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羅曼羅蘭《名人傳》的讀後感

羅曼羅蘭《名人傳》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名人傳是一部世界性的名著,爲我們講述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及托爾斯泰三位世界名人的故事,下面是《名人傳》的讀後感。歡迎閱讀及參考!

羅曼羅蘭《名人傳》的讀後感

  篇1、羅曼羅蘭《名人傳》的讀後感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裏關起來。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爲生的大音樂家,耳朵卻聾了,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名人傳》裏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做一個人,就要學會在痛苦中尋找快樂,尋找生活的希望。

  篇2、羅曼羅蘭《名人傳》的讀後感

在這一寒假裏,我讀了許多好書,自己也頗有感觸,其中《名人傳》這本書使我印象最爲深刻,不光讓我打發了寒冷時光中的無聊歲月,而且更讓我懂得了什麼叫英雄。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文學大師羅曼羅蘭,他的童年籠罩在1870年的普法戰敗的陰影中,青少年時代,他被高等師範錄取,在這裏,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對科學的天賦就顯露出來,開始夢想着成爲一個世界著名的單純的藝術家。之後他得到獎學金,到羅馬遊學兩年,負責整理文獻,在典籍目錄中探尋歷史。

意大利之行後,他在巴黎大學執教,期間完成了《羣狼》等一系列法國大革命爲教材的劇本。《名人傳》也是這一時期完成的作品,而《約翰克里斯夫》更使他成爲世界級文學巨匠,並因此而獲得了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

《名人傳》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20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名人傳》中,在記述貝多芬時,作者不僅記述了貝多芬光輝的一生,而且寫了貝多芬身體上的痛苦和愛情上的傷痛。貝多芬作爲一個音樂家需要敏銳的聽覺,但1976年他還不到30歲,耳朵就變聾了,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他愛上了一位姑娘,但是他的殘疾和處境不能使他們結合,而這個姑娘因爲金錢,嫁給了一位伯爵,這更加重了貝多芬的病情,但他依然寫作創造出《英雄交響曲》,《第五交響樂》等許多輝煌的作品。不論是經濟上的困窮和體質上的日益衰弱,都不能使他停止前進,放棄自己鍾愛的事業。

米開朗琪羅似乎比貝多芬幸運,他出生於福羅倫薩一個有聲望的家庭,從小就受到較好的文學和藝術教育,他不殘疾也不貧窮,但他的精神比貝多芬更加痛苦,他無兒無女,家人卻只知道從他身上榨取錢財,而她的國家又多災多難,到了晚年,儘管他已成爲一位藝術大師,但爲了所謂的神的使命,他七十多歲高齡還接受了聖彼得大教堂總建築師的職務,而且分文不取。

托爾斯泰出身於名門貴族,地位優越,生活無憂,有美滿的婚姻和家庭。他也有很高的文學天賦,很年輕就有了文學大師的聲譽。但托爾斯泰卻蔑視這一切,他要追求的是生命的真諦,這就是他一生痛苦不堪的根源。他又爲城市貧民的悲慘而震驚,爲農民的貧困和愚昧而痛苦,爲自己的不勞而獲而感到羞恥。他敢於挑戰一切權威,對沙皇的批評也絕不留情。在他的思想中,批判是事物的唯一標準就是道德,也就是愛,真誠和善良。但因爲他生活在落後的俄羅斯鄉村,所以他不理解文藝復興運動的人文主義精神對人類發展的重大貢獻,蔑視米開朗琪羅的作品,視貝多芬的音樂爲猛獸。這樣的思想主張,自然沒有什麼現實的意義,註定不會有追隨者,他是個思想孤獨者。

羅曼羅蘭所說的的英雄不是指以思想或強力稱霸的人,而是指心靈思想偉大的人。貝多芬在肉體和心靈的雙重痛苦的重壓下保持着不屈不撓的高昂鬥爭精神,任何時候都決不向命運屈服。儘管米開朗琪羅有許多缺點,但它的藝術是偉大的,爲了藝術他可以不斷否定自己,可以經受無窮的磨難和挫折。托爾斯泰有失敗、孤獨的缺點,也有他勇於挑戰,承認錯誤,爲追求心中的真理不退縮不畏懼的優點。

他們都是英雄,但也是人,你只要永不放棄,那麼你自己也可以是英雄。這也就是像傅雷先生總結的那樣:你只要打開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生命的烈火就會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