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道德經》讀後感範文

關於《道德經》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道德經》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道德經》讀後感範文

  《道德經》讀後感1

著名文學家魯迅曾說過: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道德經是老子所著,書中主要闡“道”,老子認爲,事物的種種玄妙都來自於道,而道是什麼,又來自於哪兒?

日前,我再次拜讀了道德經一書,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悟,道是什麼?道是宇宙間萬物的本源,道無法以語言闡述,卻可以用心去感悟,老子曾用水來闡釋道,上善若水,水可以變成任何的形狀,在杯中便是杯子的形狀,水是最柔軟的,卻也是最堅硬的,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和合乎於“道”,這其中就包含了道家的核心理念——無爲而治,無爲並非不作爲,而是不妄爲,在爲人處世中,能夠適應於各種環境,能夠快速融入其中並且發揮效用,同時不妄自作爲,便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處於一個順暢的狀態。

現代的生活節奏下,許多人們無法真正理解無爲的道理,盲目追求金錢財富等,纔會造成人們的貪慾不斷膨脹,最終導致了犯罪率的高發,若人們能重讀《道德經》,體悟其中的“道”,終有一天,人們的心能重歸平靜。

  《道德經》讀後感2

爲充分體現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神韻的《道德經》,用不多的字數,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及社會觀、人生觀的基本思想。雖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詩體的語言,有些晦澀難懂,但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它絲毫也不過分。我對《道德經》的理解主要是講求“無爲”,“尊重規律”。

無爲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是辯證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會推廣無爲,有助於國家的穩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爲是無助於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於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無爲論應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爲二的看待,“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對待競爭,我們要敢於去迎接挑戰,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破。這樣有助於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厚積纔會勃發。同樣,“無爲”用在當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慾則剛。”

《道德經》是一部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啓蒙鉅著,拉開了從古至今幾千年來人類對自然規律進行探索的序幕。辯證的去看待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我們人生的指導是大有裨益的。

  《道德經》讀後感3

《道德經》是老子的一部不朽著作,是一部博大精深、詞意錘鍊的哲理詩。這部被譽爲“萬經之王”的神奇之書,對我國古代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各方面,都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無論對於中華民族的性格鑄成,還是對於政治的統一於穩定,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道德經》是我國古老文明的智能結晶,也是一個知識的寶庫,猶如汪洋大海,內容包羅萬象,它不僅包含着宏奧的哲理,而且蘊含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體科學、思維科學、系統科學等多方面的基本素材。這本書主要講了“道”、“可道”、“德”、“下德”,一共有五千文字,最終還是歸結到人,“人”是道的代表,“人”得了道並與“道”合一,才能成爲一個有益於自然、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他人、有益於自身的人。

老子的《道德經》這本書,我有時候讀起來不是很理解其中的意思,需要反覆看,才能慢慢看懂,但是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教導人們要更加善良,與人、與物爲善,讓人類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人、物、自然和諧相處