如他的人,在課堂上甚至不屑於回答學生的問題。這種智識上的優越感當然給他帶來了內心的愉悅,但是也使他在遭遇美國懷疑和調查時處於“失道寡助”的不利境地。這提醒我們:第一,高傲需要有本錢;第二,高傲需要付出代價!

(7)錢學森如果不回中國,他當然會是一個優秀的科學家,但甚至不會超過他導師馮—卡門教授。據周圍的人評價,“他是馮—卡門的左膀右臂”,“馮—卡門負責動腦,錢學森負責動手”。相反,他回到中國,成爲“戰略科學家”,在制定科研戰略、管理科研項目和培養人才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我想說,純粹的學術研究不是所有學者的終極道路,適合自己的道路纔是社會福利最大化的道路。

(8)書中提及了中美兩國交換朝鮮戰爭俘虜的數據,對比起來很有意思。感興趣的讀者不妨自己查看。

  錢學森傳讀後感2

讀了《錢學森傳》後,我知道了錢學森是中國的火箭專家、導彈專家、“航天之父”和“導彈之父”而且還是中國航天事業的拓荒者和奠基者,是“兩彈一星”功勳獎攻獲得者。

在他心裏,國爲重,家爲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

他刻苦求學名校,留學美國,36歲成爲終身教授,5年被囚終歸國。他克服各種困難,無怨無悔奠定祖國航天事業。

回國後,錢學森馬上投身到研製導彈中,那時的中國導彈事業是一片空白。在蘇聯研究人員,被調走後,研究陷入了困境,在錢學森的帶領下,中國的第一顆導彈終於總裝圓滿成功。

錢學森對我國航天事業的貢獻世人皆知,錢學森的民族氣節亦讓人感動,在錢老無數的光環,近乎完人的背後,我們應該看到他勤奮好學民,踏實嚴謹,堅持不懈的精神,也應該看到他爲了祖國的無私奉獻的精神,還要看他熱愛藝術,趣味高雅的情操,這正是我們現代的年輕人的缺少和值得反思的。

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看到一個逐步壯大的中國,我們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我們沒有經歷過去的苦難,相比錢學森,他身處那樣惡劣的環境依然忠貞愛國,堅持奮鬥,自強不息,我們以他爲榮,以他爲榜樣,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和拼搏精神,勤勤肯肯工作,踏踏實實做人。

  錢學森傳讀後感3

今年暑假我讀了《錢學森傳》,這本書讓我瞭解了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的事蹟。

1911年,是一個災難深重的年代,錢學森出生在杭州,後來隨父親全家搬到了北京,在北京度過了少年的學習生涯。他從小立志成爲一個有用的人,長大後報效祖國。於是他勤奮刻苦,埋頭苦讀,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並得到了去美國留學的機會。

留美期間,深知中國科學技術落後的錢學森,更加刻苦地學習科學知識,並立志學成後回國,拯救中國科技。在美國,他致力於前沿科技——宇宙火箭技術的研究,很快他就成了知名的火箭專家。就在錢學森準備回國時,戰爭爆發了,於是有人指控他加入了共產黨,他很快就被FBI抓了起來。通過多方努力,FBI不得不釋放了他,重獲自由後,他拋棄了在美國的優厚待遇,懷着滿腔的愛國熱情毅然回國,因爲他要實現少年時的志向,儘自己所能報效祖國。

一回國,錢學森就全身心地投入了他熱愛的科技工作,不僅造出了中國第一枚火箭,把中國的第一顆衛星發射上了太空,還爲國家培養了很多的科技人才,爲中國的導彈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錢學森是一個充滿愛國思想的偉人,他爲中國航天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所以人們尊稱他爲“火箭之父”,“導彈之父”,“航天之父”等等。

錢學森之所以有這麼多的成就,是因爲他熱愛祖國,從小樹立了遠大的理想,認真學習,刻苦鑽研。我們作爲祖國的接班人,也要以錢學森爺爺爲榜樣,熱愛祖國,好好學習,以後才能像錢學森爺爺一樣爲祖國的偉大復興出一份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錢學森傳讀後感4

那天列了個書單去圖書館找書,找了半天只找着了一本,卻無意間看到了這本《錢學森傳》,美國作家張純如的。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於錢學森的瞭解僅限於他是一位偉人,一位爲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人。到底是什麼,成就了錢學森?他帶給中國的是僅限於中國的航天事業嗎?帶着許多對於他的疑問,如飢似渴的看了兩天,讓我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有了一個較爲深層的認識,只可惜書是出自別人之手,而非錢學森的自傳。也是在讀了之後才知道,錢學森在世時很堅決的不想寫自傳,也不讓別人寫,因此作者只能通過其他人的講述以及各報紙對錢學森的報道爲錢學森寫了傳。錢學森在世時的很多事蹟也就隨着他的去世從此變成了永久的謎。

此書主要從錢學森幼兒時的老家杭州寫起,主要寫了錢學森在國內讀書以及在國外的二十年,對他在回國後的描寫主要因爲國家機密的保密,寫得很概括。無論如何,錢學森的事蹟給了我很多啓發。

首先,要愛國。雖然書中說錢學森是因爲美國的對於他的不接納才被迫回國的.,但我仍然相信,錢學森是愛國的,他對祖國抱有無比的忠誠和熱愛。他放棄了自己在美國擁有的一切———金錢、地位、名譽,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毅然回國,爲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有人笑他傻,認爲他是在浪費自己的才華和資質,還遭到了美國的迫害,但是這些都沒有動搖他回到自己的家鄉、報效自己祖國的決心。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那一顆熾熱的愛國心。

其次,我作爲一個理工科學生,應該學好數學。數學是理工科的基礎,各門學科的研究不僅離不開數學,而且是建立在雄厚的數學基礎上的。錢學森在美國發表了大量的論文,很多都是學術界的前沿,爲美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包括著名的卡門—錢公式,都是經過複雜的數學推理演算得出的。

還有,成功的一個先決條件是勤奮。有一句話說的好,“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學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做成的。錢學森在上學的時候被認爲是天才,後來更是被譽爲航空界的稀世之才。然而這樣一位科學巨人,大家對於他最多的評價卻是:極其勤奮。不論是假期的充分利用,就連工作日也常常學習到深夜。有不懂的問題就立即請教老師,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和疑問。他在美國發表的諸多論文就是一個證明,他還很認真的做了大量的筆記,就連報紙上別人的論文他都剪貼成冊,只可惜在回國的時候他的論文與筆記都被扣留沒收了。

最後,要做自己。不得不說,錢學森並不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他沉默寡言、舉止怪異,對於那些無法理解他課程的學生,他更是難以忍受,他無法接受別人的無知。因此,他在學校的人緣,相比他讀博時的導師馮·卡門遜色多了。我覺得錢學森有些孤獨,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獨。然而,在這孤獨的背後,我看到了他的敏銳,嚴謹,深謀遠慮。“爲國家富強、中華崛起而讀書”,從這樸實的願望中,我看到了他最殷切的期盼。他嚴謹的思維方式,敏銳的視角,在任何時候都能綻放最明亮的光輝。不受世俗的影響,不看衆人的眼光,時刻保持敏銳的頭腦,孜孜不倦地學習,最終使自己成爲偉大的人,並引領着身邊更多的人不斷前進。

  錢學森傳讀後感5

讀完《錢學森傳》後,感觸很深。讓我記憶很深的地方是五、六章——“永別美國”和“我回來了,北京”。可能是有一點同感的緣故,讀完了這兩章後,我思緒萬千,可爲師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錢學森的堅持不懈的精神!

錢學森受困美國這段時間內,他一直都沒有放棄回國的希望。在它回國之前的5年時間裏,他在美國的房子的牆邊始終放着3個輕便的箱子,隨時準備拿上箱子乘飛機回國。這使我十分驚訝——經過美國無休無止的折磨後,他回國的意志依然堅強,他至始至終都堅持着“我要回國”的信念,時刻不肯鬆懈……

當美國把錢學森關在特冰那島的拘留所裏,這個牢房被鐵蒺藜網圍着,外面是滔天的海浪。室內潮溼陰暗,令人窒息。每天晚上每隔10分鐘就開一次燈,用強光刺激他的眼睛,妄圖用這種非人的這麼摧垮錢學森的精神防線,或是取得對他們有用的“口供”,或是消滅他迴歸祖國的信念,或是屈從他們的強權。但他始終沒有屈服,這便可以看出錢學森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有多麼強烈了!

當美國特務吧錢學森家監視起來,控制住錢學森的電話,他不得與外人接觸,一家人被完全限制住了!但他們仍然沒有放棄回國的信念,堅持着這信念,始終不肯鬆懈!

我非常地敬佩錢學森的堅持不懈的精神。與他所遇到的困難相比,我們這些生活在蜜罐、搖籃的孩子們所遇到的一點點的挫折相比,我們所遇到的挫折好比是沙灘上的一粒碎沙一樣不起眼!當我們遇到了一點點的數學“難題”時,總是喊輕鬆地放棄了,轉而問家長,問老師去了。可是,這一點點的挫折與錢學森所遇到的那樣多而且十分艱難的挫折相比,自己的哪些挫折有能算些什麼!所以,我要學會錢學森那樣堅持不懈的精神!

我們要向錢學森學習他那堅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克服一切挫折,勇往直前!

  錢學森傳讀後感6

傳記前言中有一段:錢學森的朋友、普林斯頓大學航空系教授MartinSummerfield說:“在科學的預見性上,錢學森不像馮.卡門、愛因斯坦和特勒等科學巨人一樣,富有遠見卓識。他可以幫助他們完成計算工作,成爲他們的左膀右臂,但卻無法成爲大師。我認爲,錢學森的長處在於複製,複製大師們所創造的東西。”

在第7章又有一段:馮.卡門即使在大庭廣衆下也能解答難題,事實上,羣體的互動和在衆目睽睽下頂着壓力解決問題的情景甚至能夠讓馮.卡門興奮起來,從而思如泉涌。與之相反,錢學森可不願意當着別人的面絞盡腦汁,他會把問題帶回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思考周全後,才得出答案。

在第9章有一段:錢學森和他的學生會去旁聽馮.卡門的講演。馮.卡門有時會在黑板上推演一些他從來沒有做過的理論,錢學森埋頭抄錄下來所有內容。在快結束時,馮.卡門會看着表,說:“我認爲結果可能應該是這樣的。”然後隨手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公式。大約在一週後,錢學森會走進來,把整個計算做完,然後說:“馮.卡門是對的,結果就是這樣的!”錢學森對自己老師馮.卡門的天資卓越深爲歎服。

說實話,看了這些,讓我感到十分沮喪。錢老是我心目中的大師,但是,在他的同學、同事和學生看來,他與馮.卡門這樣的大師有非常大距離。尤其“長處在於複製”深深地刺痛了我。中國的大師與國際大師到底差距有多大?現在再回想“錢學森之問”,我們應該怎麼想?!我們正在嘗試辦的“尖子班”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