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梭羅傳讀後感

梭羅傳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梭羅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梭羅傳讀後感

梭羅傳讀後感1

久聞《瓦爾登湖》大名,家人還購置了一本,屢有翻看的衝動,卻又屢屢擱置作罷。直到這次收到《梭羅傳》,方纔打破原有淺見,《梭羅傳》不僅寫得好,是梭羅的權威傳記,更燃起我靜下心來一親《瓦爾登湖》芳澤的閱讀慾望。梭羅爲什麼會成爲極簡生活的先驅?《瓦爾登湖》這本書究竟魅力何在?一切從梭羅成長的心路歷程說起。

梭羅出生於1817年,1833—1837年就讀哈佛,1845年瓦爾登湖邊蓋了一所房子,住了兩年多,1862年病逝,在中國相當於清朝時期。四十多年的生涯,緊湊而瀟灑。自然主義在中國並不陌生,從老子到莊子,天人合一的理念已經融入中國人的骨子裏,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在中國是再平常不過的了。那中國人爲什麼要讀《瓦爾登湖》,現代人讀《瓦爾登湖》的意義又何在?這個還要從現代人面臨的處境與梭羅寫作背景的共通性說起。所謂反者道之動。

梭羅回到家鄉康科德生活的年代,正是美國政治獨立後工業迅猛發展、移民大量涌入、西部開發高歌猛進的時代,在歷史車輪的推動下,由農業化向工業化、商業化迅速發展,多元文化迅速涌入,但社會也到處都充斥着經濟發展後物慾橫流、金錢至上問題。

如何破題?梭羅繼承了超驗主義哲學家愛默生的自然觀,又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他是生活在自然中的思索者、實踐者,其所發現的自然是清晰、實在、具體的,本身就是自己存在的目的和理由,梭羅呼籲人們過簡單自足的生活,不必追求奢侈複雜的生活。返樸歸真不啻是浮躁時代的一劑良藥,這與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又何其相似,放在當下社會,堅持物質極簡,通過行走和思考,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豐富自己的世界,享受精神盛宴,不亦樂乎?!

是爲推薦《梭羅傳》及愛屋及烏的《瓦爾登湖》。

梭羅傳讀後感2

在我的想象中,即便身處物質文明當中,過一種原始的墾荒生活也是不無裨益的。——梭羅

一提起梭羅這個名字,很容易把梭羅當成美版王維或是陶淵明。但其實梭羅是美式自然文學的里程碑人物,從他開始,自然文學真正走向了荒野深處。

亨利梭羅於1837年大學畢業,在1862年與世長辭。在這段時期內,他由一名普通的閱讀愛好者成長爲一名作家與博物學家。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居住了兩年零兩個月,這段經歷已經成爲了美國一道永久的知識景觀。這名棲身於湖畔的偉大作家從來不應被誤讀爲消極避世的典型,正是他發現了人類社會與大自然真正的紐帶,並使之成爲自身社會生活的穩固支撐。在這本傳記中,作者重新梳理了梭羅的大量私人日記與創作手稿,勾勒了梭羅的思想歷程及成長經歷,還考察了他與愛默生、瑪格麗特?富勒、沃爾特?惠特曼等人的友好往來與思想交流,以及他對當時的社會政治事件的.關切與貢獻,從而在19世紀的語境中對其一生的心靈軌跡進行綜合審視。我在本書中,瞭解梭羅的真實形象,包括他鮮爲人知的情感生活,以及一些被《瓦爾登湖》的盛名所遮蔽的詩作,甚至可以從他的私人日誌和摘錄筆記中感受到梭羅獨特的個人魅力。書中還有一些有趣的冷知識,比如梭羅發明了鞋帶的系法——這一點應該極少有人知道。

整本書的切入點恰好也是梭羅所要追問的一個問題:應該做一個怎樣的人。答案的關鍵詞:完整、法則、自由、勇氣。我們要過完整而不恐懼的人生,則必須通過求知而知宇宙自然和人類精神的法則,求知的前提在於人身與靈魂的自由,欲獲得自由則要培養爭取自由的勇氣。因而梭羅反對避世而主張積極入世,他是身在瓦爾登湖而志在四方,他厭惡奴隸制,甚至主張以暴力來反對秉持暴力的政府。他強調修養的順序是先改造自我進而改造世界,所以他同情社會主義的經濟主張而絕不向往集體主義對個人的改造。關於康科德之於美國就如魏瑪之於德國,古希臘羅馬印度思想、超驗主義、達爾文、拉斯金等現代思想,作爲外部和內部因素對梭羅的影響,也是很有意思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