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大綱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在決定買下這本書的時候,是書名深深的吸引了我,一個人的朝聖,在我看來是一個人對信仰的追求,從而對心靈的盪滌,主人公可是一位僧侶或是信教徒,感覺好像他們才能更好的詮釋朝聖這個聖潔的詞語,但其實不然。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

故事的起點發生在英國最南部的一個小鎮,而主人公也不是什麼僧侶或是信教徒,而是一個普通釀酒廠的退休工人,而所謂的朝聖其實是主人公哈羅德要徒步縱跨整個英格蘭去看望他一位以前的同事,而這位同事也不算是深交。聽上去有點滑稽,不是至交也算不上是知己,卻要爲了做一件如此瘋狂的事情,主人公的妻子莫林很是不解,難道他們之間真的沒有愛了。故事到了這裏也就引發貫穿全文的一個交點,主人公的家庭關係。一起生活四十多年的老夫妻,本應早已相濡以沫,可是卻出現了二十年的隔閡。原因起自小說中一個不曾出現的人物,他們的兒子的戴維。

主人公哈羅德在接到奎妮的信後,先是萬分激動,畢竟幾十年未曾見面了,而後又是萬分悲痛,因爲奎妮已經到了癌症晚期。而面對好友如此突如齊來的問候,哈羅德有點不知所措。在回信過程中,遇到了全書的一個關鍵人物—加油站小女孩。是這個小女孩的故事給了哈羅德啓發,也是這個小女孩的信仰,讓退休後無所事事的哈羅德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渴望。於是哈羅德開始了自己的旅程。畢竟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在初期,哈羅德遇到了不少麻煩,沒有足夠的徒步旅行的裝備,導致了身體乃至到心理的重大阻礙。不過一路上哈羅德遇到了不少陌生的幫助,起初人們也會覺得他的行爲很可笑,但是繼續堅持下去的結果,卻贏得了很多人的敬佩和關心。哈羅德開始喜歡與陌生人交流,從他們的交流中他能感受到的不是孤獨,而是一種欣慰。而此時留在家中的莫林,起初的態度是相當反對,甚至是不相信他能走多遠,伴隨着哈羅德旅程的繼續,這種態度悄然改變着,並且打破了以往的沉寂,開始互相關心,但是也一直在擔心哈羅德對自己的感情。

在路上哈羅德不斷回憶自己的過往,起初是加油站女孩的啓發支持着他前行,後來是對奎妮的美好期盼,還有對家人深深的愛。哈羅德回想很多美好的回憶,這讓他開始慢慢了解爲什麼會和莫林發展成這種境況和兒子戴維的冷漠。哈羅德開始和陌生人交流,漸漸的,哈羅德事蹟在新聞和報紙上開始散播,一個民族英雄就要誕生了。人們把他這種行爲表述成了對於社會的一種朝聖。慢慢的,開始有人加入了這次旅程,人數越來越多。才找到感覺的哈羅德,被人羣包圍着,步伐卻漸漸慢下來,發覺這似乎已經不是他的初衷,在他猶豫離不離開人羣的時候,這些追隨者卻已經離他而去,先人一步的到達了貝里克。在這期間,莫林把持不住自己的感情,來到了哈羅德的身邊,可是沒有說服他回家,也沒有說服自己留下來。但是此時他對哈羅德的感情也經回到了從前,只是這幾十年的隔閡還一時沒能消除。還有一個疙瘩沒有在內心深處解除。

在離開人羣的日子裏,哈羅德徹底失去了方向,身心疲憊到了極點。他想放棄,想回家,回到莫林身邊,而此時莫林卻支持他繼續走下去,因爲希望就在眼前了。哈羅德掛斷電話後,繼續行走着。因爲先行者的到達,也帶走了所有的關注,一路上哈羅德開始了真正的孤獨。咬緊牙關硬撐到了裏貝克。而此時家中莫林正在招待一位特殊的客人—加油站的小女孩。女孩一直在反省自己,是自己誤導了哈羅德,可是也讓莫林真正的看清楚了自己。明白了原來這多年的隔閡是因爲自己太思念已經去世二十年兒子戴維。他把戴維的死怪罪於哈羅德,可是最終才明白怪罪的應該是自己。於是他前往裏貝克,去看望哈羅德。

此時的哈羅德正在裏貝克的療養院裏探望着奎妮,奎妮真的堅持下來,等到了哈羅德,可是卻不能在與哈羅德用言語溝通了。奎妮的境況觸目驚心,可是哈羅德還是相信他能看見,能聽見,今天他所做的一切。奎妮走的很安靜,像一個孩子一樣。哈羅德和莫林見面了,兩人沒有了以前的隔閡,更像是初見的時候。一場歷時八十七天的旅程,讓兩個人重新又走到了一起,安度晚年。

對於這篇小說,故事情節的介紹似乎很長了,可是真正讀完後,似乎每一篇的內容,每一天的行程都牽動着你的心。

在這部暖人心脾的著作中,哈羅德的行爲實在讓欽佩,讀着讀着就會消除起初的不理解。

揪心的行程,對於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來說是相當困難的,而這份困難卻戰勝不了幾十年那份朋友之間的信任和依託。沒有比這還純真的友情了,沒有比這還偉大的友誼了。而對於哈羅德自身而言,這的確是一種挑戰,一種對人生的挑戰,是對自己妻子,對自己家庭的挑戰,對社會的挑戰。他最終站到了最後,而給他最大支持的除了對奎妮的願望,還有就是自己的妻子開始的反對和最後的支持。莫林連自己也不敢相信哈羅德能完成這樣一種壯舉,一直相信他會突然某一天因爲堅持不下去回來,因爲他了解自己的丈夫。可他還是被自己的丈夫感動了,沒有等到他回來,就已經發現沒有丈夫的存在,自己是那麼的不堪。即使兩個人沒有什麼交集,但是一但分開的時候,所有以前的情愫都會迸發出來,包圍着她,侵吞着她。所以愛不是相濡以沫,是一輩子的相守。

一個沒有出現的人物,卻貫穿着整個小說。不可不謂作者的心思細膩,一路上的.行程,不光是主人工事物的鑑賞,更是主人公人生的回憶。主人公兒子已經去世的事實在接近終點的時候才撥開雲霧,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筆者的這番思路,故事既有坎坷,一路上行走的危險及心理的崩潰,也有溫暖,主人公寄下的明信片,買下的小禮物,和妻子的通話,還有那初衷的激動和結尾的平靜,相得益彰,怎麼能不吸引讀者的興趣。

很有沒有這種平靜的感覺,感覺自己正在注視着哈羅德的整個旅程。在遇到麻煩時,自己也會跟着緊張,遇到開心的事,自己也會跟着開心。朝聖的一路上,自己像是也走在路上,在路上看見了主人公那種堅韌不拔的品質,也看到了友情的高貴,也看到了親情的偉大,盪滌一個人的心靈。朝聖是一個人的一種嚮往,更是一種期盼。不是說走在路上的纔是朝聖,一隻腳總是會邁在另一腳的前面,心路上的境遇纔是真正的旅程。沒有嚮往,沒有期盼的道路上,我們重複的只是動作,而到達的目的地可能還是在原地。真正的朝聖應該是放任自己的心靈,找到真正的棲息後,纔開始的所作爲,纔開始的心智的成熟。

一個人怎麼樣去朝聖,隨心走在路上,嚮往和期盼就給我們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